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农业氮素污染减半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
1
作者 何佩莹 陈彬卉 +1 位作者 张秀明 谷保静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1-319,共9页
为探究浙江省农业氮素污染减半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本研究对浙江省90个县(市、区)的农业氮素污染排放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成本效益分析评估了农业氮素污染减半的成本效益,并量化了其对浙江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潜在贡-献。... 为探究浙江省农业氮素污染减半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本研究对浙江省90个县(市、区)的农业氮素污染排放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成本效益分析评估了农业氮素污染减半的成本效益,并量化了其对浙江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潜在贡-献。结果表明,2017年浙江省农业氮素污染(包括NH_(3)、N_(2)O、NO_(x)、NO_(3)等4种形式的活性氮)总排放量为21万t,利用现有技术基本-上可以将氮素污染减半(NH_(3)56%、N_(2)O 37%、NO_(x) 45%、NO_(3)49%),需要投入32亿元,但这将带来165亿元的社会效益。浙江省农业氮素污染减半有望使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水平整体提高32%。研究表明,优化农业氮素管理可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氮素污染 氮素减排 成本收益 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翅滨藜在浙江省的生长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王湘洁 韩科峰 +3 位作者 马正波 楼金 王帅 吴良欢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是藜科(Chenopodiaceae)滨藜属(Atriplex)的多年生半常绿灌木,具有速生、耐干旱、耐贫瘠、抗盐碱等优良特性,可用于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为探究四翅滨藜在浙江省新垦地上生长的适应性,及其在我国南方典型...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是藜科(Chenopodiaceae)滨藜属(Atriplex)的多年生半常绿灌木,具有速生、耐干旱、耐贫瘠、抗盐碱等优良特性,可用于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为探究四翅滨藜在浙江省新垦地上生长的适应性,及其在我国南方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生长发育的关键影响因素,本研究选择浙江省6个具有代表性的新垦土壤类型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四翅滨藜的生长、成活情况,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生长适应性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得到影响四翅滨藜生长生活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在滨海盐碱土上种植四翅滨藜的成活率更高。在北仑和奉化试验点,四翅滨藜的地上部与地下部干物质质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试验点,且分枝数相较于其他地区显著提高67.48%~346.47%。四翅滨藜适合在浙江省滨海盐碱地种植,土壤电导率、土壤pH、年降雨量、土壤碱解氮含量是影响四翅滨藜在浙江省生长和存活的主要因素,土壤电导率在9.51~14.28 dS·m^(-1)、土壤pH值在7.60~8.16、年降雨量在1087.7~1359.7 mm、土壤碱解氮含量在18.43~35.00 mg·kg^(-1)的地点更适宜种植四翅滨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翅滨藜 土壤改良 耐盐碱 适应性 新垦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农地规模化的空间潜力与减氮增效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璐瑶 段佳堃 +3 位作者 邬奇峰 虞轶俊 徐建明 谷保静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我国农业以小农经营为主,为解决浙江省细碎化经营带来的收益和资源利用效率低、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浙江耕地分布格局,量化浙江农地规模化潜力和空间优化路径,结合农田氮平衡和成本收益分析,评估农地规模化对浙江农业生... 我国农业以小农经营为主,为解决浙江省细碎化经营带来的收益和资源利用效率低、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浙江耕地分布格局,量化浙江农地规模化潜力和空间优化路径,结合农田氮平衡和成本收益分析,评估农地规模化对浙江农业生产和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耕地平均田块面积为0.4 hm^(2),面积低于0.6 hm^(2)的耕地占70%。通过土地整理,73%的耕地连片面积在16 hm^(2)以上。耕地连片规模化经营可以使氮肥投入减少53%,促进氮素利用效率从38%增加至56%。农业劳动力需求从每公顷4人减少至1人,农业投入成本降低77%,劳动力农业年均收入可提高9 457元。浙江省推动实施农地规模化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有助于发挥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和环境资源保护作用。政府应当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财政支持、推动农业转型,以农地规模化提升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规模化 氮素利用效率 农业收益 浙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钙钾镁肥对浙江省酸性水稻土壤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39
4
作者 韩科峰 陈余平 +4 位作者 胡铁军 张丰 周飞 陈剑秋 吴良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为了明确新型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对浙江省酸性水稻土的改良效果,通过连续3 a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硅钙钾镁肥不同用量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施用硅钙钾镁肥水稻增产明显,以施用硅钙... 为了明确新型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对浙江省酸性水稻土的改良效果,通过连续3 a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硅钙钾镁肥不同用量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施用硅钙钾镁肥水稻增产明显,以施用硅钙钾镁肥1 500 kg·hm^(-2)增产效果较好。在土壤改良方面,施用硅钙钾镁肥可以提高土壤p H值,降低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有效硅和盐基离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土壤调理剂 土壤改良 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温岭市土壤pH及氮磷钾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陈謇 丁安娜 施加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7-526,共10页
采用数理统计和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分析方法,分别对浙江省温岭市2006年和2017年间隔11年的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数据进行时空动态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呈现一定的酸化趋势,pH下降达5.40%;土壤有机质和氮磷... 采用数理统计和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分析方法,分别对浙江省温岭市2006年和2017年间隔11年的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数据进行时空动态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呈现一定的酸化趋势,pH下降达5.40%;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幅最为明显,增幅高达50.34%;其次是土壤速效钾,增幅达到26.23%;同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增幅分别为13.97%和10.76%。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总体上呈现西降东升的趋势,土壤全氮含量总体上呈现北减南增现象,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都显著增加。因此,在后续全市域土壤培肥过程中,需依据土壤p H及氮磷钾养分丰缺情况,并结合所种作物的需肥规律,进行合理平衡施肥,实现全市耕地土壤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土壤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 土壤有机质 氮磷钾养分 时空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大豆产地土壤环境保护与功能提升的研发建议 被引量:12
6
作者 何艳 黄晓伟 +3 位作者 程中一 王天宇 施加春 徐建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9-280,共12页
大豆在我国农业和人体膳食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性。本文系统梳理了影响大豆高产创建和品质安全的土壤环境与微生态障碍相关研究进展。文献计量结果表明,近20年国际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除草剂的土-水界面吸附与迁移过程、重金属污染... 大豆在我国农业和人体膳食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性。本文系统梳理了影响大豆高产创建和品质安全的土壤环境与微生态障碍相关研究进展。文献计量结果表明,近20年国际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除草剂的土-水界面吸附与迁移过程、重金属污染的食物链安全风险、大豆生长与污染毒理、地下病害防治等方面,更多关注大豆抵抗污染胁迫和病害的逆境适应性生理调节机制,缺少对影响大豆生长和引起大豆减产的地下土壤过程的研究,中国对大豆产区的地下土壤环境过程与微生态效应的关注也较少。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调整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下,围绕大豆产业研究的后续工作迫切需要有机结合粮食丰产增效和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攻坚战,注重从只聚焦土壤肥力、优化育种及栽培生理、追求大豆产量,向同时关注土壤安全与微生态健康、保障大豆质量安全、支撑大豆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进行转变,开展协同大豆产地土壤健康与污染防控的高产创建系统研究,更加凸显产地土壤环境保护与功能提升在大豆绿色生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产地土壤环境 除草剂 重金属 地下病害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田有机和生物污染研究工作展望:基于“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与防控机制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何艳 冯佳胤 徐建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71-2374,共4页
农田生态健康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开展农田污染的驱动机制及防控修复研究,获得针对中国农田的第一手资料,是保障国家农产品安全与人体健康的重大需求。本文将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与防控机制研究"... 农田生态健康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开展农田污染的驱动机制及防控修复研究,获得针对中国农田的第一手资料,是保障国家农产品安全与人体健康的重大需求。本文将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与防控机制研究"的工作进展,谈一些后续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工作思考,以为我国十四五期间的重点科技规划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有机污染 生物污染 污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3年国内外生物固氮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的计量分析
8
作者 吕梦真 吴内 +1 位作者 沈建国 汪海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394,共20页
为系统了解国内外生物固氮的研究现状,本研究基于在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检索的1990—2023年有关生物固氮研究的文献,利用Citespace、VOSviewer、HistCite等文献计量工具,对发文数量、主要国家(地区)与机... 为系统了解国内外生物固氮的研究现状,本研究基于在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检索的1990—2023年有关生物固氮研究的文献,利用Citespace、VOSviewer、HistCite等文献计量工具,对发文数量、主要国家(地区)与机构、主要发文期刊和研究学者、重要文献、研究热点以及研究变化趋势等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近24年来,生物固氮研究领域发文量呈逐年增多趋势,2010年后中国发文占比显著增多,并成为WOS数据库中生物固氮领域发文量排名第2的国家,且与美国、巴西、德国等发文量较多的国家之间联系密切。植物科学、微生物学是英文发文量较多的学科,生物学、作物学是中文发文量较多的学科,都与农业科学紧密相关。生物固氮相关研究的中英文论文主要发文期刊是《生物技术通报》、《Plant and Soil》、《Soil Biology&Biochemistry》。Hungria M、Urquiaga S、Boddey R M和李友国是该领域发文较多的研究学者。2)生物固氮关键词聚类网络主要可分为生物固氮相关微生物及其定殖,生物固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生物固氮分子机理,以及生物固氮影响因素等4类,如何提升生物固氮效率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3)生物固氮研究近些年的主要挑战包括:扩大根瘤菌宿主范围,提高根际联合固氮效率;将生物固氮引入禾谷类作物中,开发“氮肥自供型”作物;挖掘高效固氮微生物资源,优化菌肥应用技术等。4)随着遗传工程、合成生物学、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技术方法的应用以及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更深入探究生物固氮的机理并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对于减轻农业生产对工业氮肥的依赖,实现绿色低碳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固氮 计量分析 定殖 结瘤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调理剂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9
作者 金月 王晓童 +2 位作者 赵钰杰 张耿苗 张奇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3-952,共10页
农田土壤中镉(Cd)、砷(As)复合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修复重金属污染耕地是当今亟需解决的农业和环保问题。通过选取2块受到Cd、As复合污染的农田,采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其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商品调理剂(SC1)和土壤商品调... 农田土壤中镉(Cd)、砷(As)复合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修复重金属污染耕地是当今亟需解决的农业和环保问题。通过选取2块受到Cd、As复合污染的农田,采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其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商品调理剂(SC1)和土壤商品调理专用肥(SC2)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残渣态Cd的含量,分别比对照(CK)高203%和160%,而SC1和石灰(LM)处理降低了土壤残渣态As的含量,分别减少了31%和54%。同时,LM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籽粒中的Cd含量,减少幅度达到39%~66%。然而,对于As的累积效应,SC1、腐殖酸(HA)、生物质炭(BC)和钙镁磷肥(MP)处理均导致水稻籽粒中As含量有所上升。不同土壤调理剂对于As的修复效果不尽如人意,调理剂处理后土壤中的有效态As含量也有所上升,表明现有土壤调理剂在修复Cd、As复合污染土壤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同时有效降低2种重金属的有效性和累积效应。因此,未来在开发新型土壤修复技术时需要更加注重针对复合污染土壤的特性进行设计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复合污染 调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有机液肥对草莓生长的效果研究
10
作者 陈燕华 孙莲 +3 位作者 陆雁 胡亮 李方勇 韩科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087-1090,共4页
为进一步探究蚯蚓液肥对草莓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草莓绿色生产的施肥配方,笔者在象山县东陈乡大塔村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T2处理草莓采收期最早,较CK处理提早了9 d,且T2处理草莓的产量最高,为23391 kg·hm^(-2),比CK增产4726... 为进一步探究蚯蚓液肥对草莓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草莓绿色生产的施肥配方,笔者在象山县东陈乡大塔村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T2处理草莓采收期最早,较CK处理提早了9 d,且T2处理草莓的产量最高,为23391 kg·hm^(-2),比CK增产4726 kg·hm^(-2),增幅为25.3%,经济效益最显著。相较于CK,T2处理的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和总酸含量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20.43 g、9.8%、273.12 kg·cm^(-2)和6.59 g·kg^(-1),分别提高了21.0%、1.4百分点、11.4%和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蚯蚓有机液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皮酶解工艺及其对活性产物还原性糖与黄酮产出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安安 吴月娟 +4 位作者 顾品 罗哲 袁枫 邱浩 李国雷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12-718,共7页
为推动包括腐烂柑橘在内的废弃柑橘皮通过生物酶解转化实现高值资源化利用的目标,基于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添加量、复合酶配比、酶解温度、pH值、底物浓度、酶解时间等单因素变化,探究了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组成的复合酶对柑橘皮的酶解及其活... 为推动包括腐烂柑橘在内的废弃柑橘皮通过生物酶解转化实现高值资源化利用的目标,基于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添加量、复合酶配比、酶解温度、pH值、底物浓度、酶解时间等单因素变化,探究了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组成的复合酶对柑橘皮的酶解及其活性产物还原性糖与黄酮产出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体系内底物浓度(柑橘皮∶水)为1∶2、纤维素酶与果胶酶添加总量为0.10%(酶比1∶1)、pH值4.5、温度55℃和时间24 h是复合酶水解柑橘皮的优化工艺参数,在此条件下柑橘皮的降解率、溶液中还原性糖含量和黄酮提取量达到最大,分别为99.80%、10.14%和20.37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皮 酶解 还原性糖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系内皮层凯氏带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对矿质养分转运调控综述
12
作者 肖伊辉 冯志航 +2 位作者 赖雨秋 陈慧婷 李保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7-349,共13页
植物依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养分,以确保其生长发育。为了应对土壤环境的多样性,植物在根系内皮层细胞的细胞壁中形成一种可封闭临近内皮层细胞间隙的疏水性指环状结构——凯氏带。作为选择性吸收土壤溶液中水分与养分的质外... 植物依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养分,以确保其生长发育。为了应对土壤环境的多样性,植物在根系内皮层细胞的细胞壁中形成一种可封闭临近内皮层细胞间隙的疏水性指环状结构——凯氏带。作为选择性吸收土壤溶液中水分与养分的质外体运输物理屏障,凯氏带不但阻隔了土壤中有害物质经由质外体途径自由扩散进入中柱,还可以限制维管组织内的矿质养分流失。近十几年来许多学者对凯氏带这个特殊结构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挖掘出一系列参与凯氏带形成的关键基因与分子调控途径,并揭示了凯氏带控制植物根系矿质养分运输的规律。本文针对这些进展系统总结了凯氏带结构特征和功能及相应的研究方法,重点梳理了凯氏带形成的3种分子途径和对不同植物矿质养分转运的调控规律,并展望了根系凯氏带结构及其在作物矿质养分转运调控中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氏带 质外体运输 质外体屏障 养分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经营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 被引量:30
13
作者 谷保静 段佳堃 +2 位作者 任琛琛 汪思彤 王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9-715,共7页
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养活14亿人口的巨大压力,化肥的过量施用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回顾了1949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和产量的变化,分析了小农经营面... 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养活14亿人口的巨大压力,化肥的过量施用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回顾了1949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和产量的变化,分析了小农经营面临的化肥过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空心村等问题,指出农业规模化经营是解决这些问题继而实现未来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可在城市化进程中有效推动农地规模化经营,并基于此调整养殖业布局,在空间上重构种养关系,从而实现我国农业整体绿色发展。对于不适宜规模化发展的地区则要探索产业链延长的形式,以三产融合激发高附加值农业的活力。未来需要政府和市场同时发挥效用,引导农民进城,为农业规模化提供基础,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有序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规模化 粮食安全 面源污染 老龄化 城市化 种养结合 饮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的安全施用比例及环境容量研究--以典型土壤生菜种植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顾思婷 陈謇 +1 位作者 李志洋 施加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1-206,共16页
通过对浙江省9种不同典型土壤进行生菜种植盆栽试验,并联合多元线性回归和土壤环境静态容量模型,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比例对土壤环境质量、农产品产量及质量和土壤环境容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施用增加... 通过对浙江省9种不同典型土壤进行生菜种植盆栽试验,并联合多元线性回归和土壤环境静态容量模型,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比例对土壤环境质量、农产品产量及质量和土壤环境容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施用增加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含量(除黄松土外),且显著增加了生菜产量。不同施肥处理下不同土壤类型及其生菜地上部重金属累积差异明显,有机肥施用显著增加了小粉土、培泥砂土和黄斑田的镉(Cd)含量。施加有机肥后,在黄斑田、小粉土和培泥砂土上种植的生菜地上部Cd、铬(Cr)、砷(As)和铅(Pb)含量显著上升,但黄红壤中的显著下降。在培泥砂土和小粉土上种植生菜的有机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的安全施用推荐比例均为10%,青紫泥田和黄红壤均为20%,黄斑田和黄松土均为30%,淡涂粘田为40%。随着有机肥替代施用年限的增长,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逐渐降低,因此,严格管控有机肥的施用量及施用年限有助于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种植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 重金属 土壤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氨基酸生物有效性及其环境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马庆旭 朱双双 +2 位作者 泮莞坤 吴良欢 胡兆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99-1908,共10页
土壤中种类繁多的小分子和大分子有机氮,是土壤氮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大多数植物可以直接吸收氨基酸乃至多肽和蛋白质,不是完全需要经过传统理论认知的微生物分解为无机氮的过程。植物根系具有吸收、转运和代谢外源吸收的有机氮的能力。... 土壤中种类繁多的小分子和大分子有机氮,是土壤氮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大多数植物可以直接吸收氨基酸乃至多肽和蛋白质,不是完全需要经过传统理论认知的微生物分解为无机氮的过程。植物根系具有吸收、转运和代谢外源吸收的有机氮的能力。土壤微生物是植物根系有机氮的主要竞争者,不同土壤中,参与竞争的微生物组成存在较大差异。环境对植物根系吸收和后续代谢有机氮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未来应着重于精准定量化分析土壤有机氮组成及含量,确定土壤有机氮对植物生长的长期效应,探索环境变化尤其是复杂环境变化对植物吸收利用有机氮的影响及其关键步骤,进一步确定土壤有机氮对植物氮营养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微生物 土壤 氨基酸 环境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有机氯污染风险与调控:基于多过程耦合的视角
16
作者 何艳 苏心 +4 位作者 李淑瑶 成洁 杨雪玲 窦继博 徐建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9-1187,共9页
传统和新兴有机氯污染物(Organochlorine pollutants,OCPs)在环境中易形成持久性污染源,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厌氧条件下由土壤微生物胞外呼吸电子传递介导的生源要素循环对OCPs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 传统和新兴有机氯污染物(Organochlorine pollutants,OCPs)在环境中易形成持久性污染源,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厌氧条件下由土壤微生物胞外呼吸电子传递介导的生源要素循环对OCPs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将进一步调控土壤健康演变方向。从多过程耦合角度厘清残留OCPs的潜在土壤健康风险,在全球“一体化健康”的需求下显得尤为必要。有鉴于此,本文先简明扼要梳理近42年关于土壤中残留OCPs的研究进展与现况,明确热点领域与学术前沿;再从微生物介导的土壤氧化还原多过程耦合角度,梳理OCPs还原脱氯与土壤中关键元素生物化学循环过程之间的潜在关系,深入认识OCPs残留土壤的地下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最后对我国土壤OCPs污染调控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为实现OCPs残留土壤的污染治理提供研究思路,以支撑完善土壤健康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 健康风险 多过程耦合 土壤氧化还原 甲烷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程琪 毛霞丽 +3 位作者 孙涛 王湘洁 马庆旭 吴良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20,共12页
【目的】研究长期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对黄泥田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特征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养分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其与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变化的关系。【方法】田间试验开始于2... 【目的】研究长期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对黄泥田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特征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养分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其与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变化的关系。【方法】田间试验开始于2011年,种植制度为单季稻。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紫云英(NPKGM)、化肥配施牛粪(NPKCM)和化肥配施水稻秸秆(NPKRS)5个处理。2022年水稻收获后采样,测定土壤有机质(SOM)、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及全氮(TN)、全磷(TP)和有效磷(AP)、无机氮(IN)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并计算化学计量比;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并计算相应指标。【结果】与NPK处理相比,化肥与紫云英、牛粪、水稻秸秆配施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其中与牛粪配施的提升效果最好,SOM、TN、AP含量分别提高了40.7%、41.6%、108.6%。与CK相比,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均显著提高了土壤MBC/MBN,降低了MBC/MBP和MBN/MBP,以配施牛粪处理的MBC/MBP最低。与NPK处理相比,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均增加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总微生物生物量,降低了真菌/细菌(F/B)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G^(−))。冗余分析表明,土壤TN(P<0.05)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最为关键环境因子,其次是土壤TP(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MBC/MBN与DOC/(DON+IN)呈显著负相关,MBC/MBP与DOC/AP、MBN/MBP与(DON+IN)/AP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比的变化可能与F/B、G^(+)/G^(−)的值的变化密切相关,说明真菌与细菌、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等优势种群发生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结论】化肥与紫云英、牛粪、秸秆等有机物料配施,不仅可有效提高黄泥田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还可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特征和微生物群落,其中与低化学计量比的牛粪配施效果最好。F/B、G^(+)/G^(−)的值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比有相关关系,这种群落结构的重塑可能是黄泥田中土壤微生物响应底物化学计量比变化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养分 有机物料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群落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覆膜旱作和施用包膜尿素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祁通 汤胜 +2 位作者 周静杰 马庆旭 吴良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22,136,共15页
水稻覆膜旱作栽培(non-flooding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PM)是以地膜覆盖为核心来实现水稻节水生产的综合集成创新技术。然而,在覆盖地膜后,氮肥只能在移栽前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导致水稻前期营养生长过盛和生育后期潜在缺... 水稻覆膜旱作栽培(non-flooding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PM)是以地膜覆盖为核心来实现水稻节水生产的综合集成创新技术。然而,在覆盖地膜后,氮肥只能在移栽前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导致水稻前期营养生长过盛和生育后期潜在缺氮,从而限制了水稻高产。聚合物包膜尿素(polymer coated urea,CR)是一种控释氮肥,在传统淹水栽培(traditional flooding cultivation,TF)模式下已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最佳管理措施之一,但尚未在PM模式下进行长期定位试验评估。本研究以高产中熟籼型杂交稻‘两优培九’为供试水稻品种,比较在PM和TF 2种栽培模式下施用CR和普通尿素(urea,UR)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UR相比,在TF和PM模式下施用CR使水稻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9.2%和15.4%(P<0.05),使水稻产量分别提高8.6%和15.0%(P<0.05)。与TF模式相比,PM模式加速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降低了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与施用UR相比,在PM模式下施用CR能缓解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下降,并使经济效益提高16.8%。综上所述,施用CR是解决在PM模式下水稻生育后期缺氮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覆膜旱作栽培 控释氮肥 氮肥利用率 经济效益 作物产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氨基酸和钾肥对安吉白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凌迅 左婷 +4 位作者 程维 朱永聪 倪玥敏 冷明珠 倪吾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4-736,826,共14页
早春冷害是影响春茶生产的主要危害因子之一,通过叶面施肥提高茶树的耐寒性和早期鲜叶产量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氨基酸(AA1、AA2)、钾元素(K1、K2)和两者的混合液(AA-K1、AA-K2)对安吉白茶产量和品质的... 早春冷害是影响春茶生产的主要危害因子之一,通过叶面施肥提高茶树的耐寒性和早期鲜叶产量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氨基酸(AA1、AA2)、钾元素(K1、K2)和两者的混合液(AA-K1、AA-K2)对安吉白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CK处理)相比,叶面喷施氨基酸与钾元素混合液(AA-K1和AA-K2处理)显著提高了安吉白茶早期鲜叶产量和总产量(P<0.05)。对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发现,AA-K1处理的叶片在复绿期淀粉粒明显增大。K1、K2处理能明显增加安吉白茶白化前期和复绿期叶片总叶绿素含量,K2处理能明显增加安吉白茶白化前期、白化期、复绿期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K2、AA-K1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与CK处理相比,氨基酸与钾元素混合液(AA-K1和AA-K2处理)能提高幼叶氨基酸总量,儿茶素含量也显著提高,但咖啡碱含量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叶面喷施氨基酸与钾元素混合液(AA-K1和AA-K2处理)提高了安吉白茶早期鲜叶产量且改善幼叶品质的效果明显,对含氨基酸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的研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白茶 氨基酸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叶面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2022年全球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热点及演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溯原 胡芷萱 +2 位作者 王尔炜 严康 汪海珍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9-595,共7页
为了解近30年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领域的研究状况,利用VOSviewer、CiteSpace及HistCite等文献计量工具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该领域研究结果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是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领域的主要发文国... 为了解近30年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领域的研究状况,利用VOSviewer、CiteSpace及HistCite等文献计量工具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该领域研究结果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是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领域的主要发文国家,该领域研究重点关注健康风险评价、生态风险评价、污染物空间分布、源解析等;常用评价方法为地积累指数、污染指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地统计学评价。其中,地积累指数与污染指数的评价结果受背景值准确性影响较大,基于GIS的地统计学评价方法受限于变量相关性;评价指标呈现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向生物有效性发展的趋势,不同形态重金属的毒性等相关研究仍呈上升趋势;土壤铅、镉的污染评价相关研究最多,近些年对于砷、锌与铜等的污染评价逐渐受到更多关注;源识别、空间分析、生态风险仍将是近期内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污染评价 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