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肿瘤细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监测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张孝钦 陈玄一 邬盛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3-188,共6页
背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疗效评判依靠肺部CT病灶前后对比,缺乏有效的短期疗效考核手段。如果某项检测指标能动态实时监测化疗疗效以指导肺癌的个体化治疗,该检测指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晚期NSCL... 背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疗效评判依靠肺部CT病灶前后对比,缺乏有效的短期疗效考核手段。如果某项检测指标能动态实时监测化疗疗效以指导肺癌的个体化治疗,该检测指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晚期NSCLC化疗疗效监测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50例为肺癌组,同时选择同时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磁珠富集技术结合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NSCLC患者化疗前后及对照者CTCs表达情况,随访截至2018年12月,统计其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分析CTCs表达情况与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CTCs阳性率为78.0%(39/50),对照组CTCs阳性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34,P<0.001)。CTCs阳性与CTCs阴性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率、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s阳性患者远处转移率高于CTCs阴性患者,临床分期晚于CTCs阴性患者(P<0.05)。化疗第1周期结束后CTCs阳性率低于化疗前[36.0%(18/50)与78.0%(39/50),χ2=4.432,P=0.035]。化疗第1周期结束后CTCs动态变化情况与化疗第2周期结束后RECIST 1.1评价对晚期NSCLC患者化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一致性(Kappa=0.528,P<0.001)。影像学评估为疾病进展的18例患者,CTCs阳性14例,远处转移12例;CTCs阴性4例,均无远处转移,两者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P=0.001)。CTCs阳性患者PFS和OS均短于CTCs阴性患者(P<0.05)。结论应用免疫磁珠富集技术结合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CTCs具有可行性。CTCs阳性表达与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CTCs与晚期NSCLC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敏感的化疗疗效监测及预后预测的考核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肿瘤细胞 循环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结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一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倪飞华 屈百鸣 +1 位作者 陈曦 邬盛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746-1750,共5页
目的提高对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2017-11-29 1例胸痛患者入住浙江省人民医院,诊断为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分析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例45岁女性患者,因"一次跳跃动... 目的提高对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2017-11-29 1例胸痛患者入住浙江省人民医院,诊断为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分析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例45岁女性患者,因"一次跳跃动作后胸痛10 h"入院,肌钙蛋白I阳性,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抬高,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远段鼠尾征,诊断为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予抗血小板、抗凝、降脂稳定斑块、抑制心肌重塑、营养心肌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胸痛症状逐渐改善。随访半年时间内胸痛症状未再发。结论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表现相似,鉴别困难,而治疗和预后相距甚远。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认识,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胸痛 病例报告 历史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