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液化多相流输送弯管冲蚀磨损数值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孙海疆 偶国富 +1 位作者 肖定浩 李伟正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5-47,71,共4页
针对煤液化中液-固两相流输送过程造成管道系统的冲蚀磨损失效问题,以90°圆形截面弯管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颗粒轨道模型和冲蚀磨损模型,对弯管内的流动特性和壁面磨损率进行数值计算。研究表明,靠近弯管背部的... 针对煤液化中液-固两相流输送过程造成管道系统的冲蚀磨损失效问题,以90°圆形截面弯管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颗粒轨道模型和冲蚀磨损模型,对弯管内的流动特性和壁面磨损率进行数值计算。研究表明,靠近弯管背部的流场速度高于腹部,粒子向背部聚集,导致背部的冲蚀磨损较其它部位更为严重。因此,实际管道系统中的弯管背部应为定点测厚重点监测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 弯管 多相流 冲蚀磨损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碳钢在NH4HS溶液中的冲蚀规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偶国富 任海燕 +2 位作者 王宽心 章阿多 金浩哲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8-933,共6页
设计搭建旋转式冲蚀实验装置,采用电化学方法,针对含硫污水腐蚀体系,考察了NH4HS质量分数、介质温度、Cl-质量浓度等对典型加氢空冷器管材10#碳钢冲刷腐蚀规律的影响;结合扫描电镜(SEM)分析腐蚀产物膜形貌,揭示10#碳钢发生腐蚀的内在机... 设计搭建旋转式冲蚀实验装置,采用电化学方法,针对含硫污水腐蚀体系,考察了NH4HS质量分数、介质温度、Cl-质量浓度等对典型加氢空冷器管材10#碳钢冲刷腐蚀规律的影响;结合扫描电镜(SEM)分析腐蚀产物膜形貌,揭示10#碳钢发生腐蚀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5.0%NH4HS溶液中,10#碳钢表面形成致密的腐蚀产物膜;随着NH4HS质量分数的增加,腐蚀产物膜厚度增加,但出现的龟裂和疏松现象,降低了对金属基体的保护作用;随着介质温度的升高,腐蚀产物膜致密度下降,易发生脱落;腐蚀产物膜受Cl-侵蚀会成蜂窝状,流速大于3.5m/s时,10#碳钢的腐蚀速率随Cl-质量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碳钢 NH4HS溶液 冲蚀 电化学测试 腐蚀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激波驱动的新型固粒冲蚀试验系统 被引量:10
3
作者 偶国富 饶杰 +2 位作者 章利特 叶健 金浩哲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6-471,共6页
针对目前大部分固体颗粒冲蚀试验系统存在反弹颗粒干扰、颗粒质量计算误差大等问题,采用激波驱动气固两相流的方式,并结合动态压力传感器、高速摄影仪对激波及颗粒测速的方法,设计了1种新型冲蚀磨损试验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针对目前大部分固体颗粒冲蚀试验系统存在反弹颗粒干扰、颗粒质量计算误差大等问题,采用激波驱动气固两相流的方式,并结合动态压力传感器、高速摄影仪对激波及颗粒测速的方法,设计了1种新型冲蚀磨损试验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颗粒质量计算准确等优点.该装置最大激波马赫数可达2.3,能将颗粒加速到200 m/s以上,适用不同颗粒、材料及表面处理试件进行15~90°冲击角下的磨损特性试验.通过SiO2颗粒对低碳钢的冲蚀试验,证实了该装置测得数据与经典试验数据规律一致.因此,本试验系统有望作为1种新的冲蚀磨损试验方法,应用于耐固粒冲蚀的优化设计和寿命预测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 固体颗粒冲蚀 试验系统 气固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冷却器系统铵盐沉积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偶国富 王宽心 +1 位作者 刘慧慧 詹剑良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43,共5页
采用流程模拟软件HYSYS,运用物料守恒原理建立闪蒸过程模型,得到加氢裂化反应流出物的油-气-水三相平衡体系。利用闪蒸过程模型计算得到原料硫、氮、氯含量,注水量,压力等因素对加氢反应流出物空气冷却器(REAC)系统中NH4Cl、NH4HS沉积... 采用流程模拟软件HYSYS,运用物料守恒原理建立闪蒸过程模型,得到加氢裂化反应流出物的油-气-水三相平衡体系。利用闪蒸过程模型计算得到原料硫、氮、氯含量,注水量,压力等因素对加氢反应流出物空气冷却器(REAC)系统中NH4Cl、NH4HS沉积温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NH4Cl沉积主要发生在REAC系统入口位置,NH4HS沉积主要发生在REAC系统出口位置;NH4Cl的沉积温度受原料氯含量的影响较大,强化原油的脱氯过程、将注水点设置在NH4Cl的沉积位置以前并保持有25%(φ)的液态水是降低NH4Cl沉积风险的有效方法;硫含量及注水量是影响NH4HS沉积温度的主要因素,加强循环氢脱硫并适当提高系统注水量,使NH4HS的沉积温度低于系统的操作温度可有效避免NH4HS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冷却器 NH4Cl沉积 NH4HS沉积 HYSYS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蚀机理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2
5
作者 偶国富 周永芳 +2 位作者 郑智剑 章利特 吴崇芳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共6页
空蚀损伤是在液压系统中广泛存在的失效形式,研究空泡溃灭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化学效应向固壁的传递和作用过程,以及壁面材料的响应及失效过程,对提高设备的抗空蚀性能及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重点对空泡溃灭的数值模拟、试验研... 空蚀损伤是在液压系统中广泛存在的失效形式,研究空泡溃灭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化学效应向固壁的传递和作用过程,以及壁面材料的响应及失效过程,对提高设备的抗空蚀性能及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重点对空泡溃灭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及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在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指出针对空泡群溃灭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进行多种机制的非线性耦合作用研究,基于流固耦合思想的材料损伤动态过程研究,材料局部损伤导致的自催化效应研究以及广泛条件下空蚀临界特性表征及预测方法研究,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蚀 空泡 溃灭 数值模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似理论的REAC出口弯管冲蚀瞬态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金浩哲 偶国富 李鹏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24-130,共7页
针对加氢REAC系统的频繁失效问题,研究流动与腐蚀耦合作用下REAC出口弯管的冲蚀破坏机理;在确定相似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工艺特性运行数据,设计模型弯管,确定实验常数,并运用环道式多相流冲蚀实验装置,进行冲蚀瞬态特性测试,结合实... 针对加氢REAC系统的频繁失效问题,研究流动与腐蚀耦合作用下REAC出口弯管的冲蚀破坏机理;在确定相似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工艺特性运行数据,设计模型弯管,确定实验常数,并运用环道式多相流冲蚀实验装置,进行冲蚀瞬态特性测试,结合实验过程的CFD数值模拟获取模型弯管冲蚀瞬态特性参数。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弯管出现冲蚀瞬态特性时速度为7.93m.s-1,最大剪切应力为2.21Pa;运用量纲分析法建立原型与模型冲蚀临界特性之间的数理方程,实现相似理论的求解,修正实验结果形成实际弯管的冲蚀瞬态特性参数,冲蚀剪切应力为1.79Pa,结合工程测厚验证冲蚀瞬态特性测试实验和相似理论修正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压力管道的多相流冲蚀预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REAC出口弯管 相似理论 相似准则 冲蚀实验 冲蚀瞬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空冷系统硫氢化铵结晶规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7
作者 偶国富 王宽心 +2 位作者 谢浩平 金浩哲 曹晶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359,共6页
通过对加氢空冷系统NH4HS结晶沉积机理的分析,结合物性仿真计算得到典型工况下NH4HS结晶反应的起始温度。采用HTRI软件获得空冷器管束不同位置的温度分布情况,确定开始发生NH4HS结晶反应的具体位置。通过数值模拟获得流动场、温度场和... 通过对加氢空冷系统NH4HS结晶沉积机理的分析,结合物性仿真计算得到典型工况下NH4HS结晶反应的起始温度。采用HTRI软件获得空冷器管束不同位置的温度分布情况,确定开始发生NH4HS结晶反应的具体位置。通过数值模拟获得流动场、温度场和浓度场作用下的NH4HS结晶沉积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典型工况下加氢空冷系统中发生NH4HS结晶反应的起始位置在第5/6排管束距入口5.9 m处;结晶反应速率最大值位于气相中且靠近气液界面,生成的铵盐颗粒在气相空间靠近上壁面处扩散速率最快,且易沉积于管束顶端;仿真得到最大铵盐沉积量的区域为距出口3.32 m处,与现场检测数据相吻合。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铵盐沉积腐蚀的定量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氢化铵 沉积机理 对流传热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制氢激冷气装置三通磨损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8
作者 孔光跃 朴峻名 +2 位作者 杨波 偶国富 肖定浩 《压力容器》 2012年第11期34-37,12,共5页
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颗粒随机轨道模型(DPM)和冲蚀磨损模型,对气固两相流冲蚀条件下的煤制氢三通及下游管道的壁面磨损率和管内速度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数据表明,支管与主管转角处以及主管下游两侧是易磨损位置,流动磨损失效案... 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颗粒随机轨道模型(DPM)和冲蚀磨损模型,对气固两相流冲蚀条件下的煤制氢三通及下游管道的壁面磨损率和管内速度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数据表明,支管与主管转角处以及主管下游两侧是易磨损位置,流动磨损失效案例的解剖分析验证了数值预测的准确性。研究可为含固多相流管道磨损预测与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氢 三通 气固两相流 冲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