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的治疗作用机制
1
作者 刘芳 顾逸文 +1 位作者 方浩亮 杨雨烨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03,410,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兔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实验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兔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实验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每组10只。对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和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进行CSA模型制备。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注射PI3K抑制剂Wortmannin(浓度24μg/kg);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仅给予相同固定;电针组和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给予电针“风池穴”,每天1次,连续治疗14 d。观察各组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实验兔无明显行为学变化;模型对照组实验兔精神萎靡、缩肩拱背、食欲减退、活动减少;电针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精神萎靡、活动减少、缩肩拱背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低(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高(均P<0.05);模型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比较,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高(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低(均P<0.05);电针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高(均P<0.05);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比较,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高(均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治疗CSA模型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电针 磷酸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低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对颈性高血压病模型兔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芳 谢思维 +2 位作者 方浩亮 黄哲女 顾逸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颈性高血压病模型兔椎动脉内径(vertebral arterial diameter,VD)、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maximum 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及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AngⅡ)和醛固酮(al...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颈性高血压病模型兔椎动脉内径(vertebral arterial diameter,VD)、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maximum 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及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AngⅡ)和醛固酮(aldosterone,ALD)含量变化,探讨天麻素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颈性高血压病家兔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2只实验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6只)和天麻素组(6只)。模型组耳缘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 mL/(kg·d),天麻素组耳缘静脉注射含有50 mg/mL天麻素的等量0.9%氯化钠溶液,与6只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并记录各组实验兔治疗前后椎动脉VD和EDV值,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测定实验兔血清中NE、AngⅡ和ALD水平。结果与该组治疗前比较,模型组和天麻素组实验兔治疗后椎动脉内径、ED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天麻素组实验兔治疗后椎动脉内径、ED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E水平(32.34±12.49)ng/mg,高于正常对照组(19.29±4.48)ng/mg(P<0.05),天麻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天麻素组AngⅡ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ALD值(160.07±38.14)pg/mg,高于正常对照组(103.33±29.83)pg/mg(P<0.01),而天麻素组ALD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对颈性高血压病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代谢、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及抑制醛固酮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颈性高血压病 椎动脉 RAAS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腧穴埋线对围绝经期抑郁焦虑妇女HAMD评分和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金亚蓓 项洪艳 郑利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6期1322-1324,共3页
目的:观察背腧穴埋线对围绝经期抑郁焦虑患者HAMD评分和性激素的影响,探讨背腧穴埋线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焦虑作用机理。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每组46例。埋线组选取肾俞、心俞、肝俞、脾俞、三阴交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每周... 目的:观察背腧穴埋线对围绝经期抑郁焦虑患者HAMD评分和性激素的影响,探讨背腧穴埋线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焦虑作用机理。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每组46例。埋线组选取肾俞、心俞、肝俞、脾俞、三阴交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每周1次,连续埋4次为1个周期,共埋2个周期。针刺组选取与埋线组相同的穴位,常规刺法,隔日1次,每周3次,疗程同埋线组。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及其对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的影响。结果:治疗后埋线组HAMD评分及血清性激素的变化(FSH、LH降低,E2升高)同针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埋线组与针刺组自身组内治疗前后HAMD评分及血清性激素的变化(FSH、LH降低,E2升高)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埋线组和针刺组均能有效调节围绝经期抑郁焦虑患者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并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因此背腧穴埋线可作为围绝经期抑郁焦虑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抑郁焦虑 HAMD评分 背腧穴 穴位埋线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腹型肥胖患者的时效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金慧芳 金亚蓓 +1 位作者 施萌 刘承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3期579-581,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腹型肥胖的疗效与治疗时间的关系。方法:64例腹型肥胖患者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30例和女性组34例,均运用穴位埋线治疗4次,并观察患者腰围、腰臀比、体重指数、临床整体疗效等指标。结果:两组腰围、腰臀比、体重指数...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腹型肥胖的疗效与治疗时间的关系。方法:64例腹型肥胖患者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30例和女性组34例,均运用穴位埋线治疗4次,并观察患者腰围、腰臀比、体重指数、临床整体疗效等指标。结果:两组腰围、腰臀比、体重指数、临床整体疗效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腰围、腰臀比、体重指数均逐渐减小,临床整体疗效均逐渐变好。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腹型肥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腹型肥胖 时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围绝经期月经失调患者Kupperman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金亚蓓 郑利芳 +1 位作者 刘芳 项洪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8期1838-1840,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76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对照组,每组138例。埋线组选取大椎、关元、气海、中脘、肾俞、曲池、足三里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选取相同的穴位,注射器针头垂直进针后但不埋入羊肠...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76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对照组,每组138例。埋线组选取大椎、关元、气海、中脘、肾俞、曲池、足三里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选取相同的穴位,注射器针头垂直进针后但不埋入羊肠线,其余操作同埋线组。两组均为7天1次,连续埋4次为1个周期,共埋2个周期。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Kupperman评分和各项症状评分。结果:埋线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潮热汗出、失眠、焦躁、忧郁、疲倦等临床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而其他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有效的降低围绝经期月经失调患者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并能显著改善患者潮热出汗、失眠、焦躁、忧郁、疲倦乏力等症状,而对感觉异常、头晕、肌肉骨关节疼痛、头痛、心悸、皮肤移走感等症状无明显影响。说明穴位埋线对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KUPPERMAN评分 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募配穴针刺法对代谢综合征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马晓蕾 郑利芳 陈海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6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早期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早期MS患者(中心性肥胖伴高血脂及糖调节受损的MS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干预结合药物;对照组30例,仅给予药物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血脂、血糖及体重指数的变... 目的:观察针刺对早期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早期MS患者(中心性肥胖伴高血脂及糖调节受损的MS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干预结合药物;对照组30例,仅给予药物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血脂、血糖及体重指数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及血脂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L)除外;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体重、腰围、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TC、TG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干预早期代谢综合征患者,可有效减轻体重,减少腰围,降低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对延缓或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募配穴针刺法 代谢综合征早期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