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化经营对新零售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管理者能力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丽丽 彭学兵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9-172,共4页
提升品牌价值是新零售企业构建品牌优势和实现持续成长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管理者能力理论,以2014-2022年我国上市新零售企业为样本,实证探讨多元化经营对新零售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效应及管理者能力在其中的调节机制。结果表明:多元化... 提升品牌价值是新零售企业构建品牌优势和实现持续成长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管理者能力理论,以2014-2022年我国上市新零售企业为样本,实证探讨多元化经营对新零售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效应及管理者能力在其中的调节机制。结果表明:多元化经营对新零售企业品牌价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管理者能力在多元化经营提升新零售企业品牌价值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本文旨在拓展多元化经营与企业品牌价值理论成果,并为新零售企业提升品牌价值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经营 新零售企业 品牌价值 管理者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下产品生产与成本管理的双向嵌入——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扩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圆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0,共9页
在人工智能情境下,结合产业转型与产品结构调整,推动智能化产品生产与成本管理实现“双向嵌入”,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项有益尝试。这种“双向嵌入”有助于丰富智能互联产品生产与单元制造模式融合中的价值内涵,延展成本管理学的理论边... 在人工智能情境下,结合产业转型与产品结构调整,推动智能化产品生产与成本管理实现“双向嵌入”,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项有益尝试。这种“双向嵌入”有助于丰富智能互联产品生产与单元制造模式融合中的价值内涵,延展成本管理学的理论边界,促进成本管理效率与效益的提升。同时,针对数字化改革,围绕经营模式与产品业态创新,积极寻求新的成本管理智能化生态平台,扩展海尔“人单合一”模式从经营末端(销售端)向经营前端(生产端)延展的应用场景。基于人工智能的“双向嵌入”体验,以及单元制造环境中的成本生态优化,促进智能互联产品的功能升级,使传统“成本观”与“分配观”下的管理会计边界更加模糊,进而助力实现智能化的企业价值创造并获得持续的价值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单元制造 人单合一 成本管理 双向嵌入 海尔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成本管理情境特征
3
作者 冯圆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2-57,共6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成本管理需要坚持面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成本管理需要坚持面向宏观、关注中观、夯实微观,聚焦关键与重点问题。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成本管理情境特征表现为:“以新求质”,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向“新”而行;“以质求变”,通过制度型开放等向深化“改革”谋发展;“动因创新”,借助于成本管理的动因机制寻求未来发展的新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开放 成本管理 情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财政支农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永喜 刘洋 俞书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7,共12页
在气候变化加剧的现实背景下,有效发挥财政支农政策效能,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对我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4—2020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和西藏)共1326个县级行政区... 在气候变化加剧的现实背景下,有效发挥财政支农政策效能,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对我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4—2020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和西藏)共1326个县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并检验财政支农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以升温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不利于提升农业经济韧性,而财政支农可以有效缓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经济韧性的负面影响。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粮食主销区和低收入地区农业经济韧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更为明显。财政支农的调节作用也具有明显异质性,财政支农在粮食主产区和低收入地区发挥了更显著的调节作用。据此,建议积极落实农业经济韧性提升措施,强化财政政策在农业气候适应与减缓措施上的支持力度,实施区域差异化的农业经济韧性提升方案,从而缓解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提升我国农业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韧性 气候变化 财政支农 调节效应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阶层成长型心智对大学生学业和职业投入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小云 段锦云 张茜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7-462,共16页
社会阶层成长型心智(SES成长型心智)代表了个体对自身阶层能够发生流动的积极信念。基于内隐理论,采用问卷法(研究1)和实验法(研究2)考察了大学生SES成长型心智对学业和职业投入的影响及其阶层差异。结果发现:(1)SES成长型心智提高了学... 社会阶层成长型心智(SES成长型心智)代表了个体对自身阶层能够发生流动的积极信念。基于内隐理论,采用问卷法(研究1)和实验法(研究2)考察了大学生SES成长型心智对学业和职业投入的影响及其阶层差异。结果发现:(1)SES成长型心智提高了学业投入,该作用在家庭主观SES较低的群体中较强;(2)SES成长型心智提高了职业投入,该作用在家庭主观SES较高的群体中较强;(3)家庭主观SES影响了个体在做计划时的时间导向。家庭主观SES较低的个体具有较近的时间导向,这强化了SES成长型心智与学业投入的关系;家庭主观SES较高的个体有着相对较远的时间导向,从而促进了SES成长型心智与职业投入的关系。研究结果有望从主观能动性的角度为个体实现阶层流动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内隐理论 成长型心智 学业与职业投入 时间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剑锋 单磊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6-191,共6页
本文基于MRW基本分析框架,通过对浙江区域经济的δ、β收敛性分析发现:浙江区域经济不存在绝对的δ和β收敛,但在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后,验证了浙江区域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发现固定资本投资、工业化水平以及初始人力资本等对经济的增长... 本文基于MRW基本分析框架,通过对浙江区域经济的δ、β收敛性分析发现:浙江区域经济不存在绝对的δ和β收敛,但在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后,验证了浙江区域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发现固定资本投资、工业化水平以及初始人力资本等对经济的增长都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是影响收敛性的重要因素。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指出政府应对区域经济加以合理的调节,以促进浙江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经济 区域差异 增长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稀缺性为导向推进生态经济化的“浙江样本” 被引量:2
7
作者 谢慧明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4-92,共9页
生态经济化是指资源品、环境品和气候品等生态品通过价格体系、财税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无偿使用到有偿使用的转变。生态经济化的"浙江样本"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变革人与自然的经济关系,以"有为政府"为... 生态经济化是指资源品、环境品和气候品等生态品通过价格体系、财税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无偿使用到有偿使用的转变。生态经济化的"浙江样本"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变革人与自然的经济关系,以"有为政府"为参照系编织生态文明建设新画卷,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契机引领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以稀缺性为导向探索生态资本的形成与增值路径。在推进外源式和内源式技术创新兼容并包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稳步提升,在实现强制性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兼收并蓄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地区推广等制度创新方式实现生态经济化;在理顺以价格体系、财税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促进生态经济化关系的基础上推动自然资源产权界定成本的下降和自然资源交易成本的节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化 价格体系 财税体制 产权制度 浙江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经济格局与结构变动及其对浙江的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卓勇良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3-60,共8页
文章分析了日本经济格局与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通过与浙江的深入比较,提出了浙江第三产业发展并不滞后,制造业结构具有工业化中前期特征,十二五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阶段等观点,建议浙江当前要切实发挥转型升级新活力,着力营造... 文章分析了日本经济格局与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通过与浙江的深入比较,提出了浙江第三产业发展并不滞后,制造业结构具有工业化中前期特征,十二五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阶段等观点,建议浙江当前要切实发挥转型升级新活力,着力营造转型升级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和浙江 比较研究 结构变动 发展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成本管理:形成动因、范式特征和创新发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冯圆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6,共7页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动因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下产业体系的内在需求,展现的是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等新的质态特征。新质生产力的范式创新与成本管理范式变迁具有共生性和一致性。本文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动因和范式特征,结合成本管理的概...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动因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下产业体系的内在需求,展现的是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等新的质态特征。新质生产力的范式创新与成本管理范式变迁具有共生性和一致性。本文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动因和范式特征,结合成本管理的概念属性,深入分析了成本管理的应用环境与变化规律。同时进一步开展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创新互动研究,通过完善成本管理的结构性与执行性动因,使新质生产力建立在丰富的微观实践基础之上,提高科技创新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下的成本管理需要结合范式特征不断拓展功能边界,在强化微观职能的同时,扩大中观与宏观的管理职能及范围,具体表现在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的包容性扩展、积极利用智能化成本管理的贡献性增长,以及对共同富裕等社会生产关系产生联动作用的社会性价值这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成本管理 范式特征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文化精神对区域经济制度创新的影响研究——以浙江工业化模式为例
10
作者 张佑林 陈朝霞 《山东经济》 2011年第5期128-133,共6页
经济发展不是一个简单地应用现行市场机制,而是一个矫正制度缺陷和弥补制度稀缺,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而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文化精神对制度创新具有内源性影响。以浙江区域文化为例,其越文化内部所具有的创新冒险精... 经济发展不是一个简单地应用现行市场机制,而是一个矫正制度缺陷和弥补制度稀缺,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而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文化精神对制度创新具有内源性影响。以浙江区域文化为例,其越文化内部所具有的创新冒险精神,对浙江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浙江模式"的形成起了支配性的作用,正是在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家的主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最终实现了浙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精神 制度创新 创新型文化 民营企业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流域生态补偿与受偿县域经济增长——基于新安江第三轮生态补偿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永亮 王维 覃琼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23-2936,共14页
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协同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新安江第三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安江第三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显... 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协同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新安江第三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安江第三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显著的促进了受偿县域经济增长,受偿县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分别提升了约4.4%和4.3%,历时9年3轮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具有明显的动态累积效应,统筹分析发现新安江的3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随机生成实验组、合成控制法等一系列检验证明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进一步,本文通过机制分析验证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财政压力的不同会对县域经济增长产生差异化的影响,杭黄高铁的开通也深化了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县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生态补偿 县域经济增长 新安江 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碳减排的多重路径——基于中国省域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修凡 廖中举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131,共6页
文章首先梳理了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碳减排的作用机理;然后,建立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GMDH算法识别数字经济的不同维度中影响碳减排的关键因素;最后,考虑条件间的组合关联,收集201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 文章首先梳理了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碳减排的作用机理;然后,建立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GMDH算法识别数字经济的不同维度中影响碳减排的关键因素;最后,考虑条件间的组合关联,收集201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组态分析,得出等效组态方案和因果结论。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碳减排的过程形成了“数字技术主导型”“数字金融主导型”“产业数字化主导型”和“数字产业主导型”四条路径。江苏和北京是“数字技术主导型”路径的代表性省份,依托数字技术和产业数字化而产生先发优势。浙江、广东和上海是“数字金融主导型”路径的代表性省份,利用金融普惠性解决传统行业的融资需求,整合重组要素资源,研发数字技术和低碳产品。山东、江西和天津是“产业数字化主导型”路径的代表省份,推动解决低碳技术的应用与转化问题,形成低碳发展模式。福建是“数字产业主导型”路径的代表省份,依托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碳减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减排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与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园园 郑月 +1 位作者 程道金 李连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9-34,共6页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智能化水平指标体系,探讨数字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门槛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促进作...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智能化水平指标体系,探讨数字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门槛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及金融发展水平影响下的门槛效应;数字经济通过产业智能化的传导机制影响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城市等级与区域异质性可以解释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差异,对高等级和中西部地区城市的促进作用显著,对低等级和东部地区城市的作用不显著;数字经济对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智能化 金融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纺织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鹏飞 程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共10页
在升级改造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形势下,中国纺织产业面临着激烈竞争和转型压力。以纺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为研究对象,基于38295项发明申请专利数据,利用专利计量、专利指标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剖析中国纺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能力... 在升级改造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形势下,中国纺织产业面临着激烈竞争和转型压力。以纺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为研究对象,基于38295项发明申请专利数据,利用专利计量、专利指标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剖析中国纺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能力、发展趋势和技术生命周期等。研究发现:中国纺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与D01F、D06M、D01D、D04H、D06P和C08G等技术分类关联比较密切,涉及机械工程、化学、物理和电子电路大类等。其中,纺织新材料领域在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已经成为带动化纤产业和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目前纺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生命周期已经进入成熟期,预计2028年以后专利增长将进入衰退期。在中国提出的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目标影响下,绿色化、柔性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生产成为纺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也是提高纺织行业技术创新和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业 关键共性技术 技术生命周期 专利计量 创新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增量提质”的协同政策效应与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宏 孙依囡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7-535,共9页
基于激励约束政策的协同整合视角,区分低碳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以2015~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政策组合协同效应与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征收环境税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体现在“增量”,而政府补贴... 基于激励约束政策的协同整合视角,区分低碳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以2015~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政策组合协同效应与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征收环境税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体现在“增量”,而政府补贴的作用表现为“提质”;二者的协同交互则会实现促进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增量提质”的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环境责任水平越高,环境税、政府补贴及二者交互效应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越强,且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但对低碳技术创新数量的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税 政府补贴 低碳技术创新 企业环境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社会身份组合的创业新手如何选择自举行为?一个基于QCA方法的研究
16
作者 彭学兵 陈梦婕 刘玥伶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60,共13页
本文运用组态思维整合创业者归属身份与获得身份共计6个条件变量,探究不同社会身份组合的创业新手如何选择自举行为。通过对103个创业新手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发现:(1)单个身份条件不是创业新手自举行为的必要条件。(2)男... 本文运用组态思维整合创业者归属身份与获得身份共计6个条件变量,探究不同社会身份组合的创业新手如何选择自举行为。通过对103个创业新手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发现:(1)单个身份条件不是创业新手自举行为的必要条件。(2)男性归属身份和社群型获得身份互为替代关系,都导致兼有达尔文型和使命型获得身份的年轻高学历创业新手选择支付相关自举;社群型获得身份和使命型获得身份互为替代关系,都导致年轻低学历男性创业新手选择联合利用自举。(3)年轻男性混合型获得身份创业新手偏好支付相关自举,而年长女性高学历混合型获得身份创业新手偏好股东相关自举。(4)年轻男性高学历达尔文型和使命型混合获得身份的创业新手偏好支付相关自举,而年轻男性低学历社群型单一获得身份的创业新手偏好联合利用自举。而且年轻男性创业新手的学历归属身份与获得身份以互补关系形成组态,共同影响其自举行为的选择。研究为创业者社会身份与自举行为关系提供了更细粒度的解释,丰富了自举行为前因的解释空间,拓展了社会身份理论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身份理论 归属身份 获得身份 自举行为 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金融资产的特性识别与溢出效应研究
17
作者 徐少君 张少华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92,共21页
采用广义方差分解法和频谱方差分解法,研究2010年7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绿色债券、绿色股票、传统债券、传统股票和能源间的收益率、波动率两维度下不同频域内的溢出效应及网络结构特征,以此识别中国绿色金融资产的资产特性。实证... 采用广义方差分解法和频谱方差分解法,研究2010年7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绿色债券、绿色股票、传统债券、传统股票和能源间的收益率、波动率两维度下不同频域内的溢出效应及网络结构特征,以此识别中国绿色金融资产的资产特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绿色债券和绿色股票的“绿色”属性较弱,更多地呈现其作为债券类和股票类的性质。同时,各资产收益率间的溢出效应主要由短期效应决定,呈现出显著的时间衰减性,但在面对公共重大卫生冲击时急剧上升;各资产波动率间的溢出效应主要由长期效应决定,呈现出一定的时间持续性,且在金融危机期和重大公共卫生冲击时均表现出“高频繁溢出值”特征。因此,建议环境友好型投资者关注资产间收益与波动溢出特征,结合投资期限优化绿色资产配置,实现收益与风险平衡;建议监管机构注重重大外部冲击的影响,实施“短期看收益、长期看波动”的差异化监管策略,提高风险预警和监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资产 资产特性识别 广义方差分解法 频域 溢出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共绘:多部门协同助力绿色金融驱动低碳技术创新
18
作者 申晨 黄小珍 马永喜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共18页
绿色金融政策主体的协同作用对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文本,构建基于协同存在与协同强度的绿色金融政策制定主体协同指标,选取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策... 绿色金融政策主体的协同作用对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文本,构建基于协同存在与协同强度的绿色金融政策制定主体协同指标,选取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策协同对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部门协同的绿色金融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特别是在减碳技术和零碳技术领域成效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政策协同主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缓解融资约束和优化投资决策等途径,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同时,研究还发现政策协同的创新效应在不同技术类型、企业属性及行业特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通过社会网络分析中的“核心-边缘”结构分析,发现核心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效果明显优于核心与边缘部门间以及边缘部门内部的合作。本文为我国绿色金融协同政策的优化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政策制定主体协同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C视角下高管警觉性对企业跨界创新的影响
19
作者 奉小斌 雷杰 +1 位作者 肖博文 沈珂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69,共16页
动态环境下,企业高管通过综合对内外部环境的扫描、捕捉与评估来激发跨界创新,这一过程中高管对资源和机会的警觉性如何发挥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究。基于动态竞争理论的“意识-动机-能力(awareness-motivation-capability,AMC)”框架,探讨... 动态环境下,企业高管通过综合对内外部环境的扫描、捕捉与评估来激发跨界创新,这一过程中高管对资源和机会的警觉性如何发挥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究。基于动态竞争理论的“意识-动机-能力(awareness-motivation-capability,AMC)”框架,探讨了高管警觉性对企业跨界创新的影响,以及绩效落差与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以2012—2023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实证样本,研究发现:①高管机会警觉性和资源警觉性均有利于企业跨界创新;②绩效落差和动态能力增强了高管机会警觉性和资源警觉性对企业跨界创新的影响;③高管警觉性对企业跨界创新的影响效果在不同科技属性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拓展了企业跨界创新的前因研究,并为企业跨界创新决策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创新 机会警觉性 资源警觉性 绩效落差 动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根理论视域下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交易规则的框架机制
20
作者 廖中举 陈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1,共9页
资源环境要素的市场化交易是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和推进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因此构建科学的交易规则体系对于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具有重要价值。选取102份政策文本作为研究样本,借助NVivo14软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提炼了资源环境要素交易规... 资源环境要素的市场化交易是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和推进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因此构建科学的交易规则体系对于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具有重要价值。选取102份政策文本作为研究样本,借助NVivo14软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提炼了资源环境要素交易规则的框架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关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环境要素交易规则包含基础运营机制、监督与合规机制以及激励与促进发展机制,三大机制构成“平稳运营—强化监管—长期发展”的演化逻辑。此外,通过与数据要素交易规则机制的对比分析,检验了结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要素 交易规则 扎根理论 框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