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浙江省小城镇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李永刚
顾益康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93年第4期23-27,共5页
小城镇发展是八十年代以来浙江省城镇化发展的主流。从1982年到1990年,浙江小城镇数量由230个增加到739个,小城镇人口由318万人增加到632万人,小城镇人口增长,贡献了城镇人口增长的几乎全部份额。在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小城镇发展之间...
小城镇发展是八十年代以来浙江省城镇化发展的主流。从1982年到1990年,浙江小城镇数量由230个增加到739个,小城镇人口由318万人增加到632万人,小城镇人口增长,贡献了城镇人口增长的几乎全部份额。在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小城镇发展之间,有没有一种内在的必然的关联呢?如果有关联其关联的紧密程度又如何呢?这是本文研究的主旨。一、浙江省小城镇人口增长的经济动因及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促动影响浙江省小城镇发展的直接经济动因,无疑是农村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小城镇发展
小城镇人口
乡镇企业职工
浙江省
人口增长
乡镇企业发展
专业市场
第三产业发展
浙江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永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4期14-18,81,共6页
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中国走向现代化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作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载体的乡镇企业,采取“依村傍户”、“三就地”的离散型空间布局,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出现脱节,城市增长模式...
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中国走向现代化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作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载体的乡镇企业,采取“依村傍户”、“三就地”的离散型空间布局,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出现脱节,城市增长模式生成在国民经济总体增长过程中相对萎缩。在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正跨入一个新阶段的今天,完全有必要进行一番认真地反思与审视,以便我们及时地把握住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的历史走向,避免使乡镇企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误入乡土化、离散化和无序化的歧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乡镇企业发展
城镇化发展
行政自治
城市化发展
小手工业者
小集镇
农民
就地转移
发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兼论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转变
被引量:
1
3
作者
顾益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3期18-24,共7页
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兼论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转变顾益康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刚好经历15年。15年改革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成就,首先得益于把农村经济作为改革...
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兼论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转变顾益康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刚好经历15年。15年改革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成就,首先得益于把农村经济作为改革突破口的战略选择的成功。农村改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农村经济
经济结构
改革与发展
农村劳动力
乡镇企业
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农业剩余劳动力
加速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村社区中宗族势力再度兴起的原因、影响与对策
4
作者
邵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4期35-38,共4页
宗族势力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同宗同族人所组成的一股力量,它曾经是旧的统治阶级借以维护其基层农村社区统治的重要社会力量。建国后,宗族势力遭到了打击。但是,近年来,在某些农村地区,宗族势力再度抬头,并有继续扩展之势。虽然,宗族...
宗族势力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同宗同族人所组成的一股力量,它曾经是旧的统治阶级借以维护其基层农村社区统治的重要社会力量。建国后,宗族势力遭到了打击。但是,近年来,在某些农村地区,宗族势力再度抬头,并有继续扩展之势。虽然,宗族群体是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其所形成的宗族势力与过去相比也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一种封建残余,这种力量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已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势力
农村社区
宗族意识
影响与对策
中宗
族人
自然村
村办企业
集体保障
居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农村专业户的发展
5
作者
吴前夏
潘鹏飞
《经济科学》
1984年第2期42-45,共4页
近几年来,农村在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以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姿态出现的专业户已经大批涌现。这是农村生产力新的发展的一种标志。专业户的兴起,将是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勤劳致富的一条重要道路。它的重要意义和美好前景,已越...
近几年来,农村在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以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姿态出现的专业户已经大批涌现。这是农村生产力新的发展的一种标志。专业户的兴起,将是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勤劳致富的一条重要道路。它的重要意义和美好前景,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中央实行了正确的农业经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专业户
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农业经济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
公社
经营
农村生产力
农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村“户学”初探——对“双包到户”的理论思考
6
作者
李云河
《浙江学刊》
1985年第1期17-23,共7页
本文作者李云河同志,是被党中央肯定为全国首倡“包产到户”的人。一九五六年,他任中共浙江省永嘉县委副书记时,主管农业,在高级社蹲点工作实践中,认为个人“专管制”和“包产到户”是解决社内主要矛盾的好办法,并向省委和中央呈送了专...
本文作者李云河同志,是被党中央肯定为全国首倡“包产到户”的人。一九五六年,他任中共浙江省永嘉县委副书记时,主管农业,在高级社蹲点工作实践中,认为个人“专管制”和“包产到户”是解决社内主要矛盾的好办法,并向省委和中央呈送了专题报告。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七日的《浙江日报》上,刊登了李云河的论文,这是全国公开见报论述包产到户的第一篇文章。为此,他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又被诬为“包迷心窍,顽固走资本主义道路”,横遭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他写了十多万字关于“包产到户”的文章,并建议党中央指定专家就“包产到户”的来龙去脉作调查研究,展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李云河得到平反,现任浙江省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本刊这期发表李云河关于农村“户学”研究的一篇文章,文字生动,亲切可读。他的经历和文章给我们以重要的启迪。在全面改革的新形势下,尤其需要这种勇于开拓,善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我们希望各行各业的同志都能在改革实践中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将遇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认真加以探索。这对开创四化建设的新局面,将会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产到户
家庭经营
农村生产力
生产资料
调查研究
新形势
浙江省
农业生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始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设高产高效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7
作者
顾益康
《探索(浙江)》
CSSCI
1989年第6期21-25,共5页
一 我省发展粮食生产的经验与面临的问 题 解放前浙江省是一个严重缺粮省。解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从浙江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实际出发,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从而使得粮食生产逐年发展,基本满足了我省人口增长...
一 我省发展粮食生产的经验与面临的问 题 解放前浙江省是一个严重缺粮省。解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从浙江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实际出发,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从而使得粮食生产逐年发展,基本满足了我省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1984年全省粮食生产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量达到1817.15万吨,比1946年增长了3.2倍,粮地亩产达到790公斤,比1949年增长了3.7倍。尽管人均粮地由1949年的1.19亩减少到了0.56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业
发展粮食生产
高产高效
农民
家庭农场
农用工业
体统
同定
企业化经营
单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业剩余劳动力稳定转移机制的探索
8
作者
顾益康
李永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3期29-33,共5页
我国至今还未能形成有效开发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稳定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机制。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冗余和转移的不稳定,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本文旨在针对这一严峻现实,着重剖析40...
我国至今还未能形成有效开发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稳定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机制。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冗余和转移的不稳定,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本文旨在针对这一严峻现实,着重剖析40年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教训,探索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条件下,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稳定转移机制,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现代化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转移机制
非农产业
农业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资源
乡镇企业
农民工
大回流
农业劳动生产率
我国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双田制”
9
作者
李永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1期36-40,共5页
一、小而全家庭农业经营格局的历史局限性。 家庭联产承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其局限性愈来愈明显。一是规模小,1987年我国农户土地经营平均规模为7.5亩,人多地少的浙江省农户旱地加水田平均经营规模只有2.7亩(水田2.2亩,旱地0....
一、小而全家庭农业经营格局的历史局限性。 家庭联产承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其局限性愈来愈明显。一是规模小,1987年我国农户土地经营平均规模为7.5亩,人多地少的浙江省农户旱地加水田平均经营规模只有2.7亩(水田2.2亩,旱地0.5亩),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最小的超小型家庭农业。耕地资源条件与我国相近的日本的家庭农场的平均经营规模也有17亩,是我国农户的一倍以上。二是专业性差。农户不但承包小块耕地,还承包小块山林、滩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田制
责任田
农户
承包使用权
农民就业
土地集中
农业劳动力转移
商品粮
经营规模
农村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乡村社区合作服务
10
作者
李为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1期29-33,共5页
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一项根本任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多成分、多主体、多层次,纵横交错、经纬交织的服务网络。多成分...
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一项根本任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多成分、多主体、多层次,纵横交错、经纬交织的服务网络。多成分就是有国家、集体、个人等多种经济成分的服务组织;多主体就是由国家多种经济技术职能部门、乡村两级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产供销一条龙的龙头企业、各种专业生产合作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服务
乡村社区
农户
乡村集体企业
农民
社区合作经济组织
技术职能
服务组织
综合服务站
排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绍兴县茶叶“贸工农”一条龙情况调查
11
作者
张德喜
俞月明
刘建国
《探索(浙江)》
1987年第3期81-83,共3页
绍兴县是全省重点产茶区之一,全县11万亩茶园,年产量约为13万多担。近几年来,绍兴县茶叶生产经历了起落过程,1982年是建国来历史上茶叶生产最好的一年,产量为13.7万担;1983年和1984年茶叶滞销,供销社采取限制收购、降低价格等办法,严重...
绍兴县是全省重点产茶区之一,全县11万亩茶园,年产量约为13万多担。近几年来,绍兴县茶叶生产经历了起落过程,1982年是建国来历史上茶叶生产最好的一年,产量为13.7万担;1983年和1984年茶叶滞销,供销社采取限制收购、降低价格等办法,严重挫伤茶农积极性,产量下降,一部分茶园荒芜;1985年取消茶叶派购制度后,茶叶产销情况好转,产量又开始回升。这个起落过程,促进了茶叶购销体制由原来供销社独家经营转变为多渠道流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贸工农一条龙。1986年产量13.5万担,其中供销社推销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制茶厂
绍兴县
毛茶
茶叶生产
茶叶出口
情况调查
功夫茶
车皮
出口茶叶
红碎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分散生产、集中服务”的集体渔业双层经营体制
12
作者
俞月明
《浙江学刊》
1985年第1期39-40,共2页
当前,集体所有制渔业正朝着“分散生产、集中服务”的双层经营体制方向发展,它冲破了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一大二公”的经营体制,破除了“大锅饭”和平均主义,使集体渔业的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现阶段渔业的生产力水平。它是集体渔...
当前,集体所有制渔业正朝着“分散生产、集中服务”的双层经营体制方向发展,它冲破了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一大二公”的经营体制,破除了“大锅饭”和平均主义,使集体渔业的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现阶段渔业的生产力水平。它是集体渔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主流和方向。一、建立双层经营体制的客观必然性首先要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等于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不等于二公有制经济的经营规模越大越好。过去在“一大二公”的思想指导下,一直认为集体渔业的经营规模越大越好,越大越公,人为地把若干个本来已经是实行集体劳动的捕捞作业单位合并起来,共同占有大规模的生产资料,实行统一经济核算。这样就把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经济利益侵犯了,把渔民的责任和利益割裂了,从而产生平均主义。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经营体制
生产单位
集中服务
渔业生产
自负盈亏
公有制经济
经营规模
作业单位
平均主义
管理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产品为龙头的多功能服务组织
13
作者
金福寿
《浙江学刊》
1986年第5期50-52,49,共4页
近几年来,一种崭新的农村服务组织——以产品为龙头的多功能服务组织(以下简称多功能组织)已经脱颖而出。它适应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村专业化、商品化生产的迫切需要,专门为某一产品的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服务对象是专一的...
近几年来,一种崭新的农村服务组织——以产品为龙头的多功能服务组织(以下简称多功能组织)已经脱颖而出。它适应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村专业化、商品化生产的迫切需要,专门为某一产品的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服务对象是专一的,服务的内容是配套的。它历史不长,但已经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众多形式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在农村商品生产中发挥出日益重大的作用。例如,富阳县食用菌公司,成立于1983年,由三家原来分别隶属于供销、外贸的食用菌经营单位合并而成。公司从科学试验、供应菌种和菇用生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化生产
经济利益
经营单位
新产品
功能组织
综合配套
公司
联合体
服务组织
现行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温州经济格局的再认识
14
作者
李云河
《浙江学刊》
1988年第1期18-22,共5页
农户,虽然并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但是,却在今天的历史性大改革中,充当了开路先锋,在农村率先实行长期被认为绝对错误的“包产(干)到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虽然内容很多,但不能忽视容纳八亿农民的近两亿...
农户,虽然并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但是,却在今天的历史性大改革中,充当了开路先锋,在农村率先实行长期被认为绝对错误的“包产(干)到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虽然内容很多,但不能忽视容纳八亿农民的近两亿农户。它是社会主义中国最小的社会细胞和经济细胞,是农村合作经济的基础层次,在今后长期的农村发展中,只要坚持这个基础,面向这个细胞,就将富有生气,充满活力。例如闻名全国的温州,“家庭经营”已成为那里农村经济的主角,并正在改变着那个地区的整个面貌。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的实践,不仅使我们重新发现了“家庭经营”这个法宝,而且对其认识也正在不断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家庭经营
农村改革
农村合作经济
统分结合
农村发展
合作制
农村政策
农村经济
家庭承包制
双层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农产品流通体制深化改革的途径和对策
15
作者
顾益康
《浙江学刊》
CSSCI
1992年第2期39-42,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调整农产品价格和购销政策,发展多渠道流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遇到了比预料大得多的困难,农产品流通滞后的问题仍十分突出,许多深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调整农产品价格和购销政策,发展多渠道流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遇到了比预料大得多的困难,农产品流通滞后的问题仍十分突出,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没有解决。尤其是近两年,农业扭转了徘徊局面,生产形势喜人,农产品卖难问题重新突出起来,流通不畅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要使九十年代农村商品经济有更大发展,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增长,就必须突破农产品流通这一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流通体制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群众海洋渔业公司是振兴海洋渔业的新路子
16
作者
王毅
郭瑞兰
+1 位作者
何土洪
高琦铭
《浙江学刊》
CSSCI
1990年第3期50-53,共4页
(一) 普陀区是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的主要基地,也是全省海洋渔业的重点产区。随着渔业改革的深化,从1984年至1989年,全区先后创办了12家群众海洋渔业公司,共有职工8787人,占全区渔业劳动力总数的23%;拥有机动渔船492艘,31673吨位,68591马...
(一) 普陀区是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的主要基地,也是全省海洋渔业的重点产区。随着渔业改革的深化,从1984年至1989年,全区先后创办了12家群众海洋渔业公司,共有职工8787人,占全区渔业劳动力总数的23%;拥有机动渔船492艘,31673吨位,68591马力,分别占全区机动渔船艘数、吨位、马力的10%、20%和24%,其中260至600马力的钢质渔轮36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经济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省小城镇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李永刚
顾益康
机构
浙江省农村政策研究室
出处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93年第4期23-27,共5页
文摘
小城镇发展是八十年代以来浙江省城镇化发展的主流。从1982年到1990年,浙江小城镇数量由230个增加到739个,小城镇人口由318万人增加到632万人,小城镇人口增长,贡献了城镇人口增长的几乎全部份额。在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小城镇发展之间,有没有一种内在的必然的关联呢?如果有关联其关联的紧密程度又如何呢?这是本文研究的主旨。一、浙江省小城镇人口增长的经济动因及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促动影响浙江省小城镇发展的直接经济动因,无疑是农村二。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小城镇发展
小城镇人口
乡镇企业职工
浙江省
人口增长
乡镇企业发展
专业市场
第三产业发展
浙江农村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永刚
机构
浙江省农村政策研究室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4期14-18,81,共6页
文摘
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中国走向现代化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作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载体的乡镇企业,采取“依村傍户”、“三就地”的离散型空间布局,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出现脱节,城市增长模式生成在国民经济总体增长过程中相对萎缩。在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正跨入一个新阶段的今天,完全有必要进行一番认真地反思与审视,以便我们及时地把握住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的历史走向,避免使乡镇企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误入乡土化、离散化和无序化的歧路。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乡镇企业发展
城镇化发展
行政自治
城市化发展
小手工业者
小集镇
农民
就地转移
发展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兼论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转变
被引量:
1
3
作者
顾益康
机构
浙江省农村政策研究室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3期18-24,共7页
文摘
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兼论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转变顾益康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刚好经历15年。15年改革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成就,首先得益于把农村经济作为改革突破口的战略选择的成功。农村改革的...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农村经济
经济结构
改革与发展
农村劳动力
乡镇企业
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农业剩余劳动力
加速推进
分类号
F32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村社区中宗族势力再度兴起的原因、影响与对策
4
作者
邵峰
机构
浙江省农村政策研究室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4期35-38,共4页
文摘
宗族势力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同宗同族人所组成的一股力量,它曾经是旧的统治阶级借以维护其基层农村社区统治的重要社会力量。建国后,宗族势力遭到了打击。但是,近年来,在某些农村地区,宗族势力再度抬头,并有继续扩展之势。虽然,宗族群体是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其所形成的宗族势力与过去相比也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一种封建残余,这种力量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已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性力量。
关键词
宗族势力
农村社区
宗族意识
影响与对策
中宗
族人
自然村
村办企业
集体保障
居住模式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农村专业户的发展
5
作者
吴前夏
潘鹏飞
机构
浙江省农村政策研究室
出处
《经济科学》
1984年第2期42-45,共4页
文摘
近几年来,农村在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以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姿态出现的专业户已经大批涌现。这是农村生产力新的发展的一种标志。专业户的兴起,将是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勤劳致富的一条重要道路。它的重要意义和美好前景,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中央实行了正确的农业经济政策。
关键词
农村专业户
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农业经济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
公社
经营
农村生产力
农村经济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村“户学”初探——对“双包到户”的理论思考
6
作者
李云河
机构
浙江省农村政策研究室
出处
《浙江学刊》
1985年第1期17-23,共7页
文摘
本文作者李云河同志,是被党中央肯定为全国首倡“包产到户”的人。一九五六年,他任中共浙江省永嘉县委副书记时,主管农业,在高级社蹲点工作实践中,认为个人“专管制”和“包产到户”是解决社内主要矛盾的好办法,并向省委和中央呈送了专题报告。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七日的《浙江日报》上,刊登了李云河的论文,这是全国公开见报论述包产到户的第一篇文章。为此,他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又被诬为“包迷心窍,顽固走资本主义道路”,横遭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他写了十多万字关于“包产到户”的文章,并建议党中央指定专家就“包产到户”的来龙去脉作调查研究,展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李云河得到平反,现任浙江省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本刊这期发表李云河关于农村“户学”研究的一篇文章,文字生动,亲切可读。他的经历和文章给我们以重要的启迪。在全面改革的新形势下,尤其需要这种勇于开拓,善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我们希望各行各业的同志都能在改革实践中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将遇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认真加以探索。这对开创四化建设的新局面,将会大有裨益。
关键词
包产到户
家庭经营
农村生产力
生产资料
调查研究
新形势
浙江省
农业生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始农业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设高产高效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7
作者
顾益康
机构
浙江省农村政策研究室
出处
《探索(浙江)》
CSSCI
1989年第6期21-25,共5页
文摘
一 我省发展粮食生产的经验与面临的问 题 解放前浙江省是一个严重缺粮省。解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从浙江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实际出发,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从而使得粮食生产逐年发展,基本满足了我省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1984年全省粮食生产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量达到1817.15万吨,比1946年增长了3.2倍,粮地亩产达到790公斤,比1949年增长了3.7倍。尽管人均粮地由1949年的1.19亩减少到了0.56亩。
关键词
粮食产业
发展粮食生产
高产高效
农民
家庭农场
农用工业
体统
同定
企业化经营
单产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业剩余劳动力稳定转移机制的探索
8
作者
顾益康
李永刚
机构
浙江省农村政策研究室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3期29-33,共5页
文摘
我国至今还未能形成有效开发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稳定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机制。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冗余和转移的不稳定,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本文旨在针对这一严峻现实,着重剖析40年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教训,探索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条件下,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稳定转移机制,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现代化历史进程。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转移机制
非农产业
农业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资源
乡镇企业
农民工
大回流
农业劳动生产率
我国农业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双田制”
9
作者
李永刚
机构
浙江省农村政策研究室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1期36-40,共5页
文摘
一、小而全家庭农业经营格局的历史局限性。 家庭联产承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其局限性愈来愈明显。一是规模小,1987年我国农户土地经营平均规模为7.5亩,人多地少的浙江省农户旱地加水田平均经营规模只有2.7亩(水田2.2亩,旱地0.5亩),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最小的超小型家庭农业。耕地资源条件与我国相近的日本的家庭农场的平均经营规模也有17亩,是我国农户的一倍以上。二是专业性差。农户不但承包小块耕地,还承包小块山林、滩涂、
关键词
双田制
责任田
农户
承包使用权
农民就业
土地集中
农业劳动力转移
商品粮
经营规模
农村劳动力转移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乡村社区合作服务
10
作者
李为农
机构
浙江省农村政策研究室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1期29-33,共5页
文摘
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一项根本任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多成分、多主体、多层次,纵横交错、经纬交织的服务网络。多成分就是有国家、集体、个人等多种经济成分的服务组织;多主体就是由国家多种经济技术职能部门、乡村两级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产供销一条龙的龙头企业、各种专业生产合作社。
关键词
合作服务
乡村社区
农户
乡村集体企业
农民
社区合作经济组织
技术职能
服务组织
综合服务站
排灌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绍兴县茶叶“贸工农”一条龙情况调查
11
作者
张德喜
俞月明
刘建国
机构
浙江省农村政策研究室
浙江省
府办公厅
出处
《探索(浙江)》
1987年第3期81-83,共3页
文摘
绍兴县是全省重点产茶区之一,全县11万亩茶园,年产量约为13万多担。近几年来,绍兴县茶叶生产经历了起落过程,1982年是建国来历史上茶叶生产最好的一年,产量为13.7万担;1983年和1984年茶叶滞销,供销社采取限制收购、降低价格等办法,严重挫伤茶农积极性,产量下降,一部分茶园荒芜;1985年取消茶叶派购制度后,茶叶产销情况好转,产量又开始回升。这个起落过程,促进了茶叶购销体制由原来供销社独家经营转变为多渠道流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贸工农一条龙。1986年产量13.5万担,其中供销社推销3.
关键词
精制茶厂
绍兴县
毛茶
茶叶生产
茶叶出口
情况调查
功夫茶
车皮
出口茶叶
红碎茶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分散生产、集中服务”的集体渔业双层经营体制
12
作者
俞月明
机构
浙江省农村政策研究室
出处
《浙江学刊》
1985年第1期39-40,共2页
文摘
当前,集体所有制渔业正朝着“分散生产、集中服务”的双层经营体制方向发展,它冲破了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一大二公”的经营体制,破除了“大锅饭”和平均主义,使集体渔业的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现阶段渔业的生产力水平。它是集体渔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主流和方向。一、建立双层经营体制的客观必然性首先要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等于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不等于二公有制经济的经营规模越大越好。过去在“一大二公”的思想指导下,一直认为集体渔业的经营规模越大越好,越大越公,人为地把若干个本来已经是实行集体劳动的捕捞作业单位合并起来,共同占有大规模的生产资料,实行统一经济核算。这样就把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经济利益侵犯了,把渔民的责任和利益割裂了,从而产生平均主义。同时。
关键词
双层经营体制
生产单位
集中服务
渔业生产
自负盈亏
公有制经济
经营规模
作业单位
平均主义
管理体制改革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产品为龙头的多功能服务组织
13
作者
金福寿
机构
浙江省农村政策研究室
出处
《浙江学刊》
1986年第5期50-52,49,共4页
文摘
近几年来,一种崭新的农村服务组织——以产品为龙头的多功能服务组织(以下简称多功能组织)已经脱颖而出。它适应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村专业化、商品化生产的迫切需要,专门为某一产品的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服务对象是专一的,服务的内容是配套的。它历史不长,但已经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众多形式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在农村商品生产中发挥出日益重大的作用。例如,富阳县食用菌公司,成立于1983年,由三家原来分别隶属于供销、外贸的食用菌经营单位合并而成。公司从科学试验、供应菌种和菇用生产资料。
关键词
专业化生产
经济利益
经营单位
新产品
功能组织
综合配套
公司
联合体
服务组织
现行体制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温州经济格局的再认识
14
作者
李云河
机构
中共
浙江省
委
农村政策
研究室
出处
《浙江学刊》
1988年第1期18-22,共5页
文摘
农户,虽然并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但是,却在今天的历史性大改革中,充当了开路先锋,在农村率先实行长期被认为绝对错误的“包产(干)到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虽然内容很多,但不能忽视容纳八亿农民的近两亿农户。它是社会主义中国最小的社会细胞和经济细胞,是农村合作经济的基础层次,在今后长期的农村发展中,只要坚持这个基础,面向这个细胞,就将富有生气,充满活力。例如闻名全国的温州,“家庭经营”已成为那里农村经济的主角,并正在改变着那个地区的整个面貌。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的实践,不仅使我们重新发现了“家庭经营”这个法宝,而且对其认识也正在不断的深化。
关键词
农户家庭经营
农村改革
农村合作经济
统分结合
农村发展
合作制
农村政策
农村经济
家庭承包制
双层经营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农产品流通体制深化改革的途径和对策
15
作者
顾益康
机构
浙江省农村政策研究室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1992年第2期39-42,共4页
文摘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调整农产品价格和购销政策,发展多渠道流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遇到了比预料大得多的困难,农产品流通滞后的问题仍十分突出,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没有解决。尤其是近两年,农业扭转了徘徊局面,生产形势喜人,农产品卖难问题重新突出起来,流通不畅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要使九十年代农村商品经济有更大发展,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增长,就必须突破农产品流通这一难题。
关键词
农产品
流通体制
改革
分类号
F724.7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群众海洋渔业公司是振兴海洋渔业的新路子
16
作者
王毅
郭瑞兰
何土洪
高琦铭
机构
浙江省农村政策研究室
浙江省
水产局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1990年第3期50-53,共4页
文摘
(一) 普陀区是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的主要基地,也是全省海洋渔业的重点产区。随着渔业改革的深化,从1984年至1989年,全区先后创办了12家群众海洋渔业公司,共有职工8787人,占全区渔业劳动力总数的23%;拥有机动渔船492艘,31673吨位,68591马力,分别占全区机动渔船艘数、吨位、马力的10%、20%和24%,其中260至600马力的钢质渔轮36艘,
关键词
渔业
经济
发展
分类号
F326.4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浙江省小城镇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李永刚
顾益康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
李永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兼论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转变
顾益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农村社区中宗族势力再度兴起的原因、影响与对策
邵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浅谈农村专业户的发展
吴前夏
潘鹏飞
《经济科学》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农村“户学”初探——对“双包到户”的理论思考
李云河
《浙江学刊》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建设高产高效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顾益康
《探索(浙江)》
CSSCI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农业剩余劳动力稳定转移机制的探索
顾益康
李永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简论“双田制”
李永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乡村社区合作服务
李为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绍兴县茶叶“贸工农”一条龙情况调查
张德喜
俞月明
刘建国
《探索(浙江)》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浅谈“分散生产、集中服务”的集体渔业双层经营体制
俞月明
《浙江学刊》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以产品为龙头的多功能服务组织
金福寿
《浙江学刊》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对温州经济格局的再认识
李云河
《浙江学刊》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农产品流通体制深化改革的途径和对策
顾益康
《浙江学刊》
CSSCI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群众海洋渔业公司是振兴海洋渔业的新路子
王毅
郭瑞兰
何土洪
高琦铭
《浙江学刊》
CSSCI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