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章玲宾 樊理华 +5 位作者 卢向红 何仁洪 陈琴 游敏吉 徐巧敏 丁友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Hunt/Hess分级为I~II级的施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每组25例。A组麻醉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Hunt/Hess分级为I~II级的施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每组25例。A组麻醉前10min微泵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术中0.4μg·kg-1·h-1持续泵注,B组给予等容量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记录入手术室时(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min(T3)、10min(T4)的血压(BP)、心率(HR)变化,抽外周静脉血测定皮质醇(COR)、血糖(GLU)、血乳酸(LAC)浓度,并记录麻醉恢复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拔管后30min视觉模拟(VAS)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程度评分。结果:B组的MAP、HR、COR、GLU、LAC较A组增高更为明显(P<0.01或P<0.05);B组苏醒期躁动评分和拔管后30min VAS评分高于A组,而Ramsay镇静程度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效抑制了围拔管期的应激反应,能提高麻醉苏醒质量,不延迟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围拔管期 应激反应 苏醒质量 右美托咪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全麻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章玲宾 樊理华 +5 位作者 卢向红 楼天正 何仁洪 陈琴 游敏吉 丁友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高血压全麻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稳定,择期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0.5μg/kg组(D1组)、右美托咪定1μg/kg组(D2组)和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高血压全麻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稳定,择期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0.5μg/kg组(D1组)、右美托咪定1μg/kg组(D2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手术结束前60min分别静脉微泵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1μg/kg、生理盐水20mL,输注时间30min。于麻醉前、拔管前、拔管后1、3、5、10min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血糖(GLU)、血乳酸(LAC)浓度,并记录手术麻醉时间、唤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三组患者围拔管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数值和血浆E、NE、COR、GLU、LAC浓度均比麻醉前明显增高(P<0.01或P<0.05);与D1组、D2组比较,C组的MAP、HR、E、NE、COR、GLU、LAC明显增高(P<0.01或P<0.05);D2组的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C组和D1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明显抑制气管拔管期引起的应激反应,以0.5μg/kg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拔管期 应激反应 右美托咪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