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辐射冷却涤纶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珏昆 时一 +2 位作者 张佳文 蔡英 易玲敏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4,共9页
被动式日间辐射冷却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冷却方式,通常要求材料保持白色或银色的外观,不符合实际应用场景下对色彩的要求。本文通过浸涂法和相分离技术制备了分级多孔聚合物涂层涤纶织物,并引入颜料彩色层赋予其彩色外观。通过... 被动式日间辐射冷却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冷却方式,通常要求材料保持白色或银色的外观,不符合实际应用场景下对色彩的要求。本文通过浸涂法和相分离技术制备了分级多孔聚合物涂层涤纶织物,并引入颜料彩色层赋予其彩色外观。通过优化颜料含量,平衡色彩与冷却性能之间的矛盾,最终制备得到了具有较优冷却性能的彩色辐射冷却织物。结果表明,黄色和红色辐射冷却织物的光谱特性相较于仅有颜料附着的彩色对比样有着明显的提升,并分别能实现低于箱体环境温度9.3℃和6.2℃的冷却效果。在开放的户外应用场景下,其仍分别具备相对彩色对比样4.7℃和3.3℃的冷却能力,同时表现出优异的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日间辐射冷却 光谱特性 涤纶织物 分层多孔涂层 有机颜料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色素光敏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织物中的变色性能
2
作者 鲁辉 蔡钦泽 +3 位作者 张国庆 周岚 刘国金 邵敏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为解决光敏变色染料颜色变化单一且局限于无色与有色可逆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拓宽光敏变色染料显色范围的方法。以光敏变色染料螺噁嗪和相变溶剂硬脂酸丁酯复配物作为初始芯材,以酸性染料作为扩展染料,以密胺树脂作为壁材,采用原位聚... 为解决光敏变色染料颜色变化单一且局限于无色与有色可逆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拓宽光敏变色染料显色范围的方法。以光敏变色染料螺噁嗪和相变溶剂硬脂酸丁酯复配物作为初始芯材,以酸性染料作为扩展染料,以密胺树脂作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多元色素光敏变色微胶囊,并采用丝网印花工艺将其应用在棉织物上。借助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等表征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特征官能团和热性能,研究了印花织物的光敏变色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优选螺噁嗪、硬脂酸丁酯与酸性染料的质量比为0.05∶50∶0.1,控制芯壁比为1∶1,制得的微胶囊具有圆球形外观,平均粒径约为3μm,包覆率可达73.4%;该变色微胶囊具有出色的热稳定性,可在不同环境温度的紫外和可见光辐照下实现粉红色与蓝色的可逆颜色变化,可赋予织物良好的光敏变色性和变色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染料 扩展染料 变色微胶囊 丝网印花 光敏变色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自掺杂蓝藻生物质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
3
作者 秘一芳 王保国 +2 位作者 王文强 孙国金 曹志海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23-4232,共10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解决二氧化碳过度排放的有效方法。本文以蓝藻(cyanobacteria,CB)为前体,氯化锌(zinc chloride,ZnCl2)为活化剂,通过热解活化法制备N自掺杂CB基活性炭(AC-X),用于CO_...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解决二氧化碳过度排放的有效方法。本文以蓝藻(cyanobacteria,CB)为前体,氯化锌(zinc chloride,ZnCl2)为活化剂,通过热解活化法制备N自掺杂CB基活性炭(AC-X),用于CO_(2)的高效吸附。探讨了活化温度对AC-X比表面积、孔结构、氮(N)原子分数及含N官能团种类的影响,研究了AC-X在0℃和25℃下对CO_(2)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在锌炭比为1.5、活化温度为700℃时,AC-7有最佳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为1112.28m^(2)/g,孔体积和微孔体积可达0.82cm^(3)/g和0.52cm^(3)/g。0℃时AC-7对CO_(2)的吸附效果最佳,为140.45mg/g;当CO_(2)吸附温度为25℃时,活化温度为600℃所得的AC-6对CO_(2)的吸附效果最佳,为95.74mg/g,优于AC-7(90.17mg/g)。25℃时AC-6表现出更好的CO_(2)吸附能力,这得益于AC-6高吡咯N和吡啶N原子分数。通过相关性研究表明,比表面积、微孔体积以及吡咯N和吡啶N的原子分数共同决定了AC-X的CO_(2)吸附性能。本研究不仅为CB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而且设计的N自掺杂CB基活性炭可高效捕集CO_(2),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活性炭 二氧化碳捕集 吸附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毛混纺织物的同色性染色技术 被引量:9
4
作者 汪澜 曾军英 严峻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46,49,共4页
选用性能优良的Lanaset系列染料对丝、毛以及丝/毛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丝/毛混纺织物染色工艺参数对丝和毛之间色差等染色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实现同色性的最佳染色工艺:pH值4、染色温度80℃、硫酸铵10%、元明粉10 g/L、保温时... 选用性能优良的Lanaset系列染料对丝、毛以及丝/毛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丝/毛混纺织物染色工艺参数对丝和毛之间色差等染色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实现同色性的最佳染色工艺:pH值4、染色温度80℃、硫酸铵10%、元明粉10 g/L、保温时间5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毛混纺织物 同色性 色差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粘混纺织物的电磁波屏蔽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澜 袁近 《电镀与精饰》 CAS 2006年第2期14-17,共4页
通过分析敏化、活化和化学镀三道工序的主要工艺因素与织物的电磁波屏蔽效果的关系,优化了涤/粘混纺织物的电磁波屏蔽化工艺。其结果表明:涤/粘混纺织物经过电磁波屏蔽化后,具有良好且耐久的电磁波屏蔽效果。
关键词 涤/粘混纺织物 电磁波屏蔽 敏化 活化 化学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着色用有机颜料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汪芬萍 李家炜 +5 位作者 黄骅隽 吴金丹 付少海 戚栋明 赵磊 何贵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2-200,共9页
有机颜料微细粒子存在易团聚、分散稳定性差等问题,对其进行有效改性和稳定分散是目前纺织品着色领域的一个热点与难点问题。综述了国内外有机颜料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稳定和有机/无机材料封装等方法,讨论了改性技术对... 有机颜料微细粒子存在易团聚、分散稳定性差等问题,对其进行有效改性和稳定分散是目前纺织品着色领域的一个热点与难点问题。综述了国内外有机颜料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稳定和有机/无机材料封装等方法,讨论了改性技术对颜料性能的影响。研究指出:有机/无机材料包覆改性大大提高了颜料的使用价值,解决了颜料在常见储存与使用情况下分散性、耐光性、耐候性及热稳定性问题,然而颜料墨水的快速印染、色彩的精细控制技术以及涂料印花织物服用性能的提升亟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颜料 分散 染色 印花 颜料油墨 着色剂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硅油整理法在温敏纺织品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蒋约林 吴金丹 +2 位作者 何驹 葛华云 王际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6-91,共6页
温敏纺织品作为智能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响应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调节自身的性能,在调温调湿、抗浸储水、生物医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如何将温敏聚合物高效温和地接枝到纺织品上是温敏纺织品制备过程中的难题。介绍了一... 温敏纺织品作为智能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响应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调节自身的性能,在调温调湿、抗浸储水、生物医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如何将温敏聚合物高效温和地接枝到纺织品上是温敏纺织品制备过程中的难题。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普适性强的接枝方法,采用氨基硅油整理法在织物表面引入高活性的反应基团氨基,再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接枝温敏高分子链。经由氨基硅油整理的棉织物柔顺性提高,水洗稳定性良好,红外和接触角等实验结果均证明温敏性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被成功接枝聚合到织物表面,且接枝率高达41.2%。所得织物具有良好的温敏性能,可通过改变温度实现织物表面亲/疏水性的可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纺织品 温敏 氨基硅油 N-异丙基丙烯酰胺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玻璃纤维复合毡制备关键技术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夏晓林 谢渊博 +3 位作者 李辉 余万平 蔡玉荣 姚菊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3,共6页
开发具有更高强度和模量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新需求。文章利用不同的方法将不同规格的玻璃纤维纱线和涤纶丝制备了5种玻璃纤维织物,研究了织物的编织工艺和成型方式等关键制备技术对复合材料的树脂渗透率及复合材... 开发具有更高强度和模量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新需求。文章利用不同的方法将不同规格的玻璃纤维纱线和涤纶丝制备了5种玻璃纤维织物,研究了织物的编织工艺和成型方式等关键制备技术对复合材料的树脂渗透率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织物的针脚长度、0°细纱的材质和成型方式等因素影响织物孔隙率、树脂浸透率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二次成型方法和0°玻璃纤维细纱作为绞织纱有利于提高织物的孔隙率,保持规整的织物结构,并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经优化后的工艺制备得到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预计其将在风电叶片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经编工艺 成型方式 树脂渗透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基材上P(St-MAA)/WPU复合光子晶体生色结构的快速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文玉 高雅芳 +4 位作者 张耘箫 金梦婷 周岚 王相林 刘国金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为快速制备兼顾结构色效果和结构稳定性的光子晶体生色结构,提出了一种采用填充法制备复合光子晶体的方法。先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P(St-MAA))胶体微球预组装液喷涂于涤纶基材上制备光子晶体,再利用水性聚氨酯(WPU)对P(St-MAA)光子... 为快速制备兼顾结构色效果和结构稳定性的光子晶体生色结构,提出了一种采用填充法制备复合光子晶体的方法。先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P(St-MAA))胶体微球预组装液喷涂于涤纶基材上制备光子晶体,再利用水性聚氨酯(WPU)对P(St-MAA)光子晶体上进行二次喷涂,最终得到P(St-MAA)/WPU复合光子晶体。探究WPU质量分数对光子晶体排列、结构色效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P(St-MAA)/WPU复合光子晶体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喷涂WPU不会破坏光子晶体原有的规整排列,其会优先渗入P(St-MAA)微球间的缝隙中,逐渐替代原光子晶体内中的空气,最终实现对P(St-MAA)微球的包裹;WPU的填充使得P(St-MAA)/WPU复合光子晶体的平均折射率增加,结构色色相产生红移现象;P(St-MAA)/WPU复合光子晶体的结构稳定性高于P(St-MAA)光子晶体,且WPU的质量分数越大,稳定性改善程度越明显;喷涂WPU后所得的复合光子晶体结构仍呈现出良好的结构色效果且虹彩效应明显。研究结果为在纺织基材上快速制备兼具鲜艳结构色和稳定结构的光子晶体提供了简便方法,可推动光子晶体生色结构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结构色 稳定性 水性聚氨酯(WPU)溶液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 (P(St-MAA)) 胶体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有机溶剂型分离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思思 赵洋 +3 位作者 程羽君 李成才 朱海霖 刘国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7,共9页
有机溶剂的分离与纯化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众多分离与纯化技术应运而生。耐有机溶剂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操作简便的优势,受到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在化工、环境、医药、纺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概括了耐有机溶剂型分离... 有机溶剂的分离与纯化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众多分离与纯化技术应运而生。耐有机溶剂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操作简便的优势,受到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在化工、环境、医药、纺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概括了耐有机溶剂型分离膜的分离技术与分类,阐述了耐有机溶剂型分离膜的制备方法,介绍了耐有机溶剂型分离膜的应用进展,并对耐有机溶剂型分离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综述内容可为耐有机溶剂型分离膜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策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有机溶剂 膜分离技术 膜材料 制备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疏水性双面结构生色棉织物的一步法制备 被引量:1
11
作者 向娇娇 柳浩 +5 位作者 欧阳申珅 马万彬 柴丽琴 周岚 邵建中 刘国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9,共9页
为能简便、快速地得到兼具双面结构色效果和高疏水性的棉织物,以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PTFEMA)胶体微球为结构单元,利用浸轧-焙烘一步法将其负载于棉织物上构筑高疏水性光子晶体生色结构。分析PTFEMA胶体微球的基本性能,探究PTFEMA胶体... 为能简便、快速地得到兼具双面结构色效果和高疏水性的棉织物,以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PTFEMA)胶体微球为结构单元,利用浸轧-焙烘一步法将其负载于棉织物上构筑高疏水性光子晶体生色结构。分析PTFEMA胶体微球的基本性能,探究PTFEMA胶体微球组装液质量分数对棉织物结构生色效果和疏水性的影响,并提出结构生色棉织物的疏水机制。结果表明:PTFEMA胶体微球粒径均一,单分散性优异,适宜于构筑光子晶体;当组装液质量分数为20%~30%时,通过浸轧-焙烘一步法便可制备得到结构色明显、水接触角为140°左右的棉织物;PTFEMA胶体微球因自带含—CF_(3)基团而具有疏水性,加之光子晶体阵列增加了棉织物的粗糙度,双重作用下使得结构生色棉织物具备高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光子晶体 结构生色 高疏水 一步法 功能性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清洁型F-SiO_(2)/BaTiO_(3)降温涂层织物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帅 王菲 +2 位作者 袁浩 张佳文 易玲敏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共9页
为了制备具有自清洁功能的降温织物,选用锦纶牛津布为基材,使用氟硅烷改性二氧化硅粒子,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含氟烷基改性二氧化硅(F-SiO_(2))、钛酸钡(BaTiO_(3))通过刮涂的方式整理到锦纶织物上,获得复合降温涂层织物;对所得织... 为了制备具有自清洁功能的降温织物,选用锦纶牛津布为基材,使用氟硅烷改性二氧化硅粒子,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含氟烷基改性二氧化硅(F-SiO_(2))、钛酸钡(BaTiO_(3))通过刮涂的方式整理到锦纶织物上,获得复合降温涂层织物;对所得织物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组成进行测试,探究不同涂覆量对复合涂层织物太阳光反射率和中红外发射率的影响,评估涂层织物的降温性能、易去污性能、机械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的引入能显著提高织物的光谱性能,与原始锦纶相比,制备的复合涂层织物的太阳光反射率提高至88%,大气窗口红外发射率可达92%。在户外太阳直射的情况下,制备的复合涂层织物最高可降温5.6℃,且具有很好的自清洁易去污效果和机械性能,在户外装备降温、电器设备降温、建筑路面降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降温 SiO_(2) BaTiO_(3) 涂层 锦纶 自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蓝藻复合膜的制备及其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晴晴 吴鑫磊 +2 位作者 程雅煊 孙国金 曹志海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针对太湖水华蓝藻(CB)资源化利用的问题,以生物可降解的聚乙烯醇(PVAL)为基体材料,CB粉末为填料,采用溶液混合、干燥成膜的方式,简便地制备了生物可降解的PVAL/CB复合膜。采用流变、扫描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测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CB添... 针对太湖水华蓝藻(CB)资源化利用的问题,以生物可降解的聚乙烯醇(PVAL)为基体材料,CB粉末为填料,采用溶液混合、干燥成膜的方式,简便地制备了生物可降解的PVAL/CB复合膜。采用流变、扫描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测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CB添加量对PVAL/CB水分散液的流变行为和失水动力学、PVAL/CB复合膜的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甘油(GL)为增塑剂,研究了GL对不同CB含量的PVAL/CB复合膜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CB添加量增加,会使PVAL/CB水分散液黏度略有升高,但对分散液成膜过程中的失水速率影响不大。对于PVAL/CB复合膜而言,CB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膜具有较为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可达(46.4±1.3) MPa和(112.1±8.8)%,但由于CB和PVAL基体界面结合牢度不足,添加过多的CB会引起复合膜脆性断裂,力学性能下降。对于PVAL/CB/GL复合膜而言,GL不仅能起到增塑作用,还能改善CB与PVAL基体间的相容性,提升界面结合牢度,从而提升PVAL/CB/GL复合膜的综合力学性能。高CB含量的PVAL/CB/GL复合膜未出现脆性断裂,30%CB含量的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仍可达(21.5±0.6) MPa和(261.2±13.6)%。PVAL/CB复合膜具有一定的生物可降解性,随CB含量增加,降解速率变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蓝藻 力学性能 复合膜 生物可降解 成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黏胶/石墨烯锦纶/蚕丝复合功能交织物的制备与研究
14
作者 李诗雅 张金珍 +4 位作者 金肖克 丁圆圆 雷斌 祝成炎 张红霞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46,共9页
高附加值、多功能纺织品成为纺织研究界探索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将蚕丝、维生素E黏胶和石墨烯锦纶进行复合,设计织造了15种织物,对其进行抗氧化性、远红外性能、抗紫外性能与抗静电性能的测试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技术(RSM)研究了投纬... 高附加值、多功能纺织品成为纺织研究界探索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将蚕丝、维生素E黏胶和石墨烯锦纶进行复合,设计织造了15种织物,对其进行抗氧化性、远红外性能、抗紫外性能与抗静电性能的测试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技术(RSM)研究了投纬比例和组织结构对功能性表达的影响关系,结合模糊多准测决策法(F-MCDM)对最佳工艺参数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两种纬纱的投纬比和织物组织对织物的功能性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影响是交互的复杂作用。当纬纱中维生素E黏胶和石墨烯锦纶的投纬比为1︰1、织物组织为八枚缎纹时,织物试样的四种功能性表达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维生素E黏胶 石墨烯锦纶 复合功能 交织物 响应面分析技术 模糊多准测决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变色调温双功能性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
15
作者 蔡钦泽 叶景鹏 +2 位作者 张国庆 刘国金 周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157,共8页
针对现有的热敏变色微胶囊中相变溶剂热焓值低、包覆率低等问题,以发色剂2′-氯-6′-(二乙氨基)荧烷、显色剂双酚A和相变材料十六酸十二酯作为复合芯材,以密胺树脂作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兼具可逆热敏变色性和蓄热调温性的双功能... 针对现有的热敏变色微胶囊中相变溶剂热焓值低、包覆率低等问题,以发色剂2′-氯-6′-(二乙氨基)荧烷、显色剂双酚A和相变材料十六酸十二酯作为复合芯材,以密胺树脂作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兼具可逆热敏变色性和蓄热调温性的双功能微胶囊,研究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热性能和变色性能。结果表明:控制2′-氯-6′-(二乙氨基)荧烷、双酚A和十六酸十二醇酯三者质量比为0.3∶4∶60,在芯壁材料质量比0.8∶1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具有光滑的圆球形外观,平均粒径约3μm,包覆率达到86.4%时,微胶囊潜热值可达138.3 J/g,经120次升降温后仍有灵敏的颜色恢复性。将该热敏变色调温微胶囊以丝网印花的方式应用于棉织物,印制织物潜热值可达到9.74 J/g,在25~40℃范围内可实现红色到白色之间的快速变色,具有良好的蓄热调温性和热致变色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变色 蓄热调温 微胶囊 丝网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壳聚糖纳米复合涂料制备及其在抗菌纸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6
作者 唐艳军 刘晓峰 +2 位作者 夏军 薛国新 王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416-2420,共5页
以纳米TiO2、壳聚糖双胍盐酸盐为抗菌剂,加以胶黏剂羧基丁苯胶乳、分散剂六偏磷酸钠、消泡剂叔丁醇,制备了TiO2/壳聚糖纳米复合涂料,利用SEM、FT-IR对涂料的微观形貌和基本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表面涂布方式将TiO2/壳聚糖纳米复合涂料施... 以纳米TiO2、壳聚糖双胍盐酸盐为抗菌剂,加以胶黏剂羧基丁苯胶乳、分散剂六偏磷酸钠、消泡剂叔丁醇,制备了TiO2/壳聚糖纳米复合涂料,利用SEM、FT-IR对涂料的微观形貌和基本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表面涂布方式将TiO2/壳聚糖纳米复合涂料施涂于纸张表面,制得涂布抗菌纸,对涂布抗菌纸的微观结构及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TiO2/壳聚糖纳米复合涂料涂布后,纸张具备较强的抗菌性能;而且,实验发现,随着涂料体系中壳聚糖组分的不断增加,涂布纸的抗菌性能逐渐提高。当纳米TiO2/壳聚糖的加入比例为1∶1时,双层涂布后的纸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达到86.55%和9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壳聚糖 涂料 抗菌纸 抗菌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纤维高温闪爆联合脱胶技术 被引量:17
17
作者 吴君南 郝新敏 +2 位作者 唐宗留 张加忠 陈建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6-80,共5页
研究大麻纤维高温闪爆联合脱胶工艺,讨论高温闪爆联合处理条件对大麻纤维性能及组分分离效果的影响。用FTIR、SEM对联合脱胶后大麻的表面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分别下降了81.52%和86.68%,纤维素... 研究大麻纤维高温闪爆联合脱胶工艺,讨论高温闪爆联合处理条件对大麻纤维性能及组分分离效果的影响。用FTIR、SEM对联合脱胶后大麻的表面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分别下降了81.52%和86.68%,纤维素比率明显提高,达到大麻纤维脱胶的目的;工艺中高温蒸煮温度、用碱量、闪爆前处理、闪爆压力及温度,保压时间及闪爆次数等是影响纤维分离的重要因素;高温蒸煮及预浸处理对纤维的溶胀作用有利于闪爆条件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高温蒸煮 闪爆处理 性能 脱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制备 被引量:30
18
作者 张华鹏 朱海霖 +1 位作者 王峰 郭玉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1,共5页
通过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糊料挤出和拉伸烧结成型方法,制备PTFE中空纤维膜.考察了拉伸倍数、温度和速度等拉伸工艺和烧结工艺对PTFE中空纤维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膜参数中,随着拉伸倍数和温度的增加,平均孔径和孔隙率... 通过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糊料挤出和拉伸烧结成型方法,制备PTFE中空纤维膜.考察了拉伸倍数、温度和速度等拉伸工艺和烧结工艺对PTFE中空纤维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膜参数中,随着拉伸倍数和温度的增加,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增加,泡点降低;随拉伸速度增大,膜平均孔径变小,泡点增加,拉伸速度对孔隙率的影响则呈现无规律变化;烧结可提高PTFE中空纤维膜的强度,孔径和孔隙率增加.PTFE中空纤维膜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中空纤维膜 拉伸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银涤纶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文龙 熊杰 +3 位作者 徐勤 刘志才 焦玉雪 陈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2-46,52,共6页
利用化学镀方法制备镀银电磁屏蔽涤纶织物。分别采用场发射电镜(FE-SEM)、电子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晶情况;考察了织物的厚度、增重率、耐摩擦色牢度、表面电阻、抗静电性、拉伸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 利用化学镀方法制备镀银电磁屏蔽涤纶织物。分别采用场发射电镜(FE-SEM)、电子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晶情况;考察了织物的厚度、增重率、耐摩擦色牢度、表面电阻、抗静电性、拉伸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刚柔性、悬垂性以及透气性。结果表明:镀层为高纯度立方面心结构的单质银;化学镀银后织物的抗静电性能、拉伸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抗弯刚度及悬垂性增加,而透气性下降;耐摩擦色牢度随着增重率的增加而减小,增重率为35%时,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导电性均比较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银 涤纶织物 电磁屏蔽 导电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炭纤维混纺织物的性能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鲜鲜 俞涤美 +3 位作者 张红霞 姚佳 康凌峰 祝成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8-52,共5页
为开发一种新型功能面料,先测试了咖啡炭纤维的性能,然后将其与其他纤维混纺试制了2个系列8种织物并测试分析其服用性能。结果表明:咖啡炭纤维的横截面中腔结构明显,其纵向表面有很多纳米级咖啡炭颗粒附着;与普通涤纶纤维相比,其初始模... 为开发一种新型功能面料,先测试了咖啡炭纤维的性能,然后将其与其他纤维混纺试制了2个系列8种织物并测试分析其服用性能。结果表明:咖啡炭纤维的横截面中腔结构明显,其纵向表面有很多纳米级咖啡炭颗粒附着;与普通涤纶纤维相比,其初始模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均较低,回潮率有所增大;咖啡炭纤维与棉纤维、粘胶纤维、莫代尔纤维等混纺,其织物性能有较大差异,其中含量为35%的咖啡炭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时,其织物保暖性能最好,与粘胶纤维混纺的织物有较佳的透气性能;与粘胶、莫代尔纤维混纺的织物有较佳的热湿舒适性能、抗起毛起球性及保型性;与莫代尔、棉纤维混纺的织物折皱回复性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纺织物 咖啡炭纤维 粘胶纤维 服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