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迪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贾勇士 林白桦 吴树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7期1556-1558,共3页
目的:研究艾迪注射液对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放疗副作用的影响。方法:64例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组为两组:放疗加艾迪注射液组(治疗组)33例,单纯放疗组(对照组)31例,放疗采用常规外放疗,艾迪注射液60-100mL每... 目的:研究艾迪注射液对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放疗副作用的影响。方法:64例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组为两组:放疗加艾迪注射液组(治疗组)33例,单纯放疗组(对照组)31例,放疗采用常规外放疗,艾迪注射液60-100mL每日静脉滴注,比较两组间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72.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48.4%,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之间体重稳定情况比较、白细胞有否降低情况比较、乏力减轻情况比较、卡氏评分比较均显示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降低,而对照组则相反。结论:艾迪注射液应用于放射治疗晚期肺癌中可以提高近期疗效,减轻放疗副作用,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放射治疗 艾迪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八味汤防治放射性肺炎及对血清TGF-β1、TNF-α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洪恩 袁国荣 +3 位作者 吴树强 吕世良 林白桦 贾勇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90-1393,共4页
目的:观察清肺八味汤对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前、放疗至45~50 Gy时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对预防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医院行... 目的:观察清肺八味汤对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前、放疗至45~50 Gy时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对预防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医院行首程放射治疗的胸部恶性肿瘤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1个月服用清肺八味汤。放疗前、放疗至45~50 Gy时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TNF-α含量;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于放疗期间及放疗后3个月内评估并记录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情况。采用RTOG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分级标准对放射性肺炎进行分级评价,评价终点为≥2级放射性肺炎。结果:61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性肺炎的总发生率分别为43.3%、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级肺炎发生率治疗组(3/30)较对照组低(10/3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219,P〈0.05)。治疗组放疗前TGF-β1、TNF-α的值分别为(164.20±16.93)pg/m L、(139.72±30.95)pg/m L,放疗至45~50 Gy时分别为(188.14±13.46)pg/m L、(153.86±27.33)pg/m L;对照组放疗前分别为(168.36±14.53)pg/m L、(146.17±25.48)g/m L,放疗至45~50 Gy时分别为(231.63±16.11)pg/m L、(164.74±31.50)pg/m L,。放疗至45~50 Gy时两组TGF-β1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9,P〈0.01),TNF-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八味汤可下调胸部肿瘤放疗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GF-β1的升高水平,能有效降低3级以上重度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放射性肺炎 细胞因子 清肺八味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贫血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林白桦 吴树强 +1 位作者 毕爱红 贾勇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956-2958,共3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贫血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分期、治疗方法、体重是否减轻、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共20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WHO1997的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标准,以SPSS10....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贫血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分期、治疗方法、体重是否减轻、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共20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WHO1997的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标准,以SPSS10.0软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贫血发生相关因素。结果:发生贫血患者共72例,未发生贫血患者共132例,贫血发生率为35.3%(72/204)。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60岁或<60岁)、是否放疗的贫血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分期贫血发生率之间有统计学的明显差异(P﹤0.05);手术患者较未手术患者的贫血发生率增加(P﹤0.05);体重减轻患者、CRP≥10mg/dL患者的贫血发生率均较相应对照组增加(P﹤0.05)。进入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的因素为分期、手术、CRP。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贫血与分期、手术、体重减轻、感染性因素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贫血 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树强 贾勇士 +1 位作者 吕世良 罗利民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9期916-917,共2页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预防和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作用。方法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113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预防组37例,在放射治疗(放疗)开始时预防性用药;治疗组39例在出现放射性口腔炎时开始治疗性用药,对照组37例...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预防和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作用。方法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113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预防组37例,在放射治疗(放疗)开始时预防性用药;治疗组39例在出现放射性口腔炎时开始治疗性用药,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处理。结果放疗剂量在DT20Gy时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分别是29.7%,76.9%和78.4%(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的Ⅲ、Ⅳ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预防组和治疗组的放射性口腔炎平均治愈时间也较对照组短。结论痰热清注射液预防用药可推迟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均可降低Ⅲ、Ⅳ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并可促进放射性口腔炎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口腔炎 放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祛积汤”联合埃克替尼通过细胞周期阻滞机制协同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增殖的研究
5
作者 赵同伟 卢丽琴 +7 位作者 应栩华 潘智敏 张建宾 梁卫青 李厥宝 罗利民 毕爱红 袁国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6-1200,I0027-I0028,共6页
目的: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机制研究中药"扶正祛积汤"联合埃克替尼对肺腺癌细胞A549裸鼠移植瘤的协同抑瘤作用。方法:(1)将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随机分成模型组、埃克替尼组、中药"扶正祛积汤"组和中药"扶正祛积汤... 目的: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机制研究中药"扶正祛积汤"联合埃克替尼对肺腺癌细胞A549裸鼠移植瘤的协同抑瘤作用。方法:(1)将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随机分成模型组、埃克替尼组、中药"扶正祛积汤"组和中药"扶正祛积汤"联合埃克替尼联合组(联合组),每组5只,按分组给药,21 d后处死裸鼠,计算各组抑瘤率和联合组增效率;(2)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移植瘤细胞周期分布情况;(3)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DK4、Rb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结果:(1)埃克替尼组、中药"扶正祛积汤"组和联合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4.74%、12.76%和31.25%,联合组增效率为111.11%,说明中药"扶正祛积汤"可以增效埃克替尼的抑瘤作用;(2)联合组G0/G1期细胞比例(54.51±0.35)%均明显高于埃克替尼组(49.39±0.27)%、"扶正祛积汤"组(47.59±1.05)%和模型组(45.88±0.24)%(P<0.05),细胞周期G1/S阻滞最更明显;(3)联合组瘤组织Cyclin D1和CDK4表达水平均低于埃克替尼组、中药"扶正祛积汤"组和模型组(均P<0.05),Rb表达则均高于上述3组(均P<0.05)。结论:中药"扶正祛积汤"可以增效埃克替尼对肺癌细胞A549裸鼠移植瘤的抑制增殖作用,其协同抑瘤机制可能和引起Cyclin D1、CDK4表达进一步下降和Rb表达进一步上升导致细胞周期G0/G1阻滞加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积汤 埃克替尼 肺肿瘤 细胞周期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dys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刘丹丹 陈丽荣 罗利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1-663,667,共4页
目的探讨抗黏附素(dysadherin)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ama,HCC)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90例肝癌组织中dys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与HCC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原发性HCC组织... 目的探讨抗黏附素(dysadherin)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ama,HCC)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90例肝癌组织中dys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与HCC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原发性HCC组织中dysadherin的表达和和患者的HBsAg阳性率、2年生存率、HCC的Edmondson分级、TNM分期、有无肿瘤包膜及肝内转移等因素有显著关系,和E-cad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dysadherin可能是判断HCC的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信息的重要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性肝癌 抗黏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傅金龙 汪勇 +2 位作者 胡可 黄坚 李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54-2656,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前瞻性收集医院收治的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癌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术后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 目的:探讨黄芪对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前瞻性收集医院收治的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癌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术后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CD_4^+T细胞、CD_8^+T细胞、CD_4^+/CD_8^+T细胞、IL-2、IL-6和TGF-β1。结果:两组患者术前CD_4^+T细胞、CD_8^+T细胞、CD_4^+/CD_8^+T细胞、IL-2、IL-6和TGF-β1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14 d时CD_4^+T细胞水平显著升高[(34.39±4.82)%vs.(31.59±4.42)%,P=0.003];CD_4^+/CD_8^+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1.46±0.24)%vs.(1.31±0.21)%,P=0.000];IL-2水平显著升高[(4.86±0.51)μg/L vs.(4.37±0.57)μg/L,P=0.001];IL-6水平显著升高[(25.83±4.82)ng/L vs.(21.73±5.39)ng/L,P=0.000];TGF-β1水平显著降低[(474.24±84.39)ng/L vs.(530.49±87.49)ng/L,P=0.000]。结论:黄芪联合胸腺五肽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免疫抑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 胃癌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角度分组对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成 陈维军 +5 位作者 李玉成 贾勇士 詹文明 李强 杨帆 赵桂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236-6241,共6页
为了明确Monaco计划系统中优化角度分组(increment,Inc)的选择对宫颈癌患者的单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剂量分布的影响,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Inc参数用于宫颈癌患者的VMAT计划设计。首先选取了15... 为了明确Monaco计划系统中优化角度分组(increment,Inc)的选择对宫颈癌患者的单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剂量分布的影响,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Inc参数用于宫颈癌患者的VMAT计划设计。首先选取了15例宫颈癌患者,在Inc=30°下设计全弧VMAT计划,再将治疗计划结果分别在Inc=10°、20°、40°下进行计算,比较4种不同Inc下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D2、D50、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和危及器官中的左右股骨头、盆骨、直肠、小肠、膀胱、乙状结肠、脊髓等器官的相关剂量学参数的差异(Dx表示x%的体积包含的剂量)。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Inc=30°相比较,Inc=10°中PTV的CI、骨盆V10、V20、Dmean明显减小(Vx表示x Gy剂量所占的体积百分比),直肠膀胱的D2及PTV的D50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nc=40°中PTV的D2、左股骨头及盆骨的Dmean均显著增加(P<0.05),其余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差异不明显(P>0.05),Inc=20°的靶区和危及器官与Inc=30°时相比,差异全部不明显,所有计划的平均跳数和平均计划时间均随着Inc的增大而增加。因此对于宫颈癌病例,选择用Inc=30°能满足大多数患者,在保证靶区剂量充足和分布均匀的条件下,可以更好地减少跳数和计划时间,当计划优化结果较差时,将Inc设置为20°,其精度更高,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优化角度分组 剂量差异 容积旋转调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