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2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室辣椒自动补苗机构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缪宏 李孟丽 +3 位作者 徐浩 童俊华 张善文 戴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针对辣椒培育过程中会出现一定量劣苗影响穴盘苗一致性,且目前移栽机械自动化程度低、移栽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依照农艺要求规范设计了机-电-气一体的自动补苗机构控制系统。阐述了自动补苗机构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结合传感器和执行器布... 针对辣椒培育过程中会出现一定量劣苗影响穴盘苗一致性,且目前移栽机械自动化程度低、移栽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依照农艺要求规范设计了机-电-气一体的自动补苗机构控制系统。阐述了自动补苗机构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结合传感器和执行器布局和剔补苗运行机制设计了补苗机构控制系统软件和硬件。参照移栽手工作要求,设计气路系统并进行相关计算。对45天辣椒幼苗进行移栽补苗试验,以水平移动速率、取苗深度、含水率为试验因子,剔苗成功率、移栽成功率为衡量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水平移栽速率对剔苗成功率和移栽成功率影响较小,移栽手运行平稳,剔苗成功率平均值为94%,移栽成功率为91.1%,表明自动补苗机构性能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补苗 移栽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级基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反演非奇异滑模纱线恒张力控制
2
作者 王罗俊 彭来湖 +2 位作者 熊叙一 李杨 胡旭东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9,共8页
为解决针织圆机高速工作时纱线张力波动较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级基(HBF)神经网络区间观测器的反演非奇异滑模纱线恒张力控制方法。通过构建运动纱线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神经网络逼近系统参数(输纱器与编织机构转动惯量)变动所导致... 为解决针织圆机高速工作时纱线张力波动较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级基(HBF)神经网络区间观测器的反演非奇异滑模纱线恒张力控制方法。通过构建运动纱线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神经网络逼近系统参数(输纱器与编织机构转动惯量)变动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响应,将HBF神经网络与区间观测器相结合设计了一个区间状态观测器,估算出系统转速及纱线张力的边界范围,提高了状态识别的准确性。基于纱线张力估算值,构建反演非奇异终极滑模控制器,确保了张力跟踪误差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收敛,从而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与动态响应能力。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成功地使运动纱线张力在1.6 s内达到并维持在预设值,调节时间相较于标准滑模控制及现有文献中的滑模控制器分别缩短了57%和33%,验证了该控制算法的高效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纱线张力 超级基神经网络 状态观测器 张力误差 滑模控制器 针织圆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叉车运动同步控制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器设计
3
作者 龚嘉豪 顾敏明 +3 位作者 李乐宝 陈凯宇 隋知航 陈志翔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2-371,共10页
电动托盘叉车是工业运载货物的重要工具,叉车的同步作业能实现小型叉车搬运重型负载,这可以显著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叉车同步搬运的主要挑战在于缺少精确的叉车动力学模型与高精度叉车同步算法。针对这些问题,基于牛顿力学建立叉车的动... 电动托盘叉车是工业运载货物的重要工具,叉车的同步作业能实现小型叉车搬运重型负载,这可以显著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叉车同步搬运的主要挑战在于缺少精确的叉车动力学模型与高精度叉车同步算法。针对这些问题,基于牛顿力学建立叉车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本体输入输出滑模控制(SC-IOSMC)方法,实现叉车本体的运动轨迹控制;采用交叉耦合输入输出滑模控制(CC-IOSMC)方法,实现两车的运动同步控制。叉车直行与转向同步实验表明,CC-IOSMC方法具有响应快、同步精度高的特点。此外,它还能有效抑制外界扰动。与现有交叉耦合PID同步控制策略相比,该方法显著降低了位置的同步误差,提高了双叉车同步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车 滑模控制 交叉耦合控制 高精度同步运动 叉车运动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脑横机自动起底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史伟民 陈春松 +1 位作者 沈加海 彭来湖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7-131,共5页
根据电脑横机起底工作原理以及起底编织控制要求,提出基于Cortex-M3内核ARM处理器的电脑横机自动起底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详细论述了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根据步进电动机驱动剪刀夹子的控制要求,提出多段速度控制概念以及离散... 根据电脑横机起底工作原理以及起底编织控制要求,提出基于Cortex-M3内核ARM处理器的电脑横机自动起底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详细论述了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根据步进电动机驱动剪刀夹子的控制要求,提出多段速度控制概念以及离散化的直线型步进电动机加减速控制方法;并提出起底升降的变力矩控制,以满足起底编织各阶段不同拉力要求。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符合起底编织控制要求,工作稳定,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处理器 起底编织 加减速控制 变力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多体系统动力学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的Noether理论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明亮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6-784,共9页
基于群不变性原理求解了机械多体动力学系统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的Noether型守恒定律.该文主要研究一类理想完整约束下的受控机械多刚体系统,通过增广向量法将动力学Euler-Lagrange方程以状态空间形式表示,利用变分法得到最优控制问题最... 基于群不变性原理求解了机械多体动力学系统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的Noether型守恒定律.该文主要研究一类理想完整约束下的受控机械多刚体系统,通过增广向量法将动力学Euler-Lagrange方程以状态空间形式表示,利用变分法得到最优控制问题最优解的状态方程、伴随方程和控制方程,对系统性能指标泛函进行包含时间、状态变量、协态变量和控制变量的Noether对称无限小变换,进而得到最优解方程组的守恒量,使最优解关系以一组代数方程形式表达,为最优解的积分方法以及各种数值算法都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后,以基础振动下机械臂非线性动力学的能量最优控制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文对称性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 最优控制 NOETHER对称性 守恒律 机械臂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圆纬机恒张力输纱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来湖 谢国旺 戴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9,共9页
针对当前圆纬机积极式送纱方式中存在的纱线张力及输送速度不可任意调节、纱线张力波动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为圆纬机输送恒定张力纱线的输纱控制系统。构建了以无刷直流电动机速度环为内环、以纱线张力为外环的纱线恒张力双闭环反馈... 针对当前圆纬机积极式送纱方式中存在的纱线张力及输送速度不可任意调节、纱线张力波动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为圆纬机输送恒定张力纱线的输纱控制系统。构建了以无刷直流电动机速度环为内环、以纱线张力为外环的纱线恒张力双闭环反馈控制系统,通过自抗扰控制技术获取纱线实时动态指标,并对无刷直流电动机目标转速进行调整,最后通过磁场定向控制技术驱动无刷直流电动机。详细阐述了纱线张力的形成机制、纱线恒张力输送控制方案、系统硬件设计及控制算法。输纱测试表明,该控制系统可实现多种类型纱线的恒定张力输送。其中,棉纱张力波动标准差为1.5 cN(300 m/min测试条件),氨纶包芯纱的张力波动标准差为0.33 cN(240 m/min测试条件)。输纱速度的调节范围为0~600 m/min,纱线张力的控制范围为2.0~50.0 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张力 输纱器 无刷直流电动机 磁场定向控制 自抗扰控制 圆纬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助剂配送自动控制系统 被引量:9
7
作者 付贺檀 向忠 史伟民 《机电工程》 CAS 2012年第5期549-552,共4页
针对国内印染行业在助剂配送环节自动化程度低、人力成本高的现状,研发了一套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核心的助剂自动配送控制系统,设计了配送系统的管路结构、专用的模拟信号调理模块等硬件结构,并开发了下位机程序、人机界面。在减小误... 针对国内印染行业在助剂配送环节自动化程度低、人力成本高的现状,研发了一套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核心的助剂自动配送控制系统,设计了配送系统的管路结构、专用的模拟信号调理模块等硬件结构,并开发了下位机程序、人机界面。在减小误差学习法的基础上,利用PLC软件滤波对信号进行了滤波处理,控制电磁阀动作,并实现了在触摸屏上的显示。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编程控制器 减小误差学习法 助剂配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插式自动嫁接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7
8
作者 项伟灿 张路 +1 位作者 武传宇 李建平 《机电工程》 CAS 2009年第10期52-53,61,共3页
为了实现直插式自动嫁接机稳定、高效地运行,首先,根据自动嫁接机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了可编程控制器(PLC)的I/O表,并由I/O口的数量选择PLC的型号;然后,根据需要绘制了气动回路图,最后,通过GX-Developer进行了软件编程。研究结果表... 为了实现直插式自动嫁接机稳定、高效地运行,首先,根据自动嫁接机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了可编程控制器(PLC)的I/O表,并由I/O口的数量选择PLC的型号;然后,根据需要绘制了气动回路图,最后,通过GX-Developer进行了软件编程。研究结果表明,嫁接机的各项指标均已经达到设计要求,并且运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嫁接机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数控车床上下料三轴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8
9
作者 赵正华 杨文珍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2-34,14,共4页
针对上下料机械手运动频繁且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设计了基于三菱PLC的卧式数控车床上下料机械手的电气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硬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触摸屏、伺服系统、电源系统等,软件系统包括运动控制模块、通讯模块、故障检测模块。... 针对上下料机械手运动频繁且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设计了基于三菱PLC的卧式数控车床上下料机械手的电气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硬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触摸屏、伺服系统、电源系统等,软件系统包括运动控制模块、通讯模块、故障检测模块。为了实现机械手工作状态的在线监测,在实时采集机械手伺服电机编码器位置反馈信号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统计过程监控理论的机械手早期故障检测方法。该卧式数控车床上下料三轴机械手的控制系统,具有机械手早期故障检测功能,可提高机械手的工作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数控机床 上下料机械手 电控硬件 电控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机械臂基于速度观测器的神经网络控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文辉 沈金淼 +2 位作者 游张平 叶晓平 周书华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21,共10页
针对无速度反馈的柔性关节空间机器人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观测器的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法.基于奇异摄动理论将柔性关节空间机械臂动力学模型分解为快慢变2个子系统;利用神经网络逼近控制器和观测器中的未知非线性,设计基于... 针对无速度反馈的柔性关节空间机器人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观测器的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法.基于奇异摄动理论将柔性关节空间机械臂动力学模型分解为快慢变2个子系统;利用神经网络逼近控制器和观测器中的未知非线性,设计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速度观测器和控制器,动态抵消模型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利用泰勒线性化方法,设计了权值、基函数中心和宽度参数在内的自适应学习律,提高了控制精度,且不需要离线学习;设计了基于速度差值的控制器来抑制快变子系统模型中的弹性振动;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的一致最终有界.仿真实验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械臂 柔性关节 速度观测器 神经网络 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纬机自动割布机械手的设计与研究
11
作者 李长征 屠佳佳 +1 位作者 杨亮亮 史伟民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16,共5页
对圆纬机自动割布机械手进行设计与研究,自主研发一种以SCARA机器人为基础的水平关节机械手。在SolidWorks软件中对机械手进行设计建模和优化,利用ANSYS软件对大臂进行静力学分析;采用D-H算法建立割布机械手运动学方程,得出末端位置正反... 对圆纬机自动割布机械手进行设计与研究,自主研发一种以SCARA机器人为基础的水平关节机械手。在SolidWorks软件中对机械手进行设计建模和优化,利用ANSYS软件对大臂进行静力学分析;采用D-H算法建立割布机械手运动学方程,得出末端位置正反解;利用SolidWorks软件生成二维图纸进行加工装配,搭建圆纬机割布机械手装置;根据割布工作要求,设计自动割布机械手控制系统;进行割布成功率与切口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一条布或两条布工况下,该圆纬机割布机械手割布成功率达100%,割布时间缩小到6 s,切口质量相比手工更平整,成本更低,自动化程度高,完全可以替代人工,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纬机 割布机械手 运动学方程 SOLIDWORKS ANSYS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辨识
12
作者 胡明 郭玉奉 +1 位作者 杨景 杨帆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4-319,共6页
作为运动控制的基础,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辨识的误差模型对其精度存在影响。以六自由度机器人为对象,基于DH矩阵法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分别从位置、姿态与位姿综合三个方面建立六种不同的误差模型并利用量子遗传算法分... 作为运动控制的基础,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辨识的误差模型对其精度存在影响。以六自由度机器人为对象,基于DH矩阵法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分别从位置、姿态与位姿综合三个方面建立六种不同的误差模型并利用量子遗传算法分别进行辨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误差模型5拥有较高的辨识精度和辨识稳定性,适合用于实际辨识实验。利用高精度相机测量机器人末端位姿,通过粒子群寻优算法求取机器人基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之间转换矩阵。基于视觉测量数据、量子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以误差模型5作为实际辨识模型分别进行辨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误差模型5的量子遗传算法辨识后的机器人末端综合位置误差的方差小,其值为0.1159mm2,曲线波动幅度小,且平均误差下降82.96%,有较高的辨识精度和辨识稳定性,可有效提升机器人末端的定位精度,为基于视觉的动态目标捕捉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运动学 参数辨识 误差模型 量子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手眼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走式青菜高密度移栽机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成松松 俞志轩 +2 位作者 范涛 周春健 赵雄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3,共8页
为实现青菜高密度全自动移栽,设计一种自走式高密度移栽机,整机主要由电动底盘和移栽部件组成。自走式电动底盘满足转场及作业时不同速度要求,设计的后桥摆动机构及挂接提升机构适应田间作业特点。移栽作业动作通过送苗机构、取苗机构... 为实现青菜高密度全自动移栽,设计一种自走式高密度移栽机,整机主要由电动底盘和移栽部件组成。自走式电动底盘满足转场及作业时不同速度要求,设计的后桥摆动机构及挂接提升机构适应田间作业特点。移栽作业动作通过送苗机构、取苗机构、植苗机构和传动系统协调配合完成,可实现全自动送苗、八行同步取苗及植苗。为此,阐述送苗机构、取苗机构和植苗机构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并通过运动仿真验证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开展田间移栽试验,结果表明:自走式青菜高密度移栽机在移栽效率为160株/min时,株距变异系数为7.4%~9.6%,栽植深度合格率为86%~95%,漏栽率为3.6%~5.0%,可以满足青菜高密度移栽的农艺要求,整机作业功能可靠,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菜 移栽机 高密度 电动底盘 全自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圆齿轮行星轮系自动取苗机构逆向设计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赵雄 王川 +2 位作者 杨茂祥 孙良 陈建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0-36,共7页
单自由度传动机构实现复杂轨迹和姿态要求是机构设计难点,该文针对穴盘苗取苗机构运动要求开展非圆齿轮行星轮系传动机构的逆向设计研究,提出基于输出构件相对转角单调性的机构可再现轨迹判定准则,对于给定的预期轨迹,通过相对转角曲线... 单自由度传动机构实现复杂轨迹和姿态要求是机构设计难点,该文针对穴盘苗取苗机构运动要求开展非圆齿轮行星轮系传动机构的逆向设计研究,提出基于输出构件相对转角单调性的机构可再现轨迹判定准则,对于给定的预期轨迹,通过相对转角曲线的单调性判断非圆齿轮行星轮系传动的适用性;在预期轨迹的规划上研究轨迹关键点的设置方法以利于非圆齿轮的传动比设计,给出在满足机构工作轨迹和姿态要求下轨迹型值点的确定流程,编写机构的设计软件确定一组机构参数,通过ADAMS进行了机构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轨迹与送钵装置最小距离为21 mm,取苗尖嘴宽度为2.07 mm,尖嘴倾角为136.4°,取苗臂在入钵段摆角为24.3°,出钵段摆角为3.6°,投苗角为76°,齿轮模数为2.53 mm,轨迹高度为285 mm,轨迹最低位置与行星架最低点距离为34 mm,单级非圆齿轮最大传动比降为1.81,该研究为非圆齿轮行星轮系传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农作物 设计 取苗机构 逆向设计 非圆齿轮 穴盘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齿轮行星轮系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构运动机理分析 被引量:58
15
作者 俞高红 刘炳华 +2 位作者 赵匀 孙良 谢永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7,共5页
简述了椭圆齿轮行星轮系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构,分析了该机构的工作机理和结构特点,建立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基于V isual Basic 6.0开发了该移栽机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优化出满足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构工作要... 简述了椭圆齿轮行星轮系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构,分析了该机构的工作机理和结构特点,建立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基于V isual Basic 6.0开发了该移栽机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优化出满足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构工作要求的结构参数,最后进行了机构三维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钵苗移栽机 自动移栽机构 椭圆齿轮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栽植性能试验 被引量:61
16
作者 王永维 何焯亮 +3 位作者 王俊 武传宇 俞高红 唐燕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5,共7页
为了提高蔬菜苗机械化移栽作业效率,实现旱地蔬菜钵体苗移栽自动化,研制了旱地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主要由椭圆-不完全非圆齿轮行星系旋转式取苗机构、横向纵向间歇送苗机构、偏心圆盘吊杯式栽植器、动力传递系统等组成。为了获得该机的... 为了提高蔬菜苗机械化移栽作业效率,实现旱地蔬菜钵体苗移栽自动化,研制了旱地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主要由椭圆-不完全非圆齿轮行星系旋转式取苗机构、横向纵向间歇送苗机构、偏心圆盘吊杯式栽植器、动力传递系统等组成。为了获得该机的作业性能,以苗龄35 d的钵体番茄苗为移栽对象,分别在栽植频率45、60、75、84株/min时进行低速移栽试验,以96株/min的栽植频率进行高速移栽试验,按照机械行业标准JB/T 10291-2013《旱地栽植机械》测定了株距变异系数、漏栽率、栽植深度合格率、栽植合格率,参照农业行业标准NY/T 1924-2010《油菜移栽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测定了直立度合格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栽植频率为45~96株/min范围内,株距变异系数、漏栽率随栽植频率增加而略有增大,其平均值分别为6.6%~8.9%、1.7%~2.8%,栽植深度合格率、直立度合格率、栽植合格率随栽植频率增加略有下降,其平均值分别为97.5%~98.9%、96.7%~97.8%、91.1%~94.7%,株距变异系数、漏栽率、栽植深度合格率、栽植合格率均达到机械行业标准要求,直立度合格率也达到农业行业标准中的规定值。旱地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送苗机构、取苗机构、栽植器、整机行走配合协调,能够自动完成送苗、取苗、植苗、覆土等钵苗体移栽工序,作业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自动化 移栽 性能 钵体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机械化移栽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7
作者 俞高红 王磊 +2 位作者 孙良 赵雄 叶秉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0,共20页
中国地域面积广阔,作物种类繁多,育苗移栽对作物抗御干旱、寒冷、病虫害,缩短田间生长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机械化移栽是作物机械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其技术反映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水... 中国地域面积广阔,作物种类繁多,育苗移栽对作物抗御干旱、寒冷、病虫害,缩短田间生长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机械化移栽是作物机械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其技术反映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水平。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大田机械化移栽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移栽机自动取植苗装置的结构和类型,阐述了各类移栽技术与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征。移栽机构的创新是移栽装备创新的源泉,而机械式移栽机构创新的核心是机构综合,并介绍了移栽机构构型与尺度综合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中国机械化移栽技术与装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指出高效、精准、低损取植苗技术与机构是水旱田自动移栽作业的重要保障,高效化、信息化、智能化全自动移栽技术与装备是今后机械化移栽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移栽 移栽装备 移栽机构 构型综合 尺度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机械化栽植的西兰花钵苗力学特性试验 被引量:34
18
作者 王英 陈建能 +1 位作者 吴加伟 赵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10,共10页
为了降低西兰花钵苗机械化栽植过程中的破损率,避免栽植嘴已经运行到栽植位置而钵苗还未滑到栽植嘴的底部而造成移栽失败,该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土钵体积(表示穴盘规格)、苗龄和含水率为试验因素,针对栽植过程农艺要求,进行了不... 为了降低西兰花钵苗机械化栽植过程中的破损率,避免栽植嘴已经运行到栽植位置而钵苗还未滑到栽植嘴的底部而造成移栽失败,该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土钵体积(表示穴盘规格)、苗龄和含水率为试验因素,针对栽植过程农艺要求,进行了不同方案下土钵的抗压强度试验和钵苗沿栽植嘴壁面下滑的运动阻力系数测试。通过建立西兰花土钵与栽植嘴壁面碰撞过程接触力学模型,分析得到为避免土钵破损钵苗和栽植嘴碰撞时不同组合允许的最大相对速度。以栽植作业中避免钵苗破损,同时运动阻力不能过大为目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得到适宜机械化栽植的4个土钵体积、苗龄和含水率组合,进而对这4个组合进行模拟田间栽植试验,得到最优的组合:土钵体积为中(穴盘规格为128),苗龄为2-3片真叶,含水率约为63%。该研究为栽植机构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特性 移栽 机械化 西兰花钵苗 正交试验 抗压强度 运动阻力系数 接触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果实技术的机械振动采收过程果实运动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杜小强 李党伟 +2 位作者 贺磊盈 武传宇 林乐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8-64,共7页
为改善现有收获设备的采收性能,降低伤果率,提高采摘率,必须对果实采收设备引起的果实运动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以确定导致果实损伤的主要阶段和关键因素。该文建立和分析了果实—树体的动力学模型,通过试验和计算验证了果实脱落的理论条... 为改善现有收获设备的采收性能,降低伤果率,提高采摘率,必须对果实采收设备引起的果实运动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以确定导致果实损伤的主要阶段和关键因素。该文建立和分析了果实—树体的动力学模型,通过试验和计算验证了果实脱落的理论条件是果实所受法向惯性力要大于果柄与果实间的结合力,并设计了一种扁球型电子果实(orange impact recording sensor,OIRS),利用它检测记录三维激振采收系统在收获砂糖桔时所产生的机械冲击,对该系统引起的果实运动进行分析。在野外振动采收试验记录的数据中,电子果实记录到振动阶段的最大机械冲击加速度均值为217 g,平均冲击加速度达到123 g;而下落阶段的最大机械冲击加速度均值为155 g,平均冲击加速度仅为76 g。结果表明:在振动阶段果实损伤的可能性更高,可通过调整采收机的工作参数,降低潜在的伤果风险;而下落阶段果实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的较高冲击也会导致果实损伤,收获设备表面可铺设缓冲减震材料,以此降低果实的坠落损伤。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电子果实能够有效检测三维激振采收系统在果实收获过程中所产生的机械冲击,用于机器系统的伤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振动 传感器 电子果实 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式分插机构运动学多目标非劣解群自动寻求 被引量:15
20
作者 俞高红 何琰 +1 位作者 陈建能 赵匀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52,共6页
针对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优化过程中的多目标、非线性、交互性、模糊性以及优化结果不唯一等问题,建立了运动学参数的计算模型,通过对插秧性能各要求的模糊化得出各要求的隶属度,同时提出了对干涉的判定方法。在以各隶属度最大化为目标,... 针对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优化过程中的多目标、非线性、交互性、模糊性以及优化结果不唯一等问题,建立了运动学参数的计算模型,通过对插秧性能各要求的模糊化得出各要求的隶属度,同时提出了对干涉的判定方法。在以各隶属度最大化为目标,运用优化算法求得一组较优解的基础上对该组解进行了区间扩张,将区间搜索转换为多目标优化问题,再次运用优化算法并通过Visual Basic 6.0软件编程实现了自动搜索非劣解群的目的。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迅速搜索得到运动学参数的范围,较人机交互优化方法更为快捷、方便,提高优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式分插机构 复优化 多目标 数值化 区间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