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业主委员会的原告地位——以《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和《物权法》为背景展开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梦海 吴恩玉 《法治研究》 2008年第8期61-66,共6页
国家相关立法对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地位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做法不一,理论上也时有争论。《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明确了业主委员会的原告地位,《物权法》草案第五稿删除了第四稿中关于业主委员会可以提起诉讼的规定,最终通过的《... 国家相关立法对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地位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做法不一,理论上也时有争论。《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明确了业主委员会的原告地位,《物权法》草案第五稿删除了第四稿中关于业主委员会可以提起诉讼的规定,最终通过的《物权法》也仅规定了特定诉讼中业主委员会的被告地位,而没有规定其原告地位,这些立法动向使得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更加趋于白热化。明确业主委员会的诉讼地位具有理论和实践依据。经业主大会授权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的业主委员会符合"其他组织"的条件,且业主委员会诉讼能够避免代表人诉讼的理论和实践困惑,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主委员会 诉讼主体 原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立法的基本目标和对策建议——以浙江省为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丁祖年 汤达金 《法治研究》 2011年第4期88-95,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对地方立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形势下,地方立法指导思想和重点要着力实现"四个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地方立法理念;以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对地方立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形势下,地方立法指导思想和重点要着力实现"四个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地方立法理念;以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宗旨,进一步突出立法工作重点;以尊重立法规律、遵循立法规则为准则,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立法工作原则;以推进创新、完善机制为途径,进一步增强地方立法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体系 基本目标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法治文化及其建设路径 被引量:21
3
作者 汤达金 梁玮 朱振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0-94,共5页
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对于建设“法治浙江”更具有根本性和战略意义。本论文在对法治文化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首次提炼出浙江法治文化的基本特质:民主性、凝聚性、先发性、前列性和开放性,并阐析了培养法律信仰、... 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对于建设“法治浙江”更具有根本性和战略意义。本论文在对法治文化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首次提炼出浙江法治文化的基本特质:民主性、凝聚性、先发性、前列性和开放性,并阐析了培养法律信仰、确立法律至上,强化主体意识、厉行公权约束,弘扬程序正义、倡导理性文化,为浙江法治文化建设之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文化 浙江特质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丁祖年 《法治研究》 2016年第2期17-22,共6页
人大主导立法,也就是人大作为立法主体,对立法选项、立法过程、立法结果具有完全的实际的决定权。这本来是一个不言而喻的规则。但在长期立法实践中,人大主导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落实。完善人大主导的立法体制机制,必须加强... 人大主导立法,也就是人大作为立法主体,对立法选项、立法过程、立法结果具有完全的实际的决定权。这本来是一个不言而喻的规则。但在长期立法实践中,人大主导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落实。完善人大主导的立法体制机制,必须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必须完善立项机制、起草机制、调研机制、审议机制、表决机制,深化代表参与立法机制,完善公众参与立法机制,健全专家参与立法机制。同时要加强常委会及专门委员会能力建设,加强常委会立法工作机构和立法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主导立法 体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法公开的规范化与实效化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丁祖年 吴恩玉 《法治研究》 2013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经过几十年的积极探索,我国建立了一系列立法公开的制度。这些制度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随意性较大、实效性不够等问题。这是由于立法机关对立法公开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立法公开形式的针对性不强、立法公开工作责任制的... 经过几十年的积极探索,我国建立了一系列立法公开的制度。这些制度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随意性较大、实效性不够等问题。这是由于立法机关对立法公开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立法公开形式的针对性不强、立法公开工作责任制的缺失、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不高、立法者和立法工作者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原因造成的。今后应当从这些方面入手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程序 立法公开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动因下的修法:逻辑进路与理念重构 被引量:7
6
作者 孙晋坤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因其对治理体系特别是法治体系的全面冲击,已成为引发法律修改的重要动因。风险社会背景下,因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在某种意义上业已成为社会系统治理的“常态”,探究该类特殊动因下修法实践的原理也就具有了立法理论建构...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因其对治理体系特别是法治体系的全面冲击,已成为引发法律修改的重要动因。风险社会背景下,因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在某种意义上业已成为社会系统治理的“常态”,探究该类特殊动因下修法实践的原理也就具有了立法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引上的一般性意义。犹如硬币之两面,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动因下的修法具有特定的条件优势,同时也存在可能的局限性。为此,修法过程应当恪守审慎立法、理性立法理念,严格剔除紧急治理价值判断和行动逻辑传导至修法过程中而造成的不当干扰,在确保对紧急治理需求有效回应之外,能够坚守法律系统在社会诸系统中稳定社会一般性预期的功能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修法 逻辑进路 理念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良法,促善治,推动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建设的飞跃 被引量:2
7
作者 丁祖年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0,共2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体系,首先就是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立法在法治体系建设中的先行地位,并对新时期的立法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体系,首先就是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立法在法治体系建设中的先行地位,并对新时期的立法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举措作了明确,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立法工作,充分发挥好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指明了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必将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成法治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家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立法工作 良法 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立法平等——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视角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恩玉 《法治研究》 2007年第5期55-60,共6页
平等是和谐社会之基,立法平等是平等的真谛,和谐社会呼唤立法平等。宪法平等权对立法具有拘束力,立法平等是贯彻实施宪法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立法平等尤其应当关注合理差别和反向歧视问题。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平等权 立法平等 合理差别 反向歧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