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癌基因bc1-2在眼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苗琴 王竞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5期409-410,共2页
原癌基因bc1 2属抗凋亡基因 ,它不促进细胞增殖 ,但能延长细胞的生命期限。Bc1 2在许多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影响组织细胞内bc1 2基因的表达 ,为临床上一些退行性疾病及细胞增殖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Bc... 原癌基因bc1 2属抗凋亡基因 ,它不促进细胞增殖 ,但能延长细胞的生命期限。Bc1 2在许多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影响组织细胞内bc1 2基因的表达 ,为临床上一些退行性疾病及细胞增殖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Bc1 2在眼科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遗传性和环境因素所致的视网膜变性。Bc1 2的过表达可以阻止实验性缺血、视神经挫伤、光诱导损伤以及一些视蛋白和cGMP磷酸二酯酶缺陷所致的视网膜光感受器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原癌基因 BCL-2基因 细胞增殖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移植光感受器功能性整合的策略
2
作者 王俊(综述) 陈亦棋 沈丽君(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最终结局是光感受器的大量丢失,造成视力不可逆的损害,目前基本上无有效治疗措施。光感受器移植为一种潜在的细胞治疗手段,旨在通过替换丢失的光感受器,重建视网膜回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恢复视网膜功能。然而,物质交...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最终结局是光感受器的大量丢失,造成视力不可逆的损害,目前基本上无有效治疗措施。光感受器移植为一种潜在的细胞治疗手段,旨在通过替换丢失的光感受器,重建视网膜回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恢复视网膜功能。然而,物质交换机制的发现揭示了既往研究结果中移植光感受器的整合比例低、外段形成不足及突触形成不够等问题,显示了该疗法临床转化的难度。本文通过多个维度综述了提高移植光感受器功能性整合的策略,探究相关内容的可行性,具体包括选择最佳发育时间窗的移植细胞群,增强与宿主视网膜间的相互作用;破坏宿主外界膜,减轻视网膜重塑,提高移植细胞的迁移及整合;利用免疫调节,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改善宿主的移植微环境;通过视网膜片或生物支架的移植形式,提高移植光感受器的组织性;合理地开发及使用生物材料,优化移植细胞的生理微环境;充分评估手术参数,降低手术本身对移植细胞及宿主视网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 干细胞移植 细胞治疗 光感受器 再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抗VEGF治疗长期随访1例
3
作者 徐小琼 毛剑波 沈丽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7-1148,共2页
患者女,29岁,2013年3月因右眼视力下降2周就诊。眼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右眼-3.50 DS-1.00 DC×160°=0.30,左眼-4.75 DS-0.75 DC×180°=1.0。眼压右眼16.6 mmHg(1 mmHg=0.133 kPa)... 患者女,29岁,2013年3月因右眼视力下降2周就诊。眼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右眼-3.50 DS-1.00 DC×160°=0.30,左眼-4.75 DS-0.75 DC×180°=1.0。眼压右眼16.6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3.8 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眼视力 眼部检查 最佳矫正视力 长期随访 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VEGF治疗 MMH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的白内障患者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邵玉红 陈肖 +1 位作者 赵海岚 吴苗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038-2042,共5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3年12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治疗的杭州户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患有...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3年12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治疗的杭州户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患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眼部检查可清晰区分AMD分期,2年内无任何眼部手术患者为A组(n=239);患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眼部检查可清晰区分AMD分期,并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为B组(n=163);患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眼部检查无AMD,并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为C组(n=308)。分别于研究开始时(B、C组为术前1周)及随访2年后进行log MAR、视功能(VF)和生存质量(QOL)量表测评。结果 3组log MAR,VF量表主观视觉、周边视野、视觉适应、立体视觉和QOL量表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心理状态评分提高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B组log MAR、VF量表各维度和QOL量表各维度评分提高值高于A组(P<0.01),C组log MAR、VF量表各维度和QOL量表各维度评分提高值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AMD早中期患者log MAR,VF量表主观视觉、周边视野、视觉适应、立体视觉和QOL量表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心理状态评分提高值均高于AMD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患者由AMD早中期进展为晚期6例,晚期进展率为3.0%(6/200);B组患者由AMD早中期进展为晚期5例,晚期进展率为3.6%(5/139)。两组晚期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C组12例患者出现AMD,其中早中期10例(3.2%),晚期2例(0.6%)。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合并AM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长久提高视力、改善VF和QOL的有效手段,且AMD早中期患者术后效果优于AMD晚期患者,并未发现AMD晚期进展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黄斑病 年龄相关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视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视力损害状况及社会支持对其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邵玉红 陈肖 +1 位作者 赵海岚 吴苗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8-413,共6页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视力损害的患病率、病因以及老年人眼病谱随社会发展的改变情况,探讨视力损害对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估社会支持对视力损害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及住院疗养的老...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视力损害的患病率、病因以及老年人眼病谱随社会发展的改变情况,探讨视力损害对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估社会支持对视力损害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及住院疗养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年龄≥70岁。对受检者进行眼科检查,分别采用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简明量表(SF-1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老年人群生存质量及社会支持的作用进行评估。结果 2 111例老年人中,视力损害者986例(46.70%);其中轻度594例(60.24%),中度278例(28.20%),重度114例(11.56%)。视力损害性眼病前3位分别是白内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青光眼。视力损害人群SF-12健康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比视力正常人群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视力损害程度的加重而愈加下降明显。控制社会人口特征的混杂影响后,社会支持3个维度(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使躯体活动功能(SF)、情感对角色功能限制(RE)以及心理健康方面(MCS)和身体健康方面(PCS)的OR值均大于1.0(P<0.05);同时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各领域的影响也不同。结论在我国老年人群中视力损害的发生率还是较高的,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眼病谱发生了变化。老年人的视力损害直接影响着生存质量,生存质量可通过预防、及时治疗眼病以及更多的社会支持加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损害 老年人 生存质量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幼年豚鼠视觉发育的正视化过程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瑞卿 赵海岚 +2 位作者 胡娱新 吴荒 苏冠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研究正常豚鼠眼球生长发育变化规律,为豚鼠作为近视研究的动物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刚出生的英国种三色豚鼠64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在第0、1、2、3、5、7、9和11周测量其中一组豚鼠的屈光力(R)、角膜曲率... 目的:研究正常豚鼠眼球生长发育变化规律,为豚鼠作为近视研究的动物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刚出生的英国种三色豚鼠64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在第0、1、2、3、5、7、9和11周测量其中一组豚鼠的屈光力(R)、角膜曲率半径(RCC)、前房深度(AS)、晶状体厚度(CL)、玻璃体腔长度(VC)和眼轴总长度(AL)。将左右眼测量值合并在一起分析正视化过程中各屈光成分的变化规律。RCC、AS、CL、VC、AL和R分别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各组中左右眼的R、RCC、AS、CL、VC和AL差异无显著性(P>0.05),雌雄鼠的R、RCC、AS、CL、VC和AL差异无显著性(P>0.05)。豚鼠出生时为远视[(+5.25±0.22)D],以后远视度数逐渐下降,到11周龄达(+1.34±0.61)D并趋于稳定(P=0.215)。RCC出生时为(3.23±0.01)mm,AS出生时为(1.20±0.00)mm,CL出生时为(2.72±0.02)mm和VC出生时为(3.27±0.01)mm,4项参数在出生后的3周内总体呈上升趋势;3周后除了AS基本保持不变,其他3个参数仍在逐渐增加。AL[出生时为(7.19±0.02)mm]发生了明显的延长(P<0.05)。各参数与屈光力的相关性分析,其中VC与屈光力密切相关(r=-0.818,P<0.01),其他5个参数与屈光力呈中等相关(r=-0.558~-0.680,P<0.01)。结论:在视觉发育期内,豚鼠的各项屈光参数均向正视化发展,完成正视化的时间在9~11周。正视化进程主要与玻璃体腔长度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正视化 眼球 生长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与微创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辉 吴苗琴 +1 位作者 张岚 郦晓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与微创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与微创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9例(35眼)...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与微创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与微创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9例(35眼),比较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眼均未发生严重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周20眼(57.14%)视力较术前提高2行或以上,在术后1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提高至25眼(71.43%)及30眼(85.71%)。术前周边前房约为1/4角膜厚度(corneal thickness,CT)者12眼,〈1/4 CT者23眼;术后1 d周边前房深度约1/4 CT者6眼,〉1/4~1/2 CT者13眼,〉1/2~1 CT者14眼,2眼超过1 CT。术后所有患眼均较术前周边前房深度明显加深。术后3个月时31眼眼压恢复正常,2眼眼压需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控制,2眼因眼压控制不佳行小梁切除术。术后6个月时所有患眼眼压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与微创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不仅可有效降低眼压,避免了视神经的不可逆性损害,还为外滤过手术保留了完整的结膜组织,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持续高眼压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改变 被引量:8
8
作者 洪朝阳 吴苗琴 池新昌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 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CSC)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图像的变化。方法 对 4 2例患者的 4 4眼进行OCT检查 ,对其进行动态观察和测量 ,分析其结果。结果 根据OCT图像 ,病变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神经上皮层... 目的 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CSC)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图像的变化。方法 对 4 2例患者的 4 4眼进行OCT检查 ,对其进行动态观察和测量 ,分析其结果。结果 根据OCT图像 ,病变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同时脱离、色素上皮脱离 3种不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闪光视网膜电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任炼儿 郎林福 王德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9,共2页
糖尿病患者闪光视网膜电图的临床研究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任炼儿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电生理室郎林福,王德法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主要的致盲原... 糖尿病患者闪光视网膜电图的临床研究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任炼儿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电生理室郎林福,王德法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近年来,将视网膜电图U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闪光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后Ⅱ期植入悬吊型带虹膜人工晶状体治疗外伤性虹膜缺损伴无晶状体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辉 张静荘 张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75-877,共3页
目的 观察外伤性虹膜缺损伴无晶状体眼玻璃体切割术后Ⅱ期植入悬吊型带虹膜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9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已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外伤性虹膜缺损伴无晶状体眼42例42眼,对其施行Ⅱ期悬吊型带虹膜人工晶状... 目的 观察外伤性虹膜缺损伴无晶状体眼玻璃体切割术后Ⅱ期植入悬吊型带虹膜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9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已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外伤性虹膜缺损伴无晶状体眼42例42眼,对其施行Ⅱ期悬吊型带虹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观察患者术后主观感觉、视力改变、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畏光流泪、目眩等不适症状明显改善;42眼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6个月时患者裸眼视力≥0.6共2例,≥0.2~0.6共18例,〈0.2共22例;术后早期18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眼压增高,在药物控制下均得到控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角膜失代偿表现;2眼在术后1个月时出现人工晶状体光学区轻度移位,但未有明显主观不适。结论 对于外伤性虹膜缺损伴无晶状体的患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后,Ⅱ期手术植入悬吊型带虹膜人工晶状体具有安全且稳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无晶状体眼 虹膜损伤 带虹膜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下液对培养的人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苗琴 王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视网膜下液(SRF)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成纤维细胞(FB)增殖的影响。方法用溴标法和MTT法测定不同程度PVR的SRF对RPE和FB增殖的促进作用。结果几...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视网膜下液(SRF)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成纤维细胞(FB)增殖的影响。方法用溴标法和MTT法测定不同程度PVR的SRF对RPE和FB增殖的促进作用。结果几乎所有的SRF都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用1:10比例稀释,PVR程度为PVR<C,PVR C1,PVR>C13组。SRF作用 24 h后 RPE的增殖率分别为对照组的 128.5%, 139. 8%, 156. 8%, FB的增殖率分别为对照组的 126. 3%,143.1%及172.3%。结论SRF液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随着PVR程度的加重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下液 色素上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PV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手术前后外周血液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志能 赵瑾 +1 位作者 梅华萍 洪朝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2-73,共2页
角膜移植手术前后外周血液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徐志能,赵瑾,梅华萍,洪朝阳随着角膜移植技术的提高和材料保存方法的不断改进,移植免疫问题已成为角膜移植是否成功的关键I’1.人fi]发现受植者一些免疫指标的... 角膜移植手术前后外周血液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徐志能,赵瑾,梅华萍,洪朝阳随着角膜移植技术的提高和材料保存方法的不断改进,移植免疫问题已成为角膜移植是否成功的关键I’1.人fi]发现受植者一些免疫指标的改变,认为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丰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外周血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角膜移植排斥反应6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朝阳 王斌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7期546-547,共2页
目的观察冲击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症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病例6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500mg一次性静脉滴注,然后给予维持量皮质激素治疗。结果5例治愈,随访观察2a余,角膜植片保持透明;1例好转,随访观察... 目的观察冲击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症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病例6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500mg一次性静脉滴注,然后给予维持量皮质激素治疗。结果5例治愈,随访观察2a余,角膜植片保持透明;1例好转,随访观察1a,移植片基本透明,但仍有轻度水肿。结论重症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可以采用冲击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角膜移植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激光在治疗视网膜裂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池新昌 朱启仲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 评价氩激光在治疗视网膜裂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5 例67 眼视网膜裂孔采用德国Rodenstock 公司制造的Orion3001 型眼科氩离子激光机进行治疗。结果 经3~21m o 随访,裂孔封闭60例62 眼,... 目的 评价氩激光在治疗视网膜裂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5 例67 眼视网膜裂孔采用德国Rodenstock 公司制造的Orion3001 型眼科氩离子激光机进行治疗。结果 经3~21m o 随访,裂孔封闭60例62 眼,占92.54% ,5例5眼未封闭。结论 氩激光治疗视网膜干性裂孔,方便、组织损伤小、疗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裂孔 氩激光 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眼和老年黄斑变性眼的局部视网膜电图 被引量:1
15
作者 郎林福 王德法 《眼科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120-122,共3页
以全视野亮背景及45′视角的红色闪光作刺激,采用带中孔的角膜接触镜电极,记录了局部视网膜电图。测得22只正常眼的黄斑中心对盲点区的局部ERG振幅之比值为3.54±1.35,而31只老年黄斑变性眼的比值是1.39... 以全视野亮背景及45′视角的红色闪光作刺激,采用带中孔的角膜接触镜电极,记录了局部视网膜电图。测得22只正常眼的黄斑中心对盲点区的局部ERG振幅之比值为3.54±1.35,而31只老年黄斑变性眼的比值是1.39±0.54,两者差异显著(P<0.01),两组全视野明适应ERG间无意义,表明此法建立的局部ERG记录技术对早期老年黄斑变性病人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视网膜电图 诊断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术前后外周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16
作者 赵瑾 徐志能 +1 位作者 梅华萍 洪朝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2,共3页
角膜移植术前后外周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赵瑾,徐志能,梅华萍,洪朝阳角膜移植术是角膜病盲患者恢复视力而脱盲的最有效方法。随着近代先进的角膜移植技术和角膜材料保存方法的应用,角膜移植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角膜移植术前后外周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赵瑾,徐志能,梅华萍,洪朝阳角膜移植术是角膜病盲患者恢复视力而脱盲的最有效方法。随着近代先进的角膜移植技术和角膜材料保存方法的应用,角膜移植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但也经常发生移植片的排斥反应,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围手术期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指标的变化与排斥反应发生的相关关系
17
作者 徐志能 赵瑾 徐岚 《眼科新进展》 CAS 1997年第2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角膜移植术 免疫指标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临床观察
18
作者 阮素芬 朱启仲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 观察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角膜病盲患者51 例53 眼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随访0.3~7a。结果 角膜植片透明者50 眼(94.34% ),视力恢复0.05 以上者25眼(92.59% ,... 目的 观察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角膜病盲患者51 例53 眼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随访0.3~7a。结果 角膜植片透明者50 眼(94.34% ),视力恢复0.05 以上者25眼(92.59% ,脱盲率),0.3以上者12眼(44.44% ,脱残率)。 结论 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可使角膜病盲患者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穿透性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时间间隔对青少年验光和散瞳的影响
19
作者 洪朝阳 王斌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 研究 2次滴眼时间间隔对青少年验光和散瞳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 2 0 0 1~ 2 0 0 2年门诊散瞳验光的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中 ,随机抽取 73例 14 6眼 ,年龄 8~ 2 5岁 ,平均 14 4岁 ,滴 2次复方托吡卡胺之间间隔 1min或5min ,... 目的 研究 2次滴眼时间间隔对青少年验光和散瞳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 2 0 0 1~ 2 0 0 2年门诊散瞳验光的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中 ,随机抽取 73例 14 6眼 ,年龄 8~ 2 5岁 ,平均 14 4岁 ,滴 2次复方托吡卡胺之间间隔 1min或5min ,然后进行检影并记录瞳孔直径 ,1周后重复此过程 ,改变时间间隔。结果 滴 2次眼液的时间间隔对检影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对散瞳效果也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间隔 1min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托吡卡胺 验光 散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醒安与毛果芸香碱降眼压和缩瞳作用的比较
20
作者 朱启仲 张淑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4-38,共5页
催醒安是我国首创的新药,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自行设计并人工合成.催醒安的化学结构与毒扁豆碱相似,药理作用均为可逆性胆碱脂酶抑制剂.经过动物实验和正常志愿者点眼观察,发现均有一定程度的降眼压和缩瞳作用.在此基础上。
关键词 催醒安 毛果芸香碱 降眼压 缩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