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并发症及其处理 被引量:11
1
作者 金春贤 徐兆龙 周金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42-243,共2页
关键词 子宫肌瘤栓塞术 动脉栓塞术治疗 术并发症 子宫动脉栓塞术 并发症发生率 后处理方法 术后并发症 生育能力 保留子宫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纪建松 章士正 +4 位作者 王丽华 徐民 赵中伟 范晓希 卢陈英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肺动静脉畸形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9例肺动静脉畸形的病人行MSCT检查,然后进行三维肺血管重建,并与DSA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的MSCT检查及重建诊断结果与PADSA诊断相符,MSCT及三维肺血...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肺动静脉畸形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9例肺动静脉畸形的病人行MSCT检查,然后进行三维肺血管重建,并与DSA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的MSCT检查及重建诊断结果与PADSA诊断相符,MSCT及三维肺血管重建均能充分显示供血肺动脉、引流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能准确、直观地观察畸形血管的走行、数目、直径。结论:MSCT及重建技术对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能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静脉畸形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治疗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登科 惠俊国 +1 位作者 程星遥 纪建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并且大多数结节为良性。甲状腺良性结节经射频消融(RFA)治疗后,体积能明显缩小,甚至消失。从而改善结节引起的相关症状。近年来RFA已逐渐成为甲状腺良性结节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是对近些年来甲状腺良性结...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并且大多数结节为良性。甲状腺良性结节经射频消融(RFA)治疗后,体积能明显缩小,甚至消失。从而改善结节引起的相关症状。近年来RFA已逐渐成为甲状腺良性结节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是对近些年来甲状腺良性结节RFA治疗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相关治疗研究提供指导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A 甲状腺良性结节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建平 纪建松 +1 位作者 卢陈英 黄岳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85-887,共3页
目的:分析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CT表现的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RCC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12例PRCC CT平扫肿瘤为均匀的等密度或... 目的:分析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CT表现的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RCC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12例PRCC CT平扫肿瘤为均匀的等密度或不均匀的囊实性病灶;增强扫描皮髓期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度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高于皮髓期,病灶边界显示最清楚,可见假包膜形成;分泌期病灶密度等于或稍低于实质期。结论:PRC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其螺旋CT征象有利于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对PRCC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出血的DSA应用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昌华 陈根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8期763-764,共2页
目的 探讨DSA对小肠血管发育不良的应用价值 ,提高对小肠不明原因出血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肠系膜上动脉选择性插管DSA检查 ,结合手术病理所见 ,对 9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出血者的DSA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确诊为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目的 探讨DSA对小肠血管发育不良的应用价值 ,提高对小肠不明原因出血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肠系膜上动脉选择性插管DSA检查 ,结合手术病理所见 ,对 9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出血者的DSA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确诊为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病 5例 ,表现为节段性肠管小血管增多密集、浓染 ,伴造影剂外溢。动静脉畸形 4例 ,表现为粗大的供血动脉和连接扭曲成团的畸形血管巢 ,以及粗大的引流静脉。结论 DSA检查对小肠不明原因出血的诊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对血管性病变 ,更是主要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发育不良 小肠出血 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血管内穿刺脑血管痉挛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涂建飞 刘一之 +1 位作者 纪建松 赵中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制作兔脑血管痉挛(CVS)模型的方法。方法对78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血管内穿刺法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制作CVS模型。存活兔随机分成3、12h,1、2、3、7和14 d组,共7组,设置正常组及对照组(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各...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制作兔脑血管痉挛(CVS)模型的方法。方法对78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血管内穿刺法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制作CVS模型。存活兔随机分成3、12h,1、2、3、7和14 d组,共7组,设置正常组及对照组(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各5只。每只兔术前、术后常规行头颅CT检查,处死后常规行HE染色观察后交通动脉及基底动脉管腔内直径及管壁厚度改变。结果 78只兔中,成功制成模型并获取标本45只(SAH组35只,对照组10只),模型制作成功率为57.7%。SAH组后交通动脉及基底动脉管腔内直径在SAH后12 h分别缩小了45.6%和52.3%。随后血管直径呈双相期改变,管腔直径在第7天再次明显缩小,分别下降了31.2%和48.6%。结论采用经股动脉行血管内穿刺法制作的兔CVS模型病理改变明显,是一种适合研究CVS发生机制的动物模型,虽然动物死亡率高,但是注意操作的细节和应用新型合适材料,能提高模型制作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动物模型 血管内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殖吸虫病肝损害的CT、MRI特征
7
作者 苏金亮 纪建松 +3 位作者 周利民 王祖飞 张文伟 卢陈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7-760,共4页
目的探讨并殖吸虫病肝损害的CT及MR特征性表现。方法对18例经临床治疗奏效或病理证实的并殖吸虫病肝损害的CT及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经CT检查10例,MRI检查2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6例。结果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14例。病灶均分布在肝... 目的探讨并殖吸虫病肝损害的CT及MR特征性表现。方法对18例经临床治疗奏效或病理证实的并殖吸虫病肝损害的CT及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经CT检查10例,MRI检查2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6例。结果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14例。病灶均分布在肝包膜下或门脉分支周围肝实质内,呈楔形、不规则形或条形,部分病例可见"隧道征"及"围管征";16例CT平扫病灶呈稍低密度12例,等密度4例,边缘模糊;动态增强动脉期大部分病变轻度强化或周边轻度强化,少数无强化;门脉期病灶显示最多,边界清晰,呈相对低密度;延迟期病灶强化消失。MRI检查8例中,呈等T1、稍长T2信号2例,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6例;动态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在动脉期可见斑片状强化;门脉期呈多发低信号,边缘清晰;延迟期病灶强化呈等信号改变。肝内单发病灶表现为环状及分隔样强化,门脉期显示最清。结论并殖吸虫病肝损害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病 肝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34例
8
作者 戴圣伟 何旭东 +3 位作者 柯永泉 徐小雄 梅建华 程英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8期900-902,共3页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药对照试验,将68例发病48 h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丹参注射液和阿司匹林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药对照试验,将68例发病48 h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丹参注射液和阿司匹林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b id,共14 d;对照组则用等量安慰药替代依达拉奉。采用欧洲脑卒中评分(ESS)、Barthel ADL指数量表(MB I)在治疗前后定期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定。所有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时作生存及ADL随访。结果开始治疗后第14天,治疗组和对照组ESS评分分别为(71.60±16.54)和(62.91±14.25)分,MB I评分分别为(65.87±25.70)和(52.16±23.75)分,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1天时,治疗组ESS(77.64±12.14)分,对照组(69.11±13.15)分,治疗组MB I(71.97±20.65)分,对照组(57.45±21.57)分,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7%)(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但慎用于原有肾病患者,治疗期间需注意监测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羟自由基清除药 脑梗死 急性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 被引量:2
9
作者 周观宝 周利民 林家根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28-113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分析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C...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分析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CT平扫表现为病变段输尿管壁增厚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MPR、CPR显示更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病变持续强化,接近肾实质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低于肾实质强化。病变以上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