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管/聚合物温差发电复合纺织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谢娇 王家俊 +2 位作者 俞秋燕 KHOSO Nazakat Ali 赵佳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0-55,共6页
为得到一种新型的柔性可穿戴温差发电织物,通过聚(3,4-乙烯二氧噻吩)与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将碳纳米管(CNTs)均匀分散,采用浸渍-烘干法,制备CNTs/PEDOT/PSS温差发电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该温差发电复合... 为得到一种新型的柔性可穿戴温差发电织物,通过聚(3,4-乙烯二氧噻吩)与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将碳纳米管(CNTs)均匀分散,采用浸渍-烘干法,制备CNTs/PEDOT/PSS温差发电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该温差发电复合纺织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结晶情况,测试了不同质量分数CNTs下的Seebeck系数、电导率和热导率,通过计算热电优值讨论了其热电性能,并研究了透湿性、折皱回复性等服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NTs质量分数的增加,Seebeck系数和电导率增大,热导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热电优值增加,热电性能逐渐增强,透湿性稍有下降,折皱回复性得到提高;在CNTs质量分数为0.4%时,热电优值达到2.99×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发电复合材料 聚(3 4-乙烯二氧噻吩) 聚苯乙烯磺酸 碳纳米管 热电性能 服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湿发泡缓冲包装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卓丽菊 鄂玉萍 +3 位作者 王家俊 许广禹 孙俊军 王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34-140,169,共8页
利用微波发泡法制备一种新型的功能性发泡缓冲包装材料,采用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发泡淀粉基调湿材料的表观形貌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探讨了淀粉含量、丙烯酸-丙烯酸钠混合溶液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丙烯酸中... 利用微波发泡法制备一种新型的功能性发泡缓冲包装材料,采用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发泡淀粉基调湿材料的表观形貌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探讨了淀粉含量、丙烯酸-丙烯酸钠混合溶液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丙烯酸中和度及初始水含量对发泡淀粉基调湿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淀粉含量为10.5%wt、丙烯酸-丙烯酸钠混合溶液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4.5∶1、丙烯酸中和度为80%、初始水含量为10 g时,发泡淀粉基调湿材料的平台应力和缓冲系数分别达到0.363 MPa和3.618,单位体积吸收的能量为0.326 J/cm;发泡淀粉基调湿材料的吸/放湿率随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丙烯酸-丙烯酸钠混合溶液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丙烯酸中和度及初始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发泡 调湿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莲花纤维丝绸原料及织造技术研究(英文)
3
作者 杜凯丽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3-49,共7页
Phung Xa丝绸村(越南河内市)开发了一种新型独特的天然真丝面料莲花丝绸。莲花丝绸是一种高档材料,含有当地人民娴熟技术和从莲花茎中提取的纤维。2000年以来,生物燃料和环保纺织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丝绸业成为越南主导产品之一,且是高... Phung Xa丝绸村(越南河内市)开发了一种新型独特的天然真丝面料莲花丝绸。莲花丝绸是一种高档材料,含有当地人民娴熟技术和从莲花茎中提取的纤维。2000年以来,生物燃料和环保纺织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丝绸业成为越南主导产品之一,且是高附加值产品,为越南的GDP和国民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文献资料和实际研究,文章介绍和分析了莲花丝绸发展的织造技术及其优良品质,如光泽自然、对染料有亲和力、色彩鲜艳、吸收能力高和质量轻。此外,还提出了莲花丝绸在纺织和时装业中作为优质面料的一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丝绸 Phung Xa丝绸村 莲花丝绸 莲花茎 莲秆 莲花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领美亚丝绸的历史和发展(英文)
4
作者 杜凯丽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3,共6页
领美亚丝绸来源于安江新洲,被认为是"越南丝绸之王",是一种传统的高档材料,其中包括农民的辛勤工作和来自柿子提取物的天然染色草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中,尼龙纤维和涤纶占领了市场,领美亚丝绸有消失的危... 领美亚丝绸来源于安江新洲,被认为是"越南丝绸之王",是一种传统的高档材料,其中包括农民的辛勤工作和来自柿子提取物的天然染色草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中,尼龙纤维和涤纶占领了市场,领美亚丝绸有消失的危险。文章通过历史文献对越南领美亚丝绸的历史、发展、衰退和复兴进行深入研究,介绍了采用双螺旋提取物作为主要原料的染色技术,将织物染成黑色,并建议将领美亚丝绸应用于纺织和时尚产业,作为可变市场的高品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丝绸 领美亚丝绸 安江省 潭州 柿子果子 时尚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丝织品染料常规光老化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冯荟 翁鸣 刘剑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7,共4页
光照对丝织文物具有不可逆的损伤,染料损耗为早期现象。文章采用常规光老化方法,分析黄檗、槐米、苏木、紫草及茜草5种古代丝织品常见植物染料在卤素光及LED光源下的褪色速率,结果表明在卤素灯及LED灯下黄檗、槐米的色牢度较差,苏木的... 光照对丝织文物具有不可逆的损伤,染料损耗为早期现象。文章采用常规光老化方法,分析黄檗、槐米、苏木、紫草及茜草5种古代丝织品常见植物染料在卤素光及LED光源下的褪色速率,结果表明在卤素灯及LED灯下黄檗、槐米的色牢度较差,苏木的色牢度最佳,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染料的光老化进程进行分析。常规光老化因模拟博物馆常规光照度,试验更接近真实老化过程,该试验结果有助于文物保护人员在丝织品展陈及保存时设计合理的光源以减少光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染料 光老化 光源 光照色牢度 丝织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黄颜料着色熟绢耐热老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池贺海 彭志勤 +3 位作者 路婧中 刘珉琦 万军民 胡智文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7-34,共8页
绢画是中华文化传承的瑰宝,研究绢画老化过程中颜料产生的影响对绢画的研究与保护有重要意义。石黄颜料在绢画中的应用历史悠久、使用广泛。利用胶矾水制备熟绢,并用明胶溶液调制石黄颜料,之后用所制石黄颜料在熟绢表面着色,最后置于12... 绢画是中华文化传承的瑰宝,研究绢画老化过程中颜料产生的影响对绢画的研究与保护有重要意义。石黄颜料在绢画中的应用历史悠久、使用广泛。利用胶矾水制备熟绢,并用明胶溶液调制石黄颜料,之后用所制石黄颜料在熟绢表面着色,最后置于120℃条件下热老化处理。采用万能试验机、分光测色计、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进行分析表征。结果发现,在同等老化条件下,石黄颜料的存在能一定程度上保护绢丝,延缓熟绢的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绢 绢画 石黄颜料 老化 丝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草对丝织品稳定同位素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韩丽华 彭志勤 +3 位作者 杨丽萍 周旸 胡智文 万军民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共6页
将稳定同位素技术应用到古代丝织品溯源的研究正受到极大的关注,其中染色对丝织品同位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利用中国多产地来源的茜草对空白丝织品进行染色处理,通过对茜草根、提取液及上染后的丝织品进行氧、氢、碳和锶... 将稳定同位素技术应用到古代丝织品溯源的研究正受到极大的关注,其中染色对丝织品同位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利用中国多产地来源的茜草对空白丝织品进行染色处理,通过对茜草根、提取液及上染后的丝织品进行氧、氢、碳和锶同位素相关检测分析,研究茜草对丝织品中稳定同位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上染后丝织品氢、氧同位素的比值均有所提高;染色丝织品^(87)Sr/^(86)Sr值的变化遵循一定规律,与对应染色茜草的值相关;另外,染色丝织品中锶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染色对丝织品稳定同位素值有显著影响,可以选择其中影响有规律的同位素进行溯源研究,并根据影响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干扰因素的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 染色 丝织品 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型光纤光谱技术的有氧和抑氧条件下植物染料染色丝织品的褪色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胡玉兰 刘剑 +3 位作者 赵丰 胡智文 吴子婴 彭志勤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共7页
为了研究可见光波段下有氧和抑氧条件状态下植物染料染色丝织物的光老化褪色现象,文章设计搭建了一种基于微型光纤光谱技术的光老化实验装置,并在该装置内分别对红花、姜黄、苏木、紫草等六种植物染料染色丝织物进行了可见光波段下有氧... 为了研究可见光波段下有氧和抑氧条件状态下植物染料染色丝织物的光老化褪色现象,文章设计搭建了一种基于微型光纤光谱技术的光老化实验装置,并在该装置内分别对红花、姜黄、苏木、紫草等六种植物染料染色丝织物进行了可见光波段下有氧和抑氧条件状态下的光老化实验,结果发现,在抑氧条件下六种植物染料染色丝织物的褪色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抑制,其中对红花染色丝织物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在有氧条件下,苏木的耐光色牢度最好,栀子、紫草、黄檗和红花次之,姜黄最差;在抑氧条件下,栀子的耐光色牢度最好,苏木、紫草、红花和黄檗次之,姜黄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光纤光谱技术 植物染料 有氧和抑氧 可见光 耐光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乳液法含硅颜料胶囊的制备及其对涤纶的印花性能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智杰 胡旭东 +3 位作者 黄卓 宋丽苗 戚栋明 向忠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9-75,共7页
为在织物表面构建高含量、低厚度的颜料复合涂层,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引入颜料/单体分散液中,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得包含有机颜料颗粒(PB)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含硅颜料胶囊,并将其用于涤纶平纹织物的涂料印花。研究D4质量分数对织... 为在织物表面构建高含量、低厚度的颜料复合涂层,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引入颜料/单体分散液中,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得包含有机颜料颗粒(PB)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含硅颜料胶囊,并将其用于涤纶平纹织物的涂料印花。研究D4质量分数对织物表面胶膜形貌和附着形式的影响,并对印花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K/S值、硬挺度等性能进行测试比较。结果表明:当D4质量分数为50%时,可制得平均粒径为170nm,放置均匀稳定的深蓝色胶囊乳液;在细乳液聚合过程中,部分D4开环聚合成PDMS,起到共混改性复合胶膜的效果,可提高印花织物的摩擦牢度和色深性,同时大幅降低硬挺度;在胶囊制备过程中引入D4,可在不影响颜料分散状态的前提下,通过涂覆及高温烘焙手段在织物表面构建薄型复合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颜料 胶囊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涂料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相变蜡/聚丙烯共混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海江 江力 张顺花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3,共6页
为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石蜡起始挥发温度低的问题,采用双螺杆挤出机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耐高温相变蜡(PC-WAX)/聚丙烯(PP)共混物,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与双柱毛细管流变仪对共混物的热性能与流变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 为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石蜡起始挥发温度低的问题,采用双螺杆挤出机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耐高温相变蜡(PC-WAX)/聚丙烯(PP)共混物,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与双柱毛细管流变仪对共混物的热性能与流变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PC-WAX质量分数为20%的共混物其起始挥发温度为225.91 ℃,相比纯PC-WAX增高,且热挥发速率减小;PC-WAX/PP共混物熔体属于剪切变稀流体,随着PC-WAX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熔体的剪切应力、剪切黏度与黏流活化能逐渐减小,在温度为180 ℃、剪切速率为5571.21 s^-1 下,PC-WAX质量分数为20%的共混物熔体剪切应力、剪切黏度与黏流活化能较纯PP分别下降了52.9%、48.6%和66.3%;共混物的结构黏度指数随温度的升高和PC-WAX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蜡 聚丙烯 挥发温度 共混改性 流变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平面热源法仪器测试不同温度下织物导热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陈磊 斯点点 周小红 《现代纺织技术》 2019年第4期84-88,共5页
阐述了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的HotDisk热常数分析仪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采用热常数分析仪的薄膜模块探头对棉麻丝毛织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验证该仪器对织物导热系数测量的可行性,研究环境温度对织物导热系数的影响。结... 阐述了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的HotDisk热常数分析仪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采用热常数分析仪的薄膜模块探头对棉麻丝毛织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验证该仪器对织物导热系数测量的可行性,研究环境温度对织物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常数分析仪的薄膜模块探头对织物导热系数的测量是可行的,在-20~100℃温度范围内,棉麻丝毛织物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丝毛织物在20~100℃温度范围内导热系数变化不大,但丝织物在低温环境下降的幅度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导热系数 瞬态平面热源法 HotDisk热常数分析仪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1313/PANOF针刺滤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艳丽 吴玲娜 +1 位作者 金万慧 胡国樑 《现代纺织技术》 2019年第6期26-30,共5页
为提高芳纶滤料的耐高温性并降低滤料的生产成本,以芳纶1313纤维为主要原料,通过混入不同质量分数的PAN预氧化纤维,制备了芳纶1313/PANOF复合针刺毡,并对其进行PTFE涂层整理。通过对所得复合针刺毡结构、力学性能、过滤性能以及耐高温... 为提高芳纶滤料的耐高温性并降低滤料的生产成本,以芳纶1313纤维为主要原料,通过混入不同质量分数的PAN预氧化纤维,制备了芳纶1313/PANOF复合针刺毡,并对其进行PTFE涂层整理。通过对所得复合针刺毡结构、力学性能、过滤性能以及耐高温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PAN预氧化纤维,提高了芳纶1313/PANOF复合滤料的缠结性能,减小了滤料的孔径尺寸,滤料透气量降低,过滤阻力增大;对于粒径0.3μm的微粒,PANOF质量分数低于35%时,滤料过滤效率随PANOF含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随着PANOF含量的增加,滤料横向断裂强度逐渐降低,横向和纵向断裂伸长率均逐渐增大;5组试样均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200℃高温下,滤料的纤维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该滤料适用于200℃的高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1313 PAN预氧化纤维 过滤 耐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或]湿返成筒干燥装置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兰 江文斌 +1 位作者 黄思思 周雨 《现代纺织技术》 2020年第5期77-83,共7页
为缩短丝、绸生产工艺流程、减少劳动使用,采用小湿返成筒干燥新工艺,使小[或]丝片经浸泡后直接成筒,省去复摇整理、拆包、绞丝浸泡晾丝等工序。在此过程中干燥技术是关键所在,以红外灯管为加热源,设计一种小[或]湿返成筒干燥装置,... 为缩短丝、绸生产工艺流程、减少劳动使用,采用小湿返成筒干燥新工艺,使小[或]丝片经浸泡后直接成筒,省去复摇整理、拆包、绞丝浸泡晾丝等工序。在此过程中干燥技术是关键所在,以红外灯管为加热源,设计一种小[或]湿返成筒干燥装置,通过探究小[或]湿返成筒干燥工艺,并在干燥工艺条件下制备后续性能测试用丝,与传统工艺所制常规丝进行性能对比,进一步验证红外加热技术在小[或]湿返成筒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红外加热技术可应用于小[或]湿返成筒干燥,其对生丝的性能影响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返成筒 小[或]成筒装置 红外加热技术 干燥工艺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聚己内酯微米纤维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小康 骆菁菁 熊杰 《现代纺织技术》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为制备模拟细胞外基质结构的微纳尺度复合材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微米纤维膜,通过与纳米尺度的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原位复合,制备了BC/PCL复合纤维支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 为制备模拟细胞外基质结构的微纳尺度复合材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微米纤维膜,通过与纳米尺度的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原位复合,制备了BC/PCL复合纤维支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对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单轴力学测试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成纤维细胞对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的PCL微米纤维的平均直径,随聚合物纺丝液质量分数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BC与PCL微米纤维复合后,BC纳米纤维渗透入微米纤维膜内部,实现微纳米纤维较好的复合。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进一步证明BC和PCL微米纤维成功复合。PCL微米纤维膜复合BC膜后,相比PCL微米纤维膜增加了其断裂强度,同时复合支架无明显细胞毒性,可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聚己内酯 静电纺丝 复合纤维材料 微米纤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2气凝胶/芳纶非织造布复合织物的防护功能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璐 丁笑君 +2 位作者 夏馨 王虹 周小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9-84,共6页
为研究SiO2气凝胶对芳纶非织造布抗压、阻燃防护功能的影响,以芳纶非织造布为骨架材料,将SiO2气凝胶施加到芳纶非织造布表面,制备出SiO2气凝胶混杂芳纶非织造布防护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借助万能材料试验机对... 为研究SiO2气凝胶对芳纶非织造布抗压、阻燃防护功能的影响,以芳纶非织造布为骨架材料,将SiO2气凝胶施加到芳纶非织造布表面,制备出SiO2气凝胶混杂芳纶非织造布防护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借助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其抗压性能进行分析,最后利用热常数分析仪和火焰手系统,测试并评估了制备的防护材料的阻燃隔热性能。结果表明:SiO2气凝胶以不同大小的块状、颗粒状填充进入芳纶非织造布纤维间的空隙;SiO2气凝胶可增强芳纶非织造布的抗压性能,且降低其导热系数;混杂SiO2气凝胶后芳纶非织造布总的吸收能量值降低,说明SiO2气凝胶可明显增强芳纶非织造布的热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气凝胶 芳纶非织造布 阻燃隔热 火焰手系统 热防护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进口染料史研究之一——进口染料的传入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进丰 赵丰 +1 位作者 刘剑 吴子婴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文章根据早期世博会纺织品、染料样本等实物和海关史料、外贸志等文献,推论出近代进口染料传入的时间、品种、销售方式及传入地点。研究表明:靛蓝等植物染料在中国历史上均有进口记载;进口染料品种有植物、动物、矿物、合成染料,并归纳... 文章根据早期世博会纺织品、染料样本等实物和海关史料、外贸志等文献,推论出近代进口染料传入的时间、品种、销售方式及传入地点。研究表明:靛蓝等植物染料在中国历史上均有进口记载;进口染料品种有植物、动物、矿物、合成染料,并归纳总结了各种染料生产国、进口时间、销售情况,以及在中国的使用状况。对近代出现的染料颜色品名进行分析与解释,以期为进口染料史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染料 近代 染料 品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织造布表面形貌可控氧化锌纳米粒子的构筑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颖 王闯 +5 位作者 朱佳颖 黄林汐 杨丽丽 余厚咏 姚菊明 金万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5-41,共7页
为制备分散性良好的氧化锌(Zn O)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一步法混合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PPEN)和锌铵溶液,通过直接沉淀法负载具有不同形貌和光催化性能的氧化锌纳米粒子。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 为制备分散性良好的氧化锌(Zn O)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一步法混合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PPEN)和锌铵溶液,通过直接沉淀法负载具有不同形貌和光催化性能的氧化锌纳米粒子。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考察反应温度对样品微观形貌、分散性、结晶性、热稳定性和光催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75℃处理后棒状Zn O微米粒子均匀包覆在非织造布表面;经75℃处理得到的PPFN/Zn O复合材料较60、90℃在X射线衍射特征峰处有着更尖锐的峰型,结晶度为88. 0%,其最大降解温度由287. 2℃提高到392. 9℃,增加了105. 7℃;对亚甲基蓝染料光催化降解8 h后降解率达到96. 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 形貌调控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纤维/低熔点涤纶复合毡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佳琦 陈慰来 +3 位作者 祝国成 龙婷 刘春丽 夏未锋 《现代纺织技术》 2020年第2期14-19,共6页
采用物理方法将竹纤维与双组份低熔点涤纶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开松、梳理、铺网等工序制备出多层纤维网,利用热风烘压方法将多层纤维网制成毡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并表征了竹纤维和复合毡的形态;测试分析了竹纤维的结晶度、官能团... 采用物理方法将竹纤维与双组份低熔点涤纶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开松、梳理、铺网等工序制备出多层纤维网,利用热风烘压方法将多层纤维网制成毡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并表征了竹纤维和复合毡的形态;测试分析了竹纤维的结晶度、官能团结构、纤维直径及其分布、拉伸断裂强力性能;对双组份低熔点涤纶的长度与熔点进行了表征分析;对竹纤维/双组份低熔点涤纶复合毡的拉伸断裂强力性能、透气性与传热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纤维复合毡的性能与竹纤维的含量相关,断裂强力与传热性能及竹纤维含量呈正相关,透气性随着竹纤维含量的增加先变大后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 双组份低熔点涤纶 复合毡 透气性 传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枕对侧卧脸部的挤压研究及多功能睡枕设计
19
作者 张蕾 马晓晶 王雪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1-145,共5页
针对普通睡枕对人侧卧时的脸部存在挤压以及如何避免或减少挤压这一问题,利用医用血管显像仪TEKSQRAY-BVI对3位受试者进行血流微循环实验,并设计了一款具有防脸部压纹效果的四翼分体式多功能睡枕,利用Tactilus压力垫将此新结构睡枕与常... 针对普通睡枕对人侧卧时的脸部存在挤压以及如何避免或减少挤压这一问题,利用医用血管显像仪TEKSQRAY-BVI对3位受试者进行血流微循环实验,并设计了一款具有防脸部压纹效果的四翼分体式多功能睡枕,利用Tactilus压力垫将此新结构睡枕与常见S型乳胶枕通过体压分布测试进行对比,探究多功能睡枕能否有效地减弱或消除对脸部的挤压。通过比较受压点与非受压点的变化率得出:侧卧时睡枕对侧脸挤压的影响较大;改良设计的四翼分体式多功能睡枕可使侧脸大面积悬空,从而避免睡枕对侧脸腮部和眼角的挤压,减弱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微循环实验 家用纺织品 多功能睡枕 体压分布测试 防压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mdani纱丽的自动化织造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Sajib Kumar Paul 张鲁燕 +3 位作者 刘珈利 梁明进 田伟 祝成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5-69,共5页
Jamdani纱丽是孟加拉国最具地理标志性的手工产品,也是孟加拉国文化遗产的典型象征。随着Jamdani纱丽开始融入全球时尚产业,它作为孟加拉国独特的传统服饰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传统的Jamdani纱丽织造采用纯手工编织的方法,该方法生产效... Jamdani纱丽是孟加拉国最具地理标志性的手工产品,也是孟加拉国文化遗产的典型象征。随着Jamdani纱丽开始融入全球时尚产业,它作为孟加拉国独特的传统服饰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传统的Jamdani纱丽织造采用纯手工编织的方法,该方法生产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现今的市场需求。文章总结了Jamdani纱丽的外观色彩效果、织物组织结构和纹样特征,通过选择合适的经纬密和组织在提花机上实现了Jamdani纱丽在提花机上的全自动织造。该方法提高了织造效率,极大地缩短生产时间,为Jamdani纱丽的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性,有助于提高Jamdani纱丽在工业化市场中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mdani纱丽 纹样设计 色彩搭配 剪花织物 自动化织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