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浙江省地区岩溶发育规律的桥梁桩长设计辅助软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邵长杰 吴为东 +2 位作者 郑束宁 陈侃福 彭丁茂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43-147,共5页
在充分研究浙江省岩溶空间分布及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本文开展了省内现有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资料的统计分析,提取出桥址区岩溶发育规律特征,并以此为核心进行桥梁桩长设计辅助软件开发,实现了桥址区岩溶三维地质建模以及桩长自主计算。
关键词 岩溶 发育规律 三维 地质模型 桩长设计 辅助软件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春江通航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德兴 周红升 +1 位作者 郭洪雨 郑国平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82-1187,共6页
基于目前国内外对大断面通航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尚无可参照的标准规范,以富春江七里泷航道通航隧道工程项目为依托,分析满足隧道水下断面形状要求、水上部分建筑界限要求以及通航隧道安全保障的措施要求,并结合围岩及隧道结构的受力特点,... 基于目前国内外对大断面通航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尚无可参照的标准规范,以富春江七里泷航道通航隧道工程项目为依托,分析满足隧道水下断面形状要求、水上部分建筑界限要求以及通航隧道安全保障的措施要求,并结合围岩及隧道结构的受力特点,应用最优化方法及相关分析计算,对隧道内轮廓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满足Ⅳ级单线航道的大断面通航隧道断面,综合经济性及结构受力角度合理性考虑推荐采用曲墙式断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春江隧道 大断面 通航隧道 建筑限界 断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交通数据自适应消噪算法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国华 窦慧丽 郭敏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1年第10期4-6,共3页
针对实际采样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干扰,以及交通数据的非平稳特性,在交通数据小波变换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小波分析的交通数据自适应消噪算法:对交通数据进行小波分解,然后对高频系数的自相关函数进行白噪声检验,从而确定小波分解的... 针对实际采样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干扰,以及交通数据的非平稳特性,在交通数据小波变换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小波分析的交通数据自适应消噪算法:对交通数据进行小波分解,然后对高频系数的自相关函数进行白噪声检验,从而确定小波分解的层数和阈值。采用实际检测交通流数据,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数据 小波分析 自适应 消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北口大桥中塔设计及索鞍施工预偏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碧波 叶雨清 +1 位作者 白雨东 王昌将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46,共6页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主桥为缆跨布置(230+800+800+348)m的三塔四跨连续弹性支承体系悬索桥。该桥中塔采用四柱式钢筋混凝土A形刚性塔,总高142m,纵向为A形,横向为门形。由于刚性中塔的采用,在提高中塔自身抗推刚度的同时,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刚...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主桥为缆跨布置(230+800+800+348)m的三塔四跨连续弹性支承体系悬索桥。该桥中塔采用四柱式钢筋混凝土A形刚性塔,总高142m,纵向为A形,横向为门形。由于刚性中塔的采用,在提高中塔自身抗推刚度的同时,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刚度,活载作用下加劲梁挠跨比1/588,中塔单根主缆的最大不平衡力达到35 003kN;与此同时,结构扭转基频提高到0.486Hz,颤振临界风速达到113.9m/s,抗风性能得到很大改善。采用BNLAS软件对中塔索鞍预偏与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塔顶主鞍座的理论预偏量为0.239m,预偏与否对中塔受力影响很有限、对边塔受力基本无影响,因此设计建议取消中塔索鞍预偏及顶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刚性中塔 A形塔 主缆抗滑移 结构刚度 索鞍预偏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形混凝土中塔多塔悬索桥设计与拓展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昌将 马碧波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91,共6页
为提升悬索桥的连续跨越能力,以瓯江北口大桥为背景,结合长江上已建成的3座三塔悬索桥,对三塔悬索桥的设计理念、设计要点、适用性等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采用A形混凝土中塔的不同跨数和不同主跨跨度的多塔连跨悬索桥方案进行受力分... 为提升悬索桥的连续跨越能力,以瓯江北口大桥为背景,结合长江上已建成的3座三塔悬索桥,对三塔悬索桥的设计理念、设计要点、适用性等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采用A形混凝土中塔的不同跨数和不同主跨跨度的多塔连跨悬索桥方案进行受力分析和拓展应用。研究发现:三塔悬索桥的性能关键在于中塔,中塔的刚度对桥梁整体刚度起决定性作用;采用增设全竖隔板的新型中主索鞍,主缆钢丝与鞍槽间名义摩擦系数可达到0.3;采用A形混凝土中塔的三塔悬索桥大幅提高了结构整体刚度和抗风稳定性能;A形混凝土中塔应用于多塔连跨悬索桥时,其主要力学指标变化幅度有限,影响主缆滑移的显著因素是恒载与活载的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多塔连跨结构 中塔 中主索鞍 主缆抗滑移 刚度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市域河道景观的特色规划研究——以巩义市城区生态水系景观工程专项规划为例
6
作者 徐宇航 应晨舟 《花卉》 2023年第8期28-30,共3页
为解决城市河道水质问题,深入挖掘滨水城市的水历史文化,彰显滨河城市特色,以巩义市城区生态水系景观工程专项规划为例,对市域河道景观风貌进行研究,分析现存生物多样性减少、旅游开发无序以及景观系统性不强等问题,提出生态先导、文化... 为解决城市河道水质问题,深入挖掘滨水城市的水历史文化,彰显滨河城市特色,以巩义市城区生态水系景观工程专项规划为例,对市域河道景观风貌进行研究,分析现存生物多样性减少、旅游开发无序以及景观系统性不强等问题,提出生态先导、文化搭台、景观升华等一系列创新特色规划策略,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景观规划 滨河绿带 风貌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入渗对边坡性状影响的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72
7
作者 李焕强 孙红月 +1 位作者 孙新民 尚岳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9-594,共6页
通过构建不同坡角边坡物理模型分别进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对坡体进行分层监测。采用自动水份传感器测定坡体不同位置处含水率;用光纤传感器测定坡体内不同深度处应变;用压力盒测定坡体前端不同深度处推力。得到在降雨入渗作用下边坡性... 通过构建不同坡角边坡物理模型分别进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对坡体进行分层监测。采用自动水份传感器测定坡体不同位置处含水率;用光纤传感器测定坡体内不同深度处应变;用压力盒测定坡体前端不同深度处推力。得到在降雨入渗作用下边坡性状的变化规律:①边坡坡体含水率、坡前推力、坡体变形在降雨期增大,雨后随时间逐渐减小。②受降雨入渗作用影响,土体含水率增长由坡面开始逐渐向下发展,坡体表层附近的含水率变化最大,底层变化最小。坡前推力、坡体变形在坡体深度方向上,由浅入深受降雨影响逐渐减弱,即表层受影响最大,底部受影响最小,这解释了降雨诱发的均质土坡破坏容易出现在浅层的原因。③受相同降雨条件的影响,20°坡角边坡模型产生变化较大,但响应较晚,而10°坡角边坡模型产生变化较小,但响应较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边坡 物理模型 水份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压支护体系在软岩大变形公路隧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8
8
作者 汪波 王杰 +3 位作者 吴德兴 赵玉东 张彪 李铮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85-1993,共9页
随着软岩大变形公路隧道支护体系中衬砌开裂、钢支撑扭曲、锚杆拉断等各种灾害问题的凸显,传统的强支护体系在大变形隧道处治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基于此,从围岩形变能合理释放、进而优化支护结构受力的这一思想出发,提出及时-强-让压支... 随着软岩大变形公路隧道支护体系中衬砌开裂、钢支撑扭曲、锚杆拉断等各种灾害问题的凸显,传统的强支护体系在大变形隧道处治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基于此,从围岩形变能合理释放、进而优化支护结构受力的这一思想出发,提出及时-强-让压支护的新型设计理念,并依据该设计理念提出基于让压锚杆+可缩性钢拱架+带变形槽或让压控制器的喷射混凝土组成的让压支护系统。以此支护系统为基础,结合杜家山公路隧道的大变形特征,对该体系中起始让压点及让压量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让压支护体系时,起始让压点越晚或让压量越大,围岩应变能释放越多,支护结构承受荷载亦即越小。但若让压量较小或起始让压点过早,则不能达到有效释放围岩形变能、改善支护结构受力的目的。若起始让压点过晚或让压量较大,虽充分释放了围岩位移,但因释放量过大而有可能导致围岩的破坏甚至塌方风险,故让压支护体系中起始让压点及让压量的设置应结合具体工程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软岩大变形 及时强支护 让压支护 让压点 让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静压桩沉桩过程试验研究与颗粒流模拟 被引量:88
9
作者 周健 邓益兵 +1 位作者 叶建忠 贾敏才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1-507,共7页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了密实砂中静压桩沉桩过程,对桩周土体宏细观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模型试验对浅层土体、桩身周围、桩端处土体的不同位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桩周不同位置土体的变位规律,并将孔隙...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了密实砂中静压桩沉桩过程,对桩周土体宏细观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模型试验对浅层土体、桩身周围、桩端处土体的不同位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桩周不同位置土体的变位规律,并将孔隙变化场与宏观位移场进行相互印证,发现桩端土体位移模式与压密区基本呈圆孔扩张。对桩体贯入过程中的动端阻力、动侧摩阻力的发展规律以及临界深度等问题作了揭示。以室内模型试验为基础,建立了静压桩沉桩颗粒流模型,将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土体细观变化模式揭示沉桩过程中宏观响应的内在机理。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明确沉桩挤土效应内在机理和沉桩阻力的发展规律都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桩 沉桩过程 挤土效应 模型试验 颗粒流 细观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特性及其防范措施 被引量:41
10
作者 张玉春 何川 +1 位作者 吴德兴 曾艳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6-781,共6页
为探讨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及防范对策,对浙江省10条高速公路隧道进行了调研,收集交通事故599次,抛锚5280次.基于调研数据,分析了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形态分布、交通事故的车型构成与原因以及隧道百万车公里交通事故率等.研究了... 为探讨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及防范对策,对浙江省10条高速公路隧道进行了调研,收集交通事故599次,抛锚5280次.基于调研数据,分析了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形态分布、交通事故的车型构成与原因以及隧道百万车公里交通事故率等.研究了交通事故率与隧道交通量,追尾、火灾、翻车、撞壁事故率与隧道交通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交通事故率与隧道交通量、追尾事故率与隧道交通量关系的拟合公式以及隧道交通事故的防范措施,为进一步研究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避免特大、重大等恶性交通事故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事故特性 统计 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索桥主缆与索鞍间侧向力理论计算方法与公式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路 沈锐利 +2 位作者 王昌将 王晓阳 王渊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7-96,共10页
为解决主缆与索鞍间侧面抗滑摩擦力难以准确计算及充分利用的问题,需开展主缆侧向力方面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究既有侧向力计算公式的理论基础,揭示其应用局限性;基于离散体接触关系,提出鞍槽内相互作用力的计算模型,建立侧向力理论计算方... 为解决主缆与索鞍间侧面抗滑摩擦力难以准确计算及充分利用的问题,需开展主缆侧向力方面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究既有侧向力计算公式的理论基础,揭示其应用局限性;基于离散体接触关系,提出鞍槽内相互作用力的计算模型,建立侧向力理论计算方法,并分析误差影响;基于最小二乘准则进行分区间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提炼出便于工程应用的实用计算公式;探讨了参数影响,并对比既有公式、理论方法及实用公式的计算结果;利用实用公式计算某实桥主缆抗滑摩擦力,并阐明其组成机理。研究表明:由Janssen公式演化而来的既有公式不适用于主缆抗滑计算;鞍槽宽度正偏差对侧向力存在有限的增大效应;增加钢丝列数,侧向力迅速增大并趋于稳定、侧向力分布曲线由负指数收敛型渐变为近线性;侧向力与摩擦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实用公式与理论方法的结果吻合较好;两块竖向隔板贡献了24.5%的摩擦力,说明设置竖向隔板是充分利用侧面抗滑贡献潜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主缆 索鞍 侧向力 计算理论 实用公式 Janssen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长公路隧道集中排烟方式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玉春 何川 +1 位作者 曾艳华 吴德兴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6期663-667,共5页
纵向通风排烟是我国长大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时通风的主要形式,目前开始应用一种新型的特长公路隧道纵向通风集中排烟方式。本文借助CFD三维数值模拟技术,对两种排烟方式在火灾时的烟气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顶部设排烟道时,不同... 纵向通风排烟是我国长大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时通风的主要形式,目前开始应用一种新型的特长公路隧道纵向通风集中排烟方式。本文借助CFD三维数值模拟技术,对两种排烟方式在火灾时的烟气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顶部设排烟道时,不同排烟开口大小和排烟口间距对隧道火灾时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顶部设排烟道排烟较纵向通风排烟有较好的烟气控制效果,排烟口的设置间距和开口大小将影响隧道火灾时的排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火灾 烟气特性 排烟方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跨径碳纤维主缆悬索桥施工阶段颤振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永乐 侯光阳 +1 位作者 李翠娟 强士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5-21,共7页
为明确超大跨径碳纤维主缆悬索桥施工过程中的颤振稳定性,采用状态空间法,对主跨3 500 m碳纤维主缆悬索桥10个施工阶段的颤振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别讨论了加劲梁刚度折减、阻尼比等参数对施工阶段颤振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交叉索对改... 为明确超大跨径碳纤维主缆悬索桥施工过程中的颤振稳定性,采用状态空间法,对主跨3 500 m碳纤维主缆悬索桥10个施工阶段的颤振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别讨论了加劲梁刚度折减、阻尼比等参数对施工阶段颤振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交叉索对改善悬索桥施工阶段颤振稳定性的作用,研究表明,同时布置竖向交叉索和水平交叉索可大幅提高超大跨径悬索桥施工阶段的颤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跨径悬索桥 施工阶段 颤振稳定性 刚度折减 阻尼比 交叉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通风公路隧道火灾拱顶烟气最高温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易亮 杨洋 +2 位作者 徐志胜 吴德兴 李伟平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9-114,共6页
采用缩尺寸模型试验方法,对不同坡度隧道火灾时拱顶附近烟气最高温度与通风风速、火源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坡度对隧道火灾纵向通风时拱顶附近烟气温度有较大影响,以纵向通风方向为参考方向,随着隧道坡度的增加,拱顶... 采用缩尺寸模型试验方法,对不同坡度隧道火灾时拱顶附近烟气最高温度与通风风速、火源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坡度对隧道火灾纵向通风时拱顶附近烟气温度有较大影响,以纵向通风方向为参考方向,随着隧道坡度的增加,拱顶附近烟气温度呈下降趋势.对比分析水平隧道纵向通风下拱顶最高烟气温度的Kurioka模型,引入坡度修正系数,建立了修正后的拱顶烟气最高温度预测模型,可用于有坡度隧道火灾纵向通风时拱顶烟气最高温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烟气温度 缩尺寸试验 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大跨径连续梁桥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宗林 高庆飞 +2 位作者 KOH Chan Ghee 陈闯 郭斌强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52,共7页
针对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公路桥梁动力性能设计与评价方法不足的问题,以依兰松花江公路大桥为例,运用自编程序,分析不同车辆荷载工况下桥梁冲击系数与振动加速度等动力响应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冲击系数随车辆纵向间距与车速的变化... 针对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公路桥梁动力性能设计与评价方法不足的问题,以依兰松花江公路大桥为例,运用自编程序,分析不同车辆荷载工况下桥梁冲击系数与振动加速度等动力响应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冲击系数随车辆纵向间距与车速的变化规律一致,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多车道时,若桥面不平整度沿横向变化不明显则冲击系数与车道数基本无关;大跨径桥梁不同部位的冲击系数有别,现行规范所采用单一断面的冲击系数计算全桥设计荷载方法的合理性值得商榷;在固定车距下,冲击系数随着加载效率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振动加速度与冲击系数具有高度相关性。本文所得结论为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动力性能设计与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大跨度桥梁 移动车辆荷载 冲击系数 振动加速度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排烟与集中排烟下烟气控制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赵红莉 徐志胜 +2 位作者 彭锦志 吴德兴 李伟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6-201,共6页
以某特长公路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缩尺寸试验测试、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纵向排烟和集中排烟模式下隧道内火灾烟气的蔓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排烟系统在火灾工况下对烟气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纵向排烟模式将火灾烟气控制... 以某特长公路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缩尺寸试验测试、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纵向排烟和集中排烟模式下隧道内火灾烟气的蔓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排烟系统在火灾工况下对烟气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纵向排烟模式将火灾烟气控制在火源下游并从隧道出口排出,高温烟气蔓延范围较长;集中排烟模式通过排烟阀将烟气抽离行车道,有效地控制了烟气蔓延和沉降,高温烟气维持在行车道的上部空间,主要通过竖井排出隧道。采用纵向排烟模式的坡度隧道烟气控制受烟囱效应影响较大,而在设置排烟道的坡度隧道中,将排烟阀开启进行自然排烟就能有效地减弱烟囱效应。因此,采用集中排烟模式的防灾安全性能要优于采用纵向排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工程 纵向排烟 集中排烟 排烟道 缩尺寸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索双排桩与刚架双排桩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申永江 孙红月 +1 位作者 尚岳全 刘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38-1842,共5页
在大型滑坡治理工程中常常采用双排抗滑桩,锚索双排桩和刚架双排桩是常见的两种型式。采用有限元程序ANSYS分别建立锚索双排桩和刚架双排桩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分析这两种型式双排桩的内力分布,找出能更好发挥抗滑效果的结构型式。通... 在大型滑坡治理工程中常常采用双排抗滑桩,锚索双排桩和刚架双排桩是常见的两种型式。采用有限元程序ANSYS分别建立锚索双排桩和刚架双排桩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分析这两种型式双排桩的内力分布,找出能更好发挥抗滑效果的结构型式。通过对比分析可知,锚索双排桩的前后两排桩的内力分布差距十分明显,刚架双排桩的前后两排桩的内力分布差距较小,所以,刚架双排桩能够更好地发挥抗滑效果。选取锚索双排桩和刚架双排桩2个工程实例,监测分析发现锚索双排桩的前排桩侧向位移和弯矩均远小于后排桩,刚架双排桩前后两排桩的位移和弯矩比较接近,这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吻合,因此,双排抗滑桩的设计中建议采用刚架双排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索双排桩 刚架双排桩 滑坡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衬砌在围岩蠕变过程中的受力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迎超 尚岳全 +2 位作者 孙红月 李焕强 徐兴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54,共6页
为了分析隧道复合式衬砌在围岩蠕变过程中的受力规律,利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计算模型,采用广义开尔文本构关系,分别分析了二次衬砌在不同支护时机和不同刚度下,复合式衬砌的受力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时机施加二衬,其受力都有... 为了分析隧道复合式衬砌在围岩蠕变过程中的受力规律,利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计算模型,采用广义开尔文本构关系,分别分析了二次衬砌在不同支护时机和不同刚度下,复合式衬砌的受力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时机施加二衬,其受力都有一个逐步增大并趋于稳定的过程,初支与二衬受力随二衬支护时机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二衬支护越早,其受力越大。通过早施作二衬,来转移初支上的应力是不合适的。当二衬刚度增加时,其所分担的围岩压力将增大,而初支分担的围岩压力有一定的减小。结合云腾岭隧道进行具体分析,得出该隧道二次衬砌的最佳支护时间为开挖后第40天。另外,通过对该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分析发现,二衬的受力—历时曲线与有限元分析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围岩 复合式衬砌 蠕变 广义开尔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门大桥引桥过桥管线作用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庄小将 马芹刚 +2 位作者 王丰平 庄庆华 周海旺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53,共4页
为了研究过桥管线对桥梁工作性能的影响程度,以温州市大门大桥工程引桥(连续箱梁桥)为工程背景,通过对管线布置方案的比选,确定该桥采用桥面两侧"管线专用区域"的布置方案;并就输水管道对桥梁结构的影响进行静、动力分析研究... 为了研究过桥管线对桥梁工作性能的影响程度,以温州市大门大桥工程引桥(连续箱梁桥)为工程背景,通过对管线布置方案的比选,确定该桥采用桥面两侧"管线专用区域"的布置方案;并就输水管道对桥梁结构的影响进行静、动力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水荷载引起的桥梁跨中挠度与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跨中挠度相比,可以忽略;连续梁结构的固有频率与输水管道内恒定流频率的波动范围不同,二者不会产生共振现象;水荷载引起的桥梁结构正截面应力增量小于1MPa,不足以影响桥梁的安全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挠度 应力 自振特性 过桥水管 水锤效应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公路隧道纵向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系统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新 徐志胜 +3 位作者 姜学鹏 赵红莉 吴德兴 李伟平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5-671,共7页
为研究水下公路隧道纵向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系统的关键设计参数,结合纵向疏散通道的特点,借鉴一般建筑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要求,提出了纵向疏散通道内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纵向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 为研究水下公路隧道纵向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系统的关键设计参数,结合纵向疏散通道的特点,借鉴一般建筑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要求,提出了纵向疏散通道内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纵向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风速法计算得到的送风量比压差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大20倍左右,并且压差法计算送风量时受疏散口缝隙宽度影响较大,工程适用性差。通过数值模拟可知,疏散通道内的送风风速达到1.5m/s时即能够满足人员安全疏散要求,这与风速法计算的结果一致。研究结果可供采用纵向疏散模式的隧道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系统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公路隧道 纵向疏散 加压送风量 压差法 风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