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浙花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
作者 张小利 李付振 +6 位作者 厉宝仙 陈小央 刘波 张泉锋 方丽 朱灵龙 范飞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563-1566,共4页
浙花6号是以花育52号为母本、小京生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杂交后代按系谱法结合多代定向筛选选育而成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性突出、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于2020—2021年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07... 浙花6号是以花育52号为母本、小京生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杂交后代按系谱法结合多代定向筛选选育而成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性突出、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于2020—2021年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074.00 kg·hm^(-2),平均籽仁产量3040.58 kg·hm^(-2),分别比对照小京生增产36.4%和47.5%。2020年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其蛋白质含量22.0%,油酸含量77.9%,亚油酸含量4.74%,油亚比16.43。该品种中抗叶斑病、青枯病和锈病,于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是目前浙江省育成的首个高油酸食用型花生新品种。浙花6号高产稳产、早熟性好、耐连作,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生态区浙江地区春播及夏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新品种 浙花6号 高油酸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种子健康及其保障技术现状概述 被引量:3
2
作者 梅高甫 曹栋栋 +3 位作者 黄玉韬 赵体源 陆敏 游兆彤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63-67,共5页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根基,而种植业是农业的根本。作物产量与品种品质、种子质量、栽培技术以及气候土壤环境有关。在自然条件下,品种、种子质量和栽培技术对田间收成的贡献率为4∶3∶3。种子质量是保障种源安...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根基,而种植业是农业的根本。作物产量与品种品质、种子质量、栽培技术以及气候土壤环境有关。在自然条件下,品种、种子质量和栽培技术对田间收成的贡献率为4∶3∶3。种子质量是保障种源安全的基础,只有高质量的种子才能发挥好品种的生产潜力,但同时这也是我国种业的薄弱环节。本文着重围绕种子健康方向,对其意义、概念、行业技术现状、优化性建议以及基础研究前沿进展等方面开展归纳叙述,为种传病虫害的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业 种子质量 种子健康 种传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酸食用型黑花生新品种浙黑甜1号的选育
3
作者 李付振 张小利 +6 位作者 陈小央 刘波 厉宝仙 何爱珍 张泉锋 方丽 朱灵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930-933,共4页
浙黑甜1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花育51号为母本、云南四粒黑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多代选育出的高油酸食用型黑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性好、抗病性强、黑色种皮、口感微甜等突出特性。2020... 浙黑甜1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花育51号为母本、云南四粒黑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多代选育出的高油酸食用型黑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性好、抗病性强、黑色种皮、口感微甜等突出特性。2020—2021年连续2 a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荚果平均产量为3 892.95 kg·hm^(-2),籽仁平均产量为2 817.30 kg·hm^(-2),分别比对照小京生增产30.37%和36.27%。浙黑甜1号蛋白质含量27.1%,粗脂肪含量45.8%,油酸含量76.9%,油亚比(O/L)12.05,抗叶斑病、青枯病,中抗锈病。该品种于2023年12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生态区浙江春播及夏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花生 新品种 浙黑甜1号 高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千粒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候选基因预测 被引量:2
4
作者 邹桂花 丁延庆 +5 位作者 徐建霞 曹宁 陈合云 刘合芹 郑学强 张立异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24-2136,共13页
千粒重是作物产量构成的三要素之一。增加粒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为阐明高梁千粒重的遗传机理,本试验以主要来自于我国16个高粱种植省份的242份高粱品种(系)组成的关联群体为研究材料,借助覆盖全基因组的2015850个高质量SNPs标... 千粒重是作物产量构成的三要素之一。增加粒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为阐明高梁千粒重的遗传机理,本试验以主要来自于我国16个高粱种植省份的242份高粱品种(系)组成的关联群体为研究材料,借助覆盖全基因组的2015850个高质量SNPs标记,采用多位点分析软件mrMLM 4.0 R软件包中的mrMLM、FASTmrMLM、FASTmrEMMA、ISIS EM-BLASSO、pLARmEB、pKWmEB 6种模型,对2018—2020年贵州贵阳、浙江杭州、海南乐东、海南陵水3年4点7个环境的高梁千粒重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7个环境的高梁千粒重均表现连续正态分布,呈现明显的数量性状遗传特性,变异范围于10~50 g之间。利用6个模型共检测到323个与千粒重显著关联的数量性状核苷酸位点(QTNs),这些位点不均匀地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N可解释0.4%~26.6%的表型变异。不同模型检测到的位点数目不同,FASTmrMLM模型最多,然后依次是pKWmEB模型、pLARmEB模型、mrMLM模型、ISIS EM-BLASSO模型和FASTmrEMMA模型。合并共同QTNs后得到96个显著影响千粒重的QTNs,其中4个QTNs与前人报道的高粱基因位点重叠,另有4个QTNs包含与水稻中克隆的粒重相关基因qGW7/GL7、BG2、OsARF4、RSR1、TGW6等同源的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探究高粱千粒重性状分子遗传机理和高粱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千粒重 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数量性状核苷酸(QTNs)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5份花生种质资源农艺与品质性状鉴评及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小利 朱灵龙 +4 位作者 李付振 唐秀梅 夏友霖 游宇 钟瑞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33-2044,共12页
为了解花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高花生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收集的115份花生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变异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19个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9个性状变异系数的变... 为了解花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高花生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收集的115份花生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变异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19个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9个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4.21%~43.42%,主茎高、总分枝数、单株荚果数和单株生产力4个性状变异丰富,播种至开花天数、种子宽度、出仁率、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5个性状较稳定;19个性状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78~2.09,其中亚油酸含量多样性指数最小,种子宽度多样性指数最大;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生产力与单株荚果数、百果重、百仁重、荚果宽度和种子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9个性状归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7.142%,可综合概括19个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将115份花生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为大果资源,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优质亲本加以利用。筛选出68份高粗脂肪含量、27份高蛋白质含量和6份高蔗糖含量的特异种质,可作为花生品质育种的优质亲本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鉴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油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5
6
作者 华水金 杨勇 +8 位作者 唐琳 袁玉婷 次仁白珍 王晋雄 尼玛次仁 赵彩霞 南志强 李施蒙 杨广环 《西藏农业科技》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油菜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大宗油料作物,具有油用、菜用、花用、饲用、肥用、蜜用和药用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油菜产业,对于保障我区油料安全,促进青稞等粮食作物永续安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农旅结合以及农牧共富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该... 油菜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大宗油料作物,具有油用、菜用、花用、饲用、肥用、蜜用和药用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油菜产业,对于保障我区油料安全,促进青稞等粮食作物永续安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农旅结合以及农牧共富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从西藏自治区油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剖析和讨论,为该区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产业 生态文明 农旅结合 农牧共富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授粉方式对3个油橄榄品种结实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牛二利 沈敏 +2 位作者 傅玉楼 潘明 朱申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588-592,共5页
研究油橄榄品种的结实特性,可为园区建设和肥水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3个油橄榄品种豆果(Arbequina)、柯基(Koroneiki)和尼Ⅰ(NikitskiiⅠ)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自花授粉、自然授粉和人工定向授粉3种方式的坐果率变化。结果表明,... 研究油橄榄品种的结实特性,可为园区建设和肥水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3个油橄榄品种豆果(Arbequina)、柯基(Koroneiki)和尼Ⅰ(NikitskiiⅠ)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自花授粉、自然授粉和人工定向授粉3种方式的坐果率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分别在5月18日和6月7日观察到有2次较大幅度的落果现象,之后落果趋于稳定。截至9月18日,豆果、柯基和尼Ⅰ的自花坐果率分别为0.57%、0.94%和3.12%,自然坐果率分别为2.35%、5.35%和3.33%,豆果×柯基、豆果×尼Ⅰ、柯基×豆果、柯基×尼Ⅰ、尼Ⅰ×豆果和尼Ⅰ×柯基等6个人工授粉坐果率分别为1.53%、1.45%、1.91%、0.69%、3.18%和3.76%。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坐果率(个别组合除外)较自花授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异花授粉对提高油橄榄坐果的重要作用,为此建议在3个品种的推广过程中,豆果和柯基2个品种不宜单品种种植,应配置适宜的授粉品种,尼Ⅰ可以单一品种种植。此外,文章还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油橄榄落果规律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加强田间栽培管理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结实性 自花授粉 自然授粉 人工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介导的油菜茎基溃疡病菌荧光核酸扩增检测体系的建立
8
作者 陈吴健 张巧琦 +5 位作者 魏晓洁 朱青青 郭利川 应清界 梅高甫 曹栋栋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79-82,共4页
本文通过重组酶介导的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方法。根据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特异基因LMR1-D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分析建立的RAA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该方法在39℃下... 本文通过重组酶介导的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方法。根据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特异基因LMR1-D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分析建立的RAA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该方法在39℃下,反应时间段(<20 min),检测下限可达10拷贝·mL^(-1),与油菜黑胫病菌等近似种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研究建立的RAA方法反应速度快、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扩增技术 油菜 茎基溃疡病菌 重组酶介导扩增 种传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