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安全风险管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桂玲 虞轶俊 +2 位作者 陈凯 王强 杨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505-1508,1518,共5页
总结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安全风险管控("一品一策")行动的研究内容、进展、成效,明确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潜在的风险隐患,开展农药多残留联合风险评估、绿色防控、新农药及技术、投入品快速检测、贮藏及"一品一策"技... 总结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安全风险管控("一品一策")行动的研究内容、进展、成效,明确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潜在的风险隐患,开展农药多残留联合风险评估、绿色防控、新农药及技术、投入品快速检测、贮藏及"一品一策"技术,研制发布了特色农产品团体标准,建立了"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管控对策"相结合的"一品一策"管控机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管控、科学管控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 质量安全 风险评估 一品一策 管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葡萄产业现状与质量安全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桂玲 李晨迪 +4 位作者 蔡铮 赵慧宇 汪雯 余柏根 王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570-1573,共4页
为全面了解浙江省葡萄产业现状与质量安全现状,从影响葡萄质量安全的主要危害因子着手,分析了近年来浙江省葡萄现状和葡萄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及来源,虽然总体膳食风险可控,但浙江省葡萄存在农药使用品种多、农药残留检出合规性差、植物生... 为全面了解浙江省葡萄产业现状与质量安全现状,从影响葡萄质量安全的主要危害因子着手,分析了近年来浙江省葡萄现状和葡萄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及来源,虽然总体膳食风险可控,但浙江省葡萄存在农药使用品种多、农药残留检出合规性差、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合理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继续完善浙江省葡萄质量安全建设的建议及措施,为葡萄质量安全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现状 质量安全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枣质量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桂玲 汪雯 +3 位作者 张玉 蔡铮 李晨迪 虞轶俊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592-1596,共5页
随机采集杭州主城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零售水果店等销售环节的冬枣样品,检测其糖精钠含量,并通过糖精钠溶液浸泡试验研究糖精钠是否对冬枣变色起作用;同时,检测脒鲜胺等8种可能用于冬枣防腐保鲜的农药,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 随机采集杭州主城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零售水果店等销售环节的冬枣样品,检测其糖精钠含量,并通过糖精钠溶液浸泡试验研究糖精钠是否对冬枣变色起作用;同时,检测脒鲜胺等8种可能用于冬枣防腐保鲜的农药,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糖精钠常温溶液处理组未出现冬枣变红现象,热水或者糖精钠热水溶液处理后,冬枣出现明显变红。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杭州市场上销售的冬枣不存在糖精钠危害人体健康的风险。杀菌剂风险评估显示,其对人体健康风险较低,但是一个样品检出3种以上杀菌剂比率为50%,冬枣源头生产尚需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糖精钠 杀菌剂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实施成效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虞轶俊 陈凯 +2 位作者 王健 汤涛 陈松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98-1803,共6页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创新,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本研究调查了浙江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主要做法,研究分析了影响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措施,对推动我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创新,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本研究调查了浙江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主要做法,研究分析了影响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措施,对推动我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有重要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农产品 合格证 制约因素 机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膳食风险评估在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慧宇 杨桂玲 +3 位作者 叶贵标 李晨迪 段丽芳 张峰祖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600-1602,1606,共4页
国际估计短期摄入量是评估急性膳食暴露风险的关键指标,主要用于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制定。近年来各国对国际估计短期摄入量的计算模型关注度越来越高,也有国家提出应修订该模型。本文重点介绍了模型计算的四种情形,IESTI计算器使用方法... 国际估计短期摄入量是评估急性膳食暴露风险的关键指标,主要用于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制定。近年来各国对国际估计短期摄入量的计算模型关注度越来越高,也有国家提出应修订该模型。本文重点介绍了模型计算的四种情形,IESTI计算器使用方法,比较了JMPR与欧盟各国间IESTI参数差异。最后提出了我国开展农药急性膳食风险评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膳食暴露 农药 最大残留限量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葡萄乙烯利使用现状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孟司奇 杨桂玲 +5 位作者 汪雯 蔡铮 宋雯 刘之炜 刘银兰 虞轶俊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581-1583,1591,共4页
随机采集浙江省12个主产区的100份葡萄样品,利用液质联用方法测定乙烯利残留量,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仅4份检测出乙烯利残留(≥0.01 mg·kg^(-1))。参照我国葡萄残留限量标准(1 mg·kg^(-1)),有1份葡萄样品中的乙烯利残... 随机采集浙江省12个主产区的100份葡萄样品,利用液质联用方法测定乙烯利残留量,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仅4份检测出乙烯利残留(≥0.01 mg·kg^(-1))。参照我国葡萄残留限量标准(1 mg·kg^(-1)),有1份葡萄样品中的乙烯利残留量超标。乙烯利慢性和急性风险极低,风险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乙烯利 残留 安全性评价 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杨梅微生物污染调查及限量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汪雯 肖英平 +3 位作者 杨桂玲 牛灵 赵慧宇 王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1261-1263,1266,共4页
为调查浙江省杨梅微生物污染情况,在2016年5—6月对浙江杨梅主产区基地和市场样品进行随机抽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杨梅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等卫生指示微生物,以及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 为调查浙江省杨梅微生物污染情况,在2016年5—6月对浙江杨梅主产区基地和市场样品进行随机抽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杨梅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等卫生指示微生物,以及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并运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中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产品总体安全。样品菌落总数检出范围为30~4 536 000 g-1,霉菌总数检出范围为20~930 000 g-1,酵母总数检出范围为360~4 552 000 g-1,大肠菌群检出率为48.9%、检出范围为0~110 g-1,市场样品微生物检出值高于基地样品,并鉴定出大肠埃希菌等10株条件性致病菌。建议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即食果蔬微生物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微生物污染 限量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即食生鲜果蔬病原微生物污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肖兴宁 王珍 +3 位作者 蔡铮 肖英平 杨华 汪雯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528-530,共3页
为调查浙江省即食生鲜果蔬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在2018年6—10月随机抽取基地和市场环节的香瓜等10种即食果蔬品种共111个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香瓜和萝卜中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4种致病菌污染情况,以... 为调查浙江省即食生鲜果蔬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在2018年6—10月随机抽取基地和市场环节的香瓜等10种即食果蔬品种共111个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香瓜和萝卜中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4种致病菌污染情况,以及生菜、黄瓜等8种果蔬中大肠埃希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情况。结果显示,111份样品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6份,检出率为14.4%,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9%,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为5.6%,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8%。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的样品多为超市、农贸市场环节样品,表明即食果蔬致病菌的污染易发生在采后环节。浙江省2018年即食生鲜果蔬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对消费者健康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需加强采后流通环节交叉污染防控,保障即食果蔬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果蔬 食源性致病菌 检出率 交叉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中金龟子防治农药残留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3
9
作者 侯丽娜 孙淑媛 +4 位作者 王豆 王彦华 潘明正 陈哲 杨桂玲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1154-1156,1161,共4页
开展葡萄中4种常用防治金龟子农药的残留动态、最终残留检测并评估其膳食风险的试验。结果表明, 3种拌土撒施农药辛硫磷、噻虫嗪及吡虫啉颗粒剂在施药28 d后在葡萄中均未检出(检出限均为0.01 mg·kg^-1),葡萄膳食风险较低。高效氯... 开展葡萄中4种常用防治金龟子农药的残留动态、最终残留检测并评估其膳食风险的试验。结果表明, 3种拌土撒施农药辛硫磷、噻虫嗪及吡虫啉颗粒剂在施药28 d后在葡萄中均未检出(检出限均为0.01 mg·kg^-1),葡萄膳食风险较低。高效氯氰菊酯按照每667 m2试验剂量30 g在葡萄大棚内残留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速率常数为0.009,降解半衰期为77 d,施药间隔28 d仍不符合其在葡萄中的残留限量标准要求0.2 mg·kg^-1,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金龟子 残留动态 最终残留 膳食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施用对蔬菜及其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忠林 虞轶俊 +1 位作者 王紫艳 杨桂玲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2109-2112,共4页
为探究有机肥施用对蔬菜及其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影响,采集龙泉市蔬菜及其对应土壤样品共68批次,测定蔬菜及其土壤样品中6种重金属(Cr、Ni、Cu、Zn、Cd和Pb)的分布状况,并通过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和膳食暴露风险健康评估,分析蔬菜及其土壤... 为探究有机肥施用对蔬菜及其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影响,采集龙泉市蔬菜及其对应土壤样品共68批次,测定蔬菜及其土壤样品中6种重金属(Cr、Ni、Cu、Zn、Cd和Pb)的分布状况,并通过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和膳食暴露风险健康评估,分析蔬菜及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摄入人群的重金属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极少数土壤样品中重金属铅、镉和锌含量超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但龙泉地区的蔬菜对儿童、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膳食暴露风险均低于1.0,表明该地区的蔬菜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且并无证据表明部分受污染土壤中超标重金属来自有机肥料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蔬菜 重金属 污染指数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氯酸钠对肉鸡屠宰预冷清洗中沙门氏菌交叉污染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9
11
作者 肖兴宁 汪雯 +4 位作者 张巧艳 张建民 廖明 杨华 李延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6-210,217,共6页
为探究肉鸡屠宰预冷清洗环节添加次氯酸钠(NaClO)对沙门氏菌交叉污染的控制作用,模拟不同NaClO浓度(0~70 mg/L)和初始污染率(25%~100%)条件下3批次鸡肉预冷清洗过程,计算每批次鸡肉清洗后的沙门氏菌污染率及3批次鸡肉全部清洗后的总体... 为探究肉鸡屠宰预冷清洗环节添加次氯酸钠(NaClO)对沙门氏菌交叉污染的控制作用,模拟不同NaClO浓度(0~70 mg/L)和初始污染率(25%~100%)条件下3批次鸡肉预冷清洗过程,计算每批次鸡肉清洗后的沙门氏菌污染率及3批次鸡肉全部清洗后的总体污染率。结果显示,当预冷水中添加0,20,50和70 mg/L的NaClO时,3批次鸡肉全部清洗后沙门氏菌污染率分别为88.9%,38.9%,36.1%和36.1%,NaClO可有效控制交叉污染(p<0.05);NaClO浓度(50 mg/L时,清洗后的预冷水未有沙门氏菌检出,可减小交叉污染风险。色差分析未发现20~70 mg/L的NaClO清洗对鸡肉色泽的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可用于肉鸡屠宰预冷清洗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率控制,为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 肉鸡 交叉污染 沙门氏菌 污染率 预冷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鸡胸肉预冷清洗环节中沙门氏菌污染率的预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兴宁 杨力 +5 位作者 张建民 廖明 李延斌 肖英平 杨华 汪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12-217,共6页
为实现对鸡胸肉预冷清洗环节的沙门氏菌污染率的预测,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收集数据,建立以初始污染水平、初始污染率、次氯酸钠(NaClO)浓度为输入值,鸡胸肉预冷清洗环节的沙门氏菌污染率为输出值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General Regressi... 为实现对鸡胸肉预冷清洗环节的沙门氏菌污染率的预测,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收集数据,建立以初始污染水平、初始污染率、次氯酸钠(NaClO)浓度为输入值,鸡胸肉预冷清洗环节的沙门氏菌污染率为输出值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model,GRNN),预测鸡胸肉预冷清洗环节的沙门氏菌污染率变化,并用训练集拟合,测试集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显示,鸡胸肉预冷清洗环节的沙门氏菌污染率随初始污染水平、初始污染率的升高而显著增加,相反随NaClO浓度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P<0.05)。练后的GRNN模型的r值和SEP值分别为0.93和10.8%,拟合良好。模型对新数据预测的误差较小(SEP=13%),表明GRNN模型可较准确的预测鸡胸肉预冷清洗环节的沙门氏菌污染率。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用于鸡胸肉预冷清洗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率的预测,为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胸肉 预冷清洗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 沙门氏菌污染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采前防落果药剂筛选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银兰 赵慧宇 +2 位作者 杨桂玲 黄茜斌 叶海萍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680-1682,1686,共4页
针对杨梅落果现象,开展2,4-滴钠盐和对氯苯氧乙酸钠用于杨梅采前防落果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采收前15 d施用375 mg·L^(-1)的8%对氯苯氧乙酸钠可溶性粉剂1次,落果率为17.6%,且无残留检出、无健康风险;采收前15 d施用10 mg·L^(... 针对杨梅落果现象,开展2,4-滴钠盐和对氯苯氧乙酸钠用于杨梅采前防落果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采收前15 d施用375 mg·L^(-1)的8%对氯苯氧乙酸钠可溶性粉剂1次,落果率为17.6%,且无残留检出、无健康风险;采收前15 d施用10 mg·L^(-1)的85%2,4-滴钠盐可溶性粉剂1次,落果率为13.4%。由于高浓度喷施2,4-滴钠盐会对新稍叶片产生危害,因此,若选用2,4-滴钠盐,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剂量(5~10 mg·kg^(-1)),且使用次数不超过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防落果 农药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