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辐射冷却涤纶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珏昆 时一 +2 位作者 张佳文 蔡英 易玲敏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4,共9页
被动式日间辐射冷却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冷却方式,通常要求材料保持白色或银色的外观,不符合实际应用场景下对色彩的要求。本文通过浸涂法和相分离技术制备了分级多孔聚合物涂层涤纶织物,并引入颜料彩色层赋予其彩色外观。通过... 被动式日间辐射冷却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冷却方式,通常要求材料保持白色或银色的外观,不符合实际应用场景下对色彩的要求。本文通过浸涂法和相分离技术制备了分级多孔聚合物涂层涤纶织物,并引入颜料彩色层赋予其彩色外观。通过优化颜料含量,平衡色彩与冷却性能之间的矛盾,最终制备得到了具有较优冷却性能的彩色辐射冷却织物。结果表明,黄色和红色辐射冷却织物的光谱特性相较于仅有颜料附着的彩色对比样有着明显的提升,并分别能实现低于箱体环境温度9.3℃和6.2℃的冷却效果。在开放的户外应用场景下,其仍分别具备相对彩色对比样4.7℃和3.3℃的冷却能力,同时表现出优异的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日间辐射冷却 光谱特性 涤纶织物 分层多孔涂层 有机颜料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氰酸酯封端聚醚改性硅油制备及应用蚕丝织物抗皱整理研究
2
作者 于梦瑶 宋雅静 +3 位作者 朱文浩 岑红阳 许振鑫 李永强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75,共11页
基于硅氢加成反应,文章采用相对分子质量为8000 g/mol的端含氢硅油和相对分子质量为400 g/mol的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作为原料,合成了中间产物,即聚醚改性硅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异氰酸酯基团,成功制备了异氰酸酯封端聚醚改性硅油整理... 基于硅氢加成反应,文章采用相对分子质量为8000 g/mol的端含氢硅油和相对分子质量为400 g/mol的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作为原料,合成了中间产物,即聚醚改性硅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异氰酸酯基团,成功制备了异氰酸酯封端聚醚改性硅油整理剂。该整理剂应用于蚕丝织物的后整理工艺中,有效提升了织物的抗皱性能。同时,系统地探讨了整理工艺参数对织物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优的整理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使用40 g/L的整理剂,在140℃的温度下焙烘,焙烘时间控制在4 min时,整理后的蚕丝织物折皱回复角可达281.8°,断裂强力保留率为90.65%,白度为79.4。此外,经过10次机洗后,织物平整度仍能保持在3级水平。与传统的乙二醛整理剂和柠檬酸整理剂相比,异氰酸酯封端聚醚改性硅油整理剂在抗皱效果、强力损伤、柔软性、悬垂系数、平整度和生物安全性等方面均展现出更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氢硅油 异氰酸酯基 蚕丝织物 抗皱性 织物平整度 生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绒均相高级氧化脱色技术及机制
3
作者 韦选香 冯杨 +2 位作者 樊翔宇 吴明华 余德游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159,共9页
为解决传统牦牛绒脱色存在氧源单一、化学机制不清晰的问题,借鉴均相高级氧化技术分解污染物的方法,优选双氧水、过氧乙酸、过一硫酸氢钾为典型氧化剂,硫酸亚铁为催化剂对牦牛绒进行脱色研究。以牦牛绒纤维白度、断裂强力为评价指标,优... 为解决传统牦牛绒脱色存在氧源单一、化学机制不清晰的问题,借鉴均相高级氧化技术分解污染物的方法,优选双氧水、过氧乙酸、过一硫酸氢钾为典型氧化剂,硫酸亚铁为催化剂对牦牛绒进行脱色研究。以牦牛绒纤维白度、断裂强力为评价指标,优选适配牦牛绒高效脱色的氧源,进一步优化脱色工艺,并对脱色机制和环境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氧水是适合牦牛绒脱色的最佳氧源,优化后的脱色条件为双氧水质量浓度25 g/L,温度60℃,pH值8.5,所得牦牛绒白度和断裂强度分别为68%和2.28 cN/dtex;羟基自由基在脱色过程发挥主要作用,单线态氧起次要作用;与过氧乙酸和过一硫酸氢钾相比,基于双氧水的脱色技术对环境影响最小,更符合牦牛绒脱色绿色低碳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绒 脱色氧源 双氧水 生命周期评价 均相高级氧化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针织物练染同浴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光明 《针织工业》 2011年第2期32-36,73-74,共5页
为了达到棉针织物练染同浴的目的,采用固色碱HS-310J及精练剂HS-113E助剂,同时配备相应的工艺。练染同浴工艺采用先染色后精练一浴两步法工艺,探讨了固色碱用量、精练剂用量、练染工艺条件、精练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棉针织物染色、精练... 为了达到棉针织物练染同浴的目的,采用固色碱HS-310J及精练剂HS-113E助剂,同时配备相应的工艺。练染同浴工艺采用先染色后精练一浴两步法工艺,探讨了固色碱用量、精练剂用量、练染工艺条件、精练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棉针织物染色、精练效果的影响,比较并分析了练染同浴与常规两浴工艺的K/S值、色泽鲜艳度、匀染性、色牢度和顶破强力。结果表明,该练染同浴工艺是可行的,除固色率略低于常规练染两浴工艺外,染色织物润湿性、匀染性、耐洗牢度、耐摩擦牢度和顶破强力均较好,且可缩短工艺时间,节省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水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针织物 练染同浴 一浴两步法 染色 精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位芳纶着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吉贤 江华 +1 位作者 崔志华 陈维国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17,共9页
间位芳纶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因具有极好的耐热性、阻燃性和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阻燃服、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芳纶高分子链间作用力大、纤维结晶度高、纤维表面化学惰性强,使染料分子难以进入纤维内部或与纤维结合,导致... 间位芳纶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因具有极好的耐热性、阻燃性和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阻燃服、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芳纶高分子链间作用力大、纤维结晶度高、纤维表面化学惰性强,使染料分子难以进入纤维内部或与纤维结合,导致芳纶染色性较差。目前,主要从两方面改善芳纶染色难题:通过提高温度、加入载体或改用非水染色介质等手段开发新型染色工艺提升染料上染率;对芳纶进行改性以提升芳纶可染性。文章对间位芳纶的着色技术现状进行综述,简要介绍了各类染色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芳纶结构与染色性能的关系,并总结了各染色方法所面对的挑战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位芳纶 纤维改性 着色方法 机理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丝绸环保阻燃整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应建维 刘蕊平 余志成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共4页
采用阻燃整理剂DM3070对真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对阻燃工艺参数包括阻燃剂质量浓度、交联剂及其质量浓度、催化剂、柔软剂、焙烘温度与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整理后织物的强力、白度及游离甲醛浓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 采用阻燃整理剂DM3070对真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对阻燃工艺参数包括阻燃剂质量浓度、交联剂及其质量浓度、催化剂、柔软剂、焙烘温度与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整理后织物的强力、白度及游离甲醛浓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DM3070整理后真丝织物阻燃效果良好,游离甲醛浓度为35 mg/kg(ppm)。真丝织物阻燃整理适宜的工艺为:DM3070阻燃整理剂300 g/L,交联剂MF90 g/L,催化剂C18 g/L,柔软剂M20 g/L,焙烘温度为170℃、时间1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丝绸 阻燃整理 磷氮协同 低甲醛 极限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乔阳阳 刘明雪 +2 位作者 刘琼溪 周岚 邵建中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4-217,共14页
磁控溅射技术作为一种生态环保的薄膜沉积技术,在纺织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磁控溅射技术在纺织品功能化、纺织品仿生结构生色以及膜-基结合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磁控溅射技术在纺织基材上的沉积原理和特点,靶材分类及... 磁控溅射技术作为一种生态环保的薄膜沉积技术,在纺织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磁控溅射技术在纺织品功能化、纺织品仿生结构生色以及膜-基结合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磁控溅射技术在纺织基材上的沉积原理和特点,靶材分类及常见靶材的应用特点,并指出磁控溅射技术目前存在的不足及相应的改善策略。该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纺织染整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纺织品 功能整理 结构生色 薄膜干涉 结合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纺羊毛织物差异化染整工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沈建军 陈维国 +2 位作者 张金莲 王春荣 吴玉锌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33,共5页
通过研究树脂防缩剂对羊毛织物处理后的染色缩率、水洗缩率、染色性能和机械缩呢缩率的影响,证实了所选防缩剂的防缩处理对羊毛织物有很好的防缩效果,羊毛染色及水洗加工对其影响较小。羊毛织物经防缩剂处理前后,织物的染色缩率、水洗... 通过研究树脂防缩剂对羊毛织物处理后的染色缩率、水洗缩率、染色性能和机械缩呢缩率的影响,证实了所选防缩剂的防缩处理对羊毛织物有很好的防缩效果,羊毛染色及水洗加工对其影响较小。羊毛织物经防缩剂处理前后,织物的染色缩率、水洗缩率、染色性能和机械缩呢缩率等方面产生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还表明:当选用150 g/L树脂防缩剂M-1处理时,防缩处理和未处理的羊毛织物独自染色后K/S值相差不大,但二者同浴染色时发生了竞染,且K/S值有很大差别;缩呢后二者的经纬向缩率也相差很大。为此,采用印花的方法将防缩剂印制到粗纺羊毛织物上,经染色、缩呢等后续加工,开发出了面料表面具有颜色深度差异化,或呢面收缩差异化而呈现凹凸立体感的浮雕效果等独特风格的新颖粗纺羊毛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粗纺织物 树脂 防缩剂 差异化 染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交联丝素蛋白生物3D打印墨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小鹏 吕玲玲 +4 位作者 张旭 孙广东 邵敏 黄益 邵建中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9,共10页
丝素蛋白具有生物相容性高、生物降解性可控及力学性能可调等优异特性,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生物3D打印墨水材料。基于光交联反应的生物材料加工技术具有条件温和、高效可控等优点,是当前生物3D打印领域的热点方向。文章以墨水性能要求... 丝素蛋白具有生物相容性高、生物降解性可控及力学性能可调等优异特性,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生物3D打印墨水材料。基于光交联反应的生物材料加工技术具有条件温和、高效可控等优点,是当前生物3D打印领域的热点方向。文章以墨水性能要求为主线,先从流变性能出发介绍了适合光交联丝素蛋白生物3D打印的打印方式,再从光交联反应性出发讨论了丝素蛋白的光敏改性方法及光诱导交联机制,然后从生物相容性出发介绍了辐照光源与光引发剂的发展,总结了丝素蛋白及其与合成、天然高分子材料复配墨水在光交联生物3D打印领域的应用,并论述了光交联丝素蛋白生物墨水在制备、发展方向和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3D打印 丝素蛋白 光交联 生物墨水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微塑料水解再造缺陷铁基金属有机框架及其应用研究
10
作者 蒋文斌 姜晨晨 +5 位作者 韦选香 徐李聪 王姗丽 Hasan MD Shahib 吴明华 余德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22-5233,共12页
为了有效去除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微塑料,采用碱性水解方法将PET微塑料升级再造,制备缺陷铁基金属有机框架(Fe-MOFs)催化剂,用于催化臭氧深度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结果表明,在Na OH浓度为2mol/L、水解温度120℃、水解时间120min的条件... 为了有效去除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微塑料,采用碱性水解方法将PET微塑料升级再造,制备缺陷铁基金属有机框架(Fe-MOFs)催化剂,用于催化臭氧深度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结果表明,在Na OH浓度为2mol/L、水解温度120℃、水解时间120min的条件下,PET微塑料去除率达100%,对苯二甲酸钠盐(Na_(2)TPA)产率达97.4%;以PET微塑料水解产物为前驱体,发展了2种简易方法制备缺陷型Fe-MOFs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P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缺陷Fe-MOFs催化剂的形貌特征、晶体结构、分子结构以及元素种类进行表征,证明催化剂具有缺陷结构.研究评估了2种催化剂催化臭氧降解AO-7性能,其中D-Fe-MOF催化剂可在3min内完全降解AO-7,反应速率常数达0.926min^(-1),是W-Fe-MOF催化剂和单独臭氧的3.6倍和7.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微塑料 碱性水解 升级再造 缺陷金属有机框架 催化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染料对涤纶织物的可染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康啸虎 李厚明 +1 位作者 宋凯利 余志成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开展植物染料对涤纶织物的可染性理论研究,并开发对应的染色工艺和助剂,基于无机性有机性平衡值理论,计算得到大黄、虎杖、紫草和靛蓝IOB值分别为1.43、1.26、1.24和1.17(与涤纶IOB值0.68相差不大),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和染色牢度;而... 为开展植物染料对涤纶织物的可染性理论研究,并开发对应的染色工艺和助剂,基于无机性有机性平衡值理论,计算得到大黄、虎杖、紫草和靛蓝IOB值分别为1.43、1.26、1.24和1.17(与涤纶IOB值0.68相差不大),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和染色牢度;而葡萄籽、胭脂虫红IOB值分别为1.87和2.80,染色效果较差。将涤纶织物用硫酸亚铁进一步处理,大黄染色涤纶织物K/S值提高至1.31,日晒牢度提高至3~4级;虎杖染色涤纶织物K/S值提升至6.76,日晒牢度提升至4级;紫草染色涤纶织物K/S值提升至3.97,日晒牢度提升至2~3级。研究结果可为植物染料的研发及在涤纶织物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染料 涤纶织物 无机性有机性平衡值 染色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丝绸活性染料喷墨印花预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沈一峰 江崃 陈国洪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3,26,共4页
将混合糊料HC应用到真丝绸数码印花的浆料中,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常规上浆助剂碳酸氢钠、硫酸钠、尿素等对真丝绸数码印花效果的影响;为了提高织物的防渗化性能,研究了吸附剂在上浆前处理中的应用,测试了印花织物的K/S值、渗化度及色牢... 将混合糊料HC应用到真丝绸数码印花的浆料中,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常规上浆助剂碳酸氢钠、硫酸钠、尿素等对真丝绸数码印花效果的影响;为了提高织物的防渗化性能,研究了吸附剂在上浆前处理中的应用,测试了印花织物的K/S值、渗化度及色牢度。结果表明,合适的预处理工艺提高了真丝绸数码印花的印花效果,得到了轮廓清晰、得色量高、色牢度好的花纹图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丝绸 活性染料 预处理 喷墨印花 糊料 吸附剂 防渗化 K/S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织物的活性染料/D5悬浮体系染色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缪华丽 李永强 +3 位作者 付承臣 郭溢鑫 张玉高 刘今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81,共6页
活性染料/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悬浮体系可实现活性染料无盐节水染色。为探讨该体系中活性染料在棉织物上的染色机制,采用C.I.活性红195进行染色动力学研究。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C.I.活性红195在D5悬浮体系染色和传... 活性染料/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悬浮体系可实现活性染料无盐节水染色。为探讨该体系中活性染料在棉织物上的染色机制,采用C.I.活性红195进行染色动力学研究。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C.I.活性红195在D5悬浮体系染色和传统水浴染色中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了染料在2种体系中的染色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C.I.活性红195在D5悬浮体系和传统水浴中对棉织物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活性染料/D5悬浮体系染色时,染料的平衡吸附量显著高于传统水浴染色,半染时间显著缩短,染料在短时间内几乎完全上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吸附 染料 D5悬浮体系 棉织物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染料/D5悬浮体系应用于蚕丝织物染色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缪华丽 付承臣 +2 位作者 李永强 陶然 刘今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1-1057,共7页
活性染料/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悬浮体系染色工艺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活性染料水浴染色中染料利用率低、电解质用量多、污水排放量大的问题。研究蚕丝织物应用该体系染色的工艺条件及染色织物的性能。以染色K/S值为主要考核指标,对轧液... 活性染料/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悬浮体系染色工艺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活性染料水浴染色中染料利用率低、电解质用量多、污水排放量大的问题。研究蚕丝织物应用该体系染色的工艺条件及染色织物的性能。以染色K/S值为主要考核指标,对轧液率、浸轧液pH、碱剂用量、D5浴比、固色温度、固色时间等染色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得到M型活性染料C.I.活性红195在D5悬浮体系中对蚕丝织物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轧液率200%,浸轧液pH 9,碳酸氢钠用量40 g/L,D5浴比1∶30,固色温度90℃,固色时间30 min。与传统活性染料水浴染色比较,蚕丝织物采用活性染料/D5悬浮体系染色工艺技术染色,在无盐促染条件下其上染率接近100%,染色K/S值和总固着率也显著提高。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项染色工艺技术可实现蚕丝织物无盐节水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蚕丝织物 十甲基环五硅氧烷 悬浮体系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染料在D5悬浮染色体系中的水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缪华丽 刘今强 +2 位作者 李永强 付承臣 张玉高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82,共6页
采用HPLC研究活性染料/D5悬浮体系染色过程中染料的水解性能,以明确该体系所实现的超低浴比染色环境是否有效抑制染料水解从而获得更高固着率的机制。通过模拟D5染色和传统水浴染色的染料水解环境,研究了不同环境下C.I活性红195在pH值... 采用HPLC研究活性染料/D5悬浮体系染色过程中染料的水解性能,以明确该体系所实现的超低浴比染色环境是否有效抑制染料水解从而获得更高固着率的机制。通过模拟D5染色和传统水浴染色的染料水解环境,研究了不同环境下C.I活性红195在pH值为11、60~80℃条件下的水解情况。结果表明:活性染料/D5悬浮体系染色过程中极少水量的染色环境显著抑制了染料水解,pH值为11条件下水解90 min,D5介质中双水解染料量相对传统水浴60℃减小27.8%,70℃减小57.8%,80℃减少51.1%。相同温度下,传统水浴中染料的水解速率是D5介质中的1.8倍左右。同时,一定量织物的存在可进一步降低D5介质染色的模拟水解条件下双水解染料的量,水解速率常数也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D5(十甲基环五硅氧烷) 悬浮体系染色 水解动力学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生物玻璃/丝素蛋白复合多孔海绵的结构及止血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静静 朱海霖 +1 位作者 雷彩虹 陈建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6-2101,共6页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介孔生物玻璃(M58S)/丝素蛋白(SF)复合多孔海绵,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观察M58S和复合多孔海绵的形貌和结构特征,通过体外凝血实验、大鼠肝脏止血模型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评价复合多孔海绵的...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介孔生物玻璃(M58S)/丝素蛋白(SF)复合多孔海绵,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观察M58S和复合多孔海绵的形貌和结构特征,通过体外凝血实验、大鼠肝脏止血模型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评价复合多孔海绵的止血性能和细胞毒性。TEM显示M58S内部具有规则的纳米级介孔孔道,排列高度有序,比表面积达400m^2/g,平均孔径为7.3nm;FESEM显示复合海绵呈现多孔沟壑状结构,孔隙率>80%;APTT和PT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多孔海绵主要通过作用于血液的内源性凝血系统途径促进凝血;小鼠肝脏止血模型显示当M58S含量>15%时,复合多孔海绵的止血效果较好且优于明胶海绵,有望用作体外快速止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干燥 介孔生物玻璃 丝素蛋白 复合多孔海绵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5反胶束体系的制备及其增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万伟 刘今强 +3 位作者 李莎 鲁凤鸣 王际平 张玉高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417-1420,1436,共5页
以对生态环境友好的D5(十甲基环五硅氧烷)替代传统反胶束体系中的烷烃作为连续相介质,制备新型的D5反胶束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增溶行为进行研究,分别比较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D5反胶束体系的增溶水... 以对生态环境友好的D5(十甲基环五硅氧烷)替代传统反胶束体系中的烷烃作为连续相介质,制备新型的D5反胶束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增溶行为进行研究,分别比较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D5反胶束体系的增溶水量。结果表明,用非极性的D5替代传统反胶束体系中的烷烃来制备对生态环境友好的反胶束体系的方法可行;在某些需要助表面活性剂才能形成的D5反胶束体系里,助表面活性剂醇的用量和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其浓度都影响着体系的增溶水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TX-10/正辛醇/D5反胶束体系增溶水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 增溶水量 表面活性剂 D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织物的纤维素酶与聚氨酯联合抗刺痒整理技术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甜甜 黄江峰 邵建中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82,共7页
针对苎麻织物刺痒感问题,系统研究了单一纤维素酶整理、单一聚氨酯整理、纤维素酶-聚氨酯联合整理对苎麻织物抗刺痒整理效果以及相关的纤维形态结构、结晶度和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单一的纤维素酶整理通常达不到良好的苎麻织物抗刺... 针对苎麻织物刺痒感问题,系统研究了单一纤维素酶整理、单一聚氨酯整理、纤维素酶-聚氨酯联合整理对苎麻织物抗刺痒整理效果以及相关的纤维形态结构、结晶度和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单一的纤维素酶整理通常达不到良好的苎麻织物抗刺痒感效果,虽有一定的抗刺痒效果,但对织物的强力有严重损伤;单一的聚氨酯整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苎麻织物的刺痒感,且强力损失率相对较小;苎麻织物的纤维素酶-聚氨酯联合整理可达到良好的抗刺痒感效果,并保持较好的织物透气性、白度和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刺痒感 纤维素酶 聚氨酯 联合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胶体微球在真丝织物上的垂直沉积自组装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岚 丁姣 +2 位作者 吴玉江 董凌翔 邵建中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共5页
为研发结构生色的真丝织物,以硬质二氧化硅胶体微球为基本结构单元,采用垂直沉积自组装法,通过控制相对湿度、组装温度、胶体微球质量分数和组装溶剂等自组装因素,在真丝基底织物上构造结构色Si O_2光子晶体。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严格控... 为研发结构生色的真丝织物,以硬质二氧化硅胶体微球为基本结构单元,采用垂直沉积自组装法,通过控制相对湿度、组装温度、胶体微球质量分数和组装溶剂等自组装因素,在真丝基底织物上构造结构色Si O_2光子晶体。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严格控制垂直沉积自组装过程的组装因素,在组装温度25℃、相对湿度60%、微球质量分数2.0%、以纯水或纯乙醇为组装溶剂的条件下,可在真丝织物上制备得到三维有序的Si O_2光子晶体结构,呈现双面生色效果。为在纺织品上构建光子晶体结构及其生色理论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结构色 真丝织物 垂直沉积自组装 胶体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染料染色低水介质皂洗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陶然 付承臣 +1 位作者 吴浩 刘今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使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作为活性染料染色的皂洗介质对染色织物进行皂洗试验,能够大幅度减少皂洗工艺中的用水量和废水排放,并可作为以D5为介质的活性染料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配套工艺,实现染色新技术的完整性。以皂洗后样品的水浴萃... 使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作为活性染料染色的皂洗介质对染色织物进行皂洗试验,能够大幅度减少皂洗工艺中的用水量和废水排放,并可作为以D5为介质的活性染料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配套工艺,实现染色新技术的完整性。以皂洗后样品的水浴萃取液染料质量浓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对皂洗剂种类与用量、水的用量、温度及时间进行优选,最终确定使用D5为介质皂洗活性染料/D5悬浮体系染色织物的工艺: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醚双季铵1.5 g/L,D5浴比1∶50,水的用量为3倍织物质量,时间10 min,温度95℃。比较具有相同染色K/S值的水浴染色试样的水浴皂洗效果和D5染色试样的D5皂洗效果发现,二者的皂洗效率相近,洗后织物的色牢度指标可以满足一般纺织品色牢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洗 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 活性染料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