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气活血法治疗胃肠功能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智屹惠 王坤根 +2 位作者 江荣林 王灵聪 黄立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6期1414-1416,共3页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法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理气活血剂辨证治疗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衰竭病人20例,并设立对照,分别就肠鸣音、腹内压、腹围、胃肠功能评分及肠内营养量5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理气活血剂可减...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法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理气活血剂辨证治疗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衰竭病人20例,并设立对照,分别就肠鸣音、腹内压、腹围、胃肠功能评分及肠内营养量5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理气活血剂可减小胃肠功能衰竭病人的腹围,增加肠内营养量,降低胃肠功能评分,与单纯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达65%。结论:理气活血法可促进胃肠功能衰竭患者的胃肠动力,明显增加肠内营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功能衰竭 痞满 理气活血 王坤根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鼻饲营养途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疾病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江荣林 马伟斌 +6 位作者 雷澍 王灵聪 吴建浓 朱美飞 吴艳春 智屹惠 黄立权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鼻饲营养途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疾病发展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7例连续禁食48 h以上,且胃肠功能恢复、腹痛已缓解的SAP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鼻胃管鼻饲营养(14例)和鼻空肠管鼻饲营养(13例)。记录血清淀粉... 目的:探讨不同的鼻饲营养途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疾病发展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7例连续禁食48 h以上,且胃肠功能恢复、腹痛已缓解的SAP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鼻胃管鼻饲营养(14例)和鼻空肠管鼻饲营养(13例)。记录血清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CRP)和Balthazar CT评分,分析腹痛再发例次和病程进展状况。结果:鼻胃管鼻饲组和鼻空肠管鼻饲组中分别有8例(57.1%)和2例(15.4%)发生腹痛再发(P<0.05),鼻胃管组和腹痛再发者的总住院时间、鼻饲后住院时间均分别较鼻空肠管组和无腹痛者长(P<0.05,P<0.01)。血淀粉酶、脂肪酶、CRP恢复正常的时间亦较长(P<0.05,P<0.01)。鼻胃管组有4例(28.6%)须停止鼻饲,有2例(14.3%)死亡,而鼻空肠管组则均无上述情况发生率。发生腹痛者的患病在第21天的Balthazar's CT评分较高。结论:鼻空肠管鼻饲营养较鼻胃管鼻饲营养者能显著减少SAP的腹痛再发和缩短疾病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鼻饲 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抬高机械通气患者床头医嘱执行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兰芳 童小华 +2 位作者 卢谨 郑春美 吴志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8期585-586,624,共3页
目的调查抬高机械通气患者床头医嘱的执行情况,了解护理人员落实患者床头抬高30°~45°的准确性。方法由专门培训的护士在观察日的9:00、15:00、21:00、3:00四个时点,使用自制量角器,对29例机械通气患者共测量1894例次床头抬... 目的调查抬高机械通气患者床头医嘱的执行情况,了解护理人员落实患者床头抬高30°~45°的准确性。方法由专门培训的护士在观察日的9:00、15:00、21:00、3:00四个时点,使用自制量角器,对29例机械通气患者共测量1894例次床头抬高的角度,并按0°、1°~19°、20°~29°、30°~45°进行分类统计,同时将护士自查估计角度与研究人员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总计1894例次的测量中,床头抬高大于0°的共662例次,占测量总次数的34.95%;日间(9:00,15:00)床头抬高402次,夜间(21:00,3:00)床头抬高260次,两时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床头准确抬高30°~45°的共311例次,占测量总次数的16.42%,但护士自查评估认为床头准确抬高30°~45°的有581例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械通气患者的床头抬高现状未能达到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预防指南的推荐要求,护士对抬高床头30°~45°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及对实际抬高角度判断有偏差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 机械通气 执行 呼吸相关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及ICAM-1在脑出血大鼠及过氧化氢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4
作者 智屹惠 黎杏群 +2 位作者 罗云 万赛英 李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3-698,共6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机制及核因子-κB(NF-κB)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间表达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及过氧化氢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机制及核因子-κB(NF-κB)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间表达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及过氧化氢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NF-κB和ICAM-1的表达。结果:大鼠脑出血后NF-κB及ICAM-1表达均增强,ICAM-1的表达高峰(1 d)先于NF-κB(4 d),但在体外实验中,过氧化氢损伤后即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NF-κB表达即增加,2 h后ICAM-1表达也上调,NF-κB的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可下调NF-κB及ICAM-1表达。结论:在活性氧损伤中NF-κB作为ICAM-1的活化因子,可上调ICAM-1表达,但在脑出血这一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尚有其它因素参与对NF-κB及ICAM-1表达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胞间粘附分子1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与感染性休克关系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谢子安 方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433-1437,共5页
A lot of progresses in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duction and effects of NO have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s.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showed that N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ptic shock. Some other in... A lot of progresses in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duction and effects of NO have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s.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showed that N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ptic shock. Some other investigators reported that NOS inhibitors could have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value in septic shock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感染性休克 临床研究 动物模型 败血症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对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谢子安 黄元伟 +2 位作者 胡申江 夏强 沈岳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 :研究热休克预处理对SD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 5 5只SD大鼠 ,随机分为热休克组 (H组 ,n =2 9)和对照组 (C组 ,n =2 6 )。H组大鼠给予热休克预处理而C组则否。取H组和C组各16只大鼠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及... 目的 :研究热休克预处理对SD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 5 5只SD大鼠 ,随机分为热休克组 (H组 ,n =2 9)和对照组 (C组 ,n =2 6 )。H组大鼠给予热休克预处理而C组则否。取H组和C组各16只大鼠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及模拟缺血再灌注。心电图记录复灌时心律失常情况。并检测复灌时心脏流出液肌酸激酶 (CK)的活性。同时检测两组心脏组织中 70kD热休克蛋白 (HSP70 )的相对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接着对其余 13只H组大鼠和 10只C组大鼠测定心脏乳头肌动作电位 ,即测定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振幅、0期最大上升速率 (Vmax)等电生理指标 ,再以台氏液复灌 ,观察心肌动作电位恢复到缺血液灌流前形态的时间。结果 :①H组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明显较C组为轻。②再灌注过程中心肌CK的释放量H组显著少于C组。③H组心脏组织HSP70表达量显著多于C组。④H组抗氧化酶活性明显强于C组 ,脂质过氧化物少于C组。⑤台氏液灌流时心肌动作电位H组Vmax显著低于C组 ,提示热休克对心肌的快Na+ 通道有抑制作用。经缺血液灌流 10min后 ,H组的Vmax变化幅度小于C组。以台氏液复灌后 ,心肌动作电位恢复到缺血液灌流前形态的时间也以H组为短。结论 :热休克预处理可以减轻大鼠心肌再灌注性损伤 ,减少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 大鼠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对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子安 黄元伟 +2 位作者 胡申江 夏强 沈岳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研究热休克预处理对 SD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 32只 SD大鼠随机分为热休克组 (n=16 )和对照组 (n=16 )。热休克组大鼠给予热休克预处理而对照组则否。采用 L 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法 ,先稳定灌... 目的 :研究热休克预处理对 SD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 32只 SD大鼠随机分为热休克组 (n=16 )和对照组 (n=16 )。热休克组大鼠给予热休克预处理而对照组则否。采用 L 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法 ,先稳定灌注 40分 ,再停灌 2 0分 ,然后复灌 6 0分。心电图记录再灌注时心律失常情况。并检测再灌注时心脏流出液肌酸激酶 (CK)的活性。以 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心脏组织中 70 KD热休克蛋白(HSP70 )的相对含量。另外还检测心肌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 ,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DA)的含量。  结果 :热休克组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为低 ,表现为心室颤动发生率在热休克组为 0 ,而对照组为 6 / 16。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热休克组为 3/ 16 ,而对照组为 7/ 16 ,以热休克组为低 (P<0 .0 5 )。再灌注过程中心肌 CK的释放量热休克组 31.4± 6 .8IU/ L 较对照组 42 .3± 8.9IU/ L显著减少 (P<0 .0 0 1)。热休克组心脏组织 HSP70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 ,信号条带积分吸光值热休克组为 6 .39± 1.98,对照组为 4.6 2± 2 .0 5 (P<0 .0 1)。热休克组抗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而脂质过氧化物则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endorff灌流模型 心律失常 热休克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