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水运学部会议 LNG罐柜在船上装载位置的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赵裕 吕植勇 +3 位作者 刘俊雯 昌雪玲 沈继超 陶玮凡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40,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罐柜内河运输的安全性,研究LNG罐柜在船上装载位置的合理性。根据爆炸产生的火球模型和热辐射模型,考虑人员受到不同程度伤害的概率,建立LNG罐柜爆炸危害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系统... 为进一步提高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罐柜内河运输的安全性,研究LNG罐柜在船上装载位置的合理性。根据爆炸产生的火球模型和热辐射模型,考虑人员受到不同程度伤害的概率,建立LNG罐柜爆炸危害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Vensim_PLE模拟2个罐柜爆炸,得出结论:爆炸中心的热辐射强度最高,但在距爆炸中心一定距离处人员受到伤害的概率最大。为保证人员安全,船舶罐柜装载区与人员活动区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安全距离 系统动力学 LNG罐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地下空间体系建设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肖旦强 詹伟 +3 位作者 胡智 严鑫 余以强 吴剑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30-134,共5页
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城市用地紧缺、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突出,交通地下空间开发通过统筹考虑地下、地面和地上的开发和利用,打造综合枢纽,形成立体交通,已经成为提升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解决方案。各地的城市交通地下空... 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城市用地紧缺、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突出,交通地下空间开发通过统筹考虑地下、地面和地上的开发和利用,打造综合枢纽,形成立体交通,已经成为提升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解决方案。各地的城市交通地下空间正进入快速建设时期,其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引起了一系列全新的难题和挑战。结合国内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及政策现状,从时间、空间和类型等多个层面总结先进经验,并从中梳理制约交通地下空间发展的问题与难点,针对提出的重难点问题,提出交通地下空间发展总体思路与对策,对未来交通地下空间的建设开发给予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地下空间 地下枢纽 开发政策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BG传感技术的混凝土开裂损伤研究
3
作者 李建新 朱伟 +2 位作者 任建乔 李智强 丁国平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0,共4页
为了解决混凝土结构开裂损伤难以定位和定量监测的问题,利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确定了损伤因子取值并验证了其准确性;基于光纤传感监测裂缝的原理,推导并验证了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应变传感器监测裂缝开展的理论关系。实验结果表明:FBG... 为了解决混凝土结构开裂损伤难以定位和定量监测的问题,利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确定了损伤因子取值并验证了其准确性;基于光纤传感监测裂缝的原理,推导并验证了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应变传感器监测裂缝开展的理论关系。实验结果表明:FBG能准确监测裂缝发生和扩展过程中的规律,且理论和实验得出的定量关系近似,满足工程地误差允许。最后,建立了损伤理论下的混凝土结构裂缝开展规律,通过宏观可测的裂缝宽度来表示塑性损伤模型输出的无量纲损伤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损伤 光纤传感 光纤布拉格光栅 应变 损伤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分解和软阈值时间卷积的交通流预测
4
作者 项新建 袁天顺 +1 位作者 何亚强 汪成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3-1361,共9页
交通流数据的高度非线性、强时间依赖性、特征冗余和噪声会降低模型的预测精度,为此提出融合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软阈值时间卷积网络(STTCN)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算法. CEEMDAN算法将历史交通流数据分解为高频和低频... 交通流数据的高度非线性、强时间依赖性、特征冗余和噪声会降低模型的预测精度,为此提出融合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软阈值时间卷积网络(STTCN)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算法. CEEMDAN算法将历史交通流数据分解为高频和低频成分.设计时间戳编码处理时间信息,使用最大信息系数(MIC)分析时间和天气特征与分解成分的相关性.将最相关特征与对应高、低频成分输入STTCN.引入软阈值机制增强高噪声数据的处理能力,软阈值参数由黏菌优化算法(SMA)调整,将预测得到的高、低频成分重构为交通流预测结果.在浙江省某高速公路数据集上,相较于基线模型,所提算法的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绝对偏差下降了54.97%、30.07%和34.39%.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捕捉交通流的复杂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交通流预测 软阈值时间卷积网络 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时间戳编码 最大信息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地下工程的数字孪生成熟度分级与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涛 李晓军 +2 位作者 徐博 洪强 陈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3-1822,共10页
针对地下工程数字孪生成熟度评价主观性问题,提出一种成熟度定量分级与评价模型。首先分析了数字孪生成熟度分级方法,提出了描述、映射、预测、控制与融合五级地下工程数字孪生成熟度分级。其次,建立了成熟度评价因子体系,基于决策试行... 针对地下工程数字孪生成熟度评价主观性问题,提出一种成熟度定量分级与评价模型。首先分析了数字孪生成熟度分级方法,提出了描述、映射、预测、控制与融合五级地下工程数字孪生成熟度分级。其次,建立了成熟度评价因子体系,基于决策试行与评价实验室法(DEMATEL)量化评价因子网络关系,提出了一种考虑标度一致性的网络分析法(ANP)模型构造与判断矩阵生成方法,并考虑了成熟度分级阈值限制,获得各因子的局部与全局权重。最后,结合某地下工程数字孪生实践验证了DEMATEL-ANP成熟度评价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数字孪生 成熟度分级 成熟度评价 智能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集料接触配位参数影响下沥青混合料的抗断裂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牛冬瑜 黄山 +3 位作者 师伟博 谢希望 汪严 高仰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58-67,共10页
为探究细观骨架优化对沥青混合料抗断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细观尺度下主骨架粗集料的接触特性与沥青混合料抗断裂性能的关系。基于颗粒堆积理论与细观接触力学,修正了表征主骨架结构细观接触特征的粗集料接触配位参数(C_(npcf)),并设计... 为探究细观骨架优化对沥青混合料抗断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细观尺度下主骨架粗集料的接触特性与沥青混合料抗断裂性能的关系。基于颗粒堆积理论与细观接触力学,修正了表征主骨架结构细观接触特征的粗集料接触配位参数(C_(npcf)),并设计了九种具有不同细观结构的级配。基于半圆弯试验(SCB)确定了合理的抗断裂性能评价指标,采用Python编程实现SCB试验后试件表面的数字图像协同处理,在细观尺度探究了不同C_(npcf)下断裂扩展的规律。最后,根据灰熵理论,综合分析了不同结构特征参数与断裂性能的灰关联性。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强度、能量指标,随着C_(npcf)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C_(npcf)=7.35时,沥青混合料的抗断裂性能(σm=1.18 MPa,G f=3003.4 J/m 2,CRI=509.1)更优。随着加载位移的增加,裂缝面积和长度呈线性扩展,但在不同C_(npcf)下显著开裂时的加载位移并不一致。控制C_(npcf)于7.2~7.6之间,将能有效增强混合料抵抗断裂扩张的能力。不同温度条件下C_(npcf)在能量和强度层面与抗断裂性能均具有强灰关联,这为在细观结构尺度优化沥青混合料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抗断裂性能 细观结构优化 颗粒堆积理论 数字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货物运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闫晟煜 白书铭 +2 位作者 查文超 赵转转 苏銮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136,共15页
公路货物运价是影响公路货运市场活跃度的关键。总结了公路货物运价机制演进历史,检索了2005—2023年国内外896篇相关文献,提出了公路货物运价当前研究热点,明确了公路货物运价的定价影响因素,归纳了公路货物运价定价策略和运价指数编... 公路货物运价是影响公路货运市场活跃度的关键。总结了公路货物运价机制演进历史,检索了2005—2023年国内外896篇相关文献,提出了公路货物运价当前研究热点,明确了公路货物运价的定价影响因素,归纳了公路货物运价定价策略和运价指数编制的常用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了货运大数据在公路运价指数编制、动态监测、运价影响分析和运输决策的应用前景;最后,从宏观货运政策、运价信用监管机制、公铁运价比、运价指数动态监测、多式联运“一单制”和网络货运平台等角度分析了公路货物运价的未来研究热点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货运大数据的公路货物运价新发展方向。研究可为梳理运价文献脉络和指引定价策略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货物运价 定价策略 运价监测 运价指数 货运大数据 多式联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消防输水管道泄漏信号增强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韩霄 应迪清 汪成立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利用隧道消防输水管道水泵启动加压开始和结束时的水压差,提出一种泄漏信号增强技术。该技术利用振动传感器,通过监测两个水压状态下振动信号幅度差的方法实现对泄漏的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泄漏信号的信噪比。通过理论推导说明了该... 利用隧道消防输水管道水泵启动加压开始和结束时的水压差,提出一种泄漏信号增强技术。该技术利用振动传感器,通过监测两个水压状态下振动信号幅度差的方法实现对泄漏的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泄漏信号的信噪比。通过理论推导说明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由数值仿真对该技术的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在一定条件下,该技术相较于利用恒定水压条件下振动信号的技术可将泄漏信号增强到近3倍。根据该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实现算法,通过数值仿真对算法进行了论证,发现振动信号幅度差判定阈值的合理选取有助于降低对泄漏状态的漏判率以及对非泄漏状态的错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消防输水管道 泄漏监测 信号增强 水压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公路隧道科技成果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德兴 李伟平 +7 位作者 李长俊 迟凤霞 郑云辉 陆钰铨 渠成堃 詹伟 黄廷 孙飞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9-531,共13页
为促进浙江省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中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回顾数十年来浙江省公路隧道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浙江省隧道工程领域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情况,包括特殊隧道建设技术、安全节能运营技术和隧道养护技术3方面代表性成果。然后,... 为促进浙江省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中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回顾数十年来浙江省公路隧道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浙江省隧道工程领域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情况,包括特殊隧道建设技术、安全节能运营技术和隧道养护技术3方面代表性成果。然后,分析浙江省公路隧道领域在钻爆法施工质量缺陷、钻爆法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TBM/盾构法占比低、智能新技术应用少、预防性养护与装备技术应用滞后等方面的短板。最后,提出未来浙江省隧道工程安全、智能、绿色3大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科技成果 隧道设计 隧道施工 隧道运营 隧道养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性导向的公交网络可达性研究
10
作者 王登忠 马东方 +2 位作者 方博 王如杰 袁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公交优先战略主要偏重于网络可达性优化,通过提高区域线网密度和站点密度可提升居民出行的便利性,但缺少对公交资源调度及移动性导向考虑。为弥补上述缺陷,首先将公交出行过程分为乘坐、换乘、候车等3个阶段,提出了一种涵盖3个阶段的区... 公交优先战略主要偏重于网络可达性优化,通过提高区域线网密度和站点密度可提升居民出行的便利性,但缺少对公交资源调度及移动性导向考虑。为弥补上述缺陷,首先将公交出行过程分为乘坐、换乘、候车等3个阶段,提出了一种涵盖3个阶段的区域公共交通可达性指标体系及测算方法;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描述可达性指标与移动性水平的关联模式,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划分关联模式,挖掘城市区域差异性和以移动性提升为导向的关键可达性要素;并以杭州市为例对该算法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共交通的高可达性并非会带来移动性水平的必然提升,针对这种非一致性提出了分区域的公交网络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公共交通 可达性 移动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云模型的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估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强 章伟康 +4 位作者 袁岽洋 童俊豪 王皓正 翟俊莅 史吏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4-682,共9页
为解决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综合评估过程中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并存的问题,构建了基于改进云模型与EAHP的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估模型。以浙南某山岭公路隧道为例,首先,考虑了动态、静态指标,选取了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运营安全管理、气候... 为解决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综合评估过程中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并存的问题,构建了基于改进云模型与EAHP的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估模型。以浙南某山岭公路隧道为例,首先,考虑了动态、静态指标,选取了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运营安全管理、气候环境及交通运行5个方面共计26项指标,根据隧道不同运营安全状态划分了Ⅰ~Ⅳ4个评判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指标准则;然后,依据改进的云模型特征参数计算方法与分段隶属度公式,计算了公路隧道运营安全各评估指标隶属不同评判等级的隶属度,并运用EAHP替代传统点值构造判断矩阵以生成各指标权重,综合各指标隶属度和权重逐层计算得到了该隧道运营安全综合评估等级;最后,对所提改进方法和所构建的评估模型进行验证,可为类似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云模型 可拓层次分析法 隧道运营安全评估 综合权重 隶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站点客运量的轨道交通站点用地利用绩效评价——以上海为例
12
作者 王鹤 杨超 颜奋帆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4-168,共5页
[目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使用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指标来评价土地利用绩效,但由于轨道交通站点更关注客运量,用该指标评价土地利用绩效并不合适,因此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指标对轨道交通站点的土地... [目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使用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指标来评价土地利用绩效,但由于轨道交通站点更关注客运量,用该指标评价土地利用绩效并不合适,因此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指标对轨道交通站点的土地利用绩效进行评价。[方法]通过使用上海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进出站客运量数据,结合AOI(兴趣面)数据、POI(兴趣点)数据及周边土地规划利用情况,定义单位面积服务客运量作为站点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外环内区域)轨道交通站点的土地利用绩效进行评价,对比一般站点和换乘站点的土地利用绩效,并对不同站点的土地利用绩效结果进行致因分析。[结果及结论]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类型与强度对站点绩效表现有较大的影响,依托大型客运枢纽、经济开发区、工业开发区、大型商圈等优势条件的轨道交通站点具有较高的土地利用绩效表现,而周边土地开发强度较低、住宅小区密集的轨道交通站点则土地利用绩效表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站点客运量 土地利用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中的信息物理映射与系统构建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雷 沈国琛 +4 位作者 秦晓洁 成诚 欧冬秀 李兴华 施莉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6,共8页
提出将人工智能和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的理论与方法集成融入智能交通系统及其应用,探索“人工智能+交通”的交叉创新领域,在交通物理与信息空间映射、网络通信与时空数据规约、交通安全与可信可控关联等关键问题上形成相关的解决方案... 提出将人工智能和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的理论与方法集成融入智能交通系统及其应用,探索“人工智能+交通”的交叉创新领域,在交通物理与信息空间映射、网络通信与时空数据规约、交通安全与可信可控关联等关键问题上形成相关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体系,推进实现交通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及其应用的精准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信息物理交通系统 智能网联交通 数据精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松动圈理论的软岩大变形隧道锚杆支护优化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睿 张煜 +3 位作者 黄晓东 邓祥辉 袁岽洋 丁潇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2,共9页
在高地应力软岩区修建隧道时,由于软岩自身强度低、膨胀性强,又受高地应力挤压,若施工措施不当易发生软岩大变形,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困难。根据围岩松动圈理论,采用统一强度准则,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分析围岩应力状态,得到适用于软岩... 在高地应力软岩区修建隧道时,由于软岩自身强度低、膨胀性强,又受高地应力挤压,若施工措施不当易发生软岩大变形,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困难。根据围岩松动圈理论,采用统一强度准则,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分析围岩应力状态,得到适用于软岩大变形隧道围岩松动圈半径计算公式。对安岚高速谢家坡隧道围岩进行弹塑性分析发现,软岩大变形隧道围岩松动圈沿横断面分布并不均匀,呈边墙大拱顶小的趋势,且随大变形级别的升高和支护反力的减小而增大。结合现场测试得到Ⅱ级大变形松动圈厚度拱顶处为6.5~7.0 m,边墙处为7.0~7.5 m;Ⅲ级大变形松动圈厚度拱顶处为7.5~8.0 m,边墙处为8.0~8.5 m,并以松动圈厚度为依据优化系统锚杆长度。对优化段监测可见,围岩变形显著减小,稳定性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锚杆支护 围岩松动圈 统一强度准则 中间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光照下的交通标志检测与识别 被引量:4
15
作者 项新建 姚佳娜 +2 位作者 黄炳强 杨松 武晓莉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302,共10页
针对不同光照下交通标志图像检测与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etinex-Gamma的光照图像增强算法,该算法与Mask R-CNN相结合,称为Retinex-Gamma-Mask R-CNN算法.首先,基于光照反射成像模型将图像RGB空间转换为HSV空间,对V通道进行多尺... 针对不同光照下交通标志图像检测与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etinex-Gamma的光照图像增强算法,该算法与Mask R-CNN相结合,称为Retinex-Gamma-Mask R-CNN算法.首先,基于光照反射成像模型将图像RGB空间转换为HSV空间,对V通道进行多尺度高斯滤波处理获得光照分量,利用光照分量提取反射分量,并对反射分量进行线性拉升优化;其次,利用光照分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二维Gamma函数调整,并获得优化后的亮度分量;最后,利用混合空间增强法获得增强后的V通道,重新构造图像.实验采用的ZCTSDB数据集共有15724幅图像,包含不同光照的驾驶环境.实验结果表明,与标准Mask R-CNN相比,Retinex-Gamma-Mask R-CNN算法对交通标志的目标检测的均值平均精度提升了0.161%,对交通标志的实例分割的均值平均精度提升了0.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标志识别 Mask R-CNN 交通标志 低光照 光照图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岩复合地层中盾构掘进引起的超欠挖分析
16
作者 齐永洁 蒋熠诚 +3 位作者 周建 章伟康 张迪 魏纲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1-1252,共12页
盾构在上软下硬的黏岩复合地层中掘进时,易引起黏土超挖从而导致土体产生大变形.为了探究其规律,对传统柔性膜压缩试验进行改进,利用PFC3D离散元软件实现盾构动态开挖和土仓压力平衡模拟.依托杭州某工程定量分析黏土、硬岩及地层的开挖... 盾构在上软下硬的黏岩复合地层中掘进时,易引起黏土超挖从而导致土体产生大变形.为了探究其规律,对传统柔性膜压缩试验进行改进,利用PFC3D离散元软件实现盾构动态开挖和土仓压力平衡模拟.依托杭州某工程定量分析黏土、硬岩及地层的开挖率,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及可靠性验证.研究盾构掘进速度、刀盘转速、土仓压力、地层软硬比对黏土超欠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的压缩后土样的破坏规律与试验试样破坏规律相似;3种地层中,稳定后的地层总开挖率分别为1.20、1.18、1.24,与实测值接近,均显示盾构超挖;盾构掘进速度降低、刀盘转速提高、土仓压力减小以及开挖断面内硬岩比例增大均会不同程度导致黏土超挖现象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黏岩复合地层 开挖率 超挖量化 柔性颗粒膜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粒料颗粒破碎变化规律大型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萌成 孟锋 王洋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1-567,共7页
基于土的颗粒破碎渐进演化分析,提出了土的颗粒破碎4项基本性质,以及在长期/反复加载过程中土的颗粒破碎3个特征状态。定义了土的全局与局部破碎指标,用以区分破碎的中止和终止状态,同时分析给出了(修正)相对破碎与破碎指数间的数学关... 基于土的颗粒破碎渐进演化分析,提出了土的颗粒破碎4项基本性质,以及在长期/反复加载过程中土的颗粒破碎3个特征状态。定义了土的全局与局部破碎指标,用以区分破碎的中止和终止状态,同时分析给出了(修正)相对破碎与破碎指数间的数学关系。定性分析了系列大型三轴试验过程中粗粒料级配变化规律,给出了各类型破碎指标的数学表达式,揭示了单调加载条件下粗粒料颗粒破碎完整规律:剪切过程中全局破碎关于归一化偏应力与平均主应力呈负指数增长关系,而临界状态和固结完成时的全局破碎只关于归一化平均主应力呈负指数增长关系,局部破碎只关于应力水平呈双曲线关系且在临界状态时均归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料 级配 颗粒破碎 破碎指标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编码器的非线性气动力辨识及非线性颤振分析
18
作者 梅瀚雨 廖海黎 王昌将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9-607,共9页
为实现非线性动力系统的非线性气动力辨识和非线性颤振计算,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和运动方程数值求解方法的自编码器模型.以5∶1矩形断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节段模型自由振动风洞试验,详细测试系统非线性阻尼的振幅依存性和非线性颤振... 为实现非线性动力系统的非线性气动力辨识和非线性颤振计算,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和运动方程数值求解方法的自编码器模型.以5∶1矩形断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节段模型自由振动风洞试验,详细测试系统非线性阻尼的振幅依存性和非线性颤振稳态振幅响应,明确该断面在不同折算风速下稳态振幅的唯一性;基于试验数据对所提出的自编码器模型进行训练,获取精准描述与位移和速度相关的非线性气动力编码器模型,实现不同动力参数下5∶1矩形断面非线性颤振运动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编码器模型能够仅依赖自由振动风洞试验而无需测力或测压试验,即可精确辨识包含奇数次高次谐波分量的非线性气动力时程;能够精确复现不同初始条件下断面非线性颤振运动时程和不同折算风速下的稳态振幅响应,扭转稳态振幅最大误差不超过5%,平均误差为1.15%;具有较高的拓展性,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颤振 风洞试验 神经网络 编码器 解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粒料蠕变行为本构模拟研究
19
作者 刘萌成 王紫炫 王洋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8-1114,共7页
基于粗粒料蠕变变化规律分析,提出了粗粒料蠕变指数型经验模型及最终蠕变相关表达式。在耦合破碎与摩擦耗能本构模型框架内,将上述蠕变经验表达式嵌入硬化规则,构建了粗粒料弹黏塑性本构模型。采用粗粒料三轴剪切与蠕变试验测试数据初... 基于粗粒料蠕变变化规律分析,提出了粗粒料蠕变指数型经验模型及最终蠕变相关表达式。在耦合破碎与摩擦耗能本构模型框架内,将上述蠕变经验表达式嵌入硬化规则,构建了粗粒料弹黏塑性本构模型。采用粗粒料三轴剪切与蠕变试验测试数据初步验证了上述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对一粗粒料高填方体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所得应力的时空变化规律与现场实测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在竣工后近3 a内,高填方体沉降模型预测结果与监测结果较好吻合;粗粒料蠕变效应较为显著,是相关高填方体工后长期变形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料 蠕变 弹黏塑性 本构模型 三轴蠕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索桥主缆内部温湿度变化机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范厚彬 田浩 +2 位作者 曹素功 马如进 程嘉稀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47,共6页
为研究长期处于潮湿易腐蚀环境中的悬索桥主缆内部温、湿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设计主缆缩尺模型室内试验,在特制环境模拟房中放置主缆模型(长4m,直径30cm),进行4种工况下的环境模拟,布置温湿度传感器对主缆温度和含湿量进行监测,获得主... 为研究长期处于潮湿易腐蚀环境中的悬索桥主缆内部温、湿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设计主缆缩尺模型室内试验,在特制环境模拟房中放置主缆模型(长4m,直径30cm),进行4种工况下的环境模拟,布置温湿度传感器对主缆温度和含湿量进行监测,获得主缆内部温、湿度的分布规律,并计算主缆的热传导率和热交换系数。结果表明:含湿量分布规律与温度分布规律相似,环境温度上升后,主缆内部的温度和含湿量均随时间上升;外界温度越高,主缆内部温度和含湿量越快达到稳定;对主缆局部加热时,主缆截面会出现明显的温度梯度分布,含湿量分布也不均匀;主缆内部含积水时,其横截面内温湿度分布相较干燥状态更不均匀,梯度分布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主缆 温度 含湿量 模型试验 热传导率 热交换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