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浙花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
作者 张小利 李付振 +6 位作者 厉宝仙 陈小央 刘波 张泉锋 方丽 朱灵龙 范飞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563-1566,共4页
浙花6号是以花育52号为母本、小京生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杂交后代按系谱法结合多代定向筛选选育而成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性突出、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于2020—2021年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07... 浙花6号是以花育52号为母本、小京生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杂交后代按系谱法结合多代定向筛选选育而成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性突出、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于2020—2021年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074.00 kg·hm^(-2),平均籽仁产量3040.58 kg·hm^(-2),分别比对照小京生增产36.4%和47.5%。2020年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其蛋白质含量22.0%,油酸含量77.9%,亚油酸含量4.74%,油亚比16.43。该品种中抗叶斑病、青枯病和锈病,于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是目前浙江省育成的首个高油酸食用型花生新品种。浙花6号高产稳产、早熟性好、耐连作,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生态区浙江地区春播及夏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新品种 浙花6号 高油酸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种子健康及其保障技术现状概述 被引量:3
2
作者 梅高甫 曹栋栋 +3 位作者 黄玉韬 赵体源 陆敏 游兆彤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63-67,共5页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根基,而种植业是农业的根本。作物产量与品种品质、种子质量、栽培技术以及气候土壤环境有关。在自然条件下,品种、种子质量和栽培技术对田间收成的贡献率为4∶3∶3。种子质量是保障种源安...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根基,而种植业是农业的根本。作物产量与品种品质、种子质量、栽培技术以及气候土壤环境有关。在自然条件下,品种、种子质量和栽培技术对田间收成的贡献率为4∶3∶3。种子质量是保障种源安全的基础,只有高质量的种子才能发挥好品种的生产潜力,但同时这也是我国种业的薄弱环节。本文着重围绕种子健康方向,对其意义、概念、行业技术现状、优化性建议以及基础研究前沿进展等方面开展归纳叙述,为种传病虫害的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业 种子质量 种子健康 种传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酸食用型黑花生新品种浙黑甜1号的选育
3
作者 李付振 张小利 +6 位作者 陈小央 刘波 厉宝仙 何爱珍 张泉锋 方丽 朱灵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930-933,共4页
浙黑甜1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花育51号为母本、云南四粒黑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多代选育出的高油酸食用型黑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性好、抗病性强、黑色种皮、口感微甜等突出特性。2020... 浙黑甜1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花育51号为母本、云南四粒黑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多代选育出的高油酸食用型黑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性好、抗病性强、黑色种皮、口感微甜等突出特性。2020—2021年连续2 a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荚果平均产量为3 892.95 kg·hm^(-2),籽仁平均产量为2 817.30 kg·hm^(-2),分别比对照小京生增产30.37%和36.27%。浙黑甜1号蛋白质含量27.1%,粗脂肪含量45.8%,油酸含量76.9%,油亚比(O/L)12.05,抗叶斑病、青枯病,中抗锈病。该品种于2023年12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生态区浙江春播及夏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花生 新品种 浙黑甜1号 高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5份花生种质资源农艺与品质性状鉴评及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小利 朱灵龙 +4 位作者 李付振 唐秀梅 夏友霖 游宇 钟瑞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33-2044,共12页
为了解花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高花生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收集的115份花生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变异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19个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9个性状变异系数的变... 为了解花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高花生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收集的115份花生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变异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19个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9个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4.21%~43.42%,主茎高、总分枝数、单株荚果数和单株生产力4个性状变异丰富,播种至开花天数、种子宽度、出仁率、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5个性状较稳定;19个性状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78~2.09,其中亚油酸含量多样性指数最小,种子宽度多样性指数最大;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生产力与单株荚果数、百果重、百仁重、荚果宽度和种子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9个性状归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7.142%,可综合概括19个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将115份花生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为大果资源,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优质亲本加以利用。筛选出68份高粗脂肪含量、27份高蛋白质含量和6份高蔗糖含量的特异种质,可作为花生品质育种的优质亲本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鉴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授粉方式对3个油橄榄品种结实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牛二利 沈敏 +2 位作者 傅玉楼 潘明 朱申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588-592,共5页
研究油橄榄品种的结实特性,可为园区建设和肥水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3个油橄榄品种豆果(Arbequina)、柯基(Koroneiki)和尼Ⅰ(NikitskiiⅠ)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自花授粉、自然授粉和人工定向授粉3种方式的坐果率变化。结果表明,... 研究油橄榄品种的结实特性,可为园区建设和肥水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3个油橄榄品种豆果(Arbequina)、柯基(Koroneiki)和尼Ⅰ(NikitskiiⅠ)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自花授粉、自然授粉和人工定向授粉3种方式的坐果率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分别在5月18日和6月7日观察到有2次较大幅度的落果现象,之后落果趋于稳定。截至9月18日,豆果、柯基和尼Ⅰ的自花坐果率分别为0.57%、0.94%和3.12%,自然坐果率分别为2.35%、5.35%和3.33%,豆果×柯基、豆果×尼Ⅰ、柯基×豆果、柯基×尼Ⅰ、尼Ⅰ×豆果和尼Ⅰ×柯基等6个人工授粉坐果率分别为1.53%、1.45%、1.91%、0.69%、3.18%和3.76%。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坐果率(个别组合除外)较自花授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异花授粉对提高油橄榄坐果的重要作用,为此建议在3个品种的推广过程中,豆果和柯基2个品种不宜单品种种植,应配置适宜的授粉品种,尼Ⅰ可以单一品种种植。此外,文章还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油橄榄落果规律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加强田间栽培管理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结实性 自花授粉 自然授粉 人工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介导的油菜茎基溃疡病菌荧光核酸扩增检测体系的建立
6
作者 陈吴健 张巧琦 +5 位作者 魏晓洁 朱青青 郭利川 应清界 梅高甫 曹栋栋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79-82,共4页
本文通过重组酶介导的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方法。根据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特异基因LMR1-D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分析建立的RAA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该方法在39℃下... 本文通过重组酶介导的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方法。根据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特异基因LMR1-D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分析建立的RAA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该方法在39℃下,反应时间段(<20 min),检测下限可达10拷贝·mL^(-1),与油菜黑胫病菌等近似种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研究建立的RAA方法反应速度快、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扩增技术 油菜 茎基溃疡病菌 重组酶介导扩增 种传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