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头痛的中医诊治规律初探 被引量:24
1
作者 章正祥 曹克刚 范吉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4期717-719,共3页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的疾病,在《甲乙经》中首先被提出,现代中医基本确立了偏头痛的诊断、证候分类和疗效评价标准。一般认为风、寒、火、痰、虚、瘀是偏头痛发病的病理基础。偏头痛治疗主要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分期治疗。...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的疾病,在《甲乙经》中首先被提出,现代中医基本确立了偏头痛的诊断、证候分类和疗效评价标准。一般认为风、寒、火、痰、虚、瘀是偏头痛发病的病理基础。偏头痛治疗主要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分期治疗。发作期多以祛邪为主,重在祛风、清热、化痰、活血、平肝;缓解期多以补虚为主,重在益气养血、滋阴补肾。偏头痛在上述治则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头痛部位和经络循行路线,加用不同的引经药物和虫类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中医 诊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与中医护理双模合一病房的创建和管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祝亚男 汪永坚 +2 位作者 唐娅琴 杨洋 叶会玲 《中国医院》 2013年第10期47-48,共2页
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采取完善组织建设、营造中医环境氛围、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培训和开展优质护理新举措开展、6S的管理理念、护理管理技能培训项目和开展中医特色项目等方法创建"优质护理和中医护理模式相... 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采取完善组织建设、营造中医环境氛围、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培训和开展优质护理新举措开展、6S的管理理念、护理管理技能培训项目和开展中医特色项目等方法创建"优质护理和中医护理模式相结合病房"。"双模合一"病房的创建和管理拓宽了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提升了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也赢得了患者对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的认可,提高了患者的住院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中医护理 双模合一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护理模式病房”的创建和管理 被引量:6
3
作者 唐娅琴 边雪梅 汪永坚 《中国医院》 2011年第11期55-56,共2页
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采取完善组织建设、营造中医环境氛围、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培训和开展中医特色项目等方法创建"中医护理模式病房",拓宽了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也赢得了患者... 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采取完善组织建设、营造中医环境氛围、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培训和开展中医特色项目等方法创建"中医护理模式病房",拓宽了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也赢得了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可,提高了患者的住院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模式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黄汤对组胺诱导的离体变应性鼻炎黏膜组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郭丽明 丛品 +2 位作者 沈强 熊高云 戈言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5期1183-1185,I0020,共4页
目的:探讨辛黄汤对组胺诱导的离体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黏膜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组胺诱导离体AR黏膜组织模型,然后分组给予布地奈德、辛黄汤高、中、低剂量培养;用HE染色病理学观察不同浓度的辛黄汤对离体鼻黏膜组织的... 目的:探讨辛黄汤对组胺诱导的离体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黏膜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组胺诱导离体AR黏膜组织模型,然后分组给予布地奈德、辛黄汤高、中、低剂量培养;用HE染色病理学观察不同浓度的辛黄汤对离体鼻黏膜组织的病理学效用;用FCM检测不同浓度的辛黄汤对组胺诱导的离体鼻黏膜组织细胞以及ANI或zVAD-fmk预孵0.5 h后的组胺诱导的离体鼻黏膜组织细胞的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辛黄汤作用于组胺诱导的离体AR鼻黏膜组织24 h后,损伤的鼻黏膜组织结构渐趋完整,层次逐渐清晰,水肿明显减轻,呈浓度依赖性;鼻黏膜组织细胞的凋亡率渐趋减少,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P<0.05);同时凋亡相关蛋白cyto-c、Caspase-3和PARP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经ANI或zVAD-fmk预孵0.5 h后组胺诱导的离体鼻黏膜组织细胞的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辛黄汤可以显著改善组胺诱导的离体AR黏膜组织病理学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黄汤 变应性鼻炎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血生乳汤结合中频电刺激穴位在产后早期乳汁分泌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赵珏 齐彩霞 +2 位作者 王倩倩 朱迎萍 赵祎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补血生乳汤结合中频电刺激穴位在产后早期乳汁分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气血两虚型产妇390例,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95例,对照组产妇在产后加强营养,指导正确哺乳,在分... 目的探讨补血生乳汤结合中频电刺激穴位在产后早期乳汁分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气血两虚型产妇390例,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95例,对照组产妇在产后加强营养,指导正确哺乳,在分娩24 h后,每日早晚取少泽、膻中、乳根三穴进行电刺激,每次20 min。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补血生乳汤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产后7 d乳房饱胀感、泌乳量,比较产后24 h、48 h、产后7 d血清催乳素水平,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比较研究组中顺产组和剖宫产组产妇产后7 d乳房饱胀感、泌乳量,比较产后24 h、48 h、产后7 d血清催乳素水平。结果研究组产妇中乳房饱胀感为Ⅰ级所占的比重高于对照组,乳房充盈度为Ⅱ级、Ⅲ级的所占的比重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7 d泌乳量中、多的产妇占的比重高于对照组,泌乳量少的产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24 h和48 h血清催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7 d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中顺产组产妇3 d乳房饱胀感Ⅱ级、Ⅲ级比例高于剖宫产组产妇,Ⅰ级低于剖宫产组(P<0.05);顺产组产妇产后24 h、48 h血清催乳素水平高于剖宫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7 d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方式是影响产后早期乳汁分泌的重要因素,补血生乳汤结合中频电刺激能在产后早期提升乳房饱胀感,促进早期乳汁分泌,提升血清催乳素水平,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血生乳汤 中频电刺激 早期乳汁分泌 母乳喂养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龚秀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02-1904,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选择外科可吸收羊肠线埋线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患者体重及症状的变化,并在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选择外科可吸收羊肠线埋线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患者体重及症状的变化,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血脂及肝功能检测。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应用穴位埋线治疗后,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明显减轻,血清ALT、AST、TG、CHOL水平明显降低,疗效和对照组相仿。结论: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脂质代谢的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穴位埋线 中脘 气海 天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肠内营养混悬液存在配伍禁忌 被引量:5
7
作者 余娅娟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8-168,173,共2页
肠内营养(EN)混悬液(百普力,纽迪希亚公司产品)是一种短肽型EN制剂,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主要成分为水、乳清蛋白水解物、植物油、麦芽糖糊精、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是一种淡黄色乳状混悬液。适用于胃肠... 肠内营养(EN)混悬液(百普力,纽迪希亚公司产品)是一种短肽型EN制剂,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主要成分为水、乳清蛋白水解物、植物油、麦芽糖糊精、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是一种淡黄色乳状混悬液。适用于胃肠功能不全、吸收面积减少或胰液分泌不足的病人。另外,因渗透浓度较低,能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耐受性强,在配方上降低了脂肪的含量,更适合消化道功能不全、腹部手术后和脂肪代谢障碍的病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混悬液 营养支持 配伍禁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医学在偏头痛动物模型证候属性中的运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章正祥 王玲玲 +2 位作者 侯群 曹克刚 范吉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1期2552-2554,共3页
目的:转化医学是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桥梁,探讨其在偏头痛动物模型证候属性中的运用。方法:基于既往研究成果,结合转化医学,运用血瘀诊断标准,虚证诊断标准对利血平化致5-HT偏头痛模型小鼠进行证候属性判断,并通过"以药测证"... 目的:转化医学是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桥梁,探讨其在偏头痛动物模型证候属性中的运用。方法:基于既往研究成果,结合转化医学,运用血瘀诊断标准,虚证诊断标准对利血平化致5-HT偏头痛模型小鼠进行证候属性判断,并通过"以药测证"来进一步验证。结果:利血平化致5-HT偏头痛模型小鼠具有阳虚、脾虚、血瘀证的证候属性。结论:转化医学对偏头痛动物模型证候属性判断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偏头痛 动物模型 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脑白质病变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段莉琴 刘园 彭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定量评估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脑白质病变,探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15例临床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1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无神经系统疾病的志愿者为对照组。行DTI及常规磁共振扫描,应用基于纤...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定量评估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脑白质病变,探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15例临床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1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无神经系统疾病的志愿者为对照组。行DTI及常规磁共振扫描,应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对全脑白质进行分析,提取异常区域的部分各项异性(FA值)、平均弥散率(MD值)、特征值(λ1、λ2、λ3)。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左侧皮质脊髓束FA值显著下降(P=0.034),特征值λ2(P=0.124)、λ3(P=0.064)有升高趋势,右侧皮质脊髓束FA值有下降趋势(P=0.050)。两组λ1、MD值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DTI能够定量显示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皮质脊髓束损害,并且该病变可能是脱髓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扩散张量成像 皮质脊髓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青娥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和肾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巧敏 徐露 +1 位作者 金雅美 倪海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641-645,共5页
目的:观察加味青娥丸对糖尿病SD大鼠糖脂代谢和其肾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取月龄一致的正常健康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加味青娥丸低剂量组、加味青娥丸中剂量组、加味青娥丸高剂量组,并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加味青娥丸对糖尿病SD大鼠糖脂代谢和其肾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取月龄一致的正常健康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加味青娥丸低剂量组、加味青娥丸中剂量组、加味青娥丸高剂量组,并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通过对其喂养高脂饲料和腹腔注射25 mg/kg的链脲菌素(STZ)来诱导建立SD大鼠的2型糖尿病模型。每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生理盐水进行灌胃,连续8周。测定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的血糖(2PBG)、肾脏质量指数(Kw/Bw)以及24 h的尿蛋白含量,并于最后一次给药后2 h将大鼠处死,并应用生化仪对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进行测定。应用ELISA法对血清中IL-1β、MC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CCL5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观察发现,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给药组大鼠的FBG、2PBG、24 h尿蛋白的含量、Kw/Bw,血清中TG、TC、LDL、SCr、BUN含量都明显降低,HDL含量增高。同时,给药组也能降低血清中IL-1β、MCP-1、hs-CRP及CCL5的含量。结论:加味青娥丸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SD大鼠的血糖、血脂,并且对其肾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此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中IL-1β、MCP-1、hs-CRP及CCL5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青娥丸 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提高术后患者ICU交接质量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余娅娟 吴小飞 +1 位作者 朱玲琴 胡培亚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通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完善术后患者ICU交接内容,统一ICU交接标准及流程。方法由8名护理人员组成QCC小组,活动开展前对术后患者ICU交接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要因分析,通过头脑风暴法不断讨论分析,制定交接标准... 目的通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完善术后患者ICU交接内容,统一ICU交接标准及流程。方法由8名护理人员组成QCC小组,活动开展前对术后患者ICU交接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要因分析,通过头脑风暴法不断讨论分析,制定交接标准和流程,完善交接内容。结果开展QCC活动后,术后患者ICU交接的缺陷率由QCC活动前的16%降到活动后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员QCC方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护理品质意识、脑力开发等6个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开展QCC活动不仅有效完善术后患者ICU交接内容,同时还提高了QCC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手术患者 ICU交接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_3和三氧化二砷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姝 沈建平 +1 位作者 沈一平 周郁鸿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7期1663-1665,共3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维生素K3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氮蓝比色法检测As2O3联合VK3对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DNA电泳、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标记法检测凋...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维生素K3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氮蓝比色法检测As2O3联合VK3对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DNA电泳、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标记法检测凋亡,观察As2O3联维生素K3对RPMI8226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同时通过RT-PCR检测VEGF表达来观察VK3、As2O3对RPMI8226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两者是否有协同作用。结果:VK3和As2O3二者均可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系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Bcl-2mRNA的表达、诱导调亡,这种效应具有时间与剂量依赖性;二者间具有协同作用。经VK3和As2O3作用后的RPMI8226细胞出现凋亡细胞的特征;维生素K3(VK3)、As2O3单独及联用作用于RPMI8226细胞DNA凝胶电泳可见明显的梯形条带。与单用As2O3相比,As2O3联合VK3作用于RPMI8226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减少。RT-PCR检测表明RPMI8226细胞经VK3、As2O3单独及联合作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明显降低。结论:VK3、As2O3单用及联用对RPMI8226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可能通过VEGF表达降低而起作用。VK3和As2O3在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中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3 三氧化二砷 多发性骨髓瘤 凋亡 RPMI822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_3增强三氧化二砷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姝 沈建平 +4 位作者 沈一平 林圣云 胡致平 郑智茵 周郁鸿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448-449,共2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K3对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8226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生长抑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氮蓝比色法检测As2O3联合维生素K3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 目的:探讨维生素K3对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8226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生长抑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氮蓝比色法检测As2O3联合维生素K3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联合维生素K3对RPMI8226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单用As2O3对RPMI8226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单用As2O3相比,As2O3联合维生素K3作用于RPMI8226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减低,并有凋亡峰。结论:维生素K3可以增强As2O3对RPMI8226细胞诱导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3 三氧化二砷 多发性骨髓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保暖衣在ICU护理中的应用
14
作者 梅丽彩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24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ICU护理 保暖衣 气管切开患者 上呼吸道感染 肩关节疼痛 呼吸道管理 意识不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