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医序贯式运动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婉冰 蒋娇娇 +3 位作者 于芬芬 张凌燕 谭小雪 徐芳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序贯式运动方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干预小组基于循证方法学,构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序贯式中医运动方案。选取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造血干细胞移植... 目的探讨中医序贯式运动方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干预小组基于循证方法学,构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序贯式中医运动方案。选取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造血干细胞移植运动康复方案,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序贯式中医运动康复方案。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简易体能状况、疲劳严重程度、身体质量指数、改良Barthel指数和运动康复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运动康复依从性。结果移植后14 d、28 d,干预组体能状况、疲劳严重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和运动康复依从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均未发生运动相关不良事件。结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实施中医序惯运动方案可行和安全,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运动能力,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医疗法 序贯式运动 运动康复 八段锦 体能状况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铁胺治疗血液病输血相关性铁过载4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迪炯 叶宝东 +9 位作者 罗赟飞 曾玉晓 温晓文 沈一平 沈建平 林圣云 胡致平 郑智茵 高雁婷 周郁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097-4099,共3页
目的:探讨去铁胺治疗输血依赖性铁过载的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合并铁过载的血液病患者42例。观察去铁前后血清铁蛋白、血象、脏器功能、输血频次的变化。结果:去铁胺1~3疗程的反应率分别为11.9%、15.2%和1... 目的:探讨去铁胺治疗输血依赖性铁过载的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合并铁过载的血液病患者42例。观察去铁前后血清铁蛋白、血象、脏器功能、输血频次的变化。结果:去铁胺1~3疗程的反应率分别为11.9%、15.2%和16%。3个疗程治疗中,每增加1个疗程。总体疗效等级分别提高21.2%和20%。铁负荷2—4级的患者。3个疗程反应率分别为50%.27.5%,0%。3个疗程后。骨髓衰竭性疾病患者血红蛋白提高(P〈0.05),每月输血量减少,输血间隔延长。去铁治疗能改善患者脏器功能,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去铁胺治疗输血依赖铁过载安全、有效,能一定程度上改善造血,但需坚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铁胺 铁过载 输血相关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认识及优势进展 被引量:36
3
作者 吴迪炯 周郁鸿 沈一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3期500-502,共3页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治疗较为棘手的血液病,病程长,容易反复/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充实。就目前中医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认识、优势...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治疗较为棘手的血液病,病程长,容易反复/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充实。就目前中医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认识、优势特点及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认为有必要深入临床研究,提高循证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医药 疗效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与中医证候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庄海峰 沈建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8期1681-1684,共4页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计数(BPC)、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血小板计数直接用德国Bayer ADIVA—12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骨髓穿刺抽取适量骨髓液,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用瑞氏染液染色后,使...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计数(BPC)、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血小板计数直接用德国Bayer ADIVA—12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骨髓穿刺抽取适量骨髓液,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用瑞氏染液染色后,使用奥林帕斯CX200光学显微镜观察计数并分类,测定了ITP患者120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BPC)、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分析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BPC)、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在ITP患者血热妄行、气虚不摄、阴虚火旺、瘀血阻络四种证型及正常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血小板计数(BPC)和巨核细胞角度证实ITP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证型 血小板计数 巨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学改变与中医症候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均法 庄海峰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5期890-891,共2页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相关抗体(PA)g)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定量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了ITP患者120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PA)g),分析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相关抗体(PA)g)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定量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了ITP患者120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PA)g),分析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显示:血小板相关抗体在ITP患者血热妄行、气虚不摄、阴虚火旺、瘀血阻络4种证型及正常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在各组间的总趋势是:气虚不摄组>阴虚火旺组>血热妄行组、瘀血阻络组>正常人。从血小板相关抗体(PA)g)角度证实ITP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证型 血小板相关抗体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潇 周郁鸿 +3 位作者 陈小红 尹利明 赵燕娜 沃立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33-1836,共4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Th17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FCM检测ITP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比例;ELISA技术检测上述两组血浆中IL-17、IL-23、IL-6和TGF-β1的表达水平;RT-PCR技术检测外周... 目的:本研究探讨Th17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FCM检测ITP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比例;ELISA技术检测上述两组血浆中IL-17、IL-23、IL-6和TGF-β1的表达水平;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IL-17和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PBMNC中pSTAT3和RORγ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ITP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浆中IL-17、IL-23、IL-6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TP患者PBMNC中IL-17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 STAT3和RORγ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在ITP发生和发展中,Thl7细胞亚群比例增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Th17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及转录调控因子水平的变化与ITP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H17细胞 白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林圣云 胡致平 +1 位作者 罗秀素 虞荣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73-574,共2页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诱导凋亡的U937细胞负载树突状细胞后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3
8
作者 郑智茵 王建峰 +9 位作者 胡致平 沈建平 高瑞兰 叶宝东 林圣云 沈一平 陈均法 罗秀素 周郁鸿 虞荣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833-838,共6页
本研究探讨凋亡白血病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能否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用青蒿琥酯诱导U937细胞凋亡,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生DC,将凋亡U937细胞负载DC,并添加TNF-α诱导DC成熟,然后与自体T淋巴细胞... 本研究探讨凋亡白血病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能否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用青蒿琥酯诱导U937细胞凋亡,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生DC,将凋亡U937细胞负载DC,并添加TNF-α诱导DC成熟,然后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育,并联合IL-2以诱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C和T细胞免疫表型,采用Dextran-FITC内吞试验检测DC的抗原摄取能力;用ELISA法检测IL-12p70的产生;采用MTT法检测凋亡U937细胞负载及未负载DC诱导的自体T淋巴细胞对不同的靶细胞(U937细胞和NB4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表明:青蒿琥酯1μg/ml作用于U937细胞48小时后,U937细胞的凋亡率达51.52%,DC在未成熟阶段时吞噬Dextran-FITC的能力最强,负载凋亡U937细胞之后并不能促使未成熟DC(iDC)分化为成熟DC(mDC)。凋亡U937细胞负载后的iDC在TNF-α的作用下能够成为mDC。与未负载的mDC相比,凋亡U937细胞负载后的mDC(mDC-ApoU937)分泌IL-12p70水平明显增高,而且由其所激发和扩增的T细胞以CD8+的T细胞为主。细胞毒性实验显示:mDC-ApoU937诱导的T细胞的对U937细胞的杀伤显著超过对NB4细胞的杀伤。结论:mDC-ApoU937能有效地诱导特异性抗白血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白血病 青蒿琥酯 细胞凋亡 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婷婷 吴迪炯 +3 位作者 叶宝东 邵科钉 孙洁 周郁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236,共5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以表达PML-RARα为特征。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全反式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诱导其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细胞周期调节、转录调控等过程。深入研究该通路在APL中的作用有助...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以表达PML-RARα为特征。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全反式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诱导其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细胞周期调节、转录调控等过程。深入研究该通路在APL中的作用有助于明确部分药物的起效机制及开拓APL的临床治疗思路。本文就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组成、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介导的蛋白质修饰在APL中的作用、泛素化途径相关药物在APL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AT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及有效部位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丽凤 李伟平 +3 位作者 沈一平 周郁鸿 丁志山 蒋福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0期2224-2226,I0006,I0007,共5页
目的:研究白及有效部位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白及,系统溶剂萃取法萃取后得到白及氯仿层,采用folin-酚比色法测定氯仿层的总酚含量。将白及氯仿层配成50、100、150μg/mL后,作用于HL60细胞,应用Hoechst33... 目的:研究白及有效部位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白及,系统溶剂萃取法萃取后得到白及氯仿层,采用folin-酚比色法测定氯仿层的总酚含量。将白及氯仿层配成50、100、150μg/mL后,作用于HL60细胞,应用Hoechst33342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白及氯仿层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用RT-PCR法检测Bcl-2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白及氯仿层总酚含量为25.35%,药物对HL60细胞作用24 h后,Hoechst33342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胞核固缩、深染及碎裂等多种形态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白及氯仿层可显著诱导HL60细胞凋亡,凋亡率为24.9%,36.0%,51.3%,RT-PCR结果显示,Bcl-2 mRNA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下降,Bax mRNA表达增加。结论:白及能有效诱导HL60细胞凋亡,抑制HL60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Bax基因表达增加及Bcl-2基因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总酚 HL60细胞 凋亡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俊玲 虞荣喜 陈均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06-509,共4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青蒿琥酯体外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其过程中Bcl-2与ICAD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MTT法测定青蒿琥酯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光学显微镜检、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观察和检测青蒿琥酯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应用蛋白... 本研究旨在研究青蒿琥酯体外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其过程中Bcl-2与ICAD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MTT法测定青蒿琥酯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光学显微镜检、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观察和检测青蒿琥酯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青蒿琥酯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与ICAD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蒿琥酯对HL-60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48小时IC50值为18.33μg/ml,其增殖抑制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Bcl-2和ICAD在HL-60细胞中均有表达,且随药物浓度的增高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青蒿琥酯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Bcl-2和ICAD在青蒿琥酯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途径中可能是重要的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HL-60细胞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