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科肿瘤综合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居家管理指南
1
作者 胡进 刘华云 +12 位作者 刘高明 叶沙 孙玫 刘媛媛 曾元丽 郑有卯 付柳 戴婵媛 陶艳 夏铃丽 田军 王蕾 孙洋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共10页
目的制定妇科肿瘤综合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居家管理指南,提高患者居家自我管理水平和应对能力。方法参照《患者版本指南构建规范》,在多学科专家、患者、家属和公众代表的共同参与下,收集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关注的临床问题,系统检索与... 目的制定妇科肿瘤综合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居家管理指南,提高患者居家自我管理水平和应对能力。方法参照《患者版本指南构建规范》,在多学科专家、患者、家属和公众代表的共同参与下,收集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关注的临床问题,系统检索与评价证据,形成推荐意见,通过专家函询对推荐意见进行修改并达成共识。结果形成的妇科肿瘤综合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居家管理指南包括12个问题52个条目。结论制定的指南针对妇科肿瘤综合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居家管理常见问题给出了清晰明确的推荐意见,有利于患者居家自我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下肢淋巴水肿 居家管理 患者指南 手法淋巴引流 自我管理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决策指导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梦琴 李英 +4 位作者 姚佳盈 沈欣怡 王俊辉 鲁佳 陈肖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60,共5页
目的总结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决策指导的相关证据,为开展乳腺癌相关乳房重建决策指导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指南网站及乳腺癌专业学会网站中关于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决策指导的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和专家共... 目的总结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决策指导的相关证据,为开展乳腺癌相关乳房重建决策指导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指南网站及乳腺癌专业学会网站中关于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决策指导的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和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以及证据提取、评价和汇总。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4篇临床决策、4篇指南、1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4篇专家共识。在决策指导团队、乳房重建决策评估、决策指导内容、实施决策指导4个方面形成27条最佳证据。结论总结的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决策指导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循证依据。证据使用者需要结合具体临床情境,针对性地选择证据,以实现患者决策利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重建 决策评估 决策指导 乳腺专科护士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修复肢体较大创面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海锋 杨晓东 +1 位作者 王海涛 沈立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10,共10页
目的:对比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肢体较大创面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肢体较大创面缺损共38例患者(缺损面积达到11 cm×39 ... 目的:对比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肢体较大创面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肢体较大创面缺损共38例患者(缺损面积达到11 cm×39 cm~16 cm×65 cm)的临床资料。按照修复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跨区皮瓣修复组(18例)和传统皮瓣修复组(20例)。跨区皮瓣修复组采用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旋髂浅动脉皮瓣(ALTP-SCIAP)治疗,传统皮瓣修复组采用单侧或双侧股前外侧皮瓣,必要时联合植皮。比较两组术后皮瓣存活情况、供区修复情况、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跨区皮瓣修复组中,切取移植皮瓣18例次,瓣宽(9.9±2.0)cm,瓣长(44.2±3.5)cm,存活面积(343.2±79.9)cm^(2)。传统皮瓣修复组中,切取移植皮瓣29例次,瓣宽(11.0±2.8)cm,瓣长(21.7±3.2)cm,存活面积(186.4±49.2)cm^(2)。瓣长和存活面积跨区皮瓣修复组显著大于传统皮瓣修复组(t=22.365和8.345,均P<0.05)。跨区皮瓣修复组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11例次,皮肤牵拉器辅助下缝合6例次,部分植皮修复1例次。传统皮瓣修复组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12例次,皮肤牵拉器辅助下缝合11例次,部分植皮修复6例次。两组皮瓣供区修复的植皮率分别为5.6%(1/18)和20.7%(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7,P>0.05)。跨区皮瓣修复组中出现并发症1例(5.6%),患者满意度达到94.4%;而传统皮瓣修复组中出现并发症7例35.0%,患者满意度为70.0%。相比传统皮瓣修复组,跨区皮瓣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χ^(2)=4.942,P<0.05),患者满意度升高(χ^(2)=4.448,P<0.05)。结论: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比较,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切取面积更大,皮瓣供区大多可Ⅰ期直接缝合,不需要植皮修复,并发症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修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旋髂浅动脉皮瓣 内增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切除程度对脑胶质瘤光动力治疗后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婧萱 闫秀伟 胡韶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63-1170,共8页
目的:使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辅助显微手术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本研究将探讨肿瘤的不同切除程度对高级别胶质瘤PDT后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 目的:使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辅助显微手术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本研究将探讨肿瘤的不同切除程度对高级别胶质瘤PDT后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进行PDT辅助显微手术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生存数据,对比肿瘤的不同切除程度对高级别胶质瘤PDT后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结果:近全切除组纳入30例,次全切除组纳入26例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发现,接受光动力辅助近全切除的患者术后脑水肿程度更低(16.67%的近全切除组患者出现Ⅲ级脑水肿,50%的次全切除组患者出现Ⅲ级脑水肿,P=0.011),其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近全切除组15.63个月vs.次全切除组8.36个月,P=0.0025)也明显优于接受光动力辅助次全切除的患者。近全切除组患者生存质量更高(近全切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大于次全切除组,术后3个月P<0.001,术后6个月P=0.002)。结论:光动力疗法辅助近全切除的综合治疗方式可显著降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术后脑水肿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抑制肿瘤的复发以及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光动力 近全切除 次全切除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桂醇注射联合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卢惟钦 蒋劲松 +2 位作者 杨光唯 来集富 卢凯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聚桂醇联合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间86例单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剥脱,小腿曲张静脉内注射...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聚桂醇联合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间86例单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剥脱,小腿曲张静脉内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B组行传统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结果:8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治疗。A组手术时间小于B组(P<0.01)。A组住院时间也小于B组(P<0.01)。术后随访半年,A组3例(6.9%)患肢出现局限的静脉曲张,B组2例(4.7%),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聚桂醇注射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较传统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与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桂醇 大隐静脉曲张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CD_(44)v6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成武 徐文娟 +1 位作者 赵仲生 邹寿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CD44v6的表达,评价其表达对胃癌进展程度和转移的诊断意义,以及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胃癌手术标本85例,相应的癌转移淋巴结标本47例,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CD44v6蛋白在上述组织中... 目的:探讨胃癌CD44v6的表达,评价其表达对胃癌进展程度和转移的诊断意义,以及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胃癌手术标本85例,相应的癌转移淋巴结标本47例,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CD44v6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癌原发灶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4.1%(63/85),淋巴结转移灶阳性表达率为83.0%(39/47),Lauren分型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0.0%(44/55)和47.6%(10/21),肠型胃癌阳性率显著高于弥漫型(P<0.05),CD4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阳性转移率有关,其染色强度与TNM分期相关,CD44v6阳性者术后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对胃癌组织进行CD44v6蛋白的检测,有助于预测胃癌进展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以及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D44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意外胆囊癌16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威 邹寿椿 +1 位作者 王跃东 施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66-467,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中遇到意外胆囊癌 (unsuspectedgallbladdercarcinoma ,UGC)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6 0 31例LC术中遇到的 16例 ( 0 2 6 % )UGC的临床资料。 结果...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中遇到意外胆囊癌 (unsuspectedgallbladdercarcinoma ,UGC)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6 0 31例LC术中遇到的 16例 ( 0 2 6 % )UGC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术中发现胆囊癌 (gallbladdercarcinoma ,GC) 9例 ,另 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全组中位生存期为 2 0 3月。原发肿瘤为T2 以上的 15例中 ,确诊后行开腹手术者 10例 ,未开腹手术者 5例 ,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 ( 19 9± 4 9)月及 ( 9 8± 2 8)月 ;行根治及扩大根治术者 9例 ,未行根治术者 6例 ,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 ( 2 1 6± 5 3)月及 ( 7 8± 2 6 )月。 结论 行LC前应加强对GC的警惕与认识 ,术中应常规检查胆囊标本 ,有怀疑者及时行冰冻切片检查。UGC确诊后宜尽早开腹行根治性和扩大根治性切除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囊癌 意外胆囊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在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陶亮 翁晓晖 +2 位作者 孔晓武 陆逸庭 胡智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在外伤性脾破裂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16例创伤性脾破裂腹腔镜下采用钛夹离断二级脾蒂切除脾脏。结果 15例成功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1例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En... 目的探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在外伤性脾破裂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16例创伤性脾破裂腹腔镜下采用钛夹离断二级脾蒂切除脾脏。结果 15例成功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1例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Endo-GIA)切除。15例术中自体血回输400~2000 ml,平均1100 ml。术后均无继发感染、再出血、胰漏等并发症。手术时间55~105 min,平均75 min。术后24 h拔除盆腔引流管,72 h内拔除脾窝引流管。5例合并四肢及骨盆骨折术后1周内接受相应的骨折内固定手术。术后8~16 d出院,平均11.5 d。16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门静脉血栓、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可行,便于合并症的术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二级脾蒂离断法 外伤性脾破裂 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溶血性能的离心式旋转血泵设计 被引量:13
9
作者 阮晓东 陈松松 +2 位作者 钱伟文 邹俊 付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1-415,共5页
溶血性能是衡量血泵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平均剪切应力模型,通过减少红细胞流经叶轮的时间和降低它在此过程中所受平均剪切应力的方法,对离心血泵进行设计,进而改善溶血性能。采用商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对血泵内的三维不可压湍流... 溶血性能是衡量血泵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平均剪切应力模型,通过减少红细胞流经叶轮的时间和降低它在此过程中所受平均剪切应力的方法,对离心血泵进行设计,进而改善溶血性能。采用商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对血泵内的三维不可压湍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红细胞在血泵内的流动迹线和流动参数;应用溶血估算公式,分析不同流量下血泵的溶血性能,计算得到溶血估算值在0.006~0.015之间,有较好的溶血性能,满足血泵对溶血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式旋转血泵 溶血估算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引起食管支气管瘘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子江 袁建华 +3 位作者 俞文强 蔡学祥 孔颂阳 许林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15-18,共4页
作者自1986~1994年间对1200例中晚期肺癌病人,径4000余人次的支气管动脉灌注(BAD 抗癌药物治疗,发生食管炎7例,占7/4000(1.75‰);食管支气管瘘3例,占3/4000(0.75‰),这三例中1例经手术修补成活,2例死亡。作者提出发生食管支气管瘘的主... 作者自1986~1994年间对1200例中晚期肺癌病人,径4000余人次的支气管动脉灌注(BAD 抗癌药物治疗,发生食管炎7例,占7/4000(1.75‰);食管支气管瘘3例,占3/4000(0.75‰),这三例中1例经手术修补成活,2例死亡。作者提出发生食管支气管瘘的主要原因是左、右支气管动脉均有分支供血食管,当较高浓度的5Fu,阿霉素或丝裂霉素灌注治疗后,引起食管炎、溃疡、直至穿孔,瘘管形成。并对这一并发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作较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灌注 食管支气管瘘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脂肪酸代谢的异常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蔡文伟 花天放 +2 位作者 曹俊 顾青 施敦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3年第2期68-70,73,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细胞中脂肪酸代谢的变化及抑制脂肪酸合成酶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RT PCR方法对乳腺癌等四种肿瘤细胞株中FASmRNA的表达进行观察比较 ;应用MTT法观察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浅蓝霉素 (Cerulenin)...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细胞中脂肪酸代谢的变化及抑制脂肪酸合成酶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RT PCR方法对乳腺癌等四种肿瘤细胞株中FASmRNA的表达进行观察比较 ;应用MTT法观察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浅蓝霉素 (Cerulenin)对乳腺癌细胞MCF 7生长的影响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 :FASmRNA在乳腺癌细胞MCF 7中呈高表达。浅蓝霉素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CF 7生长 ,2 .5、5、10和 2 0mg/L的浅蓝霉素作用 4 8h的抑制率分别为 (4 3.4 7± 4 .5 8) %、(6 2 .92± 2 .6 8) %、(81.93± 0 .91) %和 (6 7.7± 12 .2 7) % (与对照组比P <0 .0 5 )。软脂酸可以部分逆转浅蓝霉素对MCF 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显示 ,浅蓝霉素引起MCF 7细胞发生G2 /M期阻滞。 4 8h组 ,浅蓝霉素 10mg/L使 (6 3.33± 18.31) %的MCF 7细胞阻滞于G2 /M期 (与对照组比P <0 .0 1)。 结论 :乳腺癌细胞中脂肪酸合成代谢增强 ,抑制脂肪酸合成酶可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G2 /M期阻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脂肪酸代谢 脂肪酸合成酶 G2/M期阻滞 浅蓝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肽库展示的应用及其最新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晖 詹金彪 +2 位作者 许林海 严士焜 王克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5-378,共4页
噬菌体肽库展示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丝状噬菌体展示外源肽的一项新技术 ,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新药的开发等各个领域。该文就该技术的原理。
关键词 噬菌体 先导化合物 靶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及静脉自控镇痛对治疗开胸术后疼痛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楼小侃 严美娟 钱文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冷冻、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epiduralanalgesia,PCEA)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introvenousanalgesia,PCIA)治疗开胸术后胸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83例常规后外侧切口开胸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冷冻、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epiduralanalgesia,PCEA)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introvenousanalgesia,PCIA)治疗开胸术后胸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83例常规后外侧切口开胸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C组29例使用北京KOOLAND公司JT-I型冷冻手术治疗仪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个肋间和放置胸腔引流管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冷冻。E组28例使用美国ABBOT公司电子泵,用0.19%布比卡因+2ug/mL芬太尼行术后T5-6PCEA。Ⅰ组26例使用美国ABBOT公司电子泵,用芬太尼行PCIA。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比较3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观察记录3组术后2h、4h、12h、24h、48h时疼痛程度评分、镇静程度评分、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结果:3组中C组止痛效果最差,C组与E组比较均P<0.05;C组与Ⅰ组比在2h、12h时P<0.05;Ⅰ组次之,E组最佳,Ⅰ组与E组比在24h时P<0.05。3组中副反应以Ⅰ组头晕、呼吸抑制发生率最高,与C组比P<0.05;镇静程度以Ⅰ组最佳。结论:PCEA对治疗开胸术后疼痛效果优于PCIA和肋间神经冷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神经冷冻 硬膜外镇痛 静脉自控镇痛 治疗 开胸术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海英 金玉凤 孙雅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69-1771,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29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270)与对照组(n=259)。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29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270)与对照组(n=259)。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0%,明显高于对照组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均明显降低,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基础上应用临床路径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疗效及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等,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中西医结合 结节性甲状腺肿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滤波器的棘波提取技术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晶 徐光华 +1 位作者 张四聪 朱君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3,共5页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滤波器的脑电棘波检测方法。首先,选择三角形为结构元素,采用数学形态学中的级联开闭和闭开运算分别对脑电信号进行处理,去除癫痫样瞬态信号;然后对级联开闭和闭开运算采用平均加权的方法,消除统计偏倚现象,...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滤波器的脑电棘波检测方法。首先,选择三角形为结构元素,采用数学形态学中的级联开闭和闭开运算分别对脑电信号进行处理,去除癫痫样瞬态信号;然后对级联开闭和闭开运算采用平均加权的方法,消除统计偏倚现象,得到背景脑电信号;最后将处理结果和原始脑电信号做差,提取出脑电信号中的棘波。通过仿真信号的对比分析和临床癫痫脑电信号的应用,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双向棘波的提取,与以往的方法相比,背景脑电的抑制能力更强,提取出的信号特征成分更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滤波器 脑电图 癫痫 棘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揿针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症状的作用 被引量:37
16
作者 李立红 张海峰 +3 位作者 陈晟 汪凡 齐亮 王乐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2-766,共5页
目的药物治疗帕金森病(PD)便秘会导致依赖性,甚至造成胃肠道其他损害。文中通过观察揿针俞募配穴法和口服枸橼酸枸橼酸莫沙必利片2种治疗方法,比较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肛肠动力学和PD便秘症状的改善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 目的药物治疗帕金森病(PD)便秘会导致依赖性,甚至造成胃肠道其他损害。文中通过观察揿针俞募配穴法和口服枸橼酸枸橼酸莫沙必利片2种治疗方法,比较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肛肠动力学和PD便秘症状的改善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针灸科和北京东方医院脑病科门诊收治的PD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采用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组采用揿针治疗。通过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便秘患者生活质量(PAC-QOL)量表评分和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7%,显著高于对照组(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改善PAC-QOL量表评分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治疗前比较,肛肠动力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PD便秘症状均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肛肠动力学,疗效近似。但揿针俞募配穴法在改善PD便秘症状中总有效率高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且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便秘 揿针 俞募配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30b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秋然 蔡文伟 +2 位作者 张美齐 刘青光 刘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miR-130b在人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30b在86例HCC及癌旁组织、不同肝癌细胞系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iR-130b不同表达水平的HCC组织中上皮钙黏素(... 目的探讨miR-130b在人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30b在86例HCC及癌旁组织、不同肝癌细胞系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iR-130b不同表达水平的HCC组织中上皮钙黏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情况;qRT-PCR检测miR-130b在LO2人正常永生化肝细胞及Hep G2、Hep3B、SMMC-7721、Hu7肝癌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应用人工合成的miR-130b抑制物转染SMMC-7721细胞,TranswellTM实验检测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变化;应用人工合成的miR-130b抑制物及PPARγ小干扰RNA(siRNA)转染SMMC-7721人肝癌细胞,qRT-PCR检测癌细胞中miR-130b、PPARγ、E-cadherin、vimentin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癌细胞中PPARγ、E-cadherin、vimentin的蛋白水平。结果miR-130b在HCC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miR-130b异常表达与门静脉侵犯、原发肿瘤分级、肿瘤TNM分期显著相关;miR-130b在不同肝癌细胞系中表达均高于LO2细胞;miR-130b高表达组PPARγ及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低于miR-130低表达组,而vimentin水平显著高于miR-130b低表达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miR-130b与PPARγ蛋白、E-cadherin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vimentin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抑制miR-130b水平,可上调PPARγ蛋白的水平,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而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SMMC-7721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PPARγsiRNA可部分逆转miR-130b抑制物对SMMC-7721细胞的作用。结论miR-130b在HCC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HCC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miR-130b可能通过抑制PPARγ表达及诱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肝癌细胞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0b 肝细胞癌 侵袭 PPARΓ 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患者的治疗及护理 被引量:7
18
作者 裘丹英 胡智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9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0年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治疗的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0年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治疗的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患者死亡。腹内压分级为Ⅰ、Ⅱ、Ⅲ级患者无一例形成胰周脓肿;Ⅳ级患者中有6例继发胰周感染,其中1例经多次穿刺引流治愈,5例予外科手术后治愈。结论早期积极抗休克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严格胃肠减压,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正确使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有效地引流;做好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促进SAP合并IAH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内高压 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急性胃瘫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 被引量:6
19
作者 丁齐蕊 钱君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8年第4期254-256,共3页
关键词 胃癌 术后胃瘫 营养支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生长因子恢复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及其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泮辉 吕望 +4 位作者 王一青 邹煜 李伟栋 张翀 金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1-447,共7页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IGF)及其受体(VEGFR1)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模型成功后随机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PIGF组、抗VEGFR1抗体...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IGF)及其受体(VEGFR1)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模型成功后随机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PIGF组、抗VEGFR1抗体组,于心肌梗死区分别注射生理盐水、PIGF、鼠抗VEGFR1抗体。术后2周观测各组大鼠心功能,然后经股静脉注射2ml 15%氯化钠溶液处死大鼠,制作心脏病理切片评估左心室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冯·维勒布兰德因子(vWF)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分析心肌梗死区域的新生血管,以及TUNEL法检测心肌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PIGF组大鼠心肌血流动力学指标每搏输出量、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峰压、左心室发展峰压、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PIGF组大鼠左心室直径、心室梗死交界区室壁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均P〈0.01),抗VEGFR1抗体组与对照组的心脏几何学参数基本一致;PIGF组大鼠新生血管和动脉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抗VEGFR1抗体组的动脉密度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GF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局部注射PIGF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并抑制左心室扩张,促进血管再生并降低心肌细胞凋亡。PIGF治疗有望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一个辅助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物质/分析 胎盘/代谢 心肌梗死/病理生理学 心肌梗死/病理学 心室重构/药物作用 肌细胞 心脏/病理学 细胞凋亡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