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理工大学下沙校区校园园林植物调查与分析
1
作者 徐玉琳 秦安华 李东泽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73-80,共8页
为了解浙江理工大学下沙校区的校园植物绿化情况,运用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对浙江理工大学的校园植物种类与科属组成、珍贵树种、植物生活型及生长状况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校园现有植物117种,隶属于51科86属,其中珍贵树种共7种... 为了解浙江理工大学下沙校区的校园植物绿化情况,运用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对浙江理工大学的校园植物种类与科属组成、珍贵树种、植物生活型及生长状况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校园现有植物117种,隶属于51科86属,其中珍贵树种共7种,隶属于7科7属;校园植物生活型整体上以落叶乔木、常绿乔木与常绿灌木居多,落叶灌木、草本植物次之,攀援植物稀少;案例调查发现校园植物不仅尚未建立文化主题,生长还略显凌乱,缺乏养护管理;主要建群树种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的生长趋势优于银杏Taxodium distichum。依据绿化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增强文化主题建设、丰富校园植物种类多样性与养护管理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绿化 植物调查 生活型 重要值 生长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余渣固化工程渣土再生路基填料的性能与机制
2
作者 王竟宇 詹良通 +1 位作者 梁腾 陈萍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190,共7页
为降低工程渣土再生路基填料的碳排放与成本,并提高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率,以铸余渣(单一或协同硅酸钠)为主要材料,固化工程渣土制备路基填料。试验结果显示:铸余渣相较水泥可更快将渣土脱水,并团聚渣土为加州承载比大于8%(路基在一般水... 为降低工程渣土再生路基填料的碳排放与成本,并提高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率,以铸余渣(单一或协同硅酸钠)为主要材料,固化工程渣土制备路基填料。试验结果显示:铸余渣相较水泥可更快将渣土脱水,并团聚渣土为加州承载比大于8%(路基在一般水文和荷载条件下的规范建议值)的填料;填料微观上可见不同发育程度的硅(铝)酸盐水化产物,但有较多孔隙,故压实填料的承载力主要依赖铸余渣颗粒的联锁效应与填料压硬性。协同硅酸钠后,渣土脱水进一步加快,填料颗粒级配与稳定性改善;硅酸钠刺激铸余渣中的硅酸二钙结晶破坏并水化为硅铝酸盐胶结和包裹颗粒,填料微观结构致密,压实后的加州承载比提高,7 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超过1 MPa;由于硅酸钠易转化为具有吸湿和膨胀性的NaHSi_(2)O_(5)·3H_(2)O反应凝胶,其过量掺加后会导致压实填料在高湿度下开裂,强度降低。根据试验结果和填料使用场景推荐了两种配合比,用于一般水文和荷载条件时,固化剂为渣土湿重的4.5%~6%铸余渣、3%生石灰、3%粉煤灰;在填料需要更佳水稳性和承载能力时可掺入0.2%~0.3%硅酸钠。研究所提出的填料制备方法及建议的配合比可实现工程渣土与工业固废协同处置,并降低工程建设的碳排放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余渣 工程渣土 路基填料 固化土 硅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敕木山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3
作者 张云(文/图) 都铭(文/图)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3-I0004,共2页
1.村落概况敕木山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县城西南部洞宫山脉的敕木山上,距县城约6km。村落畲族人口达97%,以蓝姓村民为主,是典型的畲族村寨。根据《汝南郡蓝氏房谱》记载,蓝氏祖先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福建罗源迁移至敕木山村... 1.村落概况敕木山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县城西南部洞宫山脉的敕木山上,距县城约6km。村落畲族人口达97%,以蓝姓村民为主,是典型的畲族村寨。根据《汝南郡蓝氏房谱》记载,蓝氏祖先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福建罗源迁移至敕木山村附近的张村及暮洋湖,即现在的周湖村。康熙十三年(1674年),昌富、昌和、昌林三兄弟来到敕木山,在山谷中发现可开垦的坡地,始垦荒耕作,并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开基于“则民丘”,即现在敕木山村村委所在地,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蓝氏子孙在这里安家落户,村落逐渐向西、向东拓展,至今已有建筑约50栋,多为传统风貌民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丽水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景宁县 历史街区 畲族人口 汝南郡 十三年 传统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置结构缝的矩形高层建筑风荷载及风致响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袁家辉 陈水福 +1 位作者 夏俞超 刘奕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63-2676,共14页
大长宽比的矩形高层建筑往往需要设置结构缝,设缝后建筑物的风压分布仍由整体建筑外形决定,但各建筑单元的风荷载及风致响应与单一建筑相比会有很大不同。为探究设缝建筑中各单元的风荷载和风振特性,本文以长宽比为3的单一建筑为参照对... 大长宽比的矩形高层建筑往往需要设置结构缝,设缝后建筑物的风压分布仍由整体建筑外形决定,但各建筑单元的风荷载及风致响应与单一建筑相比会有很大不同。为探究设缝建筑中各单元的风荷载和风振特性,本文以长宽比为3的单一建筑为参照对象,对长宽比分别为6和9、在长边分别设置1道和2道结构缝的矩形高层建筑进行了同步测压风洞试验;分析正交风向下不同建筑单元的三分力系数、功率谱和整体体型系数特性;对不同建筑单元采用同一结构参数计算其风振响应,探讨不同单元的顶层位移和加速度响应随风向角的变化特点,考察正交风向下这些响应的频谱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单元的气动力系数和气动力谱差别明显,且短边迎风时的差异大于长边迎风时的差异;考虑全风向角情况,设置结构缝的建筑两侧单元整体体型系数比同等长宽比的单一建筑的小,中间单元整体体型系数与单一建筑的基本相同;两侧单元的顶层平动风振响应比单一建筑的小,扭转风振响应比单一建筑的略大,中间单元的平动和扭转响应都明显比单一建筑的小。因此,设置结构缝的矩形高层建筑不同单元的抗侧力构件应采取差异化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风洞试验 结构缝 气动力系数 整体体型系数 风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固废-水泥协同固化工程弃土配比优选 被引量:4
5
作者 余静 俞峰 +1 位作者 陈鑫 厉帅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68-2176,共9页
为了推进工业固废资源化,同时有效提高工程弃土的利用率。选用高炉矿渣、钢渣、磷石膏3种常见的工业固废协同水泥,复配聚羧酸减水剂,对工程弃土进行固化处理。通过D-最优混料试验,确定固化剂的最优配合比为高炉矿渣:钢渣∶磷石膏∶水泥... 为了推进工业固废资源化,同时有效提高工程弃土的利用率。选用高炉矿渣、钢渣、磷石膏3种常见的工业固废协同水泥,复配聚羧酸减水剂,对工程弃土进行固化处理。通过D-最优混料试验,确定固化剂的最优配合比为高炉矿渣:钢渣∶磷石膏∶水泥∶聚羧酸=59.9∶5∶20∶15∶0.1,在该配方下固化土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了5583 kPa。利用X射线衍射(diffraction of X-rays,XRD)试验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试验对新型固化剂固化土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固化土中生成大量的丝状物、针状物和絮状物,使孔隙减小,土体结构更加紧密。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为工业固废和工程弃土资源化处理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工程弃土二次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固废 工程弃土 固化剂 D-最优混料设计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力耦合的桩-非饱和黄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
6
作者 李林 张等红 +2 位作者 张淼 顾晓强 徐龙飞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3-1355,1367,共14页
黄土因具有结构性强度和水敏性,桩-黄土接触面的剪切变形特性受水分影响显著,且剪切变形过程中因结构性强度退化而呈现出应变软化特性。根据桩-非饱和黄土接触面的水-力耦合特性,以有效饱和度和Bishop有效应力作为直接驱动变量反映饱和... 黄土因具有结构性强度和水敏性,桩-黄土接触面的剪切变形特性受水分影响显著,且剪切变形过程中因结构性强度退化而呈现出应变软化特性。根据桩-非饱和黄土接触面的水-力耦合特性,以有效饱和度和Bishop有效应力作为直接驱动变量反映饱和度对黄土结构性强度的影响。为考虑桩-非饱和黄土接触面剪切变形过程中结构性强度的退化特征,分别构建了接触面黏聚力、摩擦角和压缩指数的结构性参数,并建立了各结构性参数随塑性应变和土体有效饱和度的演化方程。在此基础上,通过等效侧限条件下非饱和结构性黄土与饱和无结构性黄土的塑性变形,在有效应力-有效饱和度空间建立了桩-非饱和黄土接触面的增湿屈服方程,进而耦合土-水特征曲线,提出了桩-非饱和黄土接触面的水-力耦合弹塑性本构模型。通过兰州非饱和结构性黄土的直剪试验数据和山西非饱和黄土桩的现场试桩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桩-非饱和黄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可以描述桩-非饱和黄土接触面剪切变形的水-力耦合特性,体现桩-非饱和黄土接触面剪切强度随饱和度增加而减小的特征,且能够有效反映桩-土接触面应变软化特征随饱和度的变化规律。模型为非饱和黄土桩基灾变防控设计、计算和承载特性分析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黄土接触面 荷载传递 结构性强度 水-力耦合 应变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蒜同源基因沉默体系构建及鳞茎发生基因功能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肖潇 夏宜平 +3 位作者 崔柳 张佳平 洪震 任梓铭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101,共13页
本研究以浙江省野生资源丰富的海滨石蒜(Lycoris insularis)为材料,构建了以鳞茎为外植体的石蒜同源基因沉默体系,并通过该体系验证了海滨石蒜鳞茎发生基因的生物功能。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从鳞茎中克隆获得LiCWIN基因片段,全长1 706 bp... 本研究以浙江省野生资源丰富的海滨石蒜(Lycoris insularis)为材料,构建了以鳞茎为外植体的石蒜同源基因沉默体系,并通过该体系验证了海滨石蒜鳞茎发生基因的生物功能。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从鳞茎中克隆获得LiCWIN基因片段,全长1 706 bp;经双酶切后与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 TRV)载体TRV2-GFP连接,从而构建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重组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后,用菌液侵染损伤刺激后的鳞茎块。侵染2 d后,观察到鳞茎维管组织中存在绿色荧光;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发现,沉默组LiCWIN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侵染40 d后,相较于空载体对照组,LiCWIN基因沉默组小鳞茎发生数量下降且发育迟缓。上述结果表明,VIGS体系在海滨石蒜鳞茎组织中成功沉默了功能基因,且对小鳞茎后期发育的表型产生了持续影响。特别是LiCWIN基因沉默后,小鳞茎发生受阻。本研究为石蒜鳞茎发生发育关键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蒜属 基因功能 瞬时验证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体系构建 CWIN基因 小鳞茎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西湖龙井茶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浩 唐佳暖 +2 位作者 杜舒琪 张豆 胡广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80,共12页
茶园作为地域性农业文化景观,不仅可以产生较高的经济价值,还能为人们提供游憩、教育和精神疗愈等多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然而,如何高效、精准地识别量化茶园景观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仍是一个研究难点。以杭州西湖龙井茶园为例,通过筛选... 茶园作为地域性农业文化景观,不仅可以产生较高的经济价值,还能为人们提供游憩、教育和精神疗愈等多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然而,如何高效、精准地识别量化茶园景观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仍是一个研究难点。以杭州西湖龙井茶园为例,通过筛选携程、新浪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上的游记与短文,以关键词出现频率和语义网络分析为基础,基于公众文化形象感知对西湖龙井茶园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进行量化评价。采用扎根理论构建西湖龙井茶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使用重要性-表现性模型分析游客的文化体验要素结构和体验质量。结果表明,游客对西湖龙井茶园的具体景点、文化感知及环境感知关注度较高,感知内容呈现出以茶园景点为核心、文化体验为外延的文化认知模式。总体上,游客对茶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是正向的,其中愉悦身心的满意度最高。然而,游客对茶园不同类别文化服务的关注度和满意度之间存在较大感知差异,尤其是在游客最关注的“欣赏美景”这一文化服务上,其满意度却低于整体平均水平。因此,在未来的规划管理中需优先注重茶园美景度的提升改造。利用社交媒体数据,从公众感知角度提出了一种量化茶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识别与评价技术,为茶园乃至其他文化景观的优化和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公众感知 文本语义分析 地域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深开挖致地铁车站基坑及邻近建筑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105
9
作者 刘念武 陈奕天 +1 位作者 龚晓南 俞济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15-1525,1576,共12页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软土深开挖引起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围护结构及邻近建筑的变形特性,结合深厚软黏土地区某个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进行了系统性监测及结果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地连墙成槽会引起邻近土体侧向位移,最大土体侧向位移值占基坑...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软土深开挖引起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围护结构及邻近建筑的变形特性,结合深厚软黏土地区某个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进行了系统性监测及结果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地连墙成槽会引起邻近土体侧向位移,最大土体侧向位移值占基坑开挖期间土体侧向位移值20%左右;土体开挖期间南侧(桩基础建筑一侧)、北侧(浅基础建筑一侧)围护结构邻近土体最大侧向位移平均值分别为0.091%H_e和0.120%H_e;y/H_e值(y为垂直连续墙方向上与连续墙的距离,H_e为开挖深度)小于0.92时,基坑开挖引起土体沉降值及沉降差较大;地表变形与浅基础变形较为接近,桩基础建筑变形值明显小于浅基础建筑变形值且嵌岩桩基础建筑变形值最小;邻近浅基础建筑及桩基础建筑均受到空间效应影响,在x/H_e值(x为平行连续墙方向上与端部的距离)小于1.5时,空间效应较为明显,x/H_e值大于2.0时,邻近建筑及围护结构邻近土体变形接近平面应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深基坑 建筑 沉降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某高层预应力管桩偏位和上浮处理实例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忠苗 张乾青 +2 位作者 贺静漪 俞峰 刘俊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919-2924,共6页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预应力管桩产生偏位的原因,介绍了偏位预应力管桩的处理方法。首先测量每根管桩的桩顶偏位和上浮情况,然后对所有管桩进行低应变动测,确定桩身损伤情况及缺陷部位,最后根据管桩偏位和损伤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预应力管桩产生偏位的原因,介绍了偏位预应力管桩的处理方法。首先测量每根管桩的桩顶偏位和上浮情况,然后对所有管桩进行低应变动测,确定桩身损伤情况及缺陷部位,最后根据管桩偏位和损伤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工程中对上浮桩采用复打复压处理;对严重偏位且断裂桩进行补预应力管桩处理;对偏位超过规范值但桩身质量完好的桩进行纠偏扶正处理;对偏位较大且桩身有损伤的桩进行先纠偏扶正,并在管桩内芯放钢筋笼灌芯加固处理;对群桩大面积偏位损伤部分由于处理后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采用补桩处理。建筑物经上述处理后的实测最大沉降仅为9mm,且沉降较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管桩 偏位 上浮 纠偏 灌芯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引起的浅基础建筑沉降分析 被引量:40
11
作者 刘念武 龚晓南 +1 位作者 俞峰 汤恒思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25-329,共5页
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建(构)筑物的附加应力和变形,通过对基坑开挖过程中连续墙围护结构的监测资料分析发现,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墙身最大侧向位移呈增大的趋势;最大位移深度位于开挖面附近,底板浇筑时侧向位移所占最终位移的比例为91.8%... 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建(构)筑物的附加应力和变形,通过对基坑开挖过程中连续墙围护结构的监测资料分析发现,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墙身最大侧向位移呈增大的趋势;最大位移深度位于开挖面附近,底板浇筑时侧向位移所占最终位移的比例为91.8%。随x/He值的增加,土体沉降呈先缓慢增加,后迅速减小的趋势。在x【16 m时,土体沉降值较大但差异沉降较小,在10 m【x【28 m,土体沉降呈迅速减小的趋势,土体的差异沉降值较大。在x分别为9.6,27.6,45.2 m时,底板浇筑时的建筑沉降所占最终沉降的比例分别为76.6%,71.5%,56.8%。五层建筑的沉降变化与地表土体的沉降变化相差较大,2~3层建筑的沉降变化趋势与地表的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在y【30 m时,建筑沉降值较小,差异沉降较大;在y】30 m时,沿y方向的建筑沉降值较大,差异沉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建筑沉降 空间效应 时间效应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开挖群桩沉降性状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单华峰 夏唐代 +1 位作者 俞峰 楼春晖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6-50,共5页
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开挖会改变原有桩基础的沉降性状。采用双曲线模型来模拟桩侧及桩端阻力的发挥函数,并结合剪切位移法求出该模型参数。然后通过荷载传递法,建立增层开挖工况下群桩基础中基桩的控制方程。结合工程实例,利用ADINA有... 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开挖会改变原有桩基础的沉降性状。采用双曲线模型来模拟桩侧及桩端阻力的发挥函数,并结合剪切位移法求出该模型参数。然后通过荷载传递法,建立增层开挖工况下群桩基础中基桩的控制方程。结合工程实例,利用ADINA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得到群桩基础中基桩的p–s曲线,并与本文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最后,研究了地下室增层开挖工况对群桩基础中基桩沉降性状的影响。分析得出,随着增层开挖深度的增大,方形布桩中心桩的桩顶沉降量在不断增加;在同一开挖深度时,角桩的沉降量最大,边桩次之,中心桩最小;不同的布桩形式对中心桩沉降性状会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基础 开挖 既有建筑 基桩沉降 软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地铁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勇华 谢新宇 +2 位作者 叶军 吴健 刘开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1-447,共7页
基于某跨越地铁高层建筑的设计实践,利用ABAQUS建立剪力墙与桩筏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了跨越地铁隧道的桩筏基础受力和变形性状,并分析了上部结构刚度、逐层施工、地铁隧道跨度、跨越地铁隧道方式等因素对其影... 基于某跨越地铁高层建筑的设计实践,利用ABAQUS建立剪力墙与桩筏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了跨越地铁隧道的桩筏基础受力和变形性状,并分析了上部结构刚度、逐层施工、地铁隧道跨度、跨越地铁隧道方式等因素对其影响。结果表明,上部为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考虑上部结构刚度作用可显著减小筏板的差异沉降和弯矩。当上部结构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对筏板差异沉降和弯矩的调节能力减弱,表现出上部结构刚度贡献的有限性。随着地铁隧道跨度的增加,筏板最大沉降、差异沉降和弯矩都增大。桩筏基础以筏板对角线与地铁隧道中心线重合的方式跨越地铁隧道对筏板的内力和变形影响最小。桩顶反力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筏基础 剪力墙结构 地铁隧道跨度 跨越方式 三维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开挖桩基屈曲稳定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单华峰 夏唐代 +2 位作者 胡军华 俞峰 仇浩淼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507-512,共6页
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开挖可有效利用地下空间,是目前改善停车难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开挖将改变原有桩基础的受力性状,从而可能引起原有桩基础屈曲失稳。提出一种预测地下室增层开挖既有桩基失稳的临界荷载及稳定计... 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开挖可有效利用地下空间,是目前改善停车难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开挖将改变原有桩基础的受力性状,从而可能引起原有桩基础屈曲失稳。提出一种预测地下室增层开挖既有桩基失稳的临界荷载及稳定计算长度的理论解法。首先,结合浙江饭店地下室增层开挖工程,简单介绍增层开挖方案。之后,通过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增层开挖工况下单桩基础桩-土体系总势能方程。最后,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导得增层开挖工况下单桩基础屈曲失稳的临界荷载及稳定计算长度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桩身临界荷载的影响因素。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半波数n的增加,既有桩基的临界荷载逐渐收敛;既有桩基的临界荷载随开挖深度的增大而急剧减小。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地下室增层开挖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减少开挖引起既有桩基础失稳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物 开挖 屈曲稳定 桩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地铁隧道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新宇 吴勇华 +2 位作者 姜玮东 吴健 刘开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182-3188,共7页
基于某跨越地铁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实践,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利用ABAQUS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地铁隧道穿越建筑物基础时对桩筏基础变形和内力的影响,并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对经验方法的设计进行优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开挖增... 基于某跨越地铁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实践,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利用ABAQUS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地铁隧道穿越建筑物基础时对桩筏基础变形和内力的影响,并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对经验方法的设计进行优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开挖增大了筏板的弯矩;隧道开挖会引起附近群桩向隧道方向挠曲变形,且前排桩的变形大于后排桩的变形,同一排桩中边桩变形大于中桩变形;隧道开挖对桩的桩身轴力、弯矩及水平变形的影响主要发生于桩顶至3倍隧道埋深的桩身范围内;随着盾构掘进正面推力和径向压力的增大,桩身挠曲变形逐渐减小并最终使桩身发生远离隧道方向的挠曲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开挖 桩筏基础 三维数值模拟 盾构施工力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SAT卫星监测的中国华东地区CO_(2)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16
作者 陈春美 刘琼 +3 位作者 陈勇航 朱晓东 袁小慧 刘鑫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9,共11页
基于TCCON地基站CO_(2)柱浓度,验证了GOSAT监测的CO_(2)柱浓度L2级别数据集产品在中国的适用性,再结合ERA5气象数据、MERRA2气溶胶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碳排放量数据,分析了华东地区CO_(2)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 基于TCCON地基站CO_(2)柱浓度,验证了GOSAT监测的CO_(2)柱浓度L2级别数据集产品在中国的适用性,再结合ERA5气象数据、MERRA2气溶胶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碳排放量数据,分析了华东地区CO_(2)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GOSAT与TCCON观测的CO_(2)柱浓度在香河站和合肥站的观测差值为-0.07×10^(-6)和0.77×10^(-6),相关系数为0.77和0.81,年均绝对增长率差值为0.01×10^(-6)和0.89×10^(-6),GOSAT CO_(2)L2数据集在我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011—2021年全国CO_(2)柱浓度年均值由391.36×10^(-6)增至415.55×10^(-6),年均绝对增长率为2.20×10^(-6);华东区域的年均绝对增长率略高于全国均值,达2.23×10^(-6),且2011—2021年的CO_(2)柱浓度年均值居全国最高,达404.60×10^(-6);在季节和月变化上,春季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低,季节振幅为4.08×10^(-6),年内低值出现在8月或9月,而峰值主要出现在3月或4月;在空间分布上,除夏季外均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CO_(2)柱浓度较高,而江西和福建北部地区的CO_(2)柱浓度较低;CO_(2)柱浓度影响因素中,2 m露点温度、NDVI和碳排放量影响较大,2 m露点温度和NDVI为负相关因素(相关系数r<-0.4),碳排放量为正相关因素(r>0.4);太阳方位角、10 m垂直风速和100 m垂直风速影响相对较小(r<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GOSAT 中国华东地区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越冬栽培的芍药根茎耐寒生理测定和关键基因筛选
17
作者 王琪瑶 李丹青 +5 位作者 郭俊宏 陈晓璇 陈炀 夏宜平 张佳平 刘志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63,共16页
芍药(Paenonia lactiflora Pall.)是我国传统名花,研究其耐寒机制对培育新品种、扩大推广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我国集中产业化生产的最南方且低海拔的芍药‘杭白芍’和在哈尔滨引种表现最优的北方品种‘红绫赤金’作为实验材料... 芍药(Paenonia lactiflora Pall.)是我国传统名花,研究其耐寒机制对培育新品种、扩大推广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我国集中产业化生产的最南方且低海拔的芍药‘杭白芍’和在哈尔滨引种表现最优的北方品种‘红绫赤金’作为实验材料,栽培于哈尔滨露地条件下过冬,通过生理观测、转录组测序和基因定量表达分析,研究芍药根茎在极寒天气冻土层之下的冷胁迫生理和分子响应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冬季温度逐渐降低,‘红绫赤金’根茎中的可溶性糖、脱落酸、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含量相较于‘杭白芍’显著增加,而赤霉素含量则降低;组学分析表明,与淀粉和蔗糖代谢、植物-病原体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通路相关的基因在2个品种间发生显著的差异性表达;共表达分析表明,脱水反应元件结合蛋白2A基因(dehydration-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2A gene,DREB2A)、富含半胱氨酸类受体激酶8基因(cysteine-rich receptor-like kinase 8 gene, CRK8)、热激蛋白90.1基因(heat shock protein 90.1 gene, HSP90.1)等可能在调控芍药应对冷胁迫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可初步揭示芍药应对极寒天气下的冷胁迫关键响应基因,为后续的基因功能、基因互作研究奠定基础,并为培育能够在我国最高纬度地区广泛栽培繁殖的芍药耐寒新品种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冷胁迫 根茎 耐寒生理 转录组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模型的台州软土地区基坑开挖位移分析
18
作者 陈军 孙枫 +3 位作者 庄兴岳 李佩佩 潘晓东 吴大志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12-217,共6页
地下工程的数值模拟中采用小应变硬化(hardening soil small,HSS)模型可充分考虑小应变范围的土体非线性响应特性,相较于其他模型能更精确的预测地表沉降和结构变形。基于一系列室内试验和经验方程,标定了台州滨海地区典型软土层的HSS... 地下工程的数值模拟中采用小应变硬化(hardening soil small,HSS)模型可充分考虑小应变范围的土体非线性响应特性,相较于其他模型能更精确的预测地表沉降和结构变形。基于一系列室内试验和经验方程,标定了台州滨海地区典型软土层的HSS模型参数。将该参数应用于实际基坑工程的三维仿真模拟,与采用地勘报告参数的基坑模型进行对比,模拟结果显示通过室内试验获得的参数在侧向变形上更接近实测值,验证了模型参数标定方式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为滨海地区地下工程变形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应变特性 HSS模型 参数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花卉的地下芽休眠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郭俊宏 李丹青 +7 位作者 王琪瑶 赵伯国 任梓铭 陈晓璇 吴双喆 钟抒昀 刘志洋 张佳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8,共21页
地下芽植物是植物芽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许多观赏花卉属于地下芽植物。它们通过全部或部分覆盖于生长基质表面之下的芽或延存器官的休眠来适应寒冷等不利环境。因此,地下芽休眠的调控机制是观赏花卉研究领域里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 地下芽植物是植物芽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许多观赏花卉属于地下芽植物。它们通过全部或部分覆盖于生长基质表面之下的芽或延存器官的休眠来适应寒冷等不利环境。因此,地下芽休眠的调控机制是观赏花卉研究领域里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综述了过去十余年间地下芽观赏花卉的生理休眠诱导、维持和解除过程中的生理和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结果,涉及光、温等外部环境因素和激素代谢、碳水化合物转换、活性氧清除、次生代谢、表观遗传、共质体胞间运输等内在因素。随后,将地下芽观赏花卉与芽休眠研究的模式植物杨树的研究结果和实验方法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地下芽观赏花卉中的2类重要植物(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的芽休眠特征。本文有助于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界全面了解地下芽休眠的最新研究进展,也可为花卉栽培和生产实践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花卉 地下芽休眠 生理休眠 休眠诱导与解除 需冷量 球根花卉 宿根花卉 共质体胞间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深基础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21世纪头10a情况综述 被引量:16
20
作者 史佩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14,共14页
对我国深基础工程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方针提出了展望。共含8个部份:(1)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促进了深基础工程大发展;(2)深基础工程应对巨大挑战的主要技术措施;(3)大吨位桩的承载力问题;(4)与深基础工程相关联的特... 对我国深基础工程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方针提出了展望。共含8个部份:(1)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促进了深基础工程大发展;(2)深基础工程应对巨大挑战的主要技术措施;(3)大吨位桩的承载力问题;(4)与深基础工程相关联的特殊技术;(5)技术学术交流频繁:会议交流与平面媒体;(6)深基础工程图书出版物;(7)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8)展望未来:10点思路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础工程 桩基础 深基坑 高速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 桥梁工程 高层多层建筑 地下空间建设 地下热能利用 学术交流 施工安全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