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地区重金属低积累旱粮作物品种筛选 被引量:1
1
作者 姜建武 孙叶芳 +2 位作者 卢华兵 施腾楠 张敏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521-1530,共10页
为达到污染耕地的旱粮安全生产,筛选出适合浙江地区种植的重金属低积累旱粮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在重金属复合污染耕地种植旱粮作物高粱、玉米和大豆各10个品种,分析旱粮籽粒中镉(Cd)、镍(Ni)、铜(Cu)和锌(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为达到污染耕地的旱粮安全生产,筛选出适合浙江地区种植的重金属低积累旱粮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在重金属复合污染耕地种植旱粮作物高粱、玉米和大豆各10个品种,分析旱粮籽粒中镉(Cd)、镍(Ni)、铜(Cu)和锌(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高粱Cd低积累品种优选晋糯3号,玉米品种Cd低积累品种优选浙糯玉86和浙甜19,大豆Cd低积累品种优选浙春8号;具有同时低积累Cd、Ni、Cu和Zn特征的高粱品种为晋糯3号和晋杂31号,玉米品种为浙糯玉18、浙糯玉86和银糯1号,大豆品种为浙春8号和辽鲜。本研究结果可为浙江地区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过程中重金属低积累旱粮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重金属低积累 品种筛选 旱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灯诱杀亚洲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的距离与性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韩海亮 刘敏 +3 位作者 董航顺 赵福成 吕要斌 章金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15,340,共5页
为明确杀虫灯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杀虫效果,分别对2种害虫人工饲养的成虫进行颜色标记后,在距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不同距离处释放,根据杀虫灯下回收数量确定有效防控距离。同时对高空测... 为明确杀虫灯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杀虫效果,分别对2种害虫人工饲养的成虫进行颜色标记后,在距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不同距离处释放,根据杀虫灯下回收数量确定有效防控距离。同时对高空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2种不同光源测报灯诱集到的2种害虫的性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距杀虫灯15~45 m内,亚洲玉米螟的回收率随着距离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距灯45 m的回收率最高,为4.95%,在距离增加到60 m时,回收率显著下降。草地贪夜蛾在距灯30 m处的回收率为6.08%,随着离灯距离的增加,雌、雄蛾回收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回收的雌蛾比例减少。杀虫灯在1.2 m高度时对亚洲玉米螟的回收率高于1.5 m和1.8 m,3个高度雄蛾的回收率均高于雌蛾,随着高度增加,回收率下降,雌蛾的回收比例也呈下降趋势。高空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捕获的2种害虫雌雄性比均低于0.45∶1,2种害虫的趋光性均存在雄性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灯 亚洲玉米螟 草地贪夜蛾 诱杀距离 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东新区鲜食糯玉米-毛豆带状间作适宜品种筛选
3
作者 潘春丹 顾志新 +3 位作者 陈建才 金彩华 邱华峰 包斐 《上海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61-63,74,共4页
为筛选出适用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鲜食糯玉米-毛豆带状间作的鲜食糯玉米品种和毛豆品种,从而实现玉米不减产、毛豆增收的目标,分别选用2个鲜食糯玉米品种(‘沪紫黑糯1号’‘浙糯玉14’)、2个毛豆品种(‘抚鲜3号’‘辽鲜1号’),于2024年开... 为筛选出适用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鲜食糯玉米-毛豆带状间作的鲜食糯玉米品种和毛豆品种,从而实现玉米不减产、毛豆增收的目标,分别选用2个鲜食糯玉米品种(‘沪紫黑糯1号’‘浙糯玉14’)、2个毛豆品种(‘抚鲜3号’‘辽鲜1号’),于2024年开展了田间种植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植株性状表现上,‘浙糯玉14’的倒伏率偏高,该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存在倒伏风险;‘沪紫黑糯1号’的株高适中,株形较紧凑;‘抚鲜3号’的植株矮小,分枝少,三荚率高,节数多;‘辽鲜1号’的三粒荚率较低,瘪荚率较高。2个鲜食糯玉米品种在间作处理中的每667 m^(2)鲜穗产量与其在单作处理中的每667 m^(2)鲜穗产量相当,其中‘浙糯玉14’的每667 m^(2)鲜穗产量高于‘沪紫黑糯1号’。在间作处理中,毛豆品种‘抚鲜3号’的每667 m^(2)鲜荚果产量明显高于‘辽鲜1号’。综合而言,鲜食糯玉米品种‘沪紫黑糯1号’和毛豆品种‘抚鲜3号’较适合用于浦东新区鲜食糯玉米-毛豆带状间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毛豆 间作 产量 产值 浦东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50份甜玉米核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晓龙 应多 +1 位作者 包斐 方瑞秋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2258-2262,共5页
为了分析浙江省50份甜玉米核心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针对玉米种质资源开发的40对核心SSR标记,采用8.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供试的50份甜玉米自交系进行基因分型,再利用分析统计软件NTsys 2.10e处理数据,并按非加权组平均法(... 为了分析浙江省50份甜玉米核心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针对玉米种质资源开发的40对核心SSR标记,采用8.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供试的50份甜玉米自交系进行基因分型,再利用分析统计软件NTsys 2.10e处理数据,并按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40对SSR核心标记引物在50份甜玉米自交系材料中共检测到228个等位基因变异,不同的SSR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变异为3~13个,平均为5.65个,40对SSR标记引物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变化范围在0.32~0.89,平均为0.59。在相似系数为0.57时,可将以上50份甜玉米自交系材料划分为6大类,较好地划分了供试甜玉米自交系的遗传背景。通过聚类划分结果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优良甜玉米自交系进行组合配对实验,发现杂交组合F_(1)在农艺性状上都表现良好,说明遗传多样性分析作为一种分子辅助手段,可以为甜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更为高效的途径,对优质甜玉米品种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自交系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早熟甜玉米新品种浙雪甜1号的选育
5
作者 王婷甄 陈坚剑 +2 位作者 吴振兴 李方剑 吕桂华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5期118-120,126,共4页
‘浙雪甜1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以7401Za为母本,L400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熟水果甜玉米,该品种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甜度高、果皮薄、外观好等特点,综合性状突出,于2024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浙审玉20240... ‘浙雪甜1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以7401Za为母本,L400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熟水果甜玉米,该品种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甜度高、果皮薄、外观好等特点,综合性状突出,于2024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浙审玉2024002)。本文通过介绍‘浙雪甜1号’的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品种特性、栽培技术要点以及种子生产技术要点,不仅为甜玉米生产提供了更多品种选择,也为其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优质早熟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黑色甜玉米新品种浙黑甜208的选育
6
作者 王婷甄 陈坚剑 +2 位作者 吴振兴 李方剑 吕桂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69-873,共5页
浙黑甜208是优质黑色水果型甜玉米新品种,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以18hi224为母本、19hiRh367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浙黑甜208籽粒黑色、产量高、甜度高、适应性强、商品外观好,于2024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品种审定... 浙黑甜208是优质黑色水果型甜玉米新品种,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以18hi224为母本、19hiRh367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浙黑甜208籽粒黑色、产量高、甜度高、适应性强、商品外观好,于2024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品种审定(桂审玉2024016)。本文介绍了浙黑甜208的选育过程和品种特性,总结了配套栽培技术和种子生产技术要点,为推广浙黑甜208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甜玉米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诱剂对鲜食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诱捕效果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韩海亮 陈斌 +6 位作者 郑许松 赵福成 姚晓明 石春华 徐红星 吕仲贤 王桂跃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0-937,共8页
通过研究诱捕器-性诱芯组合的诱集效果,及诱捕器悬挂高度、排列间距等空间分布因素对鲜食玉米田草地贪夜蛾诱捕效果的影响,明确草地贪夜蛾性诱装置最佳使用方案,为使用性信息素进行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持。选用3种性... 通过研究诱捕器-性诱芯组合的诱集效果,及诱捕器悬挂高度、排列间距等空间分布因素对鲜食玉米田草地贪夜蛾诱捕效果的影响,明确草地贪夜蛾性诱装置最佳使用方案,为使用性信息素进行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持。选用3种性诱芯和3种诱捕器进行配对组合,进行田间诱捕效果比较试验;使用BLB性诱芯和专用诱捕器组合进行4个诱捕器悬挂高度和3个排列间距诱捕试验,并进行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本地周年发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9个组合中BLB性诱芯和专用诱捕器组合诱捕效果最好;3种诱芯平均诱蛾量无显著差异;3种诱捕器中专用诱捕器诱捕效果最佳,飞蛾通用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差。4个诱捕器悬挂高度在玉米拔节期时诱蛾量无显著差异,抽雄后2.2 m处理诱蛾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诱捕器排列间距30 m处理的诱蛾量显著高于20 m和25 m的,但3个间距处理间田间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株率无显著差异。性诱监测发现,2020年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和10月中旬为成虫高峰期。草地贪夜蛾专用诱捕器搭配BLB性诱芯具有最佳诱捕效果,田间最优悬挂高度应高于玉米植株,诱捕器田间设置间距以30 m为宜。性诱适用于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并可作为害虫防治时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诱剂 玉米田 草地贪夜蛾 诱捕器 诱捕效果 影响因子 种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发展红高粱产业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6
8
作者 邹桂花 郑学强 +3 位作者 吕学高 刘合芹 刘秀慧 陈合云 《农学学报》 2021年第10期120-124,共5页
为促进红高粱产业在浙江省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总结了浙江省红高粱在农业生产与加工利用方面的现状,剖析了红高粱种植规模小,加工产品单一,附加值低,产业拓展受限,政策扶持力度小以及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等制约红高粱生产和加工相... 为促进红高粱产业在浙江省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总结了浙江省红高粱在农业生产与加工利用方面的现状,剖析了红高粱种植规模小,加工产品单一,附加值低,产业拓展受限,政策扶持力度小以及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等制约红高粱生产和加工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科研院所应加强专用红高粱的引种和培育、多种方式发展红高粱订单种植、因地制宜建立红高粱良种良方示范基地、研究红高粱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提升红高粱的综合利用价值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产业 生产 加工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斌 韩海亮 +4 位作者 侯俊峰 包斐 谭禾平 王桂跃 赵福成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12期218-222,共5页
玉米纹枯病是玉米上的重要病害,该病害在我国具有发病面积广、危害重等特点。近年来针对玉米纹枯病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笔者系统梳理了玉米纹枯病的危害与症状、病原菌病原学特征、流行规律、防治方法、致病机制和抗性机制研究进展等... 玉米纹枯病是玉米上的重要病害,该病害在我国具有发病面积广、危害重等特点。近年来针对玉米纹枯病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笔者系统梳理了玉米纹枯病的危害与症状、病原菌病原学特征、流行规律、防治方法、致病机制和抗性机制研究进展等信息。由于缺乏高抗的品种,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至今仍是生产上的难题。笔者提出今后可以从加强抗性育种、生物防治和农业措施这3个方面来防治玉米纹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研究进展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和糯玉米品质特征和育种相关研究概述 被引量:10
10
作者 侯俊峰 韩海亮 +3 位作者 陈斌 包斐 谭禾平 赵福成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12期9-13,共5页
甜玉米和糯玉米是可直接食用的玉米亚种,在欧美和东亚地区广受喜爱。本文作者通对分析前人关于甜、糯玉米的起源、品质特征和决定甜、糯玉米食用品质的主要因素--糖含量和果皮厚度的研究,期望对甜、糯玉米的品质特征和育种工作有更深的... 甜玉米和糯玉米是可直接食用的玉米亚种,在欧美和东亚地区广受喜爱。本文作者通对分析前人关于甜、糯玉米的起源、品质特征和决定甜、糯玉米食用品质的主要因素--糖含量和果皮厚度的研究,期望对甜、糯玉米的品质特征和育种工作有更深的认识,为今后的甜、糯玉米育种和品质生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糯玉米 果皮厚度 品质生理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高效玉米品种对氮素的吸收转运和代谢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健 韩金玲 +5 位作者 杨敏 姚丹丹 周印富 王文颇 吴振兴 杨晴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00-2812,共13页
为研究不同氮高效型品种的氮素代谢调控机制,本试验以高氮高效型玉米品种先玉335和低氮高效型玉米品种京农科728为试材,设置5个施氮水平120、180、240、300、360 kg·hm^-2,以本地大田生产施氮量360 kg·hm^-2为对照(NCK),探讨... 为研究不同氮高效型品种的氮素代谢调控机制,本试验以高氮高效型玉米品种先玉335和低氮高效型玉米品种京农科728为试材,设置5个施氮水平120、180、240、300、360 kg·hm^-2,以本地大田生产施氮量360 kg·hm^-2为对照(NCK),探讨不同基因型玉米植株氮素转运、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关键酶基因表达对减施氮肥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240~300 kg·hm^-2时,先玉335各生育时期氮含量较高,平均产量达到较高水平;当施氮量为180~240 kg·hm^-2时,京农科728各生育时期氮含量较高,平均产量达到较高水平。在低氮条件下,相较于先玉335,京农科728的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盐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天冬酰胺合成酶(AS)均可保持较高的活性。相较于拔节期,京农科782在大喇叭口期的NR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大喇叭口至灌浆期,两品种的GOGAT1和GOGAT2基因均显著上调;抽雄吐丝和灌浆期,京农科728中的GS1-3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灌浆期,先玉335的GS1-3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相较于拔节期,在其他生育期,两品种的GS1-4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调。相较于拔节期,京农科728在灌浆期的AS1和AS3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相较于其他各生育时期,先玉335在拔节期的AS1基因显著上调。本研究结果证明了氮代谢关键酶基因对不同氮高效型品种的氮素吸收调控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为了解不同氮高效型品种的氮素吸收调控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代谢酶 基因表达量 氮素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南江县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圣 宋费玲 +2 位作者 韩海亮 岳战平 吕桂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3期54-57,共4页
由于鲜食玉米具有生长周期短和经济价值高的特点,近年来在四川省南江县引进种植,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解决传统生产中施肥量大和多次施肥的栽培难点,本试验研究了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缓释肥一次性施肥的减量施肥技术对鲜食玉米万糯... 由于鲜食玉米具有生长周期短和经济价值高的特点,近年来在四川省南江县引进种植,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解决传统生产中施肥量大和多次施肥的栽培难点,本试验研究了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缓释肥一次性施肥的减量施肥技术对鲜食玉米万糯2000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植株性状和鲜穗产量的前提下,使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缓释肥一次性施肥的肥料总用量可分别减少11.3%和17.7%,其中氮肥用量分别减少34.7%和49.5%,显著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并降低了劳动强度,适用于南江山区鲜食玉米生产。结合南江地区地形环境,可优先采用缓释肥一次性施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 缓释肥一次性施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不同甜玉米品种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振兴 陈坚剑 +1 位作者 王婷甄 吕桂华 《种子科技》 2024年第8期20-22,38,共4页
以3个不同甜玉米品种(浙甜3264、浙甜161和超甜4号)为研究对象,研究适温(25℃)和低温(10℃)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发芽势、发芽指数、株高、生物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10℃)胁迫下,浙甜3264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高... 以3个不同甜玉米品种(浙甜3264、浙甜161和超甜4号)为研究对象,研究适温(25℃)和低温(10℃)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发芽势、发芽指数、株高、生物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10℃)胁迫下,浙甜3264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高于浙甜161和超甜4号;浙甜3264株高和生物量下降最小,浙甜161下降最大,2个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适温和低温处理下,浙甜3264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高于浙甜161和超甜4号,丙二醛(MDA)含量呈相反趋势。在低温胁迫下,浙甜3264表现出较强的耐低温萌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低温胁迫 萌发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鲜食玉米新品种的引进与筛选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有来 张萍 +2 位作者 赵福成 陈忠友 卢人法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387-2392,共6页
我国鲜食玉米品种繁多,为筛选出适合在双溪乡种植并能适应市场需求的鲜食玉米品种,同时探索影响鲜食玉米产量的关键植株和穗部形态,该研究以7个甜玉米品种和8个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植株形态、穗部形态、产量和产量构成。研究表明... 我国鲜食玉米品种繁多,为筛选出适合在双溪乡种植并能适应市场需求的鲜食玉米品种,同时探索影响鲜食玉米产量的关键植株和穗部形态,该研究以7个甜玉米品种和8个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植株形态、穗部形态、产量和产量构成。研究表明,相较于穗粒数和鲜千粒重,鲜籽粒产量对甜玉米产量的贡献更大;糯玉米的产量与鲜千粒重更相关。通过进一步分析株高、穗位高、穗长和穗粗等植株和穗部农艺性状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发现产量与穗位高系数和穗粗显著正相关。通过试验,甜玉米组筛选出脆白甜926、浙甜922,糯玉米组筛选出黑甜糯168、浙糯玉21。这4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抗倒伏、适应性强等特点,具有较高推广价值,可在磐安县增加种植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产量 品种引进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甜20特征特性及巴中地区种植技术研究
15
作者 陈坚剑 伍和平 +4 位作者 吴振兴 岳战平 韩海亮 王婷甄 吕桂华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23-26,共4页
甜玉米因具备美味、健康、时尚的特性,受到消费者青睐,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种植甜玉米已成为广大种植户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浙甜20”甜玉米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具有较高的产量、优良的品质以及较好的抗性,在浙江省已经大面积推... 甜玉米因具备美味、健康、时尚的特性,受到消费者青睐,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种植甜玉米已成为广大种植户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浙甜20”甜玉米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具有较高的产量、优良的品质以及较好的抗性,在浙江省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浙甜20”特征特性,并通过播期实验、密度实验,比较不同处理间“浙甜20”产量和品质等性状差异,进而从选地与整地、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提出“浙甜20”在巴中地区的高效种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播期 密度 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的诱捕效率及在种群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韩海亮 章金明 +5 位作者 包斐 刘敏 赵福成 谭禾平 王桂跃 吕要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0-313,319,共5页
为探索鲜食玉米田间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绿色防控方法,于2018年-2019年在浙江东阳利用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进行了田间种群监测和诱捕效率试验,对7种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和2种诱捕器进行组合,并测试... 为探索鲜食玉米田间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绿色防控方法,于2018年-2019年在浙江东阳利用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进行了田间种群监测和诱捕效率试验,对7种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和2种诱捕器进行组合,并测试了诱捕器悬挂高度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诱芯对亚洲玉米螟雄蛾均有引诱活性,不同诱捕器和诱芯组合的诱捕效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诱芯F、诱芯E、诱芯C分别与船型诱捕器组合及诱芯E与飞蛾诱捕器组合田间诱捕效果较好,两种诱捕器诱蛾总量无显著差异,诱捕器悬挂于1.8 m高度的效果优于1.5 m和1.2 m。田间种群监测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5月和9月各有一次比较典型的高峰,性诱剂可有效用于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诱剂 亚洲玉米螟 诱捕器 诱捕效率 种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单作及玉米大豆间作田的扩散规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郭井菲 韩海亮 +3 位作者 何康来 白树雄 张天涛 王振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115,共6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新入侵我国的一种重大致灾性害虫,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于2019年和2020年在田间调查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单作以及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的田间扩散规律。结果表明:草地贪...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新入侵我国的一种重大致灾性害虫,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于2019年和2020年在田间调查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单作以及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的田间扩散规律。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在2019年的36 m^(2)和2020年的64 m^(2)小区中存活率分别为43.4%和60.3%,为害株率分别为24.3%和21.1%,扩散半径分别为336.4 cm和611.3 cm。在扩散方向上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呈向四周随机扩散趋势,两年试验最远扩散距离均达到小区边缘。在玉米-大豆2∶2和2∶4间作田中玉米的总被害率、被害级别及草地贪夜蛾幼虫扩散半径与玉米单作田无显著差异,表明玉米-大豆2∶2和2∶4间作并不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田间迁移扩散起到阻碍作用。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大豆2∶2和2∶4间作田中玉米上的存活率分别为24.67%和23.67%,均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田中幼虫存活率,表明玉米-大豆间作可能会对其种群发展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玉米 大豆 间作 田间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下甜、糯玉米开花期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亮 孟鑫 +6 位作者 汪亚龙 廖长见 李高科 吕桂华 宋军 邱正高 林海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8-447,共10页
以183份甜、糯玉米自交系构成的关联群体为材料,在2种Cd污染水平下对甜、糯玉米开花期(DA,days to anthesis)、吐丝期(DS,days to silking)和开花吐丝间隔(ASI,anthesis silking interval)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揭示重金属Cd胁迫对甜... 以183份甜、糯玉米自交系构成的关联群体为材料,在2种Cd污染水平下对甜、糯玉米开花期(DA,days to anthesis)、吐丝期(DS,days to silking)和开花吐丝间隔(ASI,anthesis silking interval)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揭示重金属Cd胁迫对甜、糯玉米开花期的影响及调控基因。结果表明:不同Cd污染水平对甜、糯玉米DA和DS均产生影响,其中对DS的延长更为明显,从而导致ASI的增大。同时,甜玉米ASI平均值高于糯玉米ASI,由此表明甜玉米ASI对重金属Cd胁迫更为敏感。结合群体基因型和开花期相关性状表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分别筛选到3个开花期相关的SNP位点和6个吐丝期相关的SNP位点。根据其所对应的物理位置与Maize GDB和NCBI基因数据库进行比对,预测获得8个已知功能基因,其中包括在前人研究中与玉米开花期有关的候选基因。以上研究解析甜、糯玉米在重金属Cd污染水平下开花期及吐丝期的遗传规律,为今后开展甜、糯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Cd安全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糯玉米 CD胁迫 开花期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李凡 赵一函 +6 位作者 王训康 苏禹 赵福成 侯俊峰 王云霞 杨连新 景立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为明确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影响的长期效应,于2011—2021年开展了持续11年的定位试验,设不施肥、常规施肥、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的配方施肥4个处理,分析了2020—2021年各处理下的稻谷产量及品质变化。与常规施肥相比,长期定位配... 为明确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影响的长期效应,于2011—2021年开展了持续11年的定位试验,设不施肥、常规施肥、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的配方施肥4个处理,分析了2020—2021年各处理下的稻谷产量及品质变化。与常规施肥相比,长期定位配方施肥及增施有机肥处理平均使水稻理产分别显著增加15.5%、46.8%。前者主要得益于单位面积穗数增加(23.6%),而后者继续增产则得益于每穗粒数增多(27.8%)。10年后,配方施肥多恶化了稻米加工及外观品质,其中对后者影响较大,2020—2021年2年平均垩白度增加61.6%,增施有机肥有加重的趋势。长期定位配方施肥恶化了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使综合食味值、胶稠度及崩解值分别降低5.4%、1.8%、10.3%;或得益于米粉热力学转变温度(-0.8%)及热焓值(-11.8%)降低,增施有机肥可有效弥补这一恶化效应,3个指标改善幅度达9.1%、4.0%和18.3%。长期定位配方施肥增加了米粉Fe、Zn、Cd及Ca等矿质元素含量,而增施有机肥后则效应相反,但二者均提高了稻米矿质元素的生物有效性,2个处理降低植酸与矿质元素的摩尔比平均分别为54.0%和47.2%。以上结果表明,长期配方施肥及增施有机肥等可持续提高稻谷的理论产量,而前者多恶化稻米品质,增施有机肥仅对食味品质有小幅弥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长期定位 配方施肥 有机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杂草控制和甜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潘春丹 陆晓莉 +1 位作者 顾雪梅 谭禾平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6期66-70,共5页
为探索地膜覆盖对上海浦东地区水果甜玉米的栽培效果,以‘申雪甜1号’为材料,对不同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膜下杂草、玉米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覆膜(CK)相比,地膜覆盖显著提升了土壤温度,增加了玉米株高、穗位高、茎粗、玉米植... 为探索地膜覆盖对上海浦东地区水果甜玉米的栽培效果,以‘申雪甜1号’为材料,对不同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膜下杂草、玉米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覆膜(CK)相比,地膜覆盖显著提升了土壤温度,增加了玉米株高、穗位高、茎粗、玉米植株干重和果穗产量。在3种不同地膜处理中,黑膜处理(T2)对提升土壤温度效果最差,但杂草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防效接近100%;其次为黑白膜处理(T3),平均防效为45.5%;而白膜处理(T1)在玉米生长前期对杂草的生长起促进作用,但在提升土壤温度、玉米株高、穗位高、干物重、果穗性状和产量方面比其他处理好。在不同处理中,玉米果穗产量以白膜处理最高,比对照增产20.6%,其次为黑白膜处理和黑膜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11.3%和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地膜覆盖 土壤温度 杂草 产量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