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未分化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钱晨宏 蒋烈浩 +4 位作者 许世莹 王佳峰 谭卓 忻莹 葛明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5-693,共9页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迅速,预后差,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分子靶向治疗为ATC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乐伐替尼在治疗ATC患者临床试验中疗效良好;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迅速,预后差,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分子靶向治疗为ATC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乐伐替尼在治疗ATC患者临床试验中疗效良好;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基因抑制剂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BRAF;阳性ATC患者的有效性已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2021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甲状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可作为治疗BRAF;阳性ATC患者治疗的首选方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应用于高肿瘤突变负荷甲状腺癌治疗,可作为程序性死亡蛋白1高表达ATC患者的首选方式;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抑制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靶向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及新型血管阻断剂康布瑞汀磷酸二钠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本文综述了目前ATC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未分化癌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临床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思路 被引量:3
2
作者 蒋烈浩 刘清 +5 位作者 凌枭凯 王佳峰 徐加杰 谭卓 葛明华 郑传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目的通过总结归纳外科医师在前期学习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及解决思路,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参考,提高手术操作的规范化,缩短学习曲线,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间在浙江省... 目的通过总结归纳外科医师在前期学习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及解决思路,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参考,提高手术操作的规范化,缩短学习曲线,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行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技术患者共计210人,其中由初学组医师建腔150人,由熟练组医师建腔60人。评价了两组之间锁骨上皮神经损伤、肩胛舌骨肌损伤或离断等9项常见建腔过程中的错误发生情况,并比较了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和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学组医师建腔过程中在锁骨上皮神经损伤(19.33%vs.3.33%)、肩胛舌骨肌损伤或离断(16.00%vs.0)、颈前带状肌游离过度(24.00%vs.3.33%)、胸大肌及锁骨上筋膜损伤(16.00%vs.5.00%)、颈外静脉及属支损伤(8.00%vs.0)、胸锁关节过度游离(7.33%vs.0)、胸锁乳突肌肌间隙进入错误(8.67%vs.0)等问题的发生率上显著高于熟练组医师(P<0.05)。初学组与熟练组在颈内静脉及属支损伤(4.00%vs.0)、颈前带状肌进入层次错误(2.00%vs.0)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初学组医师在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过程中损伤周围组织的发生率要远高于熟练组医师。扎实的解剖基础以及熟练的腔镜下操作技术是顺利构建空间体系的基础。通过总结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交流学习经验,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学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腔镜 腋窝入路 空间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三推进”悬吊建腔法 被引量:13
3
作者 胡啸天 忻莹 +2 位作者 郑传铭 孟可馨 葛明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4-700,共7页
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简便、术者学习曲线短、手术切口隐蔽以及患者术后颈部无疤痕、吞咽不适感轻微等优点。该术式由侧方入路,分离路径需经胸大肌表面、胸锁乳突肌肌间隙、颈内静脉等解剖结构,会... 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简便、术者学习曲线短、手术切口隐蔽以及患者术后颈部无疤痕、吞咽不适感轻微等优点。该术式由侧方入路,分离路径需经胸大肌表面、胸锁乳突肌肌间隙、颈内静脉等解剖结构,会面临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的各种变异,采用自腋窝—锁骨、锁骨—胸锁乳突肌肌间隙、胸锁乳突肌肌间隙—甲状腺三次拉钩推进,配合术中悬吊向上拉钩进行建腔的方法可以为手术操作打下良好基础。本文介绍“三推进”悬吊建腔法的主要步骤、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解剖异常 内窥镜 喉返神经 肩胛舌骨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未分化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及未来 被引量:4
4
作者 卢茜璇 包黎莎 +1 位作者 潘宗富 葛明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5-684,共10页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内分泌系统肿瘤,是当前亟待攻克的医学难题。目前,针对ATC的免疫治疗研究主要包括阻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招募、诱导TAM重编程以及恢复其吞噬功能;靶向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相关免疫逃逸...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内分泌系统肿瘤,是当前亟待攻克的医学难题。目前,针对ATC的免疫治疗研究主要包括阻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招募、诱导TAM重编程以及恢复其吞噬功能;靶向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相关免疫逃逸检查点;基于溶瘤病毒和树突状细胞的肿瘤疫苗以及过继免疫治疗。其中,以靶向阻断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策略已初步证实对ATC患者有获益,尤其是分子靶向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具有极佳的治疗效果。由于ATC存在极大的异质性,针对ATC开展包括生物、免疫或细胞治疗等多种免疫治疗研究,并探索下一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ATC的治疗潜力,有望为ATC患者提供更丰富的治疗策略。本文综述了ATC的免疫治疗潜在靶点以及相关的免疫疗法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未分化癌 免疫逃逸 临床研究 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D2L1/CAMK2A/PTTG1基因簇失调维持子宫内膜癌干性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郑菁 张轶雯 潘宗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5-695,共11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UCEC)的干性特征及潜在调控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获取UCEC转录组测序数据。在R3.5.1环境下,采用edgeR包对基因表达谱进行标准化。基于一类逻辑回归机器学习算法计算各UCEC样本的mRNA干性指数(mRNAsi)...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UCEC)的干性特征及潜在调控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获取UCEC转录组测序数据。在R3.5.1环境下,采用edgeR包对基因表达谱进行标准化。基于一类逻辑回归机器学习算法计算各UCEC样本的mRNA干性指数(mRNAsi)。采用survival包和survminer包计算mRNAsi和候选基因的预后意义。基于高频子通路挖掘算法(HiFreSP)对差异基因进行子通路预后识别。通过WGCNA包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关键基因模块。利用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功能注释及通路富集分析。利用人类蛋白图谱数据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验证。结果UCEC样本mRNAsi显著高于正常组织(t=25.095,P<0.001),分化程度越低,mRNAsi越高,mRNAsi随肿瘤分期逐渐上调。预后分析表明,mRNAsi评分越高,UCEC患者总生存期越短(χ^(2)=6.864,P=0.0088),mRNAsi高低组别之间存在570个特异变化差异基因。通过HiFreSP算法富集并识别出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子通路及细胞周期子通路具有显著预后意义。这些通路共包含MAD2L1、CAMK2A、PTTG1、PLK1、CCNE1、CCNE2、ESPL1、CDC20、CCNB1、CCNB2、SMC1B等11个差异基因,均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结果显示,mRNAsi与3个基因模块密切相关,MAD2L1、CAMK2A、PTTG1也分别与上述模块高度相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MAD2L1及PTTG1在UCEC组织中高表达,而CAMK2A在UCEC中下调,该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基于机器学习刻画了UCEC的干性特征,识别预后相关子通路,并发现MAD2L1、CAMK2A、PTTG1等基因簇与UCEC的干性特征密切相关,为揭示UCEC干性特征调控机制及发现潜在治疗靶点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肿瘤干细胞 干性指数 生物标志物 共表达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