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工程中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对策
1
作者 杨雅宁 沈磊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期72-74,共3页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有关部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始注重环境保护,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污染的种类更加多样,其中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性尤为显著。基于此,有关部门需要依照环境保护的具体需求,了解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建立针...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有关部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始注重环境保护,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污染的种类更加多样,其中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性尤为显著。基于此,有关部门需要依照环境保护的具体需求,了解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建立针对性更强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环境治理成效,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不受损害。该文通过分析环境工程中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提出了环境工程中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对策,旨在提高防治效率,从根源上解决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固体废物 污染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多样性视角的东方水韭生境保护研究
2
作者 叶晨皓 许柳倩 赵军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7期163-165,共3页
该文基于生物多样性视角,对东方水韭的生境保护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该文选取了浙江西溪湿地、湖北洪湖湿地和吉林查干湖湿地3处典型区域,通过采集水质、光照、湿度等生境数据,分析了不同环境条件对东方水韭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 该文基于生物多样性视角,对东方水韭的生境保护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该文选取了浙江西溪湿地、湖北洪湖湿地和吉林查干湖湿地3处典型区域,通过采集水质、光照、湿度等生境数据,分析了不同环境条件对东方水韭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H值为7.0、光照强度为50 000 lux、湿度为75%~90%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东方水韭的生长。同时,该文研究了生物多样性对东方水韭的保护作用,发现生物多样性越高的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东方水韭的生长表现越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水韭 生境保护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次提标现状、工艺技术及工程案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孔令为 王晓敏 +5 位作者 张敏东 梅荣武 邵卫伟 王震 蒋涛 李亚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5-1320,1326,共7页
针对浙江省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次提标的迫切需求,从浙江省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背景、工艺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预处理技术、生物强化技术以及深度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进展,并借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剖析了不同技术在污水... 针对浙江省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次提标的迫切需求,从浙江省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背景、工艺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预处理技术、生物强化技术以及深度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进展,并借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剖析了不同技术在污水处理厂二次提标中的工程应用,为浙江省下一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深度提标改造提供了技术借鉴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提标 城镇污水处理厂 生物强化技术 深度处理 工程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标准下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爱军 王晓敏 梅荣武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16-1320,共5页
浙江省于2018年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3/2169—2018),启动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技术难点,对进水以生活污水为主、出水已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 浙江省于2018年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3/2169—2018),启动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技术难点,对进水以生活污水为主、出水已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的提标改造工艺进行分析,通过应用案例证明,提出的提标改造工艺可以使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到DB 33/2169—2018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水处理厂 提标改造 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乡市茭白种植氮磷变化规律及流失量研究
5
作者 张凤熔 谭映宇 +2 位作者 许明亚 李明智 徐慧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3-957,963,共6页
通过对桐乡市茭白整个生长期内施肥情况、排水规律及田表水/土壤氮磷含量调查,分析氮磷变化规律,并估算流失量。结果表明:茭白种植过程中田表水总氮和总磷最高值分别为150.00、18.80 mg/L,变化幅度大,主要受施肥和降雨影响;由于茭白对... 通过对桐乡市茭白整个生长期内施肥情况、排水规律及田表水/土壤氮磷含量调查,分析氮磷变化规律,并估算流失量。结果表明:茭白种植过程中田表水总氮和总磷最高值分别为150.00、18.80 mg/L,变化幅度大,主要受施肥和降雨影响;由于茭白对氮素需求高于磷素,土壤全氮呈波动下降趋势,总磷先波动上升后下降;土壤和田表水总氮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总磷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直线相关关系。茭白种植氮磷主要随搁田排水流失,时间集中在12月至次年1月、4月和5月,茭白种植的氮、磷流失量分别为34.20~51.31、4.88~10.96 kg/hm^(2),磷流失量较大。桐乡市茭白种植污染控制的关键在于磷施肥量的控制,以及搁田期间集中排水的管控和收集处理,尤其4—5月施肥密集时段应重点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 茭白 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革废水原位强化生物脱氮工程示范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明智 王晓敏 +3 位作者 王震 张宇 王慧荣 梅荣武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针对原皮鞣制加工废水氨氮及总氮高、污水厂提标改造场地受限、投资成本高等问题,开展原位强化生物脱氮工程示范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工艺优化,生化系统的处理负荷和耐冲击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生化出水COD_(Cr)稳定在240 mg/L左右,NH3-N、T... 针对原皮鞣制加工废水氨氮及总氮高、污水厂提标改造场地受限、投资成本高等问题,开展原位强化生物脱氮工程示范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工艺优化,生化系统的处理负荷和耐冲击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生化出水COD_(Cr)稳定在240 mg/L左右,NH3-N、TN分别稳定在19、60 mg/L左右。出水完全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要求,总氮达到GB/T 31962—2015《污水排放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表1中B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废水 原位强化 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减量菌剂的筛选及减量效果的小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慧荣 韦彦斐 +1 位作者 梅荣武 李明智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5-28,共4页
筛选出产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菌株,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进行摇瓶减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菌株处理时,产蛋白酶菌株对污泥减量的效果最好,培养第3天减量效果最高达到15.3%,纤维素酶降解菌的减量效果最差,只有4.7%。采用... 筛选出产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菌株,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进行摇瓶减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菌株处理时,产蛋白酶菌株对污泥减量的效果最好,培养第3天减量效果最高达到15.3%,纤维素酶降解菌的减量效果最差,只有4.7%。采用复配菌株处理,蛋白酶菌株、淀粉酶菌株、纤维素酶菌株体积比为7∶2∶1时,培养第3天减量效果最高达到16.4%。单菌株和复配菌株在试验第3天都达到最高的减量效果,第4天分别下降为12.1%、9.4%,总体来看复配菌株的减量效果比单菌株减量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减量 淀粉酶 蛋白酶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强化处理合成萜烯类化合物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胜军 徐佳佳 +4 位作者 王慧荣 梅荣武 韦彦斐 李明智 任旭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65,共4页
用桔橙小单孢菌、类棒菌状红球菌、赤红球菌组成的菌剂处理合成萜烯类化合物废水。菌株放大培养后,按照体积比2∶4∶4和4∶3∶3的比例投加到生产企业的污水处理厂,在一级、二级曝气活性污泥池分别流加500 L,CASS池内流加200 L。结果表明... 用桔橙小单孢菌、类棒菌状红球菌、赤红球菌组成的菌剂处理合成萜烯类化合物废水。菌株放大培养后,按照体积比2∶4∶4和4∶3∶3的比例投加到生产企业的污水处理厂,在一级、二级曝气活性污泥池分别流加500 L,CASS池内流加200 L。结果表明,该菌剂强化处理合成萜烯类化合物废水,出水COD和氨氮基本满足了企业对出水水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强化 合成萜烯类化合物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促生剂强化处理印染废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慧荣 李明智 +6 位作者 张宇 梅荣武 韦彦斐 任旭峰 张敏东 张刚 李欲如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43,共4页
采用A/O工艺和接触氧化法,投加生物促生剂强化处理印染废水。研究了投加促生剂前后COD、氨氮、微生物数量、污水中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投加0.10%促生剂,COD基本维持在100-200 mg/L,去除率提高到85%左右,氨氮稳定在10-15 mg/L,去除率提... 采用A/O工艺和接触氧化法,投加生物促生剂强化处理印染废水。研究了投加促生剂前后COD、氨氮、微生物数量、污水中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投加0.10%促生剂,COD基本维持在100-200 mg/L,去除率提高到85%左右,氨氮稳定在10-15 mg/L,去除率提高到75%-80%,微生物数量维持在4.5×10^8-4.8×10^8 CFU/mL。当促生剂的投加量增加到0.15%时,出水COD基本保持在100 mg/L以下,去除率在90%左右,载体上微生物数量维持在5.2×108CFU/mL。出水中主要物质有2种,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仍然是主要残留物质,但浓度比投加前降低了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生物促生剂 强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市乌镇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10
作者 沈磊 章露 +6 位作者 夏峥 沈加思 邹巧莉 徐达 牛彧文 黄锋锋 徐冰烨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2,I0022,共8页
基于2024年1—12月乌镇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观测数据,系统解析了VOCs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及来源贡献,为区域臭氧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研究期间乌镇总VOCs(T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30.32×10^(-9),烷烃(32.12%)... 基于2024年1—12月乌镇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观测数据,系统解析了VOCs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及来源贡献,为区域臭氧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研究期间乌镇总VOCs(T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30.32×10^(-9),烷烃(32.12%)和含氧有机物(25.30%)为VOCs主要组分,冬季TVOCs最高(34.64×10^(-9)),秋季TVOCs最低(26.23×10^(-9))。OFP分析表明,芳香烃(54.29%)与烯烃(28.28%)是关键臭氧前体物,总OFP呈现冬季>夏季>春季>秋季的季节性特征,间/对二甲苯、甲苯及乙烯为OFP贡献前3的活性物种。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解析出6种VOCs排放源,其中机动车排放源是VOCs主要来源(贡献率50.60%),而有机溶剂源(30.10%)和石化源(21.47%)对OFP贡献最大。后续应重点关注对芳香烃与烯烃类化合物,尤其是对间/对二甲苯、甲苯及乙烯等主要活性VOCs的排放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 来源解析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某煤矿开采遗址周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赵家印 杨地 +6 位作者 杨湘智 张宁 刘宇 王蒙蒙 吴云成 陈秋会 田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73-1481,共9页
为开展某煤矿开采遗址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识别,对土壤、大气降尘、灌溉水、农业化肥和煤矸石样品进行采集分析工作,综合分析重金属污染因子、空间分布和外源介质,结合重金属同源性分析、剖面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 为开展某煤矿开采遗址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识别,对土壤、大气降尘、灌溉水、农业化肥和煤矸石样品进行采集分析工作,综合分析重金属污染因子、空间分布和外源介质,结合重金属同源性分析、剖面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摸清调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以及污染源清单和贡献率。结果表明:(1)91.00%的土壤样品存在重金属污染情况,土壤Cd、Cu、Cr、Ni、Zn、Pb和As含量超风险筛选值点位率分别为86.00%、15.00%、14.00%、19.00%、12.00%、6.00%和19.00%;土壤Cd、Zn、Pb和As含量超风险管制值点位率分别为23.00%、2.00%、2.00%和3.00%;(2)根据污染源解析结果,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于3种源。其中,土壤本底贡献率为64.20%,对Cu、Cr和Ni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83.00%、90.80%和89.40%;煤矿区活动贡献率为23.10%,对Cd的贡献率最高,达93.70%;农用化肥施用贡献率为12.60%,对As的贡献率最高,为93.90%。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区域土壤重金属调查评价与污染源定量解析工作提供参考,为掌握煤矿遗址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水平、采取有效断源措施和开展农田安全利用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矿区 污染评价 源解析 农用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极限脱氮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忠强 骆倩 +3 位作者 黄慧敏 梅荣武 胡正峰 张胜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66-1670,共5页
针对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面临的问题,先对3种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小试,再选用最优的树脂进行现场树脂极限脱氮中试。结果表明:(1)D890树脂脱氮效果最好,在每小时10倍树脂体积进水的流速(即10 BV/h)下可将进水硝态氮从10 mg/... 针对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面临的问题,先对3种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小试,再选用最优的树脂进行现场树脂极限脱氮中试。结果表明:(1)D890树脂脱氮效果最好,在每小时10倍树脂体积进水的流速(即10 BV/h)下可将进水硝态氮从10 mg/L左右降至1 mg/L以下。经济且有效的再生只需氯化钠质量分数为4%。(2)两个月的稳定运行,D890树脂对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中总氮、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8.6%、89.6%,且出水总氮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限值。(3)由于D890树脂带正电荷,可吸附大部分带有负电荷的微生物,吸附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从吸附前的35.41%增加到91.40%,其他群落数量大幅减少。吸附前、后的可操作分类单元分别为659、247,减少了62.5%,树脂吸附对水中细菌有明显去除效果,有利于后续出水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极限脱氮 再生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点布水的水解酸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宇 谭映宇 +7 位作者 王晓敏 陈泽军 马彬 王慧荣 沈浙萍 徐慧 包天欣 张亮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78-1584,共7页
印染废水处理普遍采用水解酸化工艺,针对现有水解酸化工艺布水不均、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多种布水工况下水解酸化反应器内固液流动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确定最佳布水点数;通过现场中试对CFD模拟结果进行验证... 印染废水处理普遍采用水解酸化工艺,针对现有水解酸化工艺布水不均、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多种布水工况下水解酸化反应器内固液流动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确定最佳布水点数;通过现场中试对CFD模拟结果进行验证,考察了中试设备运行期间印染废水处理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多点布水有利于泥水混合均匀,提高传质效率,对于1.20 m(长)×1.20 m(宽)×3.35 m(高)的反应器,9点布水即可达到均匀布水效果。相比污水处理厂单点布水水解酸化池,中试设备的处理效率显著改善,其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产量、可生化性及脱色率分别提高至原来的2.7、1.1、2.2倍。随着中试设备稳定运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成为优势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水解酸化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布水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竹纤维填料的一体化脱氮除磷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睿 张亮 +5 位作者 谭映宇 李亚 任旭锋 徐佳佳 梅荣武 王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64-71,共8页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聚氨酯、竹纤维、火山岩、沸石、牡蛎壳5种填料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以填料的优化配置为基础研发一种基于竹纤维的一体化脱氮除磷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并开展小试、中试研究。小试试验中,火山岩填料的出水COD平均...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聚氨酯、竹纤维、火山岩、沸石、牡蛎壳5种填料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以填料的优化配置为基础研发一种基于竹纤维的一体化脱氮除磷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并开展小试、中试研究。小试试验中,火山岩填料的出水COD平均浓度最低,为27.56 mg/L,平均去除率为91.64%;混合填料对NH_(4)^(+)-N的去除效果最好,出水平均浓度为4.80 mg/L,平均去除率为77.66%;沸石填料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出水平均浓度为9.53 mg/L,平均去除率为71.44%;混合填料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其出水平均浓度为1.88 mg/L,平均去除率达57.84%。中试试验中,出水COD、NH_(4)^(+)-N、TN、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0.73、11.03、13.10和1.59 mg/L,相应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51%、59.53%、61.57%和43.92%,出水满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3/973-2015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填料 混合填料 生活污水 脱氮除磷 牡蛎壳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污水处理厂原位生物强化脱氮中试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明智 谭映宇 +3 位作者 张宇 王睿 任旭锋 王慧荣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0-233,243,共5页
针对混合型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波动大、C/N低、总氮稳定达标困难等共性问题,开发出适宜于低C/N、贫营养等苛刻环境条件的高效脱氮菌剂。现场中试结果表明:经过脱氮菌强化后,生化系统脱氮效率提升8.5百分点,出水平均总氮较强化前下降3 mg... 针对混合型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波动大、C/N低、总氮稳定达标困难等共性问题,开发出适宜于低C/N、贫营养等苛刻环境条件的高效脱氮菌剂。现场中试结果表明:经过脱氮菌强化后,生化系统脱氮效率提升8.5百分点,出水平均总氮较强化前下降3 mg/L,出水水质稳定性明显提升,生物强化效果显著。在不补加碳源条件下,深度处理出水总氮完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经过脱氮菌强化后,生化系统的反硝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呈现升高趋势,且含有关键功能基因nirS、能够注释到的已知反硝化微生物明显增加,生化系统的生物脱氮能力得到加强。以低C/N型脱氮菌剂为核心的原位生物强化脱氮技术可在不改变污水处理原有工艺、不新增构筑物条件下实现生化系统氮污染物的深度减排,在混合型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提标改造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污水处理厂 原位生物强化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水市城区大气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森伟 吕致远 +3 位作者 叶青平 项艳 谢雪梅 章阳烽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1-754,762,共5页
基于丽水市城区3个国控城市点2020年大气监测六参数(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O_(3)、SO_(2)、NO_(2)和CO)数据研究了丽水市城区3个区域(老城区、新城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气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丽水市城区202... 基于丽水市城区3个国控城市点2020年大气监测六参数(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O_(3)、SO_(2)、NO_(2)和CO)数据研究了丽水市城区3个区域(老城区、新城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气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丽水市城区2020年空气质量较好,优良天数达到362 d,但也存在着O_(3)和颗粒物复合污染的问题。(2)新城区O_(3)污染最为严峻,老城区NO_(2)浓度较其他区域偏高,经济技术开发区以PM_(10)污染为主。O_(3)污染主要发生在春秋季,颗粒物污染主要发生在秋冬季。(3)丽水市城区O_(3)污染具有偶发性,新城区和老城区是O_(3)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4)丽水市城区PM_(10)主要来自一次污染源,PM_(2.5)既有一次污染来源也有二次转化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水市城区 大气污染特征 颗粒物 O_(3) 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颗粒污泥处理不锈钢酸洗废水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炎红 黄慧敏 +1 位作者 梅荣武 胡正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118,共6页
采用以厌氧絮状污泥作为接种污泥的上流式厌氧反应器,通过调整其水力停留时间和水力条件等关键因素培养反硝化颗粒污泥,开展其对不锈钢酸洗废水脱氮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流式厌氧反应器以甲醇作为碳源运行42 d后,形成了成熟的反硝化颗... 采用以厌氧絮状污泥作为接种污泥的上流式厌氧反应器,通过调整其水力停留时间和水力条件等关键因素培养反硝化颗粒污泥,开展其对不锈钢酸洗废水脱氮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流式厌氧反应器以甲醇作为碳源运行42 d后,形成了成熟的反硝化颗粒污泥;成熟的反硝化颗粒污泥边缘清晰、表面包裹大量杆菌,单颗污泥沉降速率可达198~273 m/h,粒径为1~6 mm,反硝化速率最高可达2.79 gN/(gVSS·d);在反应器NO_(3)^(-)-N容积负荷为2.0~2.44 kg/(m^(3)·d)时,NO_(3)^(-)-N平均去除率为98.03%,NH_(4)^(+)-N平均去除率为89.76%,TN平均去除率为97.81%;最终出水的氨氮及总氮可同时满足《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2012)的间接排放标准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的C级排放标准。本工艺相比传统反硝化工艺能够节约碳源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颗粒污泥 反硝化脱氮 硝氮废水 不锈钢酸洗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污染天气下大气颗粒物及化学成分干沉降通量的粒径演变特征
18
作者 张孟燊 陈志辉 +5 位作者 徐敏 贾世国 田世丽 李嘉伟 胡波 潘月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82-1890,共9页
干湿沉降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汇机制,也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物质来源。相比于湿沉降,干沉降通量直接测量难度大,研究进展相对缓慢,稀缺的研究资料与其重要性不匹配。基于北京2013年1月大气颗粒物粒径分级采样观测资料,利用经典的大气阻力模... 干湿沉降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汇机制,也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物质来源。相比于湿沉降,干沉降通量直接测量难度大,研究进展相对缓慢,稀缺的研究资料与其重要性不匹配。基于北京2013年1月大气颗粒物粒径分级采样观测资料,利用经典的大气阻力模型计算了不同粒径段颗粒物的干沉降速度(Vd),重点分析了重污染期间颗粒物的干沉降通量及其化学成分的粒径变化。结果显示,所研究的8个粒径段颗粒物Vd变化范围为0.037-0.50 cm·s^(−1),高风速和低相对湿度的气象条件有利于Vd的增加;不同粒径段的颗粒物Vd最大值出现在5.8-9μm,最小值出现在0.65-1.1μm或1.1-2.1μm;以最小值出现的1.1μm为界,随着颗粒物粒径变小或增大,Vd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反映了不同粒径段颗粒物干沉降微物理机制的差异。观测期间,大气颗粒物总的干沉降通量变化范围为9.41-108.71 mg·m^(−2)·d^(−1),平均值为(36.65±25.61)mg·m^(−2)·d^(−1),粗粒子干沉降通量的变化更多受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而细粒子干沉降通量的变化更多受Vd影响;在重污染天气时,所有粒径段的颗粒物浓度和干沉降通量均有所上升,其中硝酸盐、铵盐和硫酸盐等二次化学组分的浓度和干沉降通量峰值所在的粒径出现了由小变大的“粒径转移”现象。2022年1月大气重污染期间依然能观测到类似的“粒径转移”特征,说明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普遍性。迄今为止,北京及周边地区尚未彻底消除重污染天气,这种天气很可能会增加大气颗粒物及化学成分的干沉降通量,进而通过跨介质迁移间接影响水体、土壤和植被等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沉降 大气颗粒物 粒径分布 重污染天气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自养人工湿地对低碳氮比废水的脱氮效能分析
19
作者 陈俊刚 张微 +7 位作者 谭映宇 邵卫伟 张宇 王慧荣 王睿 刘帅 骆倩 李明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6-1122,共7页
硫自养人工湿地(SCW)可以高效稳定地对低碳氮比(质量比,C/N)废水进行脱氮处理,具有无需外加碳源、产泥极少、兼具除磷功能等优点。建立3组SCW小试装置,分别为上流式SCW(记为SCW-1)、上流式无植物SCW(记为SCW-2)、下流式SCW(记为SCW-3),... 硫自养人工湿地(SCW)可以高效稳定地对低碳氮比(质量比,C/N)废水进行脱氮处理,具有无需外加碳源、产泥极少、兼具除磷功能等优点。建立3组SCW小试装置,分别为上流式SCW(记为SCW-1)、上流式无植物SCW(记为SCW-2)、下流式SCW(记为SCW-3),以及一组常规上流式人工湿地小试装置(记为CW-1),对比4组小试装置在无外加碳源下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当进水硝态氮约12 mg/L、氨氮约3 mg/L时,CW-1、SCW-1、SCW-2、SCW-3对硝态氮的平均出去率分别为38.4%、93.7%、87.7%、88.4%,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为81.1%、71.3%、56.6%、60.1%,SCW-1表现出更强脱氮效果。对SCW-1沿程出水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氨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底部支撑层,受溶解氧(DO)影响较大;硝态氮的主要通过硫自养反硝化(SAD)过程去除,主要发生在含硫磺填料的功能层。SCW-1中的优势菌属为硫氧化酸硫杆状菌(Acidithiobacillus)、硫单胞菌(Thiomonas)、氧化硫菌(Sulfuricurvum)和硫卵菌(Sulfurovum),均与SAD功能相关。SCW可以增强对低C/N废水的脱氮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自养人工湿地 低C/N废水 深度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log ECO分析活性污泥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明智 张宇 +5 位作者 梅荣武 韦彦斐 王慧荣 陈潜 楼继锋 厉林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58,100,共5页
利用Biolog ECO技术对余杭污水处理厂污泥原位减量示范工程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利用全部(6类)碳源能力得到增强,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具有显著提高;实验组对酚酸类、胺类碳源的利用度远高于对照组... 利用Biolog ECO技术对余杭污水处理厂污泥原位减量示范工程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利用全部(6类)碳源能力得到增强,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具有显著提高;实验组对酚酸类、胺类碳源的利用度远高于对照组;其中对α-D-乳糖、L-苯基丙氨酸、α-环式糊精、4-羟基苯甲酸、苯乙胺等5种碳源的利用能力显著提高。综合分析表明,菌剂强化后可使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得到优化,使得生化系统对碳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均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原位减量 BIOLOG ECO技术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