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蚕丝织物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向东 王宁宁 +2 位作者 李婷婷 祝成炎 田伟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以蚕丝织物为增强体,以聚乳酸(PLA)为基体,通过层叠热压制备蚕丝织物增强PLA复合材料,研究了脱胶预处理和热压温度对蚕丝增强PL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SEM和TGA进行表征。经过脱胶处理后,蚕丝增强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程... 以蚕丝织物为增强体,以聚乳酸(PLA)为基体,通过层叠热压制备蚕丝织物增强PLA复合材料,研究了脱胶预处理和热压温度对蚕丝增强PL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SEM和TGA进行表征。经过脱胶处理后,蚕丝增强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升了35.78%和33.33%;当热压温度为165℃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SEM结果表明:经过脱胶处理后,复合材料中蚕丝纤维排列比较整齐,基体的连续性较好,纤维与基体之间结合更为紧密。TGA结果表明:经过脱胶处理后,复合材料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织物 PLA 复合材料 脱胶处理 热压温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罗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牛建涛 胡绮 +1 位作者 黄紫娟 张小英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8-82,共5页
苏州作为中国传统丝绸业中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丝绸品种,尤其罗织物的织造技艺也在当地得到了较好地传承与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和人物访谈,对苏州丝绸罗的传承人及其丝绸企业的现状、织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分析,概述了丝... 苏州作为中国传统丝绸业中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丝绸品种,尤其罗织物的织造技艺也在当地得到了较好地传承与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和人物访谈,对苏州丝绸罗的传承人及其丝绸企业的现状、织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分析,概述了丝绸罗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经过实证分析与研究,指出丝绸罗在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着传承人老龄化、织造工艺效率低成本高、产品在国内几乎没有消费市场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困境,从高校传承、创新设计、技艺革新等方面提出了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罗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丝绸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系统的纺织品成分定性鉴别 被引量:4
3
作者 金肖克 田伟 +2 位作者 朱炜婧 蒋晶晶 祝成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0-57,共8页
针对目前对纺织品成分鉴别快速、无损、在线检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以高光谱成像系统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纺织品成分的方法。以常用的10类纺织品为鉴别目标,分析比较了数据预处理及样本集挑选方法的优劣,建立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 针对目前对纺织品成分鉴别快速、无损、在线检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以高光谱成像系统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纺织品成分的方法。以常用的10类纺织品为鉴别目标,分析比较了数据预处理及样本集挑选方法的优劣,建立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进行鉴别,最终提出高光谱成像系统进行纺织品成分定性鉴别的技术路线。研究结果表明:一阶导数处理能消除由纺织品加工工艺和测试条件等因素造成的基线漂移现象,提高鉴别模型的泛化性能,降低训练样本代表性的要求;通过所建立的判别分析模型,经过不同加工工艺的纺织品均能得到鉴别,且鉴别准确率达到96.78%,证实了高光谱成像技术应用于纺织品成分定性鉴别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纺织品 化学成分鉴别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智能化与信息化是传统纺纱改造升级的新途径——参观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的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树超 赵连英 +1 位作者 潘梁 章友鹤 《现代纺织技术》 2018年第5期91-96,共6页
分析了传统纺纱装备存在着工序多、设备运行效率低、用工多等弊端及进行改造升级的必要性。从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展示的纺纱设备向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发展的特点,为传统纺纱装备进行改造升级指明了方向。提高装备运行... 分析了传统纺纱装备存在着工序多、设备运行效率低、用工多等弊端及进行改造升级的必要性。从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展示的纺纱设备向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发展的特点,为传统纺纱装备进行改造升级指明了方向。提高装备运行效率、缩短纺纱工序,采用机器换人、减少劳动用工是传统纺纱业改造升级的重点。随着智能化与信息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纺纱业的原有生产和管理模式,跨入智能化与互联网新时代,使纺纱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锭纺 技术升级 智能化 网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公元17世纪对俄丝绸输出看明末清初中俄丝绸外交
5
作者 苏淼 赵丰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5-102,共8页
在中俄两国开展正式双边贸易前的公元17世纪,丝绸在中俄交往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并不甚清晰。而在中俄两国17世纪的外交档案等文献中,散落记载着该时期中国与俄罗斯丝绸交往的条目,这是明末清初中俄丝绸外交的珍贵资料。文章通过对文献... 在中俄两国开展正式双边贸易前的公元17世纪,丝绸在中俄交往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并不甚清晰。而在中俄两国17世纪的外交档案等文献中,散落记载着该时期中国与俄罗斯丝绸交往的条目,这是明末清初中俄丝绸外交的珍贵资料。文章通过对文献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对两国记载的相互引证,梳理了中俄17世纪外交用丝绸的制品名称、丝绸品种、数量及相关历史事件,深入解读了明末清初中国对俄丝绸外交的意义、内容与方式。研究表明,丝绸在中俄早期交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丝绸外交是17世纪中俄乃至中国与他国外交的重要手段,也进一步丰富了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 丝绸外交 中俄关系 档案文献 明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处理对涤纶/光敏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宋星 祝成炎 +2 位作者 蔡冯杰 吕智宁 田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7-102,共6页
针对光敏树脂经 3D 打印成型后试样力学性能较差问题,采用涤纶长丝增强光敏树脂的方法,使用光固化3D 打印设备将涤纶长丝和光敏树脂复合成型制备涤纶增强复合材料。为获得较好的增强效果,对涤纶进行碱处理,研究了碱处理各条件下涤纶的... 针对光敏树脂经 3D 打印成型后试样力学性能较差问题,采用涤纶长丝增强光敏树脂的方法,使用光固化3D 打印设备将涤纶长丝和光敏树脂复合成型制备涤纶增强复合材料。为获得较好的增强效果,对涤纶进行碱处理,研究了碱处理各条件下涤纶的减量率与纤维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关系,以及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减量率的增加,涤纶的形貌及力学性能改变越明显;当涤纶减量率为 16. 2%时,纤维表面出现连续纵向沟壑,力学强度下降 6%,纤维的增强效果最好;经过改性处理的涤纶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达到 78 MPa 和 471 MPa,相比于未处理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分别提升了 66%和 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 光敏树脂 3D 打印 复合材料 碱处理 拉伸强度 弯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玻璃纤维复合毡制备关键技术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夏晓林 谢渊博 +3 位作者 李辉 余万平 蔡玉荣 姚菊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3,共6页
开发具有更高强度和模量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新需求。文章利用不同的方法将不同规格的玻璃纤维纱线和涤纶丝制备了5种玻璃纤维织物,研究了织物的编织工艺和成型方式等关键制备技术对复合材料的树脂渗透率及复合材... 开发具有更高强度和模量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新需求。文章利用不同的方法将不同规格的玻璃纤维纱线和涤纶丝制备了5种玻璃纤维织物,研究了织物的编织工艺和成型方式等关键制备技术对复合材料的树脂渗透率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织物的针脚长度、0°细纱的材质和成型方式等因素影响织物孔隙率、树脂浸透率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二次成型方法和0°玻璃纤维细纱作为绞织纱有利于提高织物的孔隙率,保持规整的织物结构,并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经优化后的工艺制备得到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预计其将在风电叶片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经编工艺 成型方式 树脂渗透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准正交复合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申晓 刘向东 +1 位作者 田伟 祝成炎 《现代纺织技术》 2019年第2期6-11,共6页
为弥补单一结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在性能方面的不足,研究正交-准正交复合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高强涤纶长丝为原料,分别织造四层正交和准正交三维机织结构作为预制件,依据均衡对称准则设计4种复合结构,选用双酚A环氧乙烯基脂... 为弥补单一结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在性能方面的不足,研究正交-准正交复合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高强涤纶长丝为原料,分别织造四层正交和准正交三维机织结构作为预制件,依据均衡对称准则设计4种复合结构,选用双酚A环氧乙烯基脂为基体,制备正交、准正交及复合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并对制得的复合材料进行经向拉伸和弯曲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准正交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经向拉伸和弯曲性能均优于正交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在复合三维机织复合材料中,复合顺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大于复合比例;正交结构位于材料表层时复合材料可以获得更优异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结构 三维机织物 复合材料 经向拉伸性能 经向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浸渍及界面结合对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周杰 李代文 +1 位作者 杨国刚 姚玉元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135,151,共6页
熔融浸渍技术一直是制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主流技术。然而,聚丙烯熔体流动性低、黏度高以及树脂与玻璃纤维相容性较差的问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针对这些技术难题,一方面,采用负载了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 熔融浸渍技术一直是制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主流技术。然而,聚丙烯熔体流动性低、黏度高以及树脂与玻璃纤维相容性较差的问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针对这些技术难题,一方面,采用负载了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的聚丙烯粒子(MB-CR PP)为断链剂,提高聚丙烯流动性;另一方面,使用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来改善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结果表明,使用MB-CR PP能够降低聚丙烯分子量,大幅提高其流动性,可以使熔融树脂与玻璃纤维浸渍更加充分,并降低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孔隙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MB-CR PP在树脂体系中含量为0. 4%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进一步提高其用量会明显降低聚丙烯的力学性能,从而导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此外,当相容剂用量从0%增加到2. 5%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明显改善,力学性能也有较大提高,但进一步提高相容剂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就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有机过氧化物 熔融浸渍技术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子皮衍生类蜂窝状碳材料在同步检测重金属离子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婷 马仕杰 +4 位作者 潘逸 管继彪 张明 朱罕 杜明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4-686,共13页
不含金属的碳材料通过廉价且易获得的柚子皮经KOH活化和高温热解获得,该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1 055 m^2·g^(-1))和高石墨化程度的类蜂窝状结构。将多孔碳(PAC)材料修饰后的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同步检测Cd^... 不含金属的碳材料通过廉价且易获得的柚子皮经KOH活化和高温热解获得,该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1 055 m^2·g^(-1))和高石墨化程度的类蜂窝状结构。将多孔碳(PAC)材料修饰后的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同步检测Cd^(2+)、Pb^(2+)和Cu^(2+)离子,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可重复性、稳定性和较低的检测限。研究认为PAC的微孔和中孔可以充当有效的离子传递通道,从而加速离子的扩散并显著提高交换效率,而高的石墨化程度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加速了电子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材料 柚子皮 类蜂窝状结构 多孔材料 重金属离子检测 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纺再生毡基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春丽 陈慰来 梁佳琦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6-60,67,共6页
为减少废旧纺织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废旧纺织品经机械处理后得到的回收涤纶、回收麻纤维及低熔点涤纶短纤为原料,采用梳理成网与热风黏合联合工艺,制备再生毡基材料,然后通过正交试... 为减少废旧纺织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废旧纺织品经机械处理后得到的回收涤纶、回收麻纤维及低熔点涤纶短纤为原料,采用梳理成网与热风黏合联合工艺,制备再生毡基材料,然后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并对其厚度、面密度、蓬松度、力学性能、保温性和透气性进行分析,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回收麻纤维、回收涤纶和低熔点涤纶短纤质量比为15∶40∶45,温度为180℃,时间为8 min,压力为200 N。结果表明:再生毡基材料的厚度为7~10 mm,面密度为300~450 g/m^2,蓬松度为15~30 cm^3/g,透气率为900~1 100 mm/s;该再生毡基材料可用于汽车内饰和其他功能性材料的基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低熔点涤纶短纤 梳理成网 热风黏合 再生毡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茧丝绸行业2016年运行分析及2017年展望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文全 余月琳 柳恩见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共7页
从蚕茧产量、工业运行、丝绸产品外贸出口、茧丝交易价格四方面着手,对2016年中国茧丝绸行业的基本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指出2016年丝绸行业在原料价格上升、出口额度下降等困境中仍能保持行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预测2017年... 从蚕茧产量、工业运行、丝绸产品外贸出口、茧丝交易价格四方面着手,对2016年中国茧丝绸行业的基本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指出2016年丝绸行业在原料价格上升、出口额度下降等困境中仍能保持行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预测2017年行业将会步入外贸形势谨慎乐观,内需市场稳步增长,行业结构性矛盾仍存的状态。并建议茧丝绸全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发布的《茧丝绸行业"十三五"发展纲要》精神,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强化茧丝绸自主品牌建设、促进产业和文化融合发展、加大对外合作贸易渠道的开拓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茧丝绸行业 运行分析 发展趋势 对策建议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Ag/聚乳酸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辉 张恒源 +2 位作者 咸玉龙 周传凯 于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为赋予聚乳酸(PLA)纤维高效的抗菌性能,采用熔融共混纺丝法分别制备了不同质量配比的二氧化钛接枝银纳米介孔微球(TiO_2-Ag)/PLA纳米复合纤维和一定组成的TiO_2/PLA纳米复合纤维,并对2种纤维的结构、热性能和抗菌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 为赋予聚乳酸(PLA)纤维高效的抗菌性能,采用熔融共混纺丝法分别制备了不同质量配比的二氧化钛接枝银纳米介孔微球(TiO_2-Ag)/PLA纳米复合纤维和一定组成的TiO_2/PLA纳米复合纤维,并对2种纤维的结构、热性能和抗菌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当TiO_2-Ag和TiO_2这2种纳米粒子添加质量分数不超过3%时,可在PLA基体中较均匀地分散; 2种粒子的加入均不影响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结构,但会使其熔融温度和热稳定性下降,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TiO_2后,导致PLA的结晶温度略有下降;随着TiO_2-Ag质量分数的增加,TiO_2-Ag/PLA纳米复合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不断增加;添加相同量的2种纳米粒子时,TiO_2-Ag/PLA复合纤维对2个菌种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TiO_2/PLA复合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TiO2-Ag纳米介孔微球粒子 纳米复合纤维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液着色涤纶交织混色织物的颜色预测模型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启正 朱炜婧 +1 位作者 金肖克 祝成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6-62,68,共8页
为准确预测色纱交织后形成的空间混合颜色,对以往圆柱形纱线的织物几何结构模型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织物几何结构模型中纱线压扁系数的计算方法;在现有有色纤维混合和色纱交织混合颜色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带经验系数和中间函数... 为准确预测色纱交织后形成的空间混合颜色,对以往圆柱形纱线的织物几何结构模型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织物几何结构模型中纱线压扁系数的计算方法;在现有有色纤维混合和色纱交织混合颜色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带经验系数和中间函数的新模型用于原液着色涤纶交织混色织物的颜色预测,并提出采用牛顿迭代确定经验系数的方法。为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设计并织造了单组纬显色和双组纬显色,4种经纬密度组合以及32种组织结构共288块原液着色涤纶长丝交织混色织物。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往固定形式的颜色预测模型相比,新模型的预测精度良好;在不同场合下,新模型可调整经验系数,以适用于不同类型色纱交织混合颜色的更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织物 原液着色涤纶 交织混色 空间混色 颜色预测 颜色模型 织物几何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纬全显织物结构设计要素与其显色规律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爱丹 周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0-44,共5页
为充分利用一纬全显组织以提升和细化数码提花织物对图像色彩的仿真表现,系统分析了一纬全显组织在单层黑白织物中的显色规律与其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一纬全显组织的基础组织、组织点的过渡方向与增加速率等3方面设计要素的性质... 为充分利用一纬全显组织以提升和细化数码提花织物对图像色彩的仿真表现,系统分析了一纬全显组织在单层黑白织物中的显色规律与其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一纬全显组织的基础组织、组织点的过渡方向与增加速率等3方面设计要素的性质研究,结合织物色卡的织造与测色数据分析,论述了三要素对组织结构显色规律的影响程度和方式。结果表明:组织点过渡方向决定了一纬全显组织的主要显色特征;基础组织飞数值对不同组织点过渡方向一纬全显组织的显色影响差异明显;而组织点增加速率是控制织物整体明度值区间细分的参数,但不能决定明度值的变化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结构 一纬全显组织 设计要素 显色规律 基础组织 组织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显技术组织对三纬组合织物结构混色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爱丹 周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4-49,共6页
为解决三纬组合全显提花织物结构中全显技术组织的设计问题,比较研究了采用不同全显技术组织的三纬组合结构的织物显色效果。以16枚5飞纬面缎纹为基础组织,设计3种具有不同全显技术点数的三纬组合织物结构,并对3种组合结构的最小值组织... 为解决三纬组合全显提花织物结构中全显技术组织的设计问题,比较研究了采用不同全显技术组织的三纬组合结构的织物显色效果。以16枚5飞纬面缎纹为基础组织,设计3种具有不同全显技术点数的三纬组合织物结构,并对3种组合结构的最小值组织库进行织物色卡织造和测色。通过比较不同织物色卡组的明度值、明度差以及色差等数据表明,采用一纬二点全显技术组织的三纬组合结构,其色卡织物的明度差和色差在三者中均最低,具有最稳定的渐变显色效果。研究结果为组合全显提花织物结构中全显技术组织的优选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纬组合织物结构 全显技术组织 混色规律 优选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暗花丝织物的类型及纹样题材 被引量:9
17
作者 苏淼 王淑娟 +2 位作者 鲁佳亮 徐铮 丁圆圆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90,共10页
基于近年来明清暗花丝织物实物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物调查、织物分析、纹样复原等手段,对明清暗花丝织物的品种类型与纹样题材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明清暗花丝织物的主要类型有平纹地的暗花织物、斜纹地的暗花绫、缎纹地的暗花缎,以及... 基于近年来明清暗花丝织物实物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物调查、织物分析、纹样复原等手段,对明清暗花丝织物的品种类型与纹样题材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明清暗花丝织物的主要类型有平纹地的暗花织物、斜纹地的暗花绫、缎纹地的暗花缎,以及绞经类的暗花纱罗等。明清暗花丝织物的纹样主题围绕吉祥寓意展开,题材从植物到动物、从具象到抽象,精彩纷呈。明清暗花丝织物实物的品种类型及纹样艺术反映出明清时期丝绸技艺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艺术 暗花丝织物 组织结构 纹样题材 明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色网点化设计的织物结构呈色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爱丹 周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6-61,共6页
为克服提花织物色彩仿真设计受影光组织库显色规律制约的问题,提出一种图像色的网点化设计方法。采用3种网点大小与4种排列角度对黑白渐变色阶进行网点化设计,织造织物样品;并将网点织物样品组与一组采用缎纹影光组织库的织物样品进行... 为克服提花织物色彩仿真设计受影光组织库显色规律制约的问题,提出一种图像色的网点化设计方法。采用3种网点大小与4种排列角度对黑白渐变色阶进行网点化设计,织造织物样品;并将网点织物样品组与一组采用缎纹影光组织库的织物样品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织物样品的比较分析表明:网点越大则黑白渐变色织物样品组的明度值变化越均匀,但不足之处是在实践应用中对原始图像的细节表现减少;在网点排列角度方面,采用15°和75°角具有更稳定的织物交织结构;网点织物样品组的明度差离散平均值较后者降低了31. 94%,表明了图像色的网点化设计使织物具有更好的呈色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色 网点化设计 织物结构 明度差 呈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三大名锦的品种梳理及美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周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105,共13页
中国古代织锦是中国丝绸产品中的精华,织锦文化是中国丝绸文化中的精髓,中国古代三大名锦蜀锦、宋锦、云锦已经被列入人类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中国丝绸发展史为背景,分析中国古代织锦的技术和艺术特征,对中国古代三大名锦蜀锦... 中国古代织锦是中国丝绸产品中的精华,织锦文化是中国丝绸文化中的精髓,中国古代三大名锦蜀锦、宋锦、云锦已经被列入人类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中国丝绸发展史为背景,分析中国古代织锦的技术和艺术特征,对中国古代三大名锦蜀锦、宋锦、云锦的产生、发展及主要产品特征进行梳理和明晰,进而从艺术美和技术美两个层面,造型美、纹饰美、色彩美、材质美、工艺美五个要素分析中国古代三大名锦的美学特征。该研究成果将为中国现代织锦的产品创新提供不可或缺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 蜀锦 宋锦 云锦 美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纺纱线生产与工艺技术创新——色纺纱线使用原料种类与品质要求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丹萍 章友鹤 +2 位作者 寿弘毅 赵连英 程四新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49,共7页
色纺纱生产选好原料是重要前提,既要使选用原料符合色纺纱生产要求,又要考虑经济实用,降低原料成本。由于色纺纱品种的发展,使用原料种类也越来越多,本文根据当前色纺纱的品种需求,对天然纤维(棉、毛、麻、丝)与化学纤维及差别化和功能... 色纺纱生产选好原料是重要前提,既要使选用原料符合色纺纱生产要求,又要考虑经济实用,降低原料成本。由于色纺纱品种的发展,使用原料种类也越来越多,本文根据当前色纺纱的品种需求,对天然纤维(棉、毛、麻、丝)与化学纤维及差别化和功能性纤维等,在色纺纱中的应用情况,尤其是对天然纤维中的棉花使用及品质要求作了重点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纺纱 原料品种 天然纤维 化学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