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1—1967年中国外销丝绸技术特征与设计风格研究
1
作者 李依婷 苏淼 +1 位作者 鲁佳亮 陈百超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1,共9页
1961—1967年中国外销丝绸处于贸易对象转变的初始阶段,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为丝绸设计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文章以历史文献、外销丝绸样本的实物及图像为研究基础,从技术角度对该时期外销丝绸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工艺设备的更新换代... 1961—1967年中国外销丝绸处于贸易对象转变的初始阶段,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为丝绸设计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文章以历史文献、外销丝绸样本的实物及图像为研究基础,从技术角度对该时期外销丝绸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工艺设备的更新换代为外销丝绸的推陈出新提供了技术支撑,设计人员从原料、丝线加工、组织结构、织造经密、投梭、后处理等生产工艺入手,推动外销丝绸产品技术与资销需求相适应,并在中西方审美文化的交流碰撞下,从纹样题材、色彩、布局、造型等多方面实现民族风格与外来风格的平衡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销丝绸 工艺技术 纹样设计 市场需求 中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与共融——中国文化对丝绸之路沿线装饰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Do Khai Ly 苏淼 杨媛媛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37-46,共10页
在东西方交流的千年历史中,伴随着丝绸之路上人们的旅行和贸易往来,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交流为中国文化向中东装饰艺术的传播做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与中国有着密切联系的波斯古代帝国、西亚地区和阿拉伯半岛。从世... 在东西方交流的千年历史中,伴随着丝绸之路上人们的旅行和贸易往来,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交流为中国文化向中东装饰艺术的传播做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与中国有着密切联系的波斯古代帝国、西亚地区和阿拉伯半岛。从世界几大著名博物馆收藏的中东文物中选取7至17世纪装饰纺织品、陶器、金属制品和玻璃器皿的典型物品,对其配色方案和图案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国文化对丝绸之路上装饰艺术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中国的文化思想、工艺技术、装饰风格对中东装饰艺术的色彩风格和图案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丝绸之路在地区间文化与艺术的互动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中国文化 中东 装饰艺术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丝绸文物纹样识别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孙选铭 苏淼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0,共10页
为对数字化文物进行快速自动分类,提高藏品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博物馆的构建,文章利用深度学习对丝绸文物的纹样进行自动识别。依据实物纹样的分类方法,建立了包含花卉纹、飞鸟纹、“卐”字纹、云纹四类纹样的样本库。利用VGGNet、ResNe... 为对数字化文物进行快速自动分类,提高藏品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博物馆的构建,文章利用深度学习对丝绸文物的纹样进行自动识别。依据实物纹样的分类方法,建立了包含花卉纹、飞鸟纹、“卐”字纹、云纹四类纹样的样本库。利用VGGNet、ResNet、MobileNet实现对纹样的分类,结合Faster R-CNN、YOLOv5、SSD目标检测算法实现对纹样的识别与定位。实验结果表明,MobileNet对丝绸纹样分类的mAP达到83.51%;在目标检测算法中YOLOv5的识别与定位效果最好,其mAP为88.42%。与通过人工分类相比,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分类与识别,可以在降低难度的同时提高分类的速度和准确率,为纺织品文物的鉴定与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文物 深度学习 数字博物馆 目标检测 神经网络 自动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抗紫外线面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4
作者 李静林 苏淼 +1 位作者 鲁佳亮 赵丰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30-34,42,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的投纬比例和织物组织结构对阻燃和抗紫外线复合功能织物性能的影响,选用阻燃涤纶网络丝作为经纱,普通涤纶长丝、抗紫外线涤纶网络丝和阻燃涤纶网络丝作为纬纱,制备了9种组织结构相同但投纬比例不同和6种投纬比例相同但组... 为了探究不同的投纬比例和织物组织结构对阻燃和抗紫外线复合功能织物性能的影响,选用阻燃涤纶网络丝作为经纱,普通涤纶长丝、抗紫外线涤纶网络丝和阻燃涤纶网络丝作为纬纱,制备了9种组织结构相同但投纬比例不同和6种投纬比例相同但组织结构不同的织物。利用垂直水平燃烧测试仪和紫外分析仪分别测试织物阻燃和抗紫外线性能,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2个系列试样分别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当表纬中阻燃涤纶质量分数达到80%,抗紫外线涤纶达到20%,组织结构为5枚纬缎双层时,阻燃和抗紫外线的综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涤纶 抗紫外线涤纶 双层织物 功能性 模糊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州明代邵南夫妇合葬墓出土丝织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苏淼 蒋玉秋 +3 位作者 鲁佳亮 陈云 王淑娟 何珊珊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131,共12页
墓葬出土丝织品是研究古代丝绸技艺和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证据。浙江湖州在明代中期已是中国丝绸的重点产区,除湖丝甲天下外,生产的丝绸品种也极其丰富。湖州明代邵南夫妇合葬墓出土丝织品,是湖州地区目前出土的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 墓葬出土丝织品是研究古代丝绸技艺和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证据。浙江湖州在明代中期已是中国丝绸的重点产区,除湖丝甲天下外,生产的丝绸品种也极其丰富。湖州明代邵南夫妇合葬墓出土丝织品,是湖州地区目前出土的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明代丝织品实物资料。本文对该墓出土的丝绸服饰及所用面料进行重点考察,从服饰品类、丝织品种、丝绸纹样类别等角度开展了服饰形制研究、面料工艺分析与纹样复原研究,为后续的文物保护与复原提供了重要依据。该墓出土的男女服饰种类齐全,丝织品种基本涵盖明代丝绸的典型品种,丝织品纹样题材广泛、构图巧妙,呈现出敦厚温柔的明代丝绸风貌,出土丝织品反映出明代中后期杭嘉湖地区丝织品的技艺与服用特征,也为研究浙江地区的丝绸技艺与服饰文化提供了宝贵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丝织品 服装形制 丝绸品种 纹样艺术 邵南夫妇墓 明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八达晕纹二维图像及三维模型生成方法
6
作者 茅佳怡 苏淼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7,共9页
为传承活化八达晕纹的形式美感和文化寓意,突破纹样设计与展示的新维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将纹样从二维图像生成到三维模型转化的生成设计路径。首先剖析八达晕纹的发展历程和艺术风格,重绘其单元纹样构成数据集... 为传承活化八达晕纹的形式美感和文化寓意,突破纹样设计与展示的新维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将纹样从二维图像生成到三维模型转化的生成设计路径。首先剖析八达晕纹的发展历程和艺术风格,重绘其单元纹样构成数据集;接着在训练八达晕纹LoRA模型的基础上,结合ControlNet中的Canny、Depth算法在Stable Diffusion上实现二维八达晕的创新生成,同时采用IP-Adapter模型完成纹样色彩风格迁移;随后依托三维大模型Tripo完成创新纹样的三维模型转换,最后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将八达晕纹的文献记载、织物原图等信息同三维模型一起应用于面料上展示。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八达晕纹的个性化和智能化生成,有助于丝绸文化绵延赓续和技艺传承,同时也对其它传统纹样数字化创新生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达晕纹 传承活化 纹样数字化 生成设计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三维数字技术 印花图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杞方言区黎族织锦工艺及纹样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苏淼 单旭波 +2 位作者 龙博 安薇竹 朱玥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5-144,共10页
文章在对海南省五指山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东方市黎族织锦的田野考察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海南省杞方言区黎族的织锦工艺、织造原理、织造流程、织锦纹样进行分析研究,辅以显花原理图和传统腰织机的结构示意图,将传统腰织机... 文章在对海南省五指山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东方市黎族织锦的田野考察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海南省杞方言区黎族的织锦工艺、织造原理、织造流程、织锦纹样进行分析研究,辅以显花原理图和传统腰织机的结构示意图,将传统腰织机的部件根据功能不同分为3个部分,从织造技术角度对杞方言区的黎锦织造技艺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黎族传统织锦使用传统腰织机,主要分为纬线显花和经线显花两种织造技术,其中黎锦纬线显花,根据显花原理,在上下层经线设置不同的提花格。采用“错格”编排,在上机时主要使用“干”字形绕线架配合“U”形夹使用,织造时多采用挑花织造。黎锦经线显花上机操作与纬线显花基本相同,但在保亭地区多采用6根竹签配合“干”字形绕线架在上机时对纹样进行编排,织造出组织统一、纹样风格多变的黎锦纹样。黎族传统织锦的纹样题材丰富,简洁质朴,因其黎族分布支系不同,织造技艺侧重点不同,纹样的构成特征也不尽相同,故结合不同的织造技艺对黎锦纹样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黎锦 非遗传承 原始腰机 黎锦工艺 织锦技艺 黎锦纹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度测量的乾隆色谱色彩特征研究
8
作者 苏淼 周凯丽 +2 位作者 段怡婷 鲁佳亮 杨丽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138,共7页
为了对清代丝绸文物的色彩有更加精确且科学的认知,通过CM700D测色计测量了乾隆色谱的色度参数,讨论了乾隆色谱受染料浓度影响而造成的色彩偏差情况以及乾隆色谱的稳定性,并在L^(*)a^(*)b^(*)空间分析其色度参数的分布规律。通过比较乾... 为了对清代丝绸文物的色彩有更加精确且科学的认知,通过CM700D测色计测量了乾隆色谱的色度参数,讨论了乾隆色谱受染料浓度影响而造成的色彩偏差情况以及乾隆色谱的稳定性,并在L^(*)a^(*)b^(*)空间分析其色度参数的分布规律。通过比较乾隆色谱与sRGB、Adobe RGB、CMYK的色域大小,分析了清代丝绸文物数字化时色彩还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染料浓度增加会使明度值下降,而彩度变化没有规律,不同色系的彩度受染料浓度影响不同;在本文研究的自然条件下,半年内乾隆色谱较为稳定;乾隆色谱中黄红色系颜色数量较多,a^(*)、b^(*)参数存在一个大致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的颜色是清代染色技术难以达到的;乾隆色谱中部分高明度与高彩度的黄色超出sRGB、Adobe RGB、CMYK的色域,对于以这部分黄色为底色的清代丝绸文物建议以实物展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文物 乾隆色谱 传统染色 纺织品色彩 色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G模型对平板电脑特征化的适用性研究
9
作者 苏淼 周凯丽 +2 位作者 段怡婷 鲁佳亮 杨丽梅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6期841-847,共7页
为了研究GOG模型是否适用于平板电脑的特征化,对ipad、ipad pro、Huawei matepad和Huawei matepad pro进行了呈色性能测试,然后用GOG模型对4个平板电脑进行特征化,并使用多项式模型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测试了模型对纯色色块以及纯色纺... 为了研究GOG模型是否适用于平板电脑的特征化,对ipad、ipad pro、Huawei matepad和Huawei matepad pro进行了呈色性能测试,然后用GOG模型对4个平板电脑进行特征化,并使用多项式模型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测试了模型对纯色色块以及纯色纺织品图像三刺激值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不同的平板电脑的呈色性能存在差异,对于通道独立性与色品恒定性较好的平板电脑,用GOG模型进行特征化可以获得较高的预测精度;对于通道独立性与色品恒定性较差的平板电脑,用GOG模型进行特征化获得的预测精度较低,即使经过多项式模型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其预测精度也不够理想。该结果为平板电脑的特征化模型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色彩管理 平板电脑 呈色性能 GOG模型 多项式修正模型 色度特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云锦色晕口诀的色彩数字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淑君 鲁佳亮 +1 位作者 刘广社 徐铮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5,共7页
南京云锦色晕口诀是云锦色彩的核心内容,有着极高的艺术文化和色彩研究价值。然而,云锦色晕口诀多已失传,配色运用存在很大局限性。文章结合史料、文献、云锦作品,对色晕口诀进行整理和色彩数字化提取,并将其置于HSB色彩模型定量分析,... 南京云锦色晕口诀是云锦色彩的核心内容,有着极高的艺术文化和色彩研究价值。然而,云锦色晕口诀多已失传,配色运用存在很大局限性。文章结合史料、文献、云锦作品,对色晕口诀进行整理和色彩数字化提取,并将其置于HSB色彩模型定量分析,尝试对云锦色晕的配色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云锦色晕的配色多以红、紫、白为主色调;色晕配色的色相差基本在110°以下,大多集中在50°以下,为同色系或邻近色系配色;色晕配色喜用中高明度、饱和度的色彩,搭配低明度、饱和度色彩中和。云锦色晕主观性的配色口诀与西方数字化色彩理论存在类似,遵循着各自的配色逻辑,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来形成良好的配色效果。从云锦中提取的色晕口诀和色彩可为后续云锦色晕色彩数字化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云锦 色晕口诀 配色特征 HSB色彩模型 色彩数字化 配色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初中国丝织物机头织款的形式研究
11
作者 金禹任 苏淼 赵丰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0-158,共9页
丝织物机头织款是指在缎首位置织入该缎匹的织造地点、织造机构、织物品类等相应文字的一种款识形式。机头织款是中国古代丝织物上文字的记录形式之一,也是20世纪初中国丝绸制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大量该时期机头织... 丝织物机头织款是指在缎首位置织入该缎匹的织造地点、织造机构、织物品类等相应文字的一种款识形式。机头织款是中国古代丝织物上文字的记录形式之一,也是20世纪初中国丝绸制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大量该时期机头织款文物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该时期整体的时代变迁,归纳了丝绸织物机头织款的款识文字组成形式和工艺特点。以目前所收集的相关文献中和博物馆馆藏的机头文物信息为对象,从织款位置、纱线颜色、显色方式等方面对20世纪初中国的机头织款织造形式进行了分类,归纳了该时期官营机构和民营机构丝织品机头织款分布形式和显花方式特点,并且总结电机织物和手工织物机头织款的区别。研究表明,按照图案的分布形式可以将机头织款分为单行式、多行式和特殊形式三大类;按照显花工艺为标准可以分为经纬交织显花及非经纬交织显花两大类;电机织物和手工织物可以按照织造原料、显色组织、款识内容三大点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 机头 织款 工艺美术 清代 民国 商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补子纹样流变探析
12
作者 李欣怡 苏淼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54-58,63,共6页
补子是古代重要的服饰元素之一,作为区分服用之人身份和等级的标志,是封建制度在服饰中的典型代表。深入研究补子纹样的历史变迁,比较研究胸背补子,并结合古籍、考古报告与传世图像资料等,追溯补子起源,梳理其纹样流变发展,并深入剖析... 补子是古代重要的服饰元素之一,作为区分服用之人身份和等级的标志,是封建制度在服饰中的典型代表。深入研究补子纹样的历史变迁,比较研究胸背补子,并结合古籍、考古报告与传世图像资料等,追溯补子起源,梳理其纹样流变发展,并深入剖析流变原因及文化内涵。研究认为,补子最早可追溯至金代,是从蒙元时期的胸背演变发展而来,在后来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演变与发展,并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服制。胸背补子的形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倾向和工艺特征,是中国古代服饰艺术演变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子 胸背 服制 纹样 服饰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度特征化的乾隆色谱跨设备色彩再现
13
作者 苏淼 李赛权 +3 位作者 杨丽梅 段怡婷 鲁佳亮 周凯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4-112,共9页
色彩失真现象普遍存在于图像在不同设备之间传输的过程中,为保证纺织文物图像跨设备的色彩真实再现,继而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发展,在乾隆色谱染色丝织物的基础上,分别对数码相机和显示屏进行色度特征化,并讨论了不同图像格式、不同训练数... 色彩失真现象普遍存在于图像在不同设备之间传输的过程中,为保证纺织文物图像跨设备的色彩真实再现,继而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发展,在乾隆色谱染色丝织物的基础上,分别对数码相机和显示屏进行色度特征化,并讨论了不同图像格式、不同训练数据集、多项式不同阶数对相机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同时采用增益-偏置-伽马模型(GOG模型)对显示屏进行色度特征化,然后对乾隆色谱跨设备再现情况进行色差分析以确定最优特征化模型,最后采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纺织品文物对建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选择RAW格式图像和三阶多项式对相机进行色度特征化处理,并使用采集的纺织品颜色数据集训练模型,模型的精度可达到2.18(ΔE_(ab)^(∗))(CIEDE2000色差值);显示器特征化模型精度为0.58(ΔE_(ab)^(∗));乾隆色谱跨设备再现的色差均值为2.16(ΔE_(ab)^(∗)),真实丝绸文物跨设备再现的色差值为2.38(ΔE_(ab)^(∗)),表明该特征化模型具有优异的跨设备色彩再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色谱 色度特征化 丝绸文物 跨设备 色彩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织造成形技术及其在短裙上的应用
14
作者 苏淼 李玥佳 +2 位作者 鲁佳亮 刘亚楠 虞旭栋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7,共6页
为了改善短裙生产过程中成本浪费的问题,创新应用一体织造成形技术生产短裙。针对传统短裙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的问题,对短裙织物进行设计,过程如下:织物组织方面,一体织造成形短裙织物组织选用单层组织配合使用双层组织,并在此基础上... 为了改善短裙生产过程中成本浪费的问题,创新应用一体织造成形技术生产短裙。针对传统短裙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的问题,对短裙织物进行设计,过程如下:织物组织方面,一体织造成形短裙织物组织选用单层组织配合使用双层组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组织再设计;纱线方面,选择涤纶长丝作为经纱,弹性优良的涤纶/氨纶包芯纱作为纬纱,其中双层部分经纱和纬纱的排列比均为1∶1;纹样设计方面,四方连续水波纹图案作为单元纹样;并利用纹织CAD进行纹板图制作,开发了可在剑杆织机上织造生产的一体织造成形提花短裙。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一体织造成形方式生产的短裙,实现了将纱线直接生产成短裙的生产模式,省去了剪裁和缝纫工序,避免了成本浪费,为短裙的生产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织造成形 立体织物 提花短裙 组织设计 纹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洱佤族织锦传统工艺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圣达 苏淼 +3 位作者 龙博 安薇竹 徐诺 鲁佳亮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9-105,共7页
佤族织锦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织锦之一,极具民族特色。佤族织锦技艺主要靠手口相传,缺乏具体的文字资料。随着佤族织锦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佤族织锦的任务迫在眉睫。为了更好传承佤族织锦传统技艺和优... 佤族织锦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织锦之一,极具民族特色。佤族织锦技艺主要靠手口相传,缺乏具体的文字资料。随着佤族织锦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佤族织锦的任务迫在眉睫。为了更好传承佤族织锦传统技艺和优秀文化,推动佤族织锦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云南普洱佤族织锦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发现该地区织锦使用腰机织造,有棉锦、麻锦和混合锦三类,所用染料主要来自动植物及矿物提取。探究了佤族织锦常用染料的制备工艺,对佤族织锦所用织机及其织造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佤族织锦的主要纹样及含义,其各式纹样体现了佤族人民对生命的热爱、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寓意,是佤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本文可为佤族织锦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策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织锦 染料 织造工艺 织机 纹样 复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