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浙皖部分地区副鸡禽杆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娴 毕海洋 +4 位作者 张燕茹 李向臣 何玉龙 舒建洪 武永淑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5,共7页
为了解江浙皖地区鸡传染性鼻炎流行状况,对浙江、江苏和安徽部分地区疑似鸡传染性鼻炎的8个鸡场进行样品采集,对122份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对10株分离株进行形态学、卫星试验、PCR鉴定、生化鉴定和血清型鉴定等检测;利用分离株人工感染SP... 为了解江浙皖地区鸡传染性鼻炎流行状况,对浙江、江苏和安徽部分地区疑似鸡传染性鼻炎的8个鸡场进行样品采集,对122份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对10株分离株进行形态学、卫星试验、PCR鉴定、生化鉴定和血清型鉴定等检测;利用分离株人工感染SPF鸡的动物回归试验,对攻毒后7 d和14 d的鸡只进行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122份样品中副鸡禽杆菌阳性数为48个,阳性率为39.3%,8个养殖场的阳性率为36.8%~50.0%。10株副鸡禽杆菌分离菌,其中A型3株、B型4株、C型3株,致病率为60%~80%。表明不同血清型副鸡禽杆菌在江浙皖地区均有流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这为鸡传染性鼻炎三价疫苗研发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鼻炎 副鸡禽杆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皂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国志 梁宗锁 +1 位作者 杨东风 张海花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5-183,共9页
茶皂素是茶籽中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主要来自油茶籽榨油后的副产品茶籽饼。为探究其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性能以及抑菌机理,扩大油茶副产物茶皂素的开发利用。通过测定茶皂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来评... 茶皂素是茶籽中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主要来自油茶籽榨油后的副产品茶籽饼。为探究其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性能以及抑菌机理,扩大油茶副产物茶皂素的开发利用。通过测定茶皂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来评价茶皂素的抑菌性能,然后通过检测菌体细胞壁细胞膜的完整性以及代谢活动等来探究抑菌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茶皂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圈达到了(23.34±1.52)mm,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15.63 mg/mL,MBC为31.25 mg/mL。抑菌机制实验证实,茶皂素可以破坏细胞膜、细胞壁的完整性,改变其通透性,引起胞内物质(蛋白质、核酸、离子等)的泄漏;降低ATPase和SDH的活性;降低细菌表面的疏水性;茶皂素还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游动、群集运动、蹭行运动,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起到抑制细菌以及减毒效果;并且茶皂素可以与DNA发生相互作用,导致DNA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抑菌活性 抑菌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成分对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及其健康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储思远 钱利生 陈海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7-367,共11页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之一,富含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和茶皂素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肠道是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是茶成分发挥生理调节作用和健康效应的...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之一,富含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和茶皂素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肠道是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是茶成分发挥生理调节作用和健康效应的主要作用靶点,本文对近年来几种重要茶成分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其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茶成分主要通过靶向肠道菌群调节糖代谢和脂代谢,减轻炎症和肠道损伤,缓解情绪和记忆障碍以及调节昼夜节律,发挥其健康效应。阐明茶成分调控肠道菌群的内在作用机制将为更好地利用茶产品来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人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茶色素 茶多糖 茶籽皂素 肠道菌群 健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芥和砂仁挥发油对米象熏蒸活性的协同作用及成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悦玲 苏懿清 +3 位作者 何洋洋 梁宗锁 王芳 梁倩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8,共8页
研究20种植物挥发油对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innaeus)成虫的熏蒸活性以及混配的协同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0种植物挥发油,通过气相-质谱法和化合物消除法,确定熏蒸活性和协同作用最好的2种挥发油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20种植... 研究20种植物挥发油对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innaeus)成虫的熏蒸活性以及混配的协同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0种植物挥发油,通过气相-质谱法和化合物消除法,确定熏蒸活性和协同作用最好的2种挥发油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20种植物挥发油中荆芥挥发油对米象的熏蒸活性最好,LC_(50)为13.27 mg/L。砂仁挥发油表现出最大的协同作用,共毒性因子为107.14。通过化合物消除法评价荆芥挥发油和砂仁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分分别为胡薄荷酮和(-)-4-萜品醇,对米象熏蒸活性的LC_(50)分别为7.34、8.35 mg/L,优于荆芥挥发油的熏蒸活性。胡薄荷酮和(-)-4-萜品醇按照质量比例61.13∶6.13和1∶1的比例混配,LC_(50)分别为5.91、8.29 mg/L,随着胡薄荷酮比例的增大,混剂对米象的熏蒸活性增强。研究证实了胡薄荷酮和(-)-4-萜品醇作为植物源杀虫剂具有防治米象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挥发油 砂仁挥发油 米象 化合物消除法 混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枝蒿对粘虫杀虫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春燕 梁倩 +2 位作者 赵文兴 梁宗锁 王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目的】探究叉枝蒿对粘虫的杀虫活性及杀虫机制,为粘虫的高效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虫浸叶法测定10种蒿属植物提取物及叉枝蒿不同极性4部分萃取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分别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浸叶法和浸虫法确定叉... 【目的】探究叉枝蒿对粘虫的杀虫活性及杀虫机制,为粘虫的高效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虫浸叶法测定10种蒿属植物提取物及叉枝蒿不同极性4部分萃取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分别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浸叶法和浸虫法确定叉枝蒿石油醚萃取物对粘虫的主要杀虫方式;通过浸虫法测定叉枝蒿石油醚萃取物、馏分及主要成分对粘虫3龄幼虫的触杀活性。叉枝蒿石油醚萃取物经柱层析分离及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确定其活性成分,并测定活性成分对粘虫体内4种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叉枝蒿石油醚萃取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触杀活性最好,处理第7 d时对粘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6.85 mg/mL。经硅胶柱色谱分离,从叉枝蒿石油醚萃取物中得到21个馏分,其中馏分8表现出最好的触杀活性;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显示,馏分8的主要化合物为棕榈酸乙酯(49.57%)、十三烷(14.55%)、硬脂酸乙酯(4.86%)和壬烷(4.74%),4种化合物中以棕榈酸乙酯的触杀活性最好,处理后第7 d时对粘虫的LC_(50)为1.82 mg/mL。棕榈酸乙酯LC_(50)处理粘虫第7 d时扫描电镜显示,粘虫表皮蜡质层颗粒排列疏松,间隙增大。棕榈酸乙酯LC_(50)处理粘虫1、3、5和7 d时,粘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Na^(+)-K^(+)-ATP酶随时间的推移表现出抑制作用,羧酸酯酶(CarE)表现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过氧化氢酶(CAT)表现出先抑制后激活作用。【结论】叉枝蒿对粘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叉枝蒿石油醚萃取物中的棕榈酸乙酯对粘虫的触杀活性最好,可作为粘虫生物防治的潜力化合物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枝蒿 粘虫 棕榈酸乙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GB-9菌制剂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和健康情况的影响
6
作者 戴彬彬 钟波 +1 位作者 谢婕妤 吕正兵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9-24,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在波尔山羊饮用水中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GB-9菌制剂对其生长性能及健康情况的影响。试验通过PCR扩增和质谱分析鉴定GB-9菌制剂活性成分,结合体外抑菌试验评估其抗菌活性。以波尔山羊为试验动物进行饲养试验,筛选GB-9菌制剂... 试验旨在探究在波尔山羊饮用水中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GB-9菌制剂对其生长性能及健康情况的影响。试验通过PCR扩增和质谱分析鉴定GB-9菌制剂活性成分,结合体外抑菌试验评估其抗菌活性。以波尔山羊为试验动物进行饲养试验,筛选GB-9菌制剂有效使用剂量并考察GB-9菌制剂治疗羔羊急性腹泻的效果及其对波尔山羊群体免疫力和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GB-9菌制剂含表面活性素、伊枯草菌素和丰原素等脂肽类抗菌物质及β-1,3-1,4-葡聚糖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等病原微生物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显示出调节肠道菌群的潜力。通过剂量筛选确定0.004%为有效添加剂量;饮水中添加0.01%GB-9菌制剂可治愈羔羊急性腹泻,改善肠道菌群丰度,效果优于土霉素。与对照组相比,GB-9菌制剂组波尔山羊发热、腹泻、食欲不振及尿路感染、感冒、流鼻涕的发病率和总发病率均显著降低(P<0.05),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在波尔山羊饮用水中添加0.004%GB-9菌制剂可以改善生长性能,降低疾病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GB-9菌制剂 脂肽 波尔山羊 生长性能 健康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茉莉种子中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成分及杀虫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詹丽 李敬丹 +2 位作者 付璇 梁宗锁 梁倩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为了研究紫茉莉种子中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成分,对紫茉莉种子石油醚萃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采用浸虫法测定各馏分及化学成分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紫茉莉种子石油... 为了研究紫茉莉种子中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成分,对紫茉莉种子石油醚萃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采用浸虫法测定各馏分及化学成分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紫茉莉种子石油醚萃取物,共得到20个馏分,其中馏分2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最高,第7 d时为82.00%。经GC-MS分析,馏分2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十三烷(9.59%)、亚油酸乙酯(51.14%)和油酸乙酯(34.26%)。这3种化学成分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处理后第7 d,LC_(50)分别为15.06 mg/ml、5.70 mg/ml和18.42 mg/ml,亚油酸乙酯的杀虫活性最好。随亚油酸乙酯质量浓度的增加,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呈现先抑制后激活再抑制的趋势,羧酸酯酶(CarE)活性呈现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Ca^(2+)-Mg^(2+)-ATP酶活性呈现先激活后抑制的趋势。综上,紫茉莉种子石油醚萃取物中杀虫活性最好的化合物为亚油酸乙酯,可为新型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茉莉种子 草地贪夜蛾 杀虫活性 亚油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