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氰酸酯封端聚醚改性硅油制备及应用蚕丝织物抗皱整理研究
1
作者 于梦瑶 宋雅静 +3 位作者 朱文浩 岑红阳 许振鑫 李永强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75,共11页
基于硅氢加成反应,文章采用相对分子质量为8000 g/mol的端含氢硅油和相对分子质量为400 g/mol的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作为原料,合成了中间产物,即聚醚改性硅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异氰酸酯基团,成功制备了异氰酸酯封端聚醚改性硅油整理... 基于硅氢加成反应,文章采用相对分子质量为8000 g/mol的端含氢硅油和相对分子质量为400 g/mol的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作为原料,合成了中间产物,即聚醚改性硅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异氰酸酯基团,成功制备了异氰酸酯封端聚醚改性硅油整理剂。该整理剂应用于蚕丝织物的后整理工艺中,有效提升了织物的抗皱性能。同时,系统地探讨了整理工艺参数对织物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优的整理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使用40 g/L的整理剂,在140℃的温度下焙烘,焙烘时间控制在4 min时,整理后的蚕丝织物折皱回复角可达281.8°,断裂强力保留率为90.65%,白度为79.4。此外,经过10次机洗后,织物平整度仍能保持在3级水平。与传统的乙二醛整理剂和柠檬酸整理剂相比,异氰酸酯封端聚醚改性硅油整理剂在抗皱效果、强力损伤、柔软性、悬垂系数、平整度和生物安全性等方面均展现出更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氢硅油 异氰酸酯基 蚕丝织物 抗皱性 织物平整度 生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微塑料水解再造缺陷铁基金属有机框架及其应用研究
2
作者 蒋文斌 姜晨晨 +5 位作者 韦选香 徐李聪 王姗丽 Hasan MD Shahib 吴明华 余德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22-5233,共12页
为了有效去除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微塑料,采用碱性水解方法将PET微塑料升级再造,制备缺陷铁基金属有机框架(Fe-MOFs)催化剂,用于催化臭氧深度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结果表明,在Na OH浓度为2mol/L、水解温度120℃、水解时间120min的条件... 为了有效去除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微塑料,采用碱性水解方法将PET微塑料升级再造,制备缺陷铁基金属有机框架(Fe-MOFs)催化剂,用于催化臭氧深度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结果表明,在Na OH浓度为2mol/L、水解温度120℃、水解时间120min的条件下,PET微塑料去除率达100%,对苯二甲酸钠盐(Na_(2)TPA)产率达97.4%;以PET微塑料水解产物为前驱体,发展了2种简易方法制备缺陷型Fe-MOFs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P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缺陷Fe-MOFs催化剂的形貌特征、晶体结构、分子结构以及元素种类进行表征,证明催化剂具有缺陷结构.研究评估了2种催化剂催化臭氧降解AO-7性能,其中D-Fe-MOF催化剂可在3min内完全降解AO-7,反应速率常数达0.926min^(-1),是W-Fe-MOF催化剂和单独臭氧的3.6倍和7.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微塑料 碱性水解 升级再造 缺陷金属有机框架 催化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尼尔/涤纶空气层衬纬针织物的吸声性能
3
作者 杨柳 厉纯纯 王雪琴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5,共9页
为满足小型室内空间的吸声降噪需求,采用雪尼尔/涤纶纱为主要原料,通过调控织物表里层连接百分比,设计和编织散点式连接和线条式连接的2类空气层衬纬针织物,并测试二者在100~6300 Hz频率范围内的吸声系数,研究表里层连接百分比和连接方... 为满足小型室内空间的吸声降噪需求,采用雪尼尔/涤纶纱为主要原料,通过调控织物表里层连接百分比,设计和编织散点式连接和线条式连接的2类空气层衬纬针织物,并测试二者在100~6300 Hz频率范围内的吸声系数,研究表里层连接百分比和连接方式对织物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类织物适用于中高频吸声,吸声系数最高可达0.86;连接百分比与织物的吸声性能呈高度负相关,在主要吸声区域宜采用大块面的线条式连接或较疏松的散点式连接;散点式连接在连接百分比低于10%、线条式连接在百分比低于15%时织物吸声表现更优;当连接百分比大于26%时散点式连接和线条式连接2种连接方式对织物吸声性能的影响差异不大;可以通过增加厚度、面密度以及减小体积密度、控制流阻率的方式优化雪尼尔/涤纶空气层衬纬织物的结构及声学特征参数,进而用于具有吸声效果的墙布、屏风、装饰画等室内装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层 衬纬针织物 吸声材料 吸声系数 吸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染料对涤纶织物的可染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康啸虎 李厚明 +1 位作者 宋凯利 余志成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开展植物染料对涤纶织物的可染性理论研究,并开发对应的染色工艺和助剂,基于无机性有机性平衡值理论,计算得到大黄、虎杖、紫草和靛蓝IOB值分别为1.43、1.26、1.24和1.17(与涤纶IOB值0.68相差不大),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和染色牢度;而... 为开展植物染料对涤纶织物的可染性理论研究,并开发对应的染色工艺和助剂,基于无机性有机性平衡值理论,计算得到大黄、虎杖、紫草和靛蓝IOB值分别为1.43、1.26、1.24和1.17(与涤纶IOB值0.68相差不大),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和染色牢度;而葡萄籽、胭脂虫红IOB值分别为1.87和2.80,染色效果较差。将涤纶织物用硫酸亚铁进一步处理,大黄染色涤纶织物K/S值提高至1.31,日晒牢度提高至3~4级;虎杖染色涤纶织物K/S值提升至6.76,日晒牢度提升至4级;紫草染色涤纶织物K/S值提升至3.97,日晒牢度提升至2~3级。研究结果可为植物染料的研发及在涤纶织物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染料 涤纶织物 无机性有机性平衡值 染色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铝凉感涤纶织物的防紫外线整理效果及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邱建根 徐亚兰 +1 位作者 张晨 洪兴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88,共6页
为开发凉感涤纶织物并评价其防紫外线整理效果,首先制备了氮化铝改性的聚酯纤维,再选用不同的防紫外线整理剂,采用一浸一轧法对织造得到的凉感涤纶织物进行防紫外线整理。通过比较自研的TQ-100防紫外线整理剂与常规市售的防紫外线整理... 为开发凉感涤纶织物并评价其防紫外线整理效果,首先制备了氮化铝改性的聚酯纤维,再选用不同的防紫外线整理剂,采用一浸一轧法对织造得到的凉感涤纶织物进行防紫外线整理。通过比较自研的TQ-100防紫外线整理剂与常规市售的防紫外线整理剂的整理效果,对比分析凉感涤纶织物整理前后的表面形貌、导热性能、耐水洗性、透气性、紫外光照耐受性,发现防紫外线整理剂对凉感涤纶织物的凉感效果、防紫外线的耐洗持久性、透气性以及紫外光照耐受性产生了显著影响。研究表明:TQ-100整理剂在应用中显著提高了凉感涤纶织物的凉感效果,同时赋予了织物出色的耐洗持久性和紫外光照耐受性,且该整理剂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对织物的透气性影响微乎其微。此外,研究还表明,对于氮化铝凉感涤纶类织物,采用无机纳米材料和有机防紫外材料复配的助剂进行防紫外线整理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感涤纶 防紫外整理 导热系数 UPF UVA 耐洗 透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光羊毛的芳伯胺化修饰及其室温重氮偶合染色
6
作者 朱大全 崔志华 +4 位作者 高普 朱杰 张斌 朱跃文 陈维国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6-194,共9页
为实现丝光羊毛的室温快速反应性染色,首先采用靛红酸酐对丝光羊毛进行芳伯胺化修饰;然后在室温条件下利用盐酸和亚硝酸钠体系对修饰后的羊毛进行重氮化处理,制备出重氮化羊毛;最后在弱碱性环境中通过重氮化羊毛与不同偶合组分的室温原... 为实现丝光羊毛的室温快速反应性染色,首先采用靛红酸酐对丝光羊毛进行芳伯胺化修饰;然后在室温条件下利用盐酸和亚硝酸钠体系对修饰后的羊毛进行重氮化处理,制备出重氮化羊毛;最后在弱碱性环境中通过重氮化羊毛与不同偶合组分的室温原位偶合反应,制得偶合显色羊毛织物。通过残液法测定靛红酸酐对丝光羊毛的反应修饰率,探究了重氮化羊毛在湿态和干态条件下的储存稳定性,并测试了偶合显色羊毛织物的耐水洗和耐摩擦色牢度。结果表明:靛红酸酐能够对羊毛蛋白质氨基酸残基上的氨基、亚氨基、羟基和巯基等基团实现芳伯胺化修饰;芳伯胺化羊毛在室温下与亚硝酸能够进行重氮化反应,使之具有高亲电活性,获得的重氮化羊毛在干态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采用γ酸、H酸和对磺酸吡唑酮分别在室温条件下与重氮化羊毛快速偶合显色,染色丝光羊毛织物表现出优异的耐湿处理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靛红酸酐 蛋白质残基化学修饰 重氮-偶合反应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纶用聚醚改性聚酰胺亲水整理剂的合成及应用性能
7
作者 胡晓园 吴夏琼 +2 位作者 董倩倩 张雨 吴明华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48,共5页
以顺丁烯二酸酐、聚醚胺、己二酸和己二胺为原料,通过酰胺化缩聚反应,合成一种聚醚改性聚酰胺(PMP)整理剂,并对锦纶织物进行亲水整理。探究了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缩聚温度和时间对整理织物亲水性和耐洗性的影响,优化了合成... 以顺丁烯二酸酐、聚醚胺、己二酸和己二胺为原料,通过酰胺化缩聚反应,合成一种聚醚改性聚酰胺(PMP)整理剂,并对锦纶织物进行亲水整理。探究了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缩聚温度和时间对整理织物亲水性和耐洗性的影响,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采用FT-IR和1H NMR表征整理剂结构,并测试了整理锦纶织物的亲水性及其耐久性。优化的整理剂合成工艺条件为:n(己二酸)∶n(己二胺)∶n(CT-ED600)=1∶2∶1,催化剂质量分数2.0%,230℃缩聚反应2.0 h;整理锦纶织物的毛效为5.2 cm,洗涤10次后其毛效保留率可达94.23%。所制备的整理剂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耐水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纶 亲水整理剂 聚醚改性聚酰胺 聚醚胺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纤维用上浆剂的耐高温化改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钱晨 黄博翔 +2 位作者 李永强 万军民 傅雅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2-242,共11页
在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前沿应用中,常规的纤维上浆剂存在耐高温性能不足的问题,因此,耐高温型增强纤维上浆剂的开发与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纤维上浆剂的配方组成,介绍了近年来增强纤维用上浆剂的耐高温化改性研究进... 在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前沿应用中,常规的纤维上浆剂存在耐高温性能不足的问题,因此,耐高温型增强纤维上浆剂的开发与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纤维上浆剂的配方组成,介绍了近年来增强纤维用上浆剂的耐高温化改性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耐高温型上浆剂体系中浆料树脂(成膜剂)的选择与优化方法,探讨了无机纳米杂化对上浆剂耐热性能提升及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改善效果,并分析了偶联剂在耐高温型上浆剂体系中的作用与性能。基于产业化应用的考虑,最后指出:深入分子结构设计,开发绿色环保的耐高温型上浆剂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考虑各类纤维及树脂基体的结构性能差别,有针对性地开发耐高温型上浆体系极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上浆剂 复合材料 热塑性树脂 界面强度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弯曲压缩失效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天宇 沈伟 +1 位作者 陈立峰 竺铝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3-189,共7页
为掌握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在准静态下的失效机制,以碳纤维角联锁预制体为增强体,环氧树脂为基体,采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制备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并对试样进行匀速载荷下的三点弯曲和压缩试验。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观... 为掌握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在准静态下的失效机制,以碳纤维角联锁预制体为增强体,环氧树脂为基体,采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制备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并对试样进行匀速载荷下的三点弯曲和压缩试验。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观测材料内部结构的损伤情况,并分析材料的失效机制。结果表明: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到136.43 MPa,弹性模量接近20 GPa,材料的抗弯曲性能优异;基体开裂、下表面纤维断裂和分层是材料的主要弯曲失效模式;材料沿厚度方向的压缩应力达到266.17 MPa,具有良好的抗压缩性能;当承受压缩载荷时,材料在厚度方向上的主要破坏机制表现为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联锁结构 复合材料 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 碳纤维 弯曲性能 压缩性能 失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高斯核密度估计的有色纤维颜色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裘柯槟 陈维国 +1 位作者 张志强 黄为忠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3,共9页
为提高基于显微高光谱成像的有色纤维颜色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研究了一种基于二维高斯核密度估计的有色纤维颜色特征提取方法。首先通过显微高光谱成像测色系统采集有色纤维的高光谱图像,选择400~700 nm、波段间隔为10 nm的光谱反射... 为提高基于显微高光谱成像的有色纤维颜色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研究了一种基于二维高斯核密度估计的有色纤维颜色特征提取方法。首先通过显微高光谱成像测色系统采集有色纤维的高光谱图像,选择400~700 nm、波段间隔为10 nm的光谱反射率,将其转换为色度值CIE L^(*)a^(*)b^(*),计算纤维区域中的颜色均值与每个像元颜色的色差ΔE_(00),建立色差ΔE_(00)与L^(*)相关联的二维数据;再基于二维高斯核密度估计方法计算像元的密度值,并确立了有色纤维的密度截断阈值估计方法,用于截断舍弃低密度的离散异常像元;最后根据像元的密度值计算加权光谱反射率并转换为相应的色度值。选取有色羊毛纤维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颜色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离散异常像元主要存在于二维空间密度分布中的“尾部”区域,离散异常像元越多,“尾部”越长,对测量结果影响越严重;相比均值法和明度加权法,本文通过截断舍弃离散异常像元以减小其对测色结果影响的方式,提高了有色羊毛纤维颜色测量的准确性,且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最优,在有色羊毛纤维的染配色和混配色预测模型研究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纤维 显微高光谱成像 颜色测量 核密度估计 颜色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物的力学性能对坐垫舒适性影响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珂莹 崔思怡 +1 位作者 林少武 王雪琴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将经编间隔织物和不同密度的海绵材料作为坐垫的填充物,通过分析坐垫上的人体体压分布情况,深入探讨坐垫的整体舒适度。首先,选择中密度海绵(28 kg/cm^(3))、高密度海绵(50 kg/cm^(3))及新型弹性材料经编间隔织物,分别对其进行力学性能... 将经编间隔织物和不同密度的海绵材料作为坐垫的填充物,通过分析坐垫上的人体体压分布情况,深入探讨坐垫的整体舒适度。首先,选择中密度海绵(28 kg/cm^(3))、高密度海绵(50 kg/cm^(3))及新型弹性材料经编间隔织物,分别对其进行力学性能实验。随后,采用有限元仿真法,对三种材料分别进行单轴压缩仿真,分析得出拟合度最高的本构模型;对经编间隔织物材料进行微元变形仿真,分析该材料变形量、压强、厚度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最后,建立弹性坐垫和中国50百分位男性的人体臀部(软组织+骨骼)仿真复合模型,分析臀部与垫面的体压分布数据,并利用体压测试仪验证仿真数据的有效性。结果发现:仿真结果显示,中密度海绵、高密度海绵及经编间隔织物体压-应变拟合度最高的本构模型选低密度泡沫较合适;经过MATLAB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可得出经编间隔织物的变形量、压强、厚度三者之间的数学模型;经编间隔织物弹性坐垫垫面的峰值比中密度海绵弹性坐垫垫面的体压峰值大,比高密度海绵弹性坐垫垫面的体压峰值小,整体垫面体压分布情况较海绵坐垫更均匀;体压测试仪验证仿真数据与实际测试数据小于5%,表明仿真实验可行。研究表明,经编间隔织物比海绵材料具有更好的支撑性和压力舒适性。这些实验结果以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可为未来弹性坐垫产品的材料选择及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编间隔织物 有限元 力学性能 本构模型 体压分布 微元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损伤裂纹修复及其性能评价
12
作者 余晓佩 沈伟 +1 位作者 陈立峰 竺铝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127,共7页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RP)层合板在服役过程中易产生微裂纹,常规的处理方法很难有效地将树脂预涂液涂覆在损伤层合板表面并覆盖或润湿裂缝,因此制约了GFRP的使用领域。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使用5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树脂预涂液(RPC)对损伤后...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RP)层合板在服役过程中易产生微裂纹,常规的处理方法很难有效地将树脂预涂液涂覆在损伤层合板表面并覆盖或润湿裂缝,因此制约了GFRP的使用领域。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使用5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树脂预涂液(RPC)对损伤后的层合板进行修复,并与不使用RPC的修复方法作对比,观察并测试了层合板在常温以及60℃下的修复效果,分析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树脂预涂液对材料的修复有着明显的效果,不同浓度的RPC以及不同的固化温度都会影响修复效果;质量分数为25%RPC的修复效果最好,试样在常温下固化7 d压缩性能恢复了17%,在60℃下压缩性能恢复了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裂纹修复 层间断裂 树脂预涂液 毛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碱性低共熔溶剂溶解角蛋白过程及氢键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屹首 李瑞鹏 +1 位作者 秦大恩 宋凯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80-1787,1839,共9页
利用低共熔溶剂(DES)较强的氢键拆解能力定向解构角蛋白分子间的次级键,结合还原剂和DES高效断裂二硫键的能力,建立了一种弱损溶解并提取鸡毛中角蛋白的方法。以氯化胆碱为氢键受体(HBA)、乙醇胺、乙二醇、乳酸等为氢键供体(HBD),设计... 利用低共熔溶剂(DES)较强的氢键拆解能力定向解构角蛋白分子间的次级键,结合还原剂和DES高效断裂二硫键的能力,建立了一种弱损溶解并提取鸡毛中角蛋白的方法。以氯化胆碱为氢键受体(HBA)、乙醇胺、乙二醇、乳酸等为氢键供体(HBD),设计合成了3类(碱性、中性和酸性)13种功能性的DES,考察了还原剂用量(以鸡毛质量为基准,下同)、温度、DES中水质量分数对角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和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密度泛函(DFT)理论计算和溶剂显色参数分析了DES内部的氢键网络结构,研究了DES对鸡毛角蛋白的弱损溶解机制。结果表明,以乙醇胺为HBD,不添加还原剂,在n(乙醇胺)∶n(氯化胆碱)=2∶1、DES中不含水、温度65℃、0.5h的最优条件下,再生角蛋白提取率为31.8%,相对分子质量最高,为66000。以乙醇胺为HBD制备的DES具有还原性,作为碱性DES,其内部的氢键数量多,氢键作用小,氢键能低,可以打乱鸡毛内部的氢键网络,而不会对鸡毛二级结构造成太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角蛋白 溶解机制 分子模拟 氢键 分离提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优化Stearns-Noechel模型的羊毛色纺纱配色
14
作者 史帅杰 李启正 +4 位作者 裘柯槟 朱杰 张斌 纪乐福 陈维国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7,共7页
为了提升羊毛色纺纱配色的精确度,通过数理统计方法研究颜色特征中的色相、明度、饱和度与Stearns-Noechel模型参数M值之间的关系,采用BP神经网络对Stearns-Noechel模型参数M值进行优化,并与传统的最优平均M值和波长优化M值等方法进行... 为了提升羊毛色纺纱配色的精确度,通过数理统计方法研究颜色特征中的色相、明度、饱和度与Stearns-Noechel模型参数M值之间的关系,采用BP神经网络对Stearns-Noechel模型参数M值进行优化,并与传统的最优平均M值和波长优化M值等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优化Stearns-Noechel模型的配色方法比其他2种传统优化方法在颜色预测精确度上都有提高。在99个羊毛混色纱试验样本中,BP神经网络优化方法得到的平均色差最小,为1.1773,其中色差小于1的样本占54%,结合颜色特征采用BP神经网络优化的Stearns-Noechel模型参数具有较好的效果,对羊毛色纺纱的颜色预测精确度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纺纱 Stearns-Noechel模型 BP神经网络 颜色预测 颜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交联自支撑丝素蛋白水凝胶的三维快速成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益 吕玲玲 +4 位作者 潘小鹏 孙广东 李永强 姚菊明 邵建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9-186,共8页
将丝素蛋白(SF)光诱导自交联原理与挤出式三维(3D)打印相结合,开发了光交联自支撑SF水凝胶的原位成型加工技术.采用旋转流变仪、光流变测试系统和改装的挤出式3D打印设备等对SF溶液的流变性能、光交联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等进行研究.结... 将丝素蛋白(SF)光诱导自交联原理与挤出式三维(3D)打印相结合,开发了光交联自支撑SF水凝胶的原位成型加工技术.采用旋转流变仪、光流变测试系统和改装的挤出式3D打印设备等对SF溶液的流变性能、光交联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F溶液主要表现为黏性特征,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均较差.利用SF的光诱导自交联特性,以三联吡啶氯化钌[Ru(Ⅱ)]和过硫酸钾(KPS)为蓝光引发体系,可实现SF水凝胶的快速光交联成型.SF光交联行为符合指数函数增长模型,因“滤镜效应”,当Ru(Ⅱ)的浓度为0.05 mmol/L时,SF具有最佳的光交联性能.通过调节气压、针头孔径、移动速度及固化速率等参数,采用3D打印设备可实现从单层几何结构到多层三维网络构型SF凝胶材料的高效、精准构建,为SF的生物3D打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交联 丝素蛋白水凝胶 三维(3D)打印 凝胶化行为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涂层织物的电加热性能 被引量:16
16
作者 虞茹芳 洪兴华 +2 位作者 祝成炎 金子敏 万军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6-131,共6页
为研究可穿戴织物的电加热性能以及水洗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简单安全可大规模产业化的无转移液相浸涂沉积法在涤纶针织物上沉积并原位还原,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涂层织物加热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制备的RGO... 为研究可穿戴织物的电加热性能以及水洗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简单安全可大规模产业化的无转移液相浸涂沉积法在涤纶针织物上沉积并原位还原,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涂层织物加热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制备的RGO涂层涤纶织物进行表观形态与化学结构分析,同时研究了RGO涂层涤纶织物的导电、力学、电加热性能。结果表明:RGO涂层涤纶织物的电导率为430.9 mS/cm,在10 V电压下可达到65.58℃的稳定温度,最大升温速率为3.41℃/s;经过2次水洗循环后,在10 V的电压下,RGO涂层涤纶织物可达到43℃。本文研究表明,RGO涂层涤纶织物具有优异的电热性能,在医用电热、运动康复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热器 还原氧化石墨烯 浸涂法 针织物 电加热性能 智能可穿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无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其防水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欣宇 李剑浩 +2 位作者 王震 沈军炎 杨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131,共8页
针对含氟拒水整理剂存在生物毒性、耐久性较差等问题,合成了一种聚丙烯酸酯型无氟防水剂。将丙烯酸十八酯(SA)分别与丙烯酸乙基己酯(2-EHA)和甲基丙烯酸环己酯(TMCHMA)进行细乳液聚合,制备了成膜等性能不同的2种SA共聚物胶乳;2种胶乳经... 针对含氟拒水整理剂存在生物毒性、耐久性较差等问题,合成了一种聚丙烯酸酯型无氟防水剂。将丙烯酸十八酯(SA)分别与丙烯酸乙基己酯(2-EHA)和甲基丙烯酸环己酯(TMCHMA)进行细乳液聚合,制备了成膜等性能不同的2种SA共聚物胶乳;2种胶乳经复合后用于织物的无氟防水整理,借助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复合胶乳涂膜的表面形貌,研究了复合比例及用量对整理织物表面结构以及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EHA共聚可提高胶乳的成膜性,而TMCHMA的引入则可增强胶乳的保形性;2种胶乳复合后,在整理后的织物表面形成微纳疏水结构,整理织物的防水性能显著提升,其静态接触角最高可达152°,防水等级达到5级,经50次耐磨损测试后仍保持良好的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十八酯 细乳液聚合 拒水整理 防水性 功能性纺织品 无氟防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价态铁基金属有机框架催化过氧乙酸高效降解对硝基苯酚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倩 杨涛语 +3 位作者 朱斐超 吕汪洋 吴明华 余德游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3-140,共8页
为提升铁基金属有机框架(Fe-MOFs)对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效能,采用原位掺杂溶剂热技术制备了混合Fe(Ⅱ)/Fe(Ⅲ)价态MIL-53(Fe)(MV-MIL-53(Fe))催化剂。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仪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仪等对MV-MIL-5... 为提升铁基金属有机框架(Fe-MOFs)对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效能,采用原位掺杂溶剂热技术制备了混合Fe(Ⅱ)/Fe(Ⅲ)价态MIL-53(Fe)(MV-MIL-53(Fe))催化剂。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仪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仪等对MV-MIL-53(Fe)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孔结构和表面酸位等本征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选取对硝基苯酚(4-NP)作为印染废水模型污染物,以过氧乙酸(PAA)为氧源,研究了MV-MIL-53(Fe)催化PAA降解4-NP的性能和关键活性物种。结果表明:Fe(Ⅱ)的引入提高了MIL-53(Fe)表面Lewis酸位密度,为PAA催化活化提供了更丰富更高效的活性位点;MV-MIL-53(Fe)/PAA体系对4-NP的降解速率常数高达0.0521 min^(-1),分别是MV-MIL-53(Fe)/H_(2)O_(2)、MIL-53(Fe)/PAA和MIL-53(Fe)/H_(2)O_(2)体系的2.05、1.45和6.68倍,且MV-MIL-53(Fe)重复循环使用5次后仍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催化降解性能;羟基自由基(·OH)是MV-MIL-53(Fe)催化PAA快速降解4-NP的关键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金属有机框架 过氧乙酸 催化降解 对硝基苯酚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价MIL-53(Fe)催化过氧乙酸处理丝绸印染废水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倩 蒋文斌 +4 位作者 杨涛语 张明燕 朱斐超 吴明华 余德游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33,共7页
芬顿氧化技术是丝绸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以保障水质达标排放或中水高效回用的新兴工艺,但常规芬顿工艺因H_(2)O_(2)难活化而效率偏低。为此,本文在开发混价MIL-53(Fe)催化过氧乙酸新型芬顿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其对模型污染物对硝基苯... 芬顿氧化技术是丝绸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以保障水质达标排放或中水高效回用的新兴工艺,但常规芬顿工艺因H_(2)O_(2)难活化而效率偏低。为此,本文在开发混价MIL-53(Fe)催化过氧乙酸新型芬顿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其对模型污染物对硝基苯酚的降解性能,系统研究了过氧乙酸摩尔浓度、催化剂质量浓度、初始pH值、碳酸根摩尔浓度、氯离子摩尔浓度、腐殖酸质量浓度等关键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除了氯离子摩尔浓度,其他因素对降解性能均有重要影响,其中过氧乙酸摩尔浓度和催化剂的质量浓度与降解性能呈正相关,其余的都与降解性能呈负相关。该新型芬顿技术对丝绸印染二级出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价MIL-53(Fe) 过氧乙酸 丝绸印染废水 催化 降解 芬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吸波纺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杲爽 蔡菲 +1 位作者 倪庆清 傅雅琴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74,共7页
选用三维正交织物作为基布,以聚氨酯为黏合剂将炭黑复合在基布上制备柔性可折叠吸波纺织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硬挺度仪、矢量网络分析仪与拱形框连接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柔性和吸波性能进行分析。... 选用三维正交织物作为基布,以聚氨酯为黏合剂将炭黑复合在基布上制备柔性可折叠吸波纺织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硬挺度仪、矢量网络分析仪与拱形框连接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柔性和吸波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浸渍溶液中炭黑质量分数为15%,复合材料的弯曲高度为10 cm,显示出良好的柔韧性;测试角度为0°时,材料的有效吸波频宽(EAB)可覆盖整个X波段;测试角度为30°时,在10.64 GHz得到了最小反射损耗(RL_(min))-41.33 dB,显示添加适量的炭黑,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三维织物 炭黑 浸渍 柔性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