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温度传感器制备及其传感性能
1
作者 王楠 孙辉 +2 位作者 于斌 许磊 朱祥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6,共9页
为结合织物的柔软性、舒适度和耐磨性制备低成本、高性能的可穿戴温度传感器,以超声波处理工艺将不同浓度比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和碳纳米管(CNTs)共同负载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熔喷非织造材料表面,制备... 为结合织物的柔软性、舒适度和耐磨性制备低成本、高性能的可穿戴温度传感器,以超声波处理工艺将不同浓度比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和碳纳米管(CNTs)共同负载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熔喷非织造材料表面,制备了PEDOT:PSS/CNTs/PBT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温度传感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温度传感器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并对其热稳定性能、传感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温度传感器在25~80℃范围内,灵敏度可达-0.71%/℃,响应时间较快(18 s),线性度较好(R^(2)=0.99),迟滞度低至4.98%,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及长期稳定性,并且在37~38℃的温度范围内感应精度可达0.1℃。所制备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对环境温度和人体表面温度进行实时稳定监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 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 聚苯二甲酸丁二酯 熔喷非织造材料 碳纳米管 温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F-8@PAN纳米纤维膜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对镉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宋瑶瑶 于斌 孙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2-49,57,共9页
主要将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制备所得的氧化锌@聚丙烯腈(ZnO@PAN)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材料,利用溶剂热反应合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聚丙烯腈(ZIF-8@PAN)纳米纤维膜材料,后经过900℃高温煅烧工序制备ZIF-8@PAN纳米纤维膜基多孔碳材料,并将... 主要将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制备所得的氧化锌@聚丙烯腈(ZnO@PAN)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材料,利用溶剂热反应合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聚丙烯腈(ZIF-8@PAN)纳米纤维膜材料,后经过900℃高温煅烧工序制备ZIF-8@PAN纳米纤维膜基多孔碳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镉的吸附。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分析表征结果表明,ZIF-8成功地在PAN纳米纤维膜上原位生长,经过高温煅烧,ZIF-8的结构并未明显改变。ZIF-8@PAN纳米纤维膜基多孔碳材料在水溶液中对镉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探究证明,吸附过程中,在溶液为中性条件下,且水浴加热35℃时,镉离子吸附效果最好,吸附效率最高可达到8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 ZIF-8 多孔碳材料 镉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喷非织造用PHBV/PLA共混体系的结构与相容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斐超 于斌 +2 位作者 韩建 丁新波 周冠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84,90,共5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熔喷用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聚乳酸(PHBV/PLA)共混材料。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动态热力学法、X射线衍射法和红外光谱法分别对PHBV/PL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共混...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熔喷用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聚乳酸(PHBV/PLA)共混材料。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动态热力学法、X射线衍射法和红外光谱法分别对PHBV/PL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共混体系的相分布形态。研究表明,PHBV/PLA共混体系中两组分总体不相容,PLA对PHBV的结晶具有稀释作用,但不改变其晶型;随着共混比例的变化,共混体系呈现不同的相分布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 聚乳酸 结构 相容性 相分布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粘非织造用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的可纺性 被引量:7
4
作者 朱斐超 于斌 +1 位作者 韩建 丁新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24,共6页
为获得高质量的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PLA/PHBV)双组分生物降解纺粘非织造材料,对PLA/PHBV母粒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熔体指数、热力学、结晶和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PLA/PHBV纺粘纤维的热力学和结晶性能进行... 为获得高质量的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PLA/PHBV)双组分生物降解纺粘非织造材料,对PLA/PHBV母粒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熔体指数、热力学、结晶和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PLA/PHBV纺粘纤维的热力学和结晶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LA/PHBV母粒重均分子质量约为120 000,分布指数为1.99;热失重起始热分解温度为285℃,适宜纺粘非织造挤出加工,合适的纺粘加工温度约为210℃。PLA/PHBV熔体在剪切速率小于1 000 rad/s时,表观黏度对剪切速率变化敏感;熔体对温度的敏感程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纺粘加工工艺对PLA/PHBV原料的热力学和结晶性能影响显著。与PLA/PHBV母粒相比,纺粘纤维结晶度下降明显,但非晶区取向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 纺粘 可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的表面改性及对尼龙6纤维的力学增强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季翔 于斌 +4 位作者 苏娟娟 丁尔民 谭延坤 朱斐超 韩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9-54,共6页
为了提高尼龙6(PA6)纤维的力学性能,利用十二烷基胺(DA)对氧化石墨烯(GO)表面改性得到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A-GO),将A-GO与PA6熔融共混纺丝制得A-GO/PA6复合纤维。通过对A-GO及A-GO/PA6复合纤维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DA成功接枝于GO,相较... 为了提高尼龙6(PA6)纤维的力学性能,利用十二烷基胺(DA)对氧化石墨烯(GO)表面改性得到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A-GO),将A-GO与PA6熔融共混纺丝制得A-GO/PA6复合纤维。通过对A-GO及A-GO/PA6复合纤维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DA成功接枝于GO,相较于未改性的GO,A-GO的层间距增大了0.37nm,改性的A-GO与基体PA6具有良好的界面相互作用,可以实现较为均匀的分散;A-GO在PA6纤维中起异相成核作用,促进了尼龙6纤维的结晶,并诱导PA6由α晶型向γ晶型转变;A-GO/PA6复合纤维较纯PA6纤维的5%热失重温度提高了6.1~8.9℃,表现出更高的热稳定性;当A-GO的含量仅为0.1%时,复合纤维的拉伸强度是纯PA6纤维的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尼龙6 十二胺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模量聚丙烯增强增韧等规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MUNIR Hussaina 朱斐超 +2 位作者 于斌 韩建 杜站锋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6期803-807,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不同比例(5%~25%)的低模量聚丙烯(LMPP)与纺粘级聚丙烯(PP)共混得到不同配比的PP/LMPP复合母粒,对PP/LMPP复合母粒的结晶形貌、熔体流动速率和毛细管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制备了对应配比的PP/LMPP纺粘非织...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不同比例(5%~25%)的低模量聚丙烯(LMPP)与纺粘级聚丙烯(PP)共混得到不同配比的PP/LMPP复合母粒,对PP/LMPP复合母粒的结晶形貌、熔体流动速率和毛细管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制备了对应配比的PP/LMPP纺粘非织造材料,并对其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低结晶度的LMPP对纺粘级PP的结晶具有稀释作用,LMPP与PP的相容性佳,LMPP对不同剪切速率下PP的表观粘度影响不大,PP/LMPP非织造材料体现出高强和高柔韧性,PP/LMPP(100/20)纺粘非织造材料的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相比单一PP分别提高72.7%和749.3%,可广泛应用于包装和医卫产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 增韧 纺粘非织造 低模量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