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霞妃睡莲的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
1
作者 王燕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283-2288,共6页
文章以霞妃睡莲(Nymphaea cv.Sunshine Princess)的根状茎为外植体,通过全面系统研究其初代培养、增殖、生根及移栽等不同阶段的培养条件,首次成功建立了睡莲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显示:固体培养基更适合霞妃睡莲的组织培养,且... 文章以霞妃睡莲(Nymphaea cv.Sunshine Princess)的根状茎为外植体,通过全面系统研究其初代培养、增殖、生根及移栽等不同阶段的培养条件,首次成功建立了睡莲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显示:固体培养基更适合霞妃睡莲的组织培养,且有利于提高睡莲的增殖率和人工操作效率;噻二唑苯基脲(TDZ)对睡莲不定芽的增殖诱导效果优于苄基腺嘌呤(BA),且两者一起使用具有协同效应,增殖率达到3.44且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吲哚丁酸(IBA)对睡莲的生根诱导效果优于相同浓度的萘乙酸(NAA),活性炭的添加也有利于睡莲的生根诱导;适量的多菌灵能够提高睡莲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该研究为睡莲种质资源的无菌保存及新品种的快速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对于加速睡莲种苗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动国内外睡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妃睡莲 组织培养 增殖 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罗宾娜茎尖培养及鳞茎繁育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汪一婷 雷薛明 +3 位作者 吕永平 牟豪杰 李海营 陈志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201-1205,共5页
为探究百合茎尖培养及鳞茎繁育的影响因素,以百合罗宾娜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茎尖培养和瓶内养球研究。结果表明:茎尖大小是影响茎尖成活率的关键因素,1.0 mm茎尖成活率比0.5 mm茎尖成活率提高5%左右;提高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香蕉粉的... 为探究百合茎尖培养及鳞茎繁育的影响因素,以百合罗宾娜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茎尖培养和瓶内养球研究。结果表明:茎尖大小是影响茎尖成活率的关键因素,1.0 mm茎尖成活率比0.5 mm茎尖成活率提高5%左右;提高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香蕉粉的含量可以提高茎尖成活率;光培养(12 h·d^(-1))比暗培养更有利于鳞茎增殖和生长,20℃和25℃对鳞茎生长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在25℃时,与暗培养相比,光培养获得的鳞茎数量、直径、鲜重、干重分别提高36.36%、15.33%、59.91%和44.74%。百合罗宾娜茎尖培养可选择1/2 MS(基本培养基)+0.5 mg·L^(-1)6-BA(6-苄基腺嘌呤)+0.2 mg·L^(-1)NAA(萘乙酸)+5.0 g·L^(-1)香蕉粉培养基接种茎尖,直接光培养;鳞茎的培养条件可选择25℃,光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茎尖 种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49种线状植物病毒分子鉴定及其基因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剑平 陈炯 +4 位作者 郑红英 林林 程晔 史雨红 鲁宇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40,共8页
本研究建立了马铃薯Y病毒属、马铃薯X病毒属、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和葱X病毒属成员RT-PCR检测和全基因组扩增技术体系,并成功用于60多种供试植物病毒的检测诊断。利用所建立的技术体系,从全国18个省市42种作物上采集的病样中鉴定了49种... 本研究建立了马铃薯Y病毒属、马铃薯X病毒属、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和葱X病毒属成员RT-PCR检测和全基因组扩增技术体系,并成功用于60多种供试植物病毒的检测诊断。利用所建立的技术体系,从全国18个省市42种作物上采集的病样中鉴定了49种植物病毒,其中10种为新种,11种为国内新记录,更正了7种病毒的鉴定和命名。测定了这49种病毒217个分离物基因组序列,并全部在国际基因数据库登录,占全球登录的植物病毒基因组序列总数的3.8%,其中27种植物病毒为基因组全序列,20种为国际首次报道,15种病毒全序列被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确定为相关病毒的标准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 检测 鉴定 种类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多粘菌传麦类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剑平 陈炯 +1 位作者 郑滔 程晔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8,共5页
综述了近10年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禾谷多粘菌生态学、传播病毒特性、超微结构特征、体内病毒粒子观察、所传播的麦类病毒种类、基因组序列测定、血清学关系、病毒自发缺失突变及其机理、病害发生规律以及抗源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 麦类病毒 传播媒介 生态学 超微结构 基因组 血清学 病害发生规律 抗源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培产业化生产中污染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方丽 汪一婷 +3 位作者 吕永平 Kumar 陈剑平 王汉荣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74-1078,共5页
对浙江省植物组培产业生产中心的主要污染微生物的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从11个杀菌剂和消毒剂中筛选出了对污染细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蜡状芽胞菌(Bacillus cereus)和污染真... 对浙江省植物组培产业生产中心的主要污染微生物的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从11个杀菌剂和消毒剂中筛选出了对污染细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蜡状芽胞菌(Bacillus cereus)和污染真菌指状青霉(Penicillum digitat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预防效果好,且对组培植物安全的药剂为乙蒜素和链.土霉素。乙蒜素可以在培养基分装前加入,与培养基同时灭菌使用;而链.土霉素在培养基使用前加入可有效预防污染物生长,该药剂对组培器皿和环境也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 污染防控技术 乙蒜素 链·土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分离的鹅副粘病毒的毒力、致病性和传播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梁华丽 童富淡 +3 位作者 华炯钢 徐辉 顾亚仙 何永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151-155,共5页
采用血清学、生物学方法,从一群病死鹅中分离到1株鹅副粘病毒(GPMV)。血清学鉴定表明该分离病毒为禽副粘病毒-I型(PMV-I);毒力测定显示分离病毒GPMV毒力与鸡F48E9毒株的毒力相似;F基因裂解位点序列的分析表明该分离病毒GPMV融合蛋白F裂... 采用血清学、生物学方法,从一群病死鹅中分离到1株鹅副粘病毒(GPMV)。血清学鉴定表明该分离病毒为禽副粘病毒-I型(PMV-I);毒力测定显示分离病毒GPMV毒力与鸡F48E9毒株的毒力相似;F基因裂解位点序列的分析表明该分离病毒GPMV融合蛋白F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K-R-Q-K-R-F117。分离病毒GP-MV攻击不同新城疫(ND)抗体水平的雏鸡、蛋鸡和鹅,结果显示分离病毒GPMV与鸡ND强毒株的致病性相似,既可引起鸡、鹅典型的ND,也可引起非典型的ND,其发病率、死亡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鸡、鹅本身的免疫状况有关。经不同途经感染试验表明,分离病毒GPMV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给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鹅副粘病毒 新城疫 非典型新城疫 HI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RT-PCR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华炯钢 王非 +5 位作者 刘光清 倪征 云涛 余斌 梁华丽 李双茂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409-412,共4页
根据Ⅰ型鸭病毒性肝炎ZJ/06强毒株的测序结果,在其基因组3D基因区设计合成一对可扩增238 bp的特异性引物,成功的建立了检测DHV-Ⅰ的RT-PCR方法,并确定了其特异性与敏感性,对DHV-Ⅰ分离毒株和临床病料进行RT-PCR检测均得到阳性扩增结果,... 根据Ⅰ型鸭病毒性肝炎ZJ/06强毒株的测序结果,在其基因组3D基因区设计合成一对可扩增238 bp的特异性引物,成功的建立了检测DHV-Ⅰ的RT-PCR方法,并确定了其特异性与敏感性,对DHV-Ⅰ分离毒株和临床病料进行RT-PCR检测均得到阳性扩增结果,而作为阴性对照的常见4种鸭病病原:鸭瘟病毒、鸭产蛋综合症病毒、鸭副粘病毒、鸭里默氏杆菌均未扩增到任何片断。利用BHK-21细胞、SPF鸡胚对DHV-Ⅰ临床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建立的DHV-Ⅰ的RT-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RT-PCR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生物学特性初探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巧艳 陈剑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155-157,共3页
<Abstrcat>
关键词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 寄主范围 病毒粒子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血清学技术在浙贝母花叶病毒(Thunberg fritillary mosaic virus)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韦传宝 陈炯 +1 位作者 郑红英 陈剑平 《科技通报》 2006年第4期506-509,518,共5页
通过12%SDS-PAGE和5%~20%梯度SDS-PAGE二次制备电泳纯化浙贝母花叶病毒(Thunberg fritillary mosaic virus,TFMV)的外壳蛋白,4次免疫小鼠,获高纯度的抗血清。分别用Western blot、间接ELI SA、免疫扩散、火箭免疫电泳和对流免疫电泳5... 通过12%SDS-PAGE和5%~20%梯度SDS-PAGE二次制备电泳纯化浙贝母花叶病毒(Thunberg fritillary mosaic virus,TFMV)的外壳蛋白,4次免疫小鼠,获高纯度的抗血清。分别用Western blot、间接ELI SA、免疫扩散、火箭免疫电泳和对流免疫电泳5种免疫检测技术对TFMV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间接ELISA方法不能灵敏地检测新鲜病汁液中的病毒粒子,免疫扩散不能用于未变性病毒粒子的检测。Western blot灵敏度高,但操作复杂。火箭免疫电泳和对流免疫电泳均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周期短的优点,但前者需抗血清的量大。5种免疫检测技术中,对流免疫电泳最适合浙贝母病样中TFMV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花叶病毒 免疫扩散 WESTERN BLOT 间接ELISA 火箭免疫电泳 对流免疫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美丽田园中农业技术集成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阮关海 陈珊宇 +9 位作者 梅高甫 张明生 李冬 刘雷 李付振 杜龙岗 项超 王华 张建华 王彦炯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2436-2440,共5页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15日在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论断,浙江正忠诚践行“八八战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美丽田园和大花园建设,努力建设诗画浙江。作者所在团队是安吉余村美丽田...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15日在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论断,浙江正忠诚践行“八八战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美丽田园和大花园建设,努力建设诗画浙江。作者所在团队是安吉余村美丽田园建设的农业技术指导团队,作为农业技术支撑团队,将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长期积累的单项科技成果进行配套、集成和转化,指导余村的工业用地复耕、田园作物布局、农作物生态种植、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等工作,推动余村美丽田园转化为美丽经济。在2020年8月15日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十五周年会议期间,余村美丽田园惊艳亮相,成为美好农业的新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余村 美丽田园 农业集成技术 美丽经济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马铃薯地方品种珍珠香薯 被引量:1
11
作者 季志仙 赵益福 +1 位作者 吴早贵 李海营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49-50,共2页
浙江省马铃薯地方品种珍珠香薯已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其薯块为黄皮黄肉,口感细腻,品质优,烘干率为21.9%;单株结薯数可达20~30个,薯块小;生育期95 d,一般鲜薯产量22.5 t·hm-2左右。
关键词 马铃薯 地方品种 珍珠香薯 特征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抗稻瘟病基因在浙江省水稻品种中的分布和抗性评价 被引量:17
12
作者 何海燕 柴荣耀 +3 位作者 邱海萍 毛雪琴 王艳丽 孙国仓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2-929,共8页
为了明确浙江省部分水稻主栽品种和中国稻瘟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中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布情况,本研究采用5个基于稻瘟病抗感等位基因序列设计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对40份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和6份稻瘟菌鉴别品种中Pit、Pib、Pii/Pi3/Pi5、Pia、... 为了明确浙江省部分水稻主栽品种和中国稻瘟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中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布情况,本研究采用5个基于稻瘟病抗感等位基因序列设计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对40份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和6份稻瘟菌鉴别品种中Pit、Pib、Pii/Pi3/Pi5、Pia、Pi1等5个稻瘟病抗性基因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发现,这5个抗性基因在浙江省栽培品种中分布频率不同,其中Pib基因分布最广,占63.04%;其次是Pia,占58.70%;携带Pii/Pi3/Pi5和Pit抗性基因的材料较少,分别为21.74%和10.87%。同时用2015—2017年田间采集到的141个稻瘟菌菌株检测46个水稻品种苗瘟抗性水平,结果显示,其中仅15个品种的抗性频率在70%以上,大部分品种携带其中1~2个抗性基因。聚合了多个抗性基因的品种抗性水平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B转录因子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与植物激素应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3
作者 邱文怡 王诗雨 +4 位作者 李晓芳 徐恒 张华 朱英 王良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17-1328,共12页
基因的时空表达受转录因子的精确调控。植物在面对不利环境因素比如高温、低温、干旱、盐碱等胁迫时其细胞生理生化会迅速地从“舒适”状态转变进入“胁迫响应”状态。这种快速响应的状态转变依赖于植物对胁迫信号的感知及传递、激素通... 基因的时空表达受转录因子的精确调控。植物在面对不利环境因素比如高温、低温、干旱、盐碱等胁迫时其细胞生理生化会迅速地从“舒适”状态转变进入“胁迫响应”状态。这种快速响应的状态转变依赖于植物对胁迫信号的感知及传递、激素通路(脱落酸、茉莉酸等)的激发、转录因子的活化等复杂的过程;最终植物通过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次生代谢转变、抗氧化物质的积累等实现胁迫条件下细胞内环境的再平衡从而获得生存。植物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转录因子就是上述转变中的重要参与者。本文介绍了植物MYB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分类,综述了近些年来MYB转录因子与非生物胁迫,以及植物激素应答过程相关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B 转录因子 非生物胁迫 植物激素 胁迫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水稻抗白叶枯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国强 严成其 +3 位作者 杨勇 余初浪 王栩鸣 陈剑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3-538,共6页
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水稻抗病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文章概述了近些年被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比较分析了不同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阐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定位、克隆... 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水稻抗病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文章概述了近些年被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比较分析了不同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阐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应用,并就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水稻 白叶枯病 抗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研究中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津津 严成其 +1 位作者 金志华 陈剑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308-311,共4页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基因芯片技术成为研究功能基因组学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文章简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并主要从基因表达水平检测与基因功能鉴别,新一代分子标记-单核甘酸多态性(SNPs),...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基因芯片技术成为研究功能基因组学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文章简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并主要从基因表达水平检测与基因功能鉴别,新一代分子标记-单核甘酸多态性(SNPs),miRNA表达调控三个方面,阐述其在水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水稻 基因表达谱 单核甘酸多态性 miRNA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miRNA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3-397,共5页
miRNA是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基因表达负调控因子。人工miRNA是利用天然miRNA生成和作用原理设计的,以一个或多个特定基因为靶标的小RNAs分子,它能够高效、特异地抑制基因的表达。目前人工miRNA技术在调控基因表达、抗病毒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miRNA是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基因表达负调控因子。人工miRNA是利用天然miRNA生成和作用原理设计的,以一个或多个特定基因为靶标的小RNAs分子,它能够高效、特异地抑制基因的表达。目前人工miRNA技术在调控基因表达、抗病毒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天然miRNA的作用原理,amiRNA的优化设计,基因构建及应用技术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人工miRNA 设计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浙江省种植的镉低累积油菜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林土 叶春福 +3 位作者 李贵松 徐火忠 郭彬 黄锐之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4期681-683,共3页
在污染农田上种植重金属低累积作物品种,是确保农作物安全生产的首选技术。本研究选择镉(Cd)轻度污染农田,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26个油菜品种茎杆和籽粒对Cd富集差异。结果表明,26个供试品种中,单株油菜籽产量为13.1~28.7 g,含油量为38.77... 在污染农田上种植重金属低累积作物品种,是确保农作物安全生产的首选技术。本研究选择镉(Cd)轻度污染农田,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26个油菜品种茎杆和籽粒对Cd富集差异。结果表明,26个供试品种中,单株油菜籽产量为13.1~28.7 g,含油量为38.77%~50.06%,单株产油量为5.1~14.4 g。茎杆富集系数为0.83~2.22,籽粒富集系数为0.14~1.39,茎杆—籽粒迁移系数为0.09~0.59。浙大系列油菜籽粒Cd含量低、茎杆Cd含量高、产量高,其中,浙大630品种最优,适合浙江省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油菜品种 产油量 迁移系数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分化期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缓解措施研究进展
18
作者 郑涵 丁文金 +5 位作者 何招亮 侯凡 戴彬凤 钟列权 张海鹏 杨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0-480,共11页
保障水稻产量是应对全球人口增长以及粮食危机的关键举措之一。水稻穗分化期遭遇高温天气的概率日益增加,并对该区域内水稻的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开展相关研究意义重大。文章从幼穗形成、花药结构和花粉发育、产量与品质以及对... 保障水稻产量是应对全球人口增长以及粮食危机的关键举措之一。水稻穗分化期遭遇高温天气的概率日益增加,并对该区域内水稻的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开展相关研究意义重大。文章从幼穗形成、花药结构和花粉发育、产量与品质以及对水稻生理指标、代谢调控机理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穗分化期高温对水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缓解措施,并对研究前景作出展望,以期为开展水稻逆境生理研究以及缓解措施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分化期 高温 缓解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外壳蛋白(CP)特异性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19
作者 沈峥嵘 戴远兴 +2 位作者 郭留明 汪芷瑶 张恒木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42-2050,共9页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发现并鉴定的一种土传病毒,其RNA2编码的外壳蛋白(CP)在病毒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为了检测该蛋白表达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该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感染CWMV小麦病叶中扩增获得CP基因,并通过...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发现并鉴定的一种土传病毒,其RNA2编码的外壳蛋白(CP)在病毒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为了检测该蛋白表达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该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感染CWMV小麦病叶中扩增获得CP基因,并通过In-Fusion技术构建了CWMV CP重组表达载体,将其导入BL21(DE3)菌株诱导表达;原核表达的重组CP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注射免疫家兔,收集抗血清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CP多克隆抗体。Dot-ELISA、ID-ELISA、Western blot显示,该抗体不仅对CWMV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而且其效价高达1∶2.048×10^(7)、灵敏度达6.25×10^(-2)ng。应用该抗体采用Dot-ELISA、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田间小麦样品显示其可用于CWMV的准确诊断,这为CWMV病毒病检测、CP定量分析及其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重组蛋白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常态化预防控制技术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建忠 沈颖 +5 位作者 梁伟芳 江建锋 徐刚勇 王晓东 陈建兵 杨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957-961,共5页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病害,尽管对该病害的防治做了大量工作,但2015年以来,该病害又有上升趋势,特别是2019年后,衢江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呈多点式、暴发式增长,尤其是单季晚稻与连作晚稻,对该区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病害,尽管对该病害的防治做了大量工作,但2015年以来,该病害又有上升趋势,特别是2019年后,衢江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呈多点式、暴发式增长,尤其是单季晚稻与连作晚稻,对该区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借鉴“中医治未病”理论,探索采用“3+X”模式防控水稻白叶枯病。结果表明,与常规防治方法相比,在水稻种植关键环节,用20%噻唑锌提早进行预防处理,不仅能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延缓田间病害扩展速度,对水稻植株生长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作物安全性好。利用此模式防控效果达到85%以上,产量比常规防治区增加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预防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