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水稻病虫区划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学辉 许渭根 张左生 《中国稻米》 1997年第4期23-26,共4页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区划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秆潜蝇为害损失测定与经济阈值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克城 吴传伟 +2 位作者 吴友龙 王华弟 钱冬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8,共3页
1992~1993年试验表明,早稻稻秆潜蝇株为害率与产量损失率具有密切相关性,关系式为Y1=0.4697+0.5139X。水稻剑叶、倒2叶、倒3叶被害,以剑叶受害产量损失最大,其次为倒2叶和倒3叶。影响产量主要因导致... 1992~1993年试验表明,早稻稻秆潜蝇株为害率与产量损失率具有密切相关性,关系式为Y1=0.4697+0.5139X。水稻剑叶、倒2叶、倒3叶被害,以剑叶受害产量损失最大,其次为倒2叶和倒3叶。影响产量主要因导致穗实粒数减少,空秕率增加。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3%,经济允许为害株率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潜蝇 为害损失 经济性状 防治阈值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秆潜蝇危害小麦损失测定及防治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华弟 叶成磊 +2 位作者 张国平 李克诚 杨金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2-24,共3页
稻秆潜蝇在浙江主要危害海拔350~500m山区和半山区的小麦,受害轻重与前作和播种方式有一定关系。小麦株被害率在3.67%~25.19%,产量损失率为1.08%~18.56%,受害麦苗株高变矮、穗长缩短、每穗实粒数减... 稻秆潜蝇在浙江主要危害海拔350~500m山区和半山区的小麦,受害轻重与前作和播种方式有一定关系。小麦株被害率在3.67%~25.19%,产量损失率为1.08%~18.56%,受害麦苗株高变矮、穗长缩短、每穗实粒数减少。防治宜在危害初期,防治指标为株被害率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潜蝇 小麦 危害损失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抗褐飞虱测定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朱金良 范全根 +1 位作者 韩志能 王华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8-30,共3页
1994~1995年对11个水稻品种(系)抗褐飞虱测定结果表明,以嘉45、丙1067抗性最好;丙91-09、93-63、91-17次之;93-74、丙814、秀水11为中感水平;祥湖84、海繁1号、海繁2号抗性表现最... 1994~1995年对11个水稻品种(系)抗褐飞虱测定结果表明,以嘉45、丙1067抗性最好;丙91-09、93-63、91-17次之;93-74、丙814、秀水11为中感水平;祥湖84、海繁1号、海繁2号抗性表现最差,属感虫水平。根据抗虫性测定结果,在生产上可扩大推广嘉45、丙1067等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水稻品种(系) 抗虫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三化螟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华弟 汪信庚 +2 位作者 张志昌 章连观 吴荣根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8-14,共7页
三化螟幼虫在晚粳稻分孽、园杆、孕穗、破口期均能侵入,所形成的总受害株数、受害株类型和幼虫存活率与生育期密切相关。分蘖期引起的受害丛率、受害株率和损失率与卵块密度呈正显著相关,单个卵块平均损失稻谷(59.11±2.... 三化螟幼虫在晚粳稻分孽、园杆、孕穗、破口期均能侵入,所形成的总受害株数、受害株类型和幼虫存活率与生育期密切相关。分蘖期引起的受害丛率、受害株率和损失率与卵块密度呈正显著相关,单个卵块平均损失稻谷(59.11±2.99)g;孕穗至破口期则损失(74.58±3.31)g。考种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减少。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三化螟经济允许卵块密度为:分蘖期每公顷1950~2250块,孕穗至破口期每公顷1500~1800块;防治指标为:分蘖期每公顷1500~1650块,或为害团每公顷750~900个,为害丛率2%~3%,为害株率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为害 损失 防治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苗期蚜虫为害损失与经济阈值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汪西北 方屹豪 +3 位作者 郑校平 林致中 章礼熔 王华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2-13,共2页
大豆苗期小区接虫试验和自然观察结果均表明,蚜量和有蚜株率与产量损失具密切关系;苗期蚜虫为害后,影响产量主要因株高下降,荚数和粒数减少。在现有生产水平条件下,经济允许损失为3.96%,防治指标为百株蚜量500头,有蚜株率35%。
关键词 大豆 蚜虫 苗期 为害损失 经济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株的空间格局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圭松 吴婷芳 +5 位作者 罗英才 杨晓农 王济良 王中法 王为松 张庆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4-26,共3页
经测定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株在稻田的空间格局属负二项分布(α=0.962,β=1.104),其公共Kc=2.2971;采用种群聚集均数(λ)测定,当稻田每丛病株数在2.327株以下时,其聚集原因可能是病菌从其它病田上侵入所致;当病株数≥2.372株时,其聚集原因... 经测定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株在稻田的空间格局属负二项分布(α=0.962,β=1.104),其公共Kc=2.2971;采用种群聚集均数(λ)测定,当稻田每丛病株数在2.327株以下时,其聚集原因可能是病菌从其它病田上侵入所致;当病株数≥2.372株时,其聚集原因可能是种子带菌,增加再次侵染的机会,使聚集均数(λ)增大所致。由于属聚集分布,用Iwao资料代换法求取每田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相应Y值。采用Southwood的K。法理论抽样模式,作者建议大田普查,一般轻病田可抽取50—100丛稻;中、重病田可抽取10—50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条斑病 空间格局 细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分蘖期三化螟药剂防治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华弟 张左生 +1 位作者 钱冬兰 张志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3-15,共3页
晚粳稻分蘖期分别接入三化螟卵量100-400块/亩的试验小区,测定结果:为害株率2.26%-9.02%、减产率1.92%—6.55%。平均每个卵块存活幼虫28.75±2.44头、损失稻谷59.11±1.63g。卵块密度、存活虫量与为害丛、株率及产量损失率... 晚粳稻分蘖期分别接入三化螟卵量100-400块/亩的试验小区,测定结果:为害株率2.26%-9.02%、减产率1.92%—6.55%。平均每个卵块存活幼虫28.75±2.44头、损失稻谷59.11±1.63g。卵块密度、存活虫量与为害丛、株率及产量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经济允许密度120-140块卵/亩,防治指标90-110块卵/亩,比原指标明显放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水稻 分蘖期 防治指标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