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平原池塘养殖马口鱼个体繁殖力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葛健辉 沈小明 +3 位作者 关文志 管辛帅 楼宝 许晓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76-2481,共6页
于2021年4—5月从德清昊源水产种业有限公司按照人工繁育标准挑选后,随机采集卵巢发育处于Ⅳ期的一龄和二龄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雌性个体60尾,开展个体繁殖力研究。结果表明,平原池塘养殖条件下马口鱼体重与全长的关系为W=0.00... 于2021年4—5月从德清昊源水产种业有限公司按照人工繁育标准挑选后,随机采集卵巢发育处于Ⅳ期的一龄和二龄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雌性个体60尾,开展个体繁殖力研究。结果表明,平原池塘养殖条件下马口鱼体重与全长的关系为W=0.0061L3.2092,其中一龄马口鱼的绝对繁殖力(F)在749.33~6070.20粒,平均为3209.74粒;体重相对繁殖力(FW)在49.62~244.67粒·g^(-1),平均为142.03粒·g^(-1)。二龄马口鱼的绝对繁殖力(F)在2178.13~7530.60粒,平均为4400.17粒;体重相对繁殖力(FW)在42.75~148.83粒·g^(-1),平均为90.68粒·g^(-1)。一龄马口鱼体重相对繁殖力极显著高于二龄马口鱼(P<0.01)。本研究表明,一龄马口鱼雌鱼亲本较二龄马口鱼雌鱼亲本具有更高的繁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 个体繁殖力 池塘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福寿螺入侵危害现状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田磊 李风波 +3 位作者 贺文芳 程霄玲 徐勇斌 李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5期77-85,共9页
本文从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习性、生态适应性等方面阐述了福寿螺的生物学特征,着重介绍了其在浙江省的入侵及危害,总结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防治方法,以期为福寿螺的防控提供借鉴。
关键词 福寿螺 生物学特征 入侵危害 防治方法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沿海水域石首鱼科资源量估算分析
3
作者 金梓慧 徐开达 +5 位作者 张洪亮 周永东 龙翔宇 詹炜 马文静 徐菲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为了解该海域石首鱼科资源量状况,根据2019-2021年每年春季(4月)、秋季(11月)浙江近岸水域(27°00′~31°00′N,120°30′~123°45′E)底拖网调查资料,采用扫海面积法等方法得到其优势度、生物量密度、尾数密度和现存... 为了解该海域石首鱼科资源量状况,根据2019-2021年每年春季(4月)、秋季(11月)浙江近岸水域(27°00′~31°00′N,120°30′~123°45′E)底拖网调查资料,采用扫海面积法等方法得到其优势度、生物量密度、尾数密度和现存资源量,研究了调查海区主要经济石首鱼科的季节和空间数量分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浙江近岸石首鱼科3年平均生物量密度为140.7 kg/km^(2),秋季均高于春季,且南部区域最高;调查年份现存资源量从高到低的鱼种分别为鮸(Miichthys miiuy)、银姑鱼(Pennahia argentata)和小黄鱼(Larimichthy polyactis);与历史资料相比,资源量整体逐渐好转。本研究结果可为浙江近海渔业资源的养护技术研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评估 石首鱼科 浙江沿海渔业 扫海面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菌噬菌体鸡尾酒制剂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4
作者 翁歆之 刁奕昕 +7 位作者 贺洁 刘莉 沈海钰 郭琦 沈卫锋 韩明明 楼宝 吕孙建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5-1056,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噬菌体鸡尾酒制剂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帆布池养殖池塘,分离并鉴定环境中的弧菌,同时评估噬菌体鸡尾酒制剂对弧菌的抑菌效果。设置2组试验,每组3个养殖桶重复,噬菌体组饲喂含有... 本试验旨在研究噬菌体鸡尾酒制剂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帆布池养殖池塘,分离并鉴定环境中的弧菌,同时评估噬菌体鸡尾酒制剂对弧菌的抑菌效果。设置2组试验,每组3个养殖桶重复,噬菌体组饲喂含有噬菌体鸡尾酒制剂的饲料,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肠道微生物区系差异。从帆布池分离到3株弧菌,分别命名为DXA(Vibrio.owensii)、DXD(V.harveyi)和DXF(Vibrio sp. VibC-Oc-076),噬菌体鸡尾酒制剂对3株弧菌抑菌效果较好。饲喂含有噬菌体鸡尾酒制剂的凡纳滨对虾肠道内微生物区系丰富度显著升高,且细菌菌群组成结构更稳定;门水平,对照组和噬菌体组优势菌群均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细菌,其中噬菌体组拟杆菌门没有明显变化;属水平,噬菌体组噬冷菌属和鲁杰氏菌属细菌丰度先上升后下降,鼠尾菌属细菌丰度先下降后上升。凡纳滨对虾肠道内弧菌属细菌丰度低于0.3%,饲用噬菌体鸡尾酒制剂的第2天弧菌数下降,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综上,弧菌噬菌体鸡尾酒制剂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区系多样性,而且能稳定肠道微生态环境,但对弧菌属细菌的影响与其本底丰度有一定关系,需要后续更多的研究来阐述其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弧菌 噬菌体鸡尾酒制剂 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下浮游生物的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虾生长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唐金玉 黄福勇 +2 位作者 戴杨鑫 楼宝 郭水荣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7-1547,共11页
为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浮游生物的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养殖对象之间的关系,2022年6月-9月采用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调查了浙江省海宁市6处稻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并结... 为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浮游生物的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养殖对象之间的关系,2022年6月-9月采用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调查了浙江省海宁市6处稻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并结合Spearman相关性热图分析了优势种类和多样性指数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红螯螯虾的体长、头胸甲宽、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在不同稻田间无显著差异,但体长、头胸甲宽和体重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特定生长率则显著下降。虾引入稻田后会相对改善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群落多样性,然而,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群落稳定性逐渐降低。隐藻(Cryptomonas)、衣藻(Chlamydomonas)、小球藻(Chlorella)和中剑水蚤(Mesocyclops)是共作期间常见的优势种类。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或主要种类(浮游生物中排名前50的种类)与浮游动物的变化趋势不同,前者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加,后者则逐渐降低。分析发现,季节变化是驱动稻虾共作模式下浮游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此外,虾的摄食作用也会对群落变化产生一定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肥满度与小球藻生物量显著负相关,表明养殖水体的水质对虾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平衡好水稻种植区和水产养殖区对营养水平需求不同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稻渔综合种养 红螯螯虾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溪流性鱼类产业概况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小明 许晓军 +1 位作者 黄福勇 杜建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3025-3030,共6页
浙江是国内开发利用溪流性鱼类最早、养殖规模和市场最大的省份。本研究依据2020—2023年连续3 a对全省溪流性鱼类养殖产业的现场调研、座谈及生产实践,全面分析了溪流性鱼类养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目前,浙江省已建成包... 浙江是国内开发利用溪流性鱼类最早、养殖规模和市场最大的省份。本研究依据2020—2023年连续3 a对全省溪流性鱼类养殖产业的现场调研、座谈及生产实践,全面分析了溪流性鱼类养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目前,浙江省已建成包括省级原良种场、苗种繁育场和养殖主体在内的溪流性鱼类繁育养殖体系,年苗种繁育量突破5亿尾,养殖产量2300 t。池塘养殖将是今后溪流性鱼类重点发展的养殖模式,利用平原池塘进行溪流性鱼类大规格鱼种培育,再转入工厂化循环水或帆布池进行商品鱼两段式养殖模式,利用山区优质水资源条件,对平原池塘养殖商品鱼进行生态净养,将成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流性鱼类 养殖现状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山区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路径思考
7
作者 卜伟绍 翦晓红 +6 位作者 张东平 袁忠花 江豪 廖达敏 吕伟彪 吕孙建 徐仙娥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291-1296,共6页
文章以浙西南山区县云和渔业发展为样本,通过分析县内水域、鱼类资源、水生态、渔业经济等现状,研究渔业产业发展机制、渔业经营主体、渔业生产模式、产业融合等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健全渔业管理队伍、加强产学研队伍培育、... 文章以浙西南山区县云和渔业发展为样本,通过分析县内水域、鱼类资源、水生态、渔业经济等现状,研究渔业产业发展机制、渔业经营主体、渔业生产模式、产业融合等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健全渔业管理队伍、加强产学研队伍培育、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创新融资创业渠道、破解土地水域等要素瓶颈、改进养殖模式和优先发展水产种业、建设数字化平台、挖掘“渔”文化、建立产业联盟等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渔业 高质量发展 云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和噬菌体对中华鳖生理生化与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齐天鹏 刘莉 +2 位作者 夏美文 吕孙建 徐海圣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8,共10页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噬菌体对中华鳖生长性能、酶活力、免疫基因表达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以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10^(7)CFU·g^(-1)乳酸菌、1×10^(7)CFU·g^(-1)乳酸菌+1×10^(9) PFU...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噬菌体对中华鳖生长性能、酶活力、免疫基因表达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以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10^(7)CFU·g^(-1)乳酸菌、1×10^(7)CFU·g^(-1)乳酸菌+1×10^(9) PFU·g^(-1)噬菌体为试验组,以投喂方式养殖中华鳖90 d。对血清和肠道的酶活性,肝、脾、肾等器官的组织切片形态,免疫基因表达和肠道内容物的菌群组成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乳酸菌、联合添加乳酸菌和噬菌体的饲料均能显著(P<0.05)提高中华鳖的存活率,增加胰蛋白酶活性,乳酸菌+噬菌体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酸菌+噬菌体组的谷草转氨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P<0.05)降低,乳酸菌组的肝LYSC基因表达量显著(P<0.05)降低。然而,组织切片和肠道菌群的差异变化并不显著,各组织细胞均具有完整的形态与结构,肠道微生物的α多样性和门、属水平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的乳酸菌和噬菌体能显著提高中华鳖的存活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华鳖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噬菌体 中华鳖 生化特性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微创采血快速制备鳖科动物染色体核型的方法
9
作者 葛健辉 管辛帅 +2 位作者 刘金殿 任晋东 许晓军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8,共7页
为建立一种适用于鳖科动物的微创染色体核型制备方法,以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为例,采用抽血刺激与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体内注射相结合的方法促进造血细胞增殖。以椎管内微创采集的血液为组织材料,通过秋水仙素处... 为建立一种适用于鳖科动物的微创染色体核型制备方法,以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为例,采用抽血刺激与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体内注射相结合的方法促进造血细胞增殖。以椎管内微创采集的血液为组织材料,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和分离白细胞开展染色体制备,并对其中期分裂相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足量中期分裂相;中华鳖染色体数量为33对,其中6对为大型染色体,27对为小型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2n=66=4M+6SM+2T+54m。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微创、简便快捷的鳖科动物染色体核型制备方法,可以为鳖科动物遗传育种及种质鉴定工作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科动物 微创 染色体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乙酸钠对小黄鱼生长性能和肝脏脂质组的影响
10
作者 谢小玲 吴酬飞 +4 位作者 吕文涛 任若琛 楼宝 张煜 梁骁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43,共9页
为探究日粮中添加乙酸钠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生长性能和肝脏脂质组的影响,试验选择大小均一的小黄鱼幼鱼30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SA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 g/kg乙酸钠,每天投喂两次,试验为期1... 为探究日粮中添加乙酸钠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生长性能和肝脏脂质组的影响,试验选择大小均一的小黄鱼幼鱼30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SA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 g/kg乙酸钠,每天投喂两次,试验为期10周。试验结束后,测定小黄鱼的体重,采集肝脏组织,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对小黄鱼肝脏进行脂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0.5 g/kg乙酸钠可以显著提升小黄鱼的增重率(P<0.05)。同时,饲料中添加0.5 g/kg乙酸钠会提升小黄鱼肝脏脂质总水平,且双甲基磷脂酸(BisMePA)、神经酰胺(Cer)等16种脂质亚类都呈显著上升趋势。进一步进行多维统计分析和单变量统计分析,以VIP≥1.6且P<0.05为条件筛选到68个显著差异脂质分子,与C组相比,SA组有13个磷脂酰胆碱(PC)和6个Cer的水平显著上升。本试验探究了日粮乙酸钠对小黄鱼肝脏脂质组和生长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乙酸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乙酸钠 肝脏 脂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口服DNA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翁宏飚 沈卫锋 牛宝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2125-2131,2135,共8页
水产病害是阻碍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渔用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是预防水产动物疾病最安全有效的措施。DNA疫苗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型疫苗,与传统的疫苗相比,DNA疫苗具有免疫效果好、生产成本低、保存方便等优点,是... 水产病害是阻碍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渔用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是预防水产动物疾病最安全有效的措施。DNA疫苗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型疫苗,与传统的疫苗相比,DNA疫苗具有免疫效果好、生产成本低、保存方便等优点,是疫苗研究的热点,而口服免疫途径具有适用性广、受体鱼应激反应低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免疫方式。本文综述口服疫苗的免疫机制及水产DNA疫苗的研究现状,旨为研究安全、高效的新型口服疫苗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 DNA疫苗 免疫机制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胰岛素性腺激素调控对虾性腺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晋东 牛宝龙 +1 位作者 杨卫明 楼宝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1016-1020,共5页
类胰岛素性腺激素(insulin-like androgenic gland hormone,IAG)是甲壳类动物雄性个体性腺分化和维持性别特征的控制因子,其在雄性甲壳类动物性腺中的表达情况决定着雄性个体性腺的分化发育方向,本文就对虾性腺结构与作用、IAG介导对虾... 类胰岛素性腺激素(insulin-like androgenic gland hormone,IAG)是甲壳类动物雄性个体性腺分化和维持性别特征的控制因子,其在雄性甲壳类动物性腺中的表达情况决定着雄性个体性腺的分化发育方向,本文就对虾性腺结构与作用、IAG介导对虾性别控制、IAG与对虾性腺分化作用、IAG调控对虾性别控制机制的难点,以及以IAG为关键因子进行对虾单性繁育群体构建的可行性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对虾单性繁育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类胰岛素性腺激素 性别控制 单性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系马口鱼属一新种——济水马口鱼
13
作者 赵黎明 许晓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7-456,共10页
2023年5月,在黄河水系的大峪河(济源)和大汶河(济南)采集到马口鱼属Opsariichthys一新种,命名为济水马口鱼Opsariichthys jishuiensis sp.nov.。经比较,可根据一系列关键形态特征区别于同属其他物种:口裂侧缘平直、上颌正中无缺刻,上颌... 2023年5月,在黄河水系的大峪河(济源)和大汶河(济南)采集到马口鱼属Opsariichthys一新种,命名为济水马口鱼Opsariichthys jishuiensis sp.nov.。经比较,可根据一系列关键形态特征区别于同属其他物种:口裂侧缘平直、上颌正中无缺刻,上颌骨向后延伸不超过眼前缘垂直下方,胸鳍末端超过腹鳍起点,侧线鳞43~47枚,侧线下鳞3行。在马口鱼属中,新种济水马口鱼与长鳍马口鱼O.evolans和大鳞马口鱼O.macrolepis形态较为相似,但在以下特征仍存在明显区别:尾柄长占体长的10.1%~17.0%(长鳍马口鱼:17.8%~21.6%,大鳞马口鱼:16.9%~24.2%),下颌珠星2行(长鳍马口鱼1行),下咽齿3行(大鳞马口鱼2行)。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济水马口鱼为一个单系群,与同属其他物种的K2P遗传距离为0.079~0.118,达到物种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属 新种 黄河 cyt 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黄鱼、大黄鱼及其正反杂交种肌肉营养品质评价
14
作者 郭丹丹 刘峰 +2 位作者 谢庆平 叶挺 楼宝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7,共8页
为评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及其杂交种(正交F1和反交F1)肌肉品质,采用生化分析和组织学方法对四个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及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四个黄鱼群体粗脂肪含量介于4.73%—5.37%,... 为评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及其杂交种(正交F1和反交F1)肌肉品质,采用生化分析和组织学方法对四个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及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四个黄鱼群体粗脂肪含量介于4.73%—5.37%,属中脂鱼类;正交F1(16.88%)和反交F1(16.93%)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小黄鱼(16.13%)和大黄鱼(16.01%);在四个黄鱼群体中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EAA,Essential amino acid)7种,不同群体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为106.69—110.42,正交F1和反交F1中氨基酸总量(TAA,Total amino acid)、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Total essential amino acid)及呈味氨基酸总量(TDAA,Total delicious amino acid)均显著高于双亲;共检测出22种脂肪酸,四个黄鱼群体中DHA和EPA含量占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46.77%—49.27%,其中DHA含量在两种杂交黄鱼中显著高于双亲。4种常量元素(K、Na、Mg和Ca)在不同群体中含量丰富,6种微量元素(Mn、Zn、Fe、Se、Cu和Cr)中Zn和Fe在两种杂交黄鱼中显著高于双亲。肌肉组织学结构显示,正交F1和反交F1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大黄鱼而与小黄鱼无显著性差异,正交F1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双亲。综上所述,四个黄鱼群体肌肉营养成分丰富,均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同时,两种杂交黄鱼在特定营养指标上获得了一定的杂种优势。研究结果阐述了杂交育种对肌肉品质的影响,可为黄鱼肉质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种 肌肉营养品质 小黄鱼 大黄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组织和性别特异性表达基因的挖掘研究
15
作者 任晋东 陈红林 +2 位作者 牛宝龙 詹炜 楼宝 《水产养殖》 CAS 2022年第8期1-7,71,共8页
为挖掘罗氏沼虾消化和性别决定主要器官发育规律及个体器官成熟标记(Marker),利用组织特性参数(τ)等分析技术,对性成熟罗氏沼虾的消化和性别决定关键组织器官(眼柄、肝胰腺、精巢、促雄性腺和卵巢)进行转录组表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 为挖掘罗氏沼虾消化和性别决定主要器官发育规律及个体器官成熟标记(Marker),利用组织特性参数(τ)等分析技术,对性成熟罗氏沼虾的消化和性别决定关键组织器官(眼柄、肝胰腺、精巢、促雄性腺和卵巢)进行转录组表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器官组织的组织特异性高表达基因数依次分别为1 874,2 700,1 698,270和4 216个;以τ≥0.85为条件,鉴定获得组织特异性高表达基因数依次分别为864,1 421, 1 550,254和4 457个;以τ≥1为条件,鉴定获得组织唯一高表达基因数依次分别为33,29,39,5和729个。5个器官组织唯一表达量最高基因的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功能研究表明,视紫红质、抗原样蛋白E异构体、rho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7、四域蛋白酶类抑制剂和血细胞素异构体X2分别在5个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与组织功能显著相关,分别具有成为5个器官组织发育成熟标记(Marker)的特征。发现雄性特异高表达基因162个和雌性特异高表达基因293个,在雄性和雌性中均发现性别特异性,且各组织均匀稳定表达基因KEGG功能分别注释为假设蛋白和核糖体蛋白L28,且二者相对表达量在同性不同组织间变异系数均<0.5,具有作为罗氏沼虾性别发育成熟标记(Marker)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组织特异性 性别特异基因 组织特异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马口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16
作者 翁旭东 翁锦鹏 +4 位作者 简杰亮 曾妮 傅瑶 徐淋 吕梅娣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271-1276,共6页
为了解温度对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胚胎发育的影响,采用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通过显微镜观察20、22、24、26℃等4个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情况,并进行拍照记录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马口鱼孵化历程可分为7个大阶段(胚盘形成期、卵... 为了解温度对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胚胎发育的影响,采用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通过显微镜观察20、22、24、26℃等4个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情况,并进行拍照记录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马口鱼孵化历程可分为7个大阶段(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分化期、孵出期),28个小时期。在20、22、24、26℃条件下出膜时间分别为62.33、59.19、53.28、49.53 h,孵化率分别为65.06%、76.11%、78.78%和77.54%;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1.02℃,平均有效积温为660.80℃·h;初孵仔鱼畸形率在20、22、24和26℃条件下分别为24.44%、5.05%、0和0。马口鱼胚胎发育适宜温度为24℃,本研究为优化马口鱼繁育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 温度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鱼、鳖、虾高效生态综合种养试验
17
作者 唐金玉 王海智 +5 位作者 李明 田磊 胡旭昶 张海英 张鑫晨 黄福勇 《科学养鱼》 2025年第7期46-48,共3页
利用莲田进行水产养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一,莲的茎叶可为水产种类提供庇护和栖息场所,而后者的觅食活动可为莲田清除杂草,减少营养竞争;第二,莲田水体和底泥中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可作为养殖种类的天然饵料,而后者产生... 利用莲田进行水产养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一,莲的茎叶可为水产种类提供庇护和栖息场所,而后者的觅食活动可为莲田清除杂草,减少营养竞争;第二,莲田水体和底泥中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可作为养殖种类的天然饵料,而后者产生的残饵、粪便可为莲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从而减少饲料和肥料的投入;第三,经常用生石灰、微生态制剂等水质改良产品可减少莲染病的机会;第四,水产种类在莲田中的活动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莲渔综合种养在实现“肥药减施”的同时,又可以收获额外的水产品,达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的效果,是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场所 庇护场所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养殖期间水体及肠道菌群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孙建 袁雪梅 +4 位作者 张海琪 刘莉 于喆 杭小英 施伟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5-131,共7页
近年,由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业疾病频发,且病原种类复杂多样,对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其中又以细菌病最为普遍及严重。以浙江某养殖场的6口养殖塘作为试验塘,在养殖至20 d后开始分别采用水质监测试剂盒及高通量... 近年,由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业疾病频发,且病原种类复杂多样,对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其中又以细菌病最为普遍及严重。以浙江某养殖场的6口养殖塘作为试验塘,在养殖至20 d后开始分别采用水质监测试剂盒及高通量测序等方法连续监测水质指标、水体及对虾肠道微生物群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在对虾疾病高发期水体和虾体中微生物群的动态规律。研究发现随着养殖时间延长,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钙离子、总氮和总磷等指标会出现显著上升。另外,养殖塘中的主要微生物群为蓝藻细菌纲和变形菌纲类细菌,且蓝藻细菌纲和γ-变形菌纲-弧菌微生物群到养殖后期数量显著上升;对虾肠道中的主要微生物群为γ-变形菌纲-弧菌,在养殖中期有明显上升。本研究首次研究了在对虾疾病高发期水体和虾体中的主要微生物群种类,为后续病害防控技术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生物群 γ-变形菌纲 蓝藻细菌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大口黑鲈肌肉组织及生化组成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关文志 许晓军 +1 位作者 牛宝龙 楼宝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4期187-192,共6页
为比较浙江地区水库和池塘不同养殖模式下大口黑鲈的形态特性及肌肉营养成分差异,采用形态学、组织学和生化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库养殖的鲈鱼体型较为瘦长,其内脏团质量(34.34 g)是池塘养殖鲈鱼内脏团质量(120.07 g)的0.2... 为比较浙江地区水库和池塘不同养殖模式下大口黑鲈的形态特性及肌肉营养成分差异,采用形态学、组织学和生化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库养殖的鲈鱼体型较为瘦长,其内脏团质量(34.34 g)是池塘养殖鲈鱼内脏团质量(120.07 g)的0.29倍,其净质量/体质量(0.93)是池塘鲈鱼(0.87)的1.07倍。此外,水库养殖鲈鱼肌肉呈现丰富的结缔组织分布,肌纤维也相比池塘养殖鲈鱼更加细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养殖鲈鱼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18.49%)显著高于池塘鲈鱼(17.99%),其粗脂肪质量分数(1.68%)显著低于池塘鲈鱼(1.87%),二者都属于低脂鱼类;另外,在两个鲈鱼群体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除缬氨酸Val和天冬氨酸Asp外,有13种氨基酸在水库鲈鱼肌肉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池塘鲈鱼(P<0.05),其余2种氨基酸(甘氨酸Gly和组氨酸His)则相反;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除脂肪酸C16∶1无显著差异外,7种脂肪酸C16∶0、C18∶0、C20∶0、C14∶1、C18∶2、C20∶4和C20∶5在水库鲈鱼肌肉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池塘鲈鱼,7种脂肪酸C14∶0、C17∶0、C18∶1、C20∶1、C18∶3、C20∶2、C22∶6含量则相反;矿物质分析结果表明,水库鲈鱼肌肉中的K、Mg和Se含量显著高于池塘鲈鱼(P<0.05),而Na、Ca、P、Zn则相反。研究结果表明,水库养殖鲈鱼的营养价值总体上优于池塘养殖鲈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水库养殖 池塘养殖 养殖模式 肌肉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肝肠胞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琦 沈卫锋 楼宝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374-377,共4页
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是造成养殖虾类生长迟缓症状的主要病原。本文介绍EHP的分类地位、显微特征、发现史,综述传播途径、检测方法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关键词 对虾 微孢子虫 检测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