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黄伟 王蕾 +1 位作者 杜静 杨建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5-442,共8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四大数据库,对运用NBI-ME诊断早期胃癌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2048例患者的2278...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四大数据库,对运用NBI-ME诊断早期胃癌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2048例患者的2278个病灶,合并灵敏度为0.84(95%CI:0.80-O.87)、特异性为0.96(95%CI:0.95~0.97),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92。NBI-ME联合传统白光内镜亚组的AUC值(0.9706)高于单用NBI-ME亚组(0.8162)。NBI-ME联合传统白光内镜较单用传统白光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增量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Y=9.4%,P=0.011),而单用NBI-ME较传统白光内镜的增量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Y=0.8%,P=0.498)。结论:NBI-ME联合传统白光内镜对诊断早期胃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单用NBI-ME较单用传统白光内镜诊断早期胃癌无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 胃镜检查 诊断显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的MIF-17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费保莹 吕火祥 +1 位作者 杨建民 叶再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布,分析其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四引物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PCR方法对142名健康个体和99例... 目的探讨中国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布,分析其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四引物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PCR方法对142名健康个体和99例IBD患者MIF基因-173位点SNP多态性进行分型,并将PCR产物克隆及测序鉴定。结果MIF基因-173位点检测到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分布皆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四引物ARMS法和RFLP-PCR两种方法结果完全一致。统计分析显示,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MIF-173位点CC基因型频率15.5%显著高于正常人中的5.6%(P<0.05)。MIF-173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IBD患者和正常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CC基因型与UC患者的临床特征无关。结论四引物ARMS是一种准确、快速和经济的SNP测定方法。MIF-173位点CC基因型可能与UC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多态性 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 炎症性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麦消渴片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及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清 楼国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00-2702,共3页
目的:探讨天麦消渴片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及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12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并治疗相关基础病如降压、调... 目的:探讨天麦消渴片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及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12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并治疗相关基础病如降压、调脂等。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随餐服,每次0.5 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天麦消渴片,1次2片,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浆葡萄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糖负荷2 h胰岛素(2hin 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β细胞功能(HOMA-β),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肝脏脂肪含量,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转归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指标改变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出现3例2型糖尿病,2例正常糖耐量,观察组无2型糖尿病出现,出现6例转为正常糖耐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麦消渴片可治疗糖耐量异常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显著降低患者各项生化指标,降低肝脏脂肪含量,有助患者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异常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天麦消渴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廖光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4-276,共3页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予以口服苦参素300mg,3次/d,疗程6个月。检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亚群及白介素-4(I...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予以口服苦参素300mg,3次/d,疗程6个月。检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亚群及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下降,经过苦参素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经过苦参素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紊乱和Th1/Th2平衡失调,苦参素既能抑制调节T细胞亚群紊乱,又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反应,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清除细胞内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Ⅱ型 苦参素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肠止泻丸联合维柳芬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2、IL-8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华君 陈哉考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固肠止泻丸联合维柳芬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和对血清IL-2、IL-8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1 g/次,4次/d,疗程为2个月;治疗组给予固肠... 目的:探讨固肠止泻丸联合维柳芬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和对血清IL-2、IL-8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1 g/次,4次/d,疗程为2个月;治疗组给予固肠止泻丸水煎后服用,1次/d。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包括脓血便、腹痛和腹胀等,检测患者血清IL-2和IL-8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P<0.05);两组患者脓血便、腹痛和腹胀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脓血便的改善情况更明显,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2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IL-8水平下降明显(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肠止泻丸联合维柳芬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固肠止泻丸 维柳芬 IL-2 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