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回顾及展望 被引量:48
1
作者 胡晓晴 傅根跃 施臻彦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8-125,共8页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发现使得研究者从一个较为统一的神经机制层面了解人类多个层次的社会认知活动。在猕猴大脑F5区发现的镜像神经元可以在抽象的层面上帮助猕猴理解他人行为的意图。利用脑成像技术,研究发现人类的镜像神经元系统能够匹...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发现使得研究者从一个较为统一的神经机制层面了解人类多个层次的社会认知活动。在猕猴大脑F5区发现的镜像神经元可以在抽象的层面上帮助猕猴理解他人行为的意图。利用脑成像技术,研究发现人类的镜像神经元系统能够匹配外界的知觉表征和内在的动作表征从而通过"居身模仿"这一过程来进行模仿、语言理解、理解他人的意图及情绪这些重要的社会认知活动。另外,镜像神经元系统在社会交往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最后,就镜像神经元系统在心理理论中的作用、了解自我-他人问题和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关系、动机、经验等因素对镜像神经元系统活动的调控等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神经元系统 社会认知 模仿 心理理论 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咨询效果评估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钰静 骆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5-107,116,共4页
目的:对心理咨询效果评估量表(the Outcome Questionnaire,OQ-45.2)中文版进行信效度检验并计算划界分。方法:整群选取杭州某大学学生750名、来某专科医院心理咨询的门诊病人65名、某社区居民230名进行测试,其中229名大学生和167名社区... 目的:对心理咨询效果评估量表(the Outcome Questionnaire,OQ-45.2)中文版进行信效度检验并计算划界分。方法:整群选取杭州某大学学生750名、来某专科医院心理咨询的门诊病人65名、某社区居民230名进行测试,其中229名大学生和167名社区居民同时完成症状自评量表和Beck抑郁问卷,以检验效标效度。随机抽取98名大学生和40名社区居民进行一周后重测。结果:3个样本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在总量表上均较高(0.91~0.92);总量表重测信度0.71(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GFI、AGFI、NFI、NNFI、CFI、IFI均都大于0.90,RMSEA、χ2/df值分别为0.07、2.16;与症状自评量表、Beck抑郁问卷的相关系数在0.62~0.72之间(P<0.01);区分效度良好,能有效区分正常与异常(P<0.001);划界分为62/63,其中学生和社区样本中31.9%、门诊样本66.2%筛查阳性。结论:心理咨询效果评估量表中文版信度和效度可接受,可应用于学校、医院、社区等心理咨询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咨询效果评估量表 信度 效度 心理测量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惊跳反射的生理心理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卢宁艳 王健 杨红春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9-904,共6页
惊跳反射作为动物及人类在应对意外刺激或遇到险情时的一种避险保护反应,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听觉惊跳反射,在反应指标上多采用眼部及面部表情肌的反应,如眨眼反射。惊跳反射的生理机制为突发性强刺激直接传向杏... 惊跳反射作为动物及人类在应对意外刺激或遇到险情时的一种避险保护反应,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听觉惊跳反射,在反应指标上多采用眼部及面部表情肌的反应,如眨眼反射。惊跳反射的生理机制为突发性强刺激直接传向杏仁核的直接通路所致。惊跳反射增强的心理机制可能为致敏作用或恐惧性条件作用,而惊跳反射衰减的心理机制可能是适应、前脉冲抑制或愉快衰减。未来的研究应关注视觉惊跳反射,观察全身躯体姿势维持肌肉群的反应模式,并以先进设备对惊跳反射的信息加工脑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跳反射 反应指标 生理心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工作记忆在视觉搜索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潘毅 许百华 胡信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4-760,共7页
视觉工作记忆在视觉搜索中的作用远比偏向竞争模型所描述的要复杂,个体能根据当前任务要求灵活地利用工作记忆来引导注意选择。在系统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客体工作记忆、空间工作记忆和执行工作记忆3个方面探讨了视觉工作记忆在视... 视觉工作记忆在视觉搜索中的作用远比偏向竞争模型所描述的要复杂,个体能根据当前任务要求灵活地利用工作记忆来引导注意选择。在系统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客体工作记忆、空间工作记忆和执行工作记忆3个方面探讨了视觉工作记忆在视觉搜索中的作用。根据近期的研究,文章在最后对视觉工作记忆在视觉搜索中的作用做了7点总结,并对已往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给予了解释,指出未来应该从前瞻记忆和内隐记忆等角度对视觉搜索中所涉及的视觉记忆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工作记忆 视觉搜索 客体工作记忆 空间工作记忆 执行工作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久坐对脊椎肌肉sEMG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超 李宏汀 +1 位作者 王春慧 郑涵羚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6-750,共5页
采集18名女性受试者在不同久坐时间下,颈夹肌和竖脊肌在最大用力收缩(MVC)过程中的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分别考察其初始1.5s的线性时频指标AEMG、MPF、非线性分析指标%DET的差异,以及全程MVC过程中MPF的变化趋... 采集18名女性受试者在不同久坐时间下,颈夹肌和竖脊肌在最大用力收缩(MVC)过程中的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分别考察其初始1.5s的线性时频指标AEMG、MPF、非线性分析指标%DET的差异,以及全程MVC过程中MPF的变化趋势,以探讨久坐对脊椎肌肉活动水平和功能状态的影响.发现:在久坐前、久坐1.5h、久坐3h之后3种状态下,颈夹肌和竖脊肌在MVC的前1.5s信号中,其时频信号AEMG、MPF及非线性信号%DET均无明显变化;在1min脊椎持续MVC过程中,颈夹肌MPF均呈现线性递减趋势,且下降速率依次增大;竖脊肌MPF则呈现线性递增趋势,且上升速率依次减小.由此可得,久坐对于脊椎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并无影响,但是对其维持最大收缩力量的能力有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坐 SEMG信号 颈夹肌 竖脊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放置位置对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卢宁艳 王健 杨红春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电极放置位置对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征的影响。方法:健康男性大学生14名,分别采用50%、70%和90%最大随意收缩力量(MVC)强度静态屈肘运动诱发肱二头肌疲劳,同步采集肱二头肌上三个不同电极位置上的sEMG信号,采用线性和非... 目的:探讨不同电极放置位置对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征的影响。方法:健康男性大学生14名,分别采用50%、70%和90%最大随意收缩力量(MVC)强度静态屈肘运动诱发肱二头肌疲劳,同步采集肱二头肌上三个不同电极位置上的sEMG信号,采用线性和非线性信号分析方法,计算线性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和平均功率频率(MPF)以及非线性指标C(n)和DET%。结果:电极位置只对sEMG的四个测试指标的均值产生影响,对其变化斜率无明显影响,而四个指标的变化斜率中,除AEMG变化斜率对负荷强度无明显区分度外,其余三个指标对负荷强度均有良好区分度。结论:采用MPF、C(n)和DET%变化斜率作为评价局部肌肉疲劳的客观指标,既可以忽略电极放置位置对sEMG的影响,又对不同负荷强度有良好区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位置 负荷强度 肌内疲劳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疲劳动态运动中女性股四头肌的sEMG信号特征
7
作者 宋超 华淑芳 李宏汀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3-488,共6页
采集9名女性受试者在不同负荷功率踏车运动中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观察其线性时频指标AEMG、MPF与非线性分析指标C(n)、%DET的变化规律,探讨女性股四头肌在非疲劳动态负荷下肌肉活动水平与sEMG信号... 采集9名女性受试者在不同负荷功率踏车运动中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观察其线性时频指标AEMG、MPF与非线性分析指标C(n)、%DET的变化规律,探讨女性股四头肌在非疲劳动态负荷下肌肉活动水平与sEMG信号特征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AEMG值随功率的上升而逐渐增加,与负荷功率呈线性相关;频域指标MPF与负荷的递增无明显关联;除%DET在股外肌的100 W和175 W阶段出现区分度外,非线性指标C(n)和%DET在不同负荷功率下均见明显的区分度.由此可得,线性时域指标AEMG以及非线性指标C(n)和%DET在动态力-电关系的区分上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疲劳 SEMG信号 动态运动 股四头肌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记忆内容对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赵静 潘毅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0年第1期42-46,共5页
工作记忆内容能够以相对自动化的方式引导视觉选择性注意。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工作记忆内容对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一要求被试在客体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返回抑制任务,结果发现无论返回抑制任务目标是否与工作记忆内容匹配都出现... 工作记忆内容能够以相对自动化的方式引导视觉选择性注意。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工作记忆内容对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一要求被试在客体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返回抑制任务,结果发现无论返回抑制任务目标是否与工作记忆内容匹配都出现了返回抑制效应。实验二要求被试在空间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返回抑制任务,结果发现当目标落在记忆空间上时返回抑制效应消失。因此,空间返回抑制仅会受到基于空间工作记忆的视觉注意引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 视觉注意 空间返回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