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镰刀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良 瞿青茶 +2 位作者 胡初生 徐小君 王植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6-19,共4页
1973年我省小麦发生一种新病害,该病麦苗不表现症状,但到开花前后麦株突然青枯死亡,减产30一80%,重则颗粒无收。患病植株基部发黑随同根系腐烂,自1983—1987年,作者从病田广泛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培养获得3种镰刀菌(Fusarium Spp),经... 1973年我省小麦发生一种新病害,该病麦苗不表现症状,但到开花前后麦株突然青枯死亡,减产30一80%,重则颗粒无收。患病植株基部发黑随同根系腐烂,自1983—1987年,作者从病田广泛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培养获得3种镰刀菌(Fusarium Spp),经接种试验,证明该病是由一种黄色镰刀菌F.culmorum引起的,用麦粒培养能大量形成镰刀形分生孢子,但在PDA培养基或病株上不形成、黄色镰刀菌以菌丝在病基部扩展蔓延、引起基部组织腐烂,并形成小孢子在田间越夏,以后随田间耕作,腐烂组织破碎,小孢子随之扩散土中,当冬季小麦播种后,小孢子萌发侵入麦苗基部以菌丝潜伏越冬,到开花期引起小麦死亡。 通过与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一年轮作、药剂拌种、木霉生物防治等措施均有防病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镰刀菌 根腐病 病原鉴定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树流胶病病原真菌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红叶 曹若彬 +1 位作者 方华生 申屠广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1-16,共6页
通过1986~1988年对浙江、江苏两省主要产梅区的梅树流胶病病害标本的采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证明了引起梅树流胶病的病原真菌有两种: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Moung. ex Fr.)Ces. & de Not(Syn B. ribis Gro... 通过1986~1988年对浙江、江苏两省主要产梅区的梅树流胶病病害标本的采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证明了引起梅树流胶病的病原真菌有两种: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Moung. ex Fr.)Ces. & de Not(Syn B. ribis Gross & Dugg.)]和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Syn.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 & Maub 1.)]分别引起枝腐型流胶和干腐型流胶。两种病菌的菌落只有在有光照射下才能形成分生孢子。B.dothidea的分生孢子萌发后通过皮孔、伤口和叶痕侵入枝干、枝梢,该病原除危害梅树外,还能危害桃、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Bd.theobromae在梅树上的寄生危害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树 流胶病 病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粉蝶绒茧蜂田间种群消长动态及农药对其毒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林文彩 郭世俭 宋会鸣 《昆虫天敌》 CSCD 1998年第4期150-155,共6页
自1995~1997年在杭州市郊对菜粉蝶绒茧蜂的田间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并在室内测定了7类11种常用杀虫剂对该蜂的毒性。结果表明,该蜂在5~7月份的寄生率较高,8~9月份较低,晚秋后又有回升,年度之间有一定差异。... 自1995~1997年在杭州市郊对菜粉蝶绒茧蜂的田间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并在室内测定了7类11种常用杀虫剂对该蜂的毒性。结果表明,该蜂在5~7月份的寄生率较高,8~9月份较低,晚秋后又有回升,年度之间有一定差异。在供试的11种药剂中,抑太保和Bt对该蜂成虫最为安全,其次为杀灭菊酯,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性最大;在供试的9种农药中,巴丹对茧的毒性最大,羽化率为0,其它药剂对该蜂的羽化影响不大,但辛硫磷和乐果对羽化后的成虫有极高的毒性。本文对如何协调农药与天敌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粉蝶绒茧蜂 种群消长 杀虫剂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树流胶病病原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红叶 曹若彬 +1 位作者 方华生 申屠广仁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81-284,共4页
梅树流胶病两种病原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的生物学特性基本相似。它们都能利用葡萄糖、蔗糖、玉米粉和淀粉等作碳源:能利用有机氮和无机氮作氮源;在PSA和PDA培养基中生长良好。B.dothidea菌丝生长适... 梅树流胶病两种病原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的生物学特性基本相似。它们都能利用葡萄糖、蔗糖、玉米粉和淀粉等作碳源:能利用有机氮和无机氮作氮源;在PSA和PDA培养基中生长良好。B.dothidea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3~32℃,最适为28℃,分生孢子萌发最低温度为15℃,最高37℃。Bd.theobromae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为30℃,分生孢子萌发最低温度为15℃,最高为40℃。两种病菌菌丝生长适宜酸碱度均在pH 4~8之间,但Bd.theobromae生长的pH范围比B.dothidea广。在相同条件下,Bd.theobtomae比B.dothidea生长要快。两种病菌产生孢子都需要光照,且以黑光灯照射下产生的孢子量最多,所需的时间最短。在果园中以刮除病斑涂402、福美胂等杀菌剂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树 流胶病 病原 生物学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瘿蚊幼虫空间分布型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詹寿明 王建新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57-159,共3页
桑瘿蚊Epimyia sp.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浙江省一些主要蚕区发生日趋严重,而有关桑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研究尚属空白。笔者根据1986年7月在临安县堰口乡的实地调查资料,引用平均拥挤度(?)和平均虫口密度(?)的比值(Lloyd)、平... 桑瘿蚊Epimyia sp.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浙江省一些主要蚕区发生日趋严重,而有关桑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研究尚属空白。笔者根据1986年7月在临安县堰口乡的实地调查资料,引用平均拥挤度(?)和平均虫口密度(?)的比值(Lloyd)、平均拥挤度(?)和平均密度(?)的相关回归(Iwao)、方差(S^2)和平均密度(?)的幂法则(Taylor)及若干聚集度指数等方法,判断桑瘿蚊幼虫的田间分布型式。在初步明确桑瘿蚊幼虫分布型的前提下,确定调查取样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桑瘿蚊 幼虫 空间分布型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博4号的除草效果和安全性
6
作者 吴林福 朱永林 +4 位作者 徐福强 郎国良 姜丽英 孙敏功 余柳青 《中国稻米》 1996年第2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稻博4号 除草剂 杂草 药剂防治 安全性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上低残留农药的选择及其安全使用
7
作者 钟慧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3-35,共3页
经试验示范,筛选出供蔬菜上使用的32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制定了30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关键词 蔬菜 农药 残留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用药 减少污染
8
作者 钟慧敏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0-31,共2页
在推广“无公害”蔬菜的技术措施中,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是减少农药污染的关键,以下就几年来工作体会,对该措施中的合理用药,减少农药对蔬菜的污染问题作些探讨。一、蔬菜中农药污染情况十分严重近年来,蔬菜连作重茬面积增加,大小棚等保护... 在推广“无公害”蔬菜的技术措施中,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是减少农药污染的关键,以下就几年来工作体会,对该措施中的合理用药,减少农药对蔬菜的污染问题作些探讨。一、蔬菜中农药污染情况十分严重近年来,蔬菜连作重茬面积增加,大小棚等保护地面积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合理施用 污染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