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脂肪酶资源挖掘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蔡海莺 王珍珍 +4 位作者 张婷 赵敏洁 李杨 毛建卫 冯凤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29-337,共9页
脂肪酶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工业化脂肪酶主要来源于微生物。脂肪酶制剂的进一步工业化应用受限于生产成本和脂肪酶的温度和pH值耐受性、活性、专一性和溶剂耐受性等酶学性质,虽然微生物脂肪酶基因和蛋白相关资源信息已经非... 脂肪酶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工业化脂肪酶主要来源于微生物。脂肪酶制剂的进一步工业化应用受限于生产成本和脂肪酶的温度和pH值耐受性、活性、专一性和溶剂耐受性等酶学性质,虽然微生物脂肪酶基因和蛋白相关资源信息已经非常丰富,但适合食品、药品和能源等工业应用的脂肪酶制剂品种依然较少,研究者仍然在为新型和理想的脂肪酶制剂资源的挖掘而努力。本文重点综述了微生物脂肪酶资源挖掘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通过环境筛选和宏基因组筛选挖掘新的具有优良特性的脂肪酶;脂肪酶微生物生产菌株的改良、脂肪酶基因在重组工程菌株中的重组表达和优化、蛋白质工程方法对脂肪酶蛋白进行改造、脂肪酶固定化和催化工艺的改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脂肪酶 资源挖掘 环境筛选 重组表达 蛋白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栖菜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性质及镉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汪玉瑛 计海洋 +3 位作者 吕豪豪 刘玉学 杨瑞芹 杨生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2-1140,共9页
为了研究生物炭对实际镉(Cd)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和Cd化学形态的影响,首先以海洋生物质(羊栖菜)、农林废弃物(水稻秸秆、山核桃壳)为原料制备了三种生物炭,并比较了三种生物炭对水溶液中Cd的吸附效果,从而优选出对Cd吸附最佳的生物炭。通过... 为了研究生物炭对实际镉(Cd)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和Cd化学形态的影响,首先以海洋生物质(羊栖菜)、农林废弃物(水稻秸秆、山核桃壳)为原料制备了三种生物炭,并比较了三种生物炭对水溶液中Cd的吸附效果,从而优选出对Cd吸附最佳的生物炭。通过在Cd污染的土壤中施用不同用量的优选生物炭,测定污染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Cd化学形态的变化,初步探讨了生物炭对实际Cd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Cd污染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三种生物炭中羊栖菜炭对重金属Cd的吸附效果最佳。污染土壤添加羊栖菜炭后可以明显提高污染土壤p H、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有机质,且随添加量增加而幅度增大。不同量的羊栖菜炭的施入均有效降低了污染土壤有效态Cd含量,使得土壤重金属Cd由交换态向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综上所述,羊栖菜炭显著降低了土壤重金属Cd的生物有效性和生态毒性,从而显著降低重金属Cd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土壤镉污染 生物炭 赋存形态 钝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子翔 肖功年 袁海娜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2,共10页
文章介绍了食品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结构与种类、毒理、限量、来源与产生机制、检测方法和污染情况等。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在食品中的暴露量与植物油的精炼工艺以及所含甘油酯、氯离子等有关,但其累积机制尚不清楚。碱水解过程... 文章介绍了食品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结构与种类、毒理、限量、来源与产生机制、检测方法和污染情况等。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在食品中的暴露量与植物油的精炼工艺以及所含甘油酯、氯离子等有关,但其累积机制尚不清楚。碱水解过程控制影响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GC-MS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标准检测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及在食品中暴露情况的科学评估,以及对食品加工、储运过程中2类污染物累积规律的研究,助力食品中此类污染物的风险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婴幼儿配方食品 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内立杆喷雾沉积分布特性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4
作者 朱方瑜 伍纲 +3 位作者 季延海 谢龙 班兆军 梁浩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1-177,187,共8页
雾滴均匀性是决定喷雾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温室喷雾作业当中,较窄的垄间距限制喷头到作物之间的喷雾距离。为解决喷雾距离变化所导致的雾滴分布不均问题,通过CFD模拟和试验验证,探究不同喷雾距离、不同喷头布置间距(喷头之间的距离)情况... 雾滴均匀性是决定喷雾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温室喷雾作业当中,较窄的垄间距限制喷头到作物之间的喷雾距离。为解决喷雾距离变化所导致的雾滴分布不均问题,通过CFD模拟和试验验证,探究不同喷雾距离、不同喷头布置间距(喷头之间的距离)情况下的雾滴沉积分布特性。研究发现:喷雾距离为0.2 m时,0.4 m的喷头布置间距能达到最佳雾滴均匀性;喷雾距离为0.3 m时,最优喷头布置间距为0.45 m;喷雾距离为0.4 m时,最优喷头布置间距为0.5 m。田间试验表明,各喷雾距离下最优喷头布置间距的雾滴覆盖率介于37%~46%,雾滴的体积中径为150~180μm,具有良好的雾滴分布均匀性。通过合理的间距布置改善立杆喷雾的施药效果,为进一步设计和优化立杆喷雾系统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杆喷雾 温室 CFD模拟 沉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叶草的营养活性成分含量及生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宪秀 何涛 +4 位作者 杨帆 汪翀 周怡 沙如意 毛建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7-315,共9页
为探究食叶草的开发应用价值,测定了食叶草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含量,并通过检测食叶草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还原力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探究食叶草的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食叶草中的总蛋白含量高达34.70 ... 为探究食叶草的开发应用价值,测定了食叶草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含量,并通过检测食叶草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还原力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探究食叶草的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食叶草中的总蛋白含量高达34.70 mg/100 mg(干重),必需氨基酸含量和药用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5%和65%,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超过68,表明食叶草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比活力分别为11.35 mg GAE/g(干重)、3.56 mg RE/g(干重)和15.24±3.40 U/mg pro;苹果酸和草酸是食叶草中最主要的有机酸(~89.24%);食叶草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465 mg/mL和0.066 mg/mL,当还原力(吸光值)达到0.5时的提取物浓度(IC_(0.5))为0.528 mg/mL,且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效果较好,体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以上研究结果可丰富食叶草的科学研究,为其深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叶草 营养成分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氢供体重整制氢在纤维素降解制生物基化学品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肖竹钱 沙如意 +3 位作者 张金建 王珍珍 计建炳 毛建卫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60-2365,共6页
以有机氢供体为氢源代替高纯H_2用于纤维素降解制生物基化学品是当前纤维素氢解的一种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新方法。综述了3种低碳醇甲醇、乙醇、异丙醇和小分子富氢酸这几类氢供体应用于纤维素氢解制备化学品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对比了... 以有机氢供体为氢源代替高纯H_2用于纤维素降解制生物基化学品是当前纤维素氢解的一种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新方法。综述了3种低碳醇甲醇、乙醇、异丙醇和小分子富氢酸这几类氢供体应用于纤维素氢解制备化学品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对比了以醇类作为有机氢供体的绿色氢解和常规氢解(以高纯氢为氢源)的优缺点,并对有机氢供体重整在纤维素氢解制备生物基化学品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供体 重整 生物质 氢解 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还原双功能催化剂催化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氢解制低碳多元醇的研究
7
作者 肖竹钱 葛秋伟 +3 位作者 邢闯 方晟 计建炳 毛建卫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46-1453,共8页
利用生物碳源在煅烧过程中产生的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来制备自还原型双功能催化剂Ni-W/SBA-15,将其直接应用于催化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氢解制备低碳多元醇,省去了催化剂还原步骤。TG和XRD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引入的蔗糖含量为3.0 g时... 利用生物碳源在煅烧过程中产生的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来制备自还原型双功能催化剂Ni-W/SBA-15,将其直接应用于催化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氢解制备低碳多元醇,省去了催化剂还原步骤。TG和XRD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引入的蔗糖含量为3.0 g时,催化剂中被还原的活性金属含量最高;随着Ni含量的增加,镍粒子逐渐增大;W物种为非晶态。SEM和TEM分析表明,SBA-15均匀地负载Ni、W粒子,且粒径小、分散性好。在自还原型催化剂10%Ni-15%W/SBA-15催化作用下,在反应温度为240℃、氢压为5.0 MPa和反应时间为6 h的条件下,微晶纤维素完全转化,低碳多元醇的收率达68.14%;当以小麦秸秆粉作为反应物时,转化率为85.32%,低碳多元醇总收率为44.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还原双功能催化剂 木质纤维素 氢解 低碳多元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杂多酸提取竹叶多糖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强 蒋立新 +7 位作者 周燕 戴静 杨琴琴 姚秀苗 季红福 肖竹钱 葛青 毛建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5-192,209,共9页
以竹叶为原料,采用磷钨酸耦合超声波提取竹叶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竹叶多糖的提取工艺。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高效阴离子色谱(HPAE),对竹叶多糖结构、单糖组成进行了初步的表征和检测,并... 以竹叶为原料,采用磷钨酸耦合超声波提取竹叶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竹叶多糖的提取工艺。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高效阴离子色谱(HPAE),对竹叶多糖结构、单糖组成进行了初步的表征和检测,并研究了竹叶多糖的体外相关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竹叶多糖最优条件为超声温度80℃、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20 g/m L、磷钨酸质量分数4.50%、超声功率300 W,该条件下竹叶多糖的得率为9.89%。竹叶多糖是一种具有α-型吡喃糖苷键结构的杂多糖,由L-岩藻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D-半乳糖和D-木糖组成。竹叶多糖对还原力、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能力与竹叶多糖的质量浓度呈现正相关。在0.25~4.00 mg/m L范围内,随着竹叶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对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大。当竹叶多糖质量浓度为4.0 mg/m L时,对肿瘤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率达到半抑制浓度,说明竹叶多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多糖 超声波提取 抗氧化活性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和深度学习的苹果品质无损检测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班兆军 高喧翔 +4 位作者 马肄恒 张爽 方晨羽 王俊博 朱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6-1454,共9页
本研究使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获取苹果的高光谱数据,对苹果糖度、酸度指标进行无损检测。针对高光谱数据量大、信息冗余多的特点,分别采用标准化(Standardization,SS)、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最小二乘平滑滤波... 本研究使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获取苹果的高光谱数据,对苹果糖度、酸度指标进行无损检测。针对高光谱数据量大、信息冗余多的特点,分别采用标准化(Standardization,SS)、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最小二乘平滑滤波(Savitzky-Golay smoothing filtering,SG)和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对苹果的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针对高光谱图像波段多的特点,分别采用连续投影(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算法、竞争性自适应加权重(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算法和随机蛙跳(Random frog,RF)算法选取苹果的特征波长。对提取的特征波长分别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模型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定量光谱数据分析(DeepSpectra)模型对苹果的糖酸比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定量光谱数据分析(DeepSpectra)模型预测的正确率达到93.70%,有较高的精确度,可以较好地对苹果糖酸比进行预测。本研究将高光谱成像技术与基于深度学习的定量光谱数据分析模型相结合,实现了无损检测苹果糖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苹果 糖酸比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与GC-MS对五种望都辣椒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宇 王珍珍 +3 位作者 胡梦雅 戴静 沙如意 毛建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4-22,共9页
为了分析望都辣椒的代谢差异,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艳椒(YJ)、辣研(LY)、国塔(GT)、研椒110(YJA)、热辣(RL)等五... 为了分析望都辣椒的代谢差异,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艳椒(YJ)、辣研(LY)、国塔(GT)、研椒110(YJA)、热辣(RL)等五种不同品种的望都辣椒进行化学成分检测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并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筛选的差异代谢产物进行分类识别。首先利用HPLC对五个品种辣椒中辣椒碱、二氢辣椒碱和V_C的含量进行测量,然后利用GC-MS对五种辣椒进行非靶向代谢物分析,对筛选出的代谢产物采用主成分分析(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得到差异代谢产物及差异代谢通路,并根据差异代谢产物来进行机器学习识别。在五种辣椒中,热辣中辣椒碱与二氢辣椒碱含量最高,分别为533.897±62.187μg/g和264.526±28.532μg/g,V_C在艳椒中含量最高,为146.9±0.029 mg/100 g。由OPLS-DA筛选出16种差异代谢物,其中,奎宁酸和乌头酸等有机酸在艳椒中含量较高;D-山梨醇在辣研中含量最高;国塔当中柠檬酸、D-果糖、D-甘露糖和乳酸富集程度最高;研椒110中D-塔格糖与氨基酸含量最高;而热辣中葡萄糖和肌醇含量在所有品种中占优势。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代谢通路主要为半乳糖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柠檬酸循环、淀粉和蔗糖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丙酮酸代谢等。最后,利用三种机器学习方法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XGBoost和BP神经网络对五种辣椒筛选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分类验证,建立的分类识别模型正确率分别为100%、92.9%和78.6%,可以用于识别辣椒品种。该研究结果可为望都辣椒的品质评价、品种改良及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品种 GC-MS 代谢组学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运输振动胁迫对樱桃番茄生理品质和电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豪斌 金临轩 +5 位作者 杨素华 潘艳芳 朱一星 朱方瑜 牛晨雨 班兆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5-724,共10页
为研究振动胁迫对樱桃番茄采后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无损伤、成熟度相同、大小一致的樱桃番茄,分别采用2 Hz(CL1)和3 Hz(CL2)两种振动频率处理模拟不同运输路况,以未处理为对照组(CK),10 h后,将樱桃番茄置于8℃贮藏,每隔3 d对3组樱桃... 为研究振动胁迫对樱桃番茄采后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无损伤、成熟度相同、大小一致的樱桃番茄,分别采用2 Hz(CL1)和3 Hz(CL2)两种振动频率处理模拟不同运输路况,以未处理为对照组(CK),10 h后,将樱桃番茄置于8℃贮藏,每隔3 d对3组樱桃番茄的生理指标和电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振动胁迫对樱桃番茄采后品质具有明显影响。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在生理品质方面,与CK组相比,经过振动处理后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丙二醛、抗坏血酸、过氧化氢含量在CL1组差异显著(P<0.05)、CL2组差异极显著(P<0.01);电学特性方面,与CK组相比,振动处理组CL1和CL2的并联等效电容(Cp)上升趋势明显,并联等效电阻(Rp)、复阻抗(Z)下降趋势明显。生理品质和电学特性的变化幅度均表现为CL2>CL1>CK。振动频率越大,樱桃番茄的生理品质和电学特性受到的破坏程度越明显。对生理品质和电学特性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可滴定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与电学特性相关性最高,说明电学特性可以用于生理品质的检测。本研究结果可为减轻物流运输过程中樱桃番茄生理品质损伤和电学特性的品质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模拟运输 振动频率 品质 电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线激光的大尺寸水冷板高度测量系统
12
作者 徐思源 班兆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1,95,共6页
为了满足现代工业非接触、高精度以及快速对大尺寸工件表面高度测量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线激光的水冷板高度测量系统,该系统由运动控制、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3部分组成。首先对系统的硬件进行了选型;其次,根据线激光获取的点云数据,... 为了满足现代工业非接触、高精度以及快速对大尺寸工件表面高度测量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线激光的水冷板高度测量系统,该系统由运动控制、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3部分组成。首先对系统的硬件进行了选型;其次,根据线激光获取的点云数据,提出了水冷板高度测量方法;为了减少干扰点云的影响,采用高斯滤波对模板匹配后的点云去噪,并基于统计的方法筛选参与高度计算的点云数据。实验数据表明:系统重复测量误差小于30μm,测量时间少于1 min,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水冷板 线激光 高度测量 模板匹配 点云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薯功能性与其食品开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3
作者 张婷 陈小伟 +7 位作者 张琪 罗洁 张沙沙 姚刚 范玉和 毛旸晨 蔡海莺 毛建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15-319,324,共6页
紫薯属于甘薯的新品种,具有极好的营养价值和极高的药用价值。这极大促进紫薯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种植产业以及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除含有普通甘薯的营养成分外,紫薯还富含花青素、多糖、黄酮类、绿原酸、异绿原酸和硒等功能性成分。正因... 紫薯属于甘薯的新品种,具有极好的营养价值和极高的药用价值。这极大促进紫薯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种植产业以及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除含有普通甘薯的营养成分外,紫薯还富含花青素、多糖、黄酮类、绿原酸、异绿原酸和硒等功能性成分。正因为紫薯含有这些丰富的功能性成分,所以迫切需要将其加工成营养保健食品,目前以紫薯为原料的饮料类、酒类、牛奶类、全粉类等产品已成为热点。多项研究表明,长期食用紫薯或紫薯产品,可延缓人衰老,抑制致瘤致癌物质的产生,降低血糖血脂水平,利于益生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体的增殖,改善肝功能。现国内外对紫薯功能性及其食品开发的研究颇多,本文将对此作一重点概述,旨在为紫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 功能性成分 食品开发 花青素 花色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柘树植物酵素中氨基酸分析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程勇杰 陈小伟 +6 位作者 张沙沙 楼坚 张婷 王珍珍 毛旸晨 沙如意 毛建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12,共8页
分别以柘树的小青果、花、叶为原料,按植物酵素传统发酵工艺制得柘树小青果酵素、柘树花酵素和柘树叶酵素,研究其氨基酸种类、含量以及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三种酵素的氨基酸含量丰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2.667、2.870、1.198 mg/mL,... 分别以柘树的小青果、花、叶为原料,按植物酵素传统发酵工艺制得柘树小青果酵素、柘树花酵素和柘树叶酵素,研究其氨基酸种类、含量以及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三种酵素的氨基酸含量丰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2.667、2.870、1.198 mg/mL,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分别为32.8%、32.9%、40.0%,比值系数分别为54.31、31.65、46.49,柘树小青果酵素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三种酵素主要的氨基酸为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极少。三种酵素的抗氧化能力都很强,其中柘树小青果酵素抗氧化性能均优于柘树花酵素和柘树叶酵素,且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均表现出了浓度依赖性。氨基酸含量与抗氧化性能具有正相关性,尤其是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丙氨酸(Ala)、组氨酸(His)、精氨酸(Arg)和脯氨酸(Pro)这六种主要氨基酸含量与还原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99),可以利用还原力来评价柘树植物酵素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树 植物酵素 氨基酸 抗氧化性能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莓酵素与蓝莓酵素有机酸分析及其体外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39
15
作者 程勇杰 陈小伟 +5 位作者 王珍珍 张沙沙 张婷 毛旸晨 沙如意 毛建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41-145,165,共6页
研究树莓酵素和蓝莓酵素中有机酸种类与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性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地测定其有机酸含量及种类,并以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抗氧化性指标,... 研究树莓酵素和蓝莓酵素中有机酸种类与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性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地测定其有机酸含量及种类,并以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抗氧化性指标,多体系地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树莓酵素和蓝莓酵素均以酒石酸、乙酸和柠檬酸为主,同时因发酵代谢积累了少量丙酮酸、莽草酸和富马酸,而在蓝莓酵素中未检测到没食子酸。树莓酵素和蓝莓酵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在实验剂量内,树莓酵素和蓝莓酵素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_(50)分别为2.00 mg V_C当量/m L和8.70 mg V_C当量/m L,还原力的IC_(50)分别为4.53 mg V_C当量/m L和7.62 mg V_C当量/m L,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_(50)分别为0.53 mg V_C当量/m L和2.05 mg V_C当量/m L,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_(50)分别为8.92 mg V_C当量/m L和9.14 mg V_C当量/m 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_(50)分别为3.59 mg V_C当量/m L和6.81 mg V_C当量/m L。树莓酵素有机酸种类多于蓝莓酵素,且树莓酵素的抗氧化性能优于蓝莓酵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酵素 蓝莓酵素 有机酸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酵素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成分分析和蛋白质营养评价 被引量:29
16
作者 陈小伟 程勇杰 +7 位作者 范昊安 薛淑龙 蒋立新 张婷 王珍珍 毛旸晨 沙如意 毛建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64-70,78,共8页
为研究不同发酵时间草莓酵素发酵液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和非蛋白质氨基酸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及营养价值,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草莓酵素发酵过程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通过氨基酸评分标准评价其蛋白质营养成... 为研究不同发酵时间草莓酵素发酵液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和非蛋白质氨基酸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及营养价值,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草莓酵素发酵过程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通过氨基酸评分标准评价其蛋白质营养成分,通过与WHO/FAO推荐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模式进行对比,并利用氨基酸含量阀值评价发酵过程中不同风味氨基酸对发酵液口感贡献。结果得出:在草莓酵素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在发酵前期明显增加,经小幅度下降后再缓慢增加;总氨基酸含量有明显上升,其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在检测限范围内未检出甲硫氨酸(Met)、苯丙氨酸(Phe)和组氨酸(His);利用聚类分析可将不同发酵时间的草莓酵素氨基酸发酵液分为四类;比值系数分在发酵前期波动较大,后期有缓慢上升。不同时间发酵液中除Met外其它8种必需氨基酸得分均大于1,属较严重的营养过剩。除发酵前30 d外,SRC值均大于55%,在整个发酵过程营养价值由高到低依次是:155 d>140 d>110 d>30 d>75 d>50 d;发酵过程中只有Asp和Glu两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阀值比大于1,其它风味氨基酸对草莓酵素风味的影响不明显。经过155 d的发酵,草莓酵素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有所提高,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草莓酵素营养丰富,适当的延长发酵时间,蛋白质营养均衡度也将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酵素 氨基酸 Γ-氨基丁酸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膳食与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敏洁 蔡海莺 +3 位作者 蒋增良 李杨 张辉 冯凤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6-343,共8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向高脂膳食转变,高脂膳食诱发的食源性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相关慢性代谢疾病已经成为困扰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和高脂膳食诱发的代谢紊乱关系密切。受膳食、遗传背景和...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向高脂膳食转变,高脂膳食诱发的食源性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相关慢性代谢疾病已经成为困扰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和高脂膳食诱发的代谢紊乱关系密切。受膳食、遗传背景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肠道微生态的组成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膳食不仅仅为宿主提供营养物质,也是肠道微生物营养的来源,能影响肠道微生态的组成和功能。宿主的能量代谢、肠道通透性的保持以及一些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均与肠道微生态的改变相关。本文综述了高脂膳食、肠道微生态和宿主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虽然目前的研究结果还无法证实肠道微生态与高脂膳食诱发的相关慢性代谢疾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但肠道微生态与宿主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为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膳食 肠道微生态 肥胖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硫素制备及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吴元锋 徐维亮 +4 位作者 申雨珂 肖功年 毛建卫 黄俊 尤玉如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81-386,共6页
本论文主要对萝卜硫素的制备和纯化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主要采用的萝卜硫素制备方法有化学合成法、酶法、半合成法等,纯化方法主要有大孔树脂吸附法、硅胶柱色谱法、制备液相色谱法和高速逆流色谱法等。最后,论文对萝卜硫素制备及纯... 本论文主要对萝卜硫素的制备和纯化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主要采用的萝卜硫素制备方法有化学合成法、酶法、半合成法等,纯化方法主要有大孔树脂吸附法、硅胶柱色谱法、制备液相色谱法和高速逆流色谱法等。最后,论文对萝卜硫素制备及纯化等方面的研究前景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硫素 制备 纯化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酒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变化及对其品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婷 陈小伟 +9 位作者 张琪 张沙沙 薛淑龙 蒋立新 范昊安 程勇杰 姚刚 于林凯 毛建卫 蔡海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91,共6页
以新鲜甜木薯为原料,跟踪监测木薯酒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木薯酒发酵期间的有机酸组成及动态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酒发酵过程中的酸味强度。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木薯酒中的还原糖含量先快速上升至最高点最后... 以新鲜甜木薯为原料,跟踪监测木薯酒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木薯酒发酵期间的有机酸组成及动态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酒发酵过程中的酸味强度。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木薯酒中的还原糖含量先快速上升至最高点最后趋于平稳(54.67 mg/m L);酒精度先上升后平稳(7.11%vol);总酸含量先缓慢减少至2.21 mg/m L,再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与p H值变化趋势相反。酒石酸、乳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是木薯酒发酵中重要有机酸,分别占木薯酒总有机酸含量的2.66%~12.31%,41.50%~63.53%,18.21%~23.82%,1.22%~27.77%,3.17%~15.89%,其他有机酸是酒中的辅助酸味特征成分。乳酸和乙酸是木薯酒的主体酸,其味道强度值(TAV)占总TAV值的65.82%~95.84%,发酵84 h的木薯酒有最高的味道强度值,其可达到22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酒 有机酸 变化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柘果酵素发酵过程氨基酸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程勇杰 陈小伟 +6 位作者 蒋立新 范昊安 薛淑龙 王珍珍 毛旸晨 沙如意 毛建卫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02-1409,共8页
为研究柘树酵素在天然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按酵素传统制作工艺制作柘树青果酵素,在检测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种类与含量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氨基酸比值(RAA)、氨基酸比值系数(RC)和比值系数分(SRC)三种评... 为研究柘树酵素在天然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按酵素传统制作工艺制作柘树青果酵素,在检测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种类与含量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氨基酸比值(RAA)、氨基酸比值系数(RC)和比值系数分(SRC)三种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柘树青果酵素的蛋白质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酵素在发酵过程中共含有16种氨基酸,且含量差异较大,总氨基酸(T)、人体必需氨基酸(E)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处于动态稳定状态,前两者在发酵270 d时最大值分别达到了2407.9、766.7 mg/L,后者在170 d达到最大值211.5 mg/L。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含量变化呈现明显的三个时期,分析不同发酵时期酵素的RAA、RC和SRC可知,在270 d时SRC高达59.52,随着发酵的进行,柘树青果酵素的氨基酸营养越来越均衡,但由于Tyr和Cys+Met的缺乏,影响了酵素整体的营养价值。在风味评价中,柘树青果酵素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无味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素 氨基酸 营养评价 聚类分析 呈味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