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浙江省马尾松毛虫发生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柴希民
吴正东
-
机构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浙江省余杭长乐林场
-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12,共6页
-
文摘
通过浙江省余杭县长乐林场1966—1978年和缙云县1972—1974年马尾松毛虫一次发生全过程的调查表明,在自然状态下,马尾松毛虫每隔3—4a大发生一次,大约相隔5—9个世代;大发生多在第一代,其次是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危害特点是“蚕食—嵌镶—联片发生。依据马尾松毛虫数量变动特点,把常灾区松林分为四种类型:渐进发生型、爆发发生型、扩散发生型和低密度稳定发生型。根据发生特点和发生类型,可相应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
-
关键词
马尾松
松毛虫
发生类型
-
Keywords
Masson pine
Masson-pine caterpiller
Occurrence type
-
分类号
S763.712.4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
-
题名马尾松毛虫卵寄生蜂数量变动研究
被引量:9
- 2
-
-
作者
柴希民
何志华
吴正东
-
机构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浙江省余杭长乐林场
-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61-468,共8页
-
文摘
松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和白跗平腹小蜂是浙江省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卵寄生蜂。松毛虫黑卵蜂对马尾松毛虫的数量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能提高该蜂的寄生率。利用卵寄生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应发挥各种卵寄生蜂的作用,特别不能忽视和削弱松毛虫黑卵蜂的作用。营造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混交林是充分发挥各种卵寄生蜂自然调节作用的有效途径。
-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黑卵蜂
赤眼蜂
-
Keywords
Dendrolimus punctatus
Telenomus dendrolimusi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Anastatus albitarsis
-
分类号
S763.712.4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
-
题名潜伏期马尾松毛虫死亡因子分析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柴希民
何志华
吴正东
-
机构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浙江省余杭长乐林场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4-187,共4页
-
文摘
观察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的发生发展过程时,发现松毛虫往往经过几个世代的低密度潜伏期之后,才发展到大发生阶段,如1972年在缙云壶镇调查,三个世代每株平均蛹数0—11个;1973年的越冬代0.3—2.5个。1980年在长乐林场调查。
-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死亡因子
-
Keywords
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
Parus major commixtus Swinhoe
Oxyopes linealipes L. Koch.
Formica rufibarbis sinae Emery
-
分类号
S763.42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