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口鱼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
1
作者 丁鸿 吕梅娣 +2 位作者 潘温文 雷海清 翁旭东 《科学养鱼》 2025年第2期52-53,共2页
通过长期对马口鱼人工繁养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组在马口鱼的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发现。现将马口鱼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进行总结如下。一、亲鱼选择1.亲鱼来源、要求亲鱼主要来源于当地溪流等自然水体或者人工养... 通过长期对马口鱼人工繁养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组在马口鱼的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发现。现将马口鱼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进行总结如下。一、亲鱼选择1.亲鱼来源、要求亲鱼主要来源于当地溪流等自然水体或者人工养殖水体1足龄以上个体。例如在丽水市青田县祯旺乡祯旺村,采用网捕方式采集瓯江流域野生马口鱼原种,进行隔离暂养后,放入亲本培育池进行强化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育 自然水体 瓯江流域 养殖水体 青田县 丽水市 亲本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马口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2
作者 翁旭东 翁锦鹏 +4 位作者 简杰亮 曾妮 傅瑶 徐淋 吕梅娣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271-1276,共6页
为了解温度对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胚胎发育的影响,采用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通过显微镜观察20、22、24、26℃等4个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情况,并进行拍照记录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马口鱼孵化历程可分为7个大阶段(胚盘形成期、卵... 为了解温度对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胚胎发育的影响,采用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通过显微镜观察20、22、24、26℃等4个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情况,并进行拍照记录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马口鱼孵化历程可分为7个大阶段(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分化期、孵出期),28个小时期。在20、22、24、26℃条件下出膜时间分别为62.33、59.19、53.28、49.53 h,孵化率分别为65.06%、76.11%、78.78%和77.54%;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1.02℃,平均有效积温为660.80℃·h;初孵仔鱼畸形率在20、22、24和26℃条件下分别为24.44%、5.05%、0和0。马口鱼胚胎发育适宜温度为24℃,本研究为优化马口鱼繁育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 温度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营养品质及特征风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韦毓 翁旭东 +5 位作者 于瑾 高阳 应晓国 余林 胡家杰 曾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条件下鲫鱼的营养品质及特征风味,对鲫鱼形体、基础营养成分、蒸煮损失和持水力、肌肉蛋白质消化率、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跑道组和池塘组鲫鱼的...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条件下鲫鱼的营养品质及特征风味,对鲫鱼形体、基础营养成分、蒸煮损失和持水力、肌肉蛋白质消化率、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跑道组和池塘组鲫鱼的形体指标和基础营养成分具有较大差异,其中跑道组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同时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的蒸煮损失和持水力相接近。跑道组鲫鱼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池塘组鲫鱼(P<0.05)。游离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跑道组鲫鱼中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和甜味氨基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等)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因此跑道组鲫鱼可能具有更佳的风味。此外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肌肉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跑道组鲫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4.8038 g/100 g)高于池塘组(1.4111 g/100 g)。基于GC-IMS结果可知,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的挥发性化合物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层次聚类热图分析从57种挥发性化合物中筛选出了33种特性差异标记物用以区分不同养殖模式下的鲫鱼。研究结果表明,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对鲫鱼营养品质和特征风味有所改善,可以通过GC-IMS技术进行有效快速鉴别,同时阐明了风味感官差异的物质基础,为淡水鱼养殖模式选择和产品定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传统池塘养殖模式 跑道养殖模式 鲫鱼 营养品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饥饿投喂策略对马口鱼生长、消化及抗氧化性能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任思齐 赵丽悦 +8 位作者 吴昕睿 应赵晗 林玉瑞 蔡卓 叶嘉政 李倩慧 佟皖晴 翁旭东 郑善坚 《水产学杂志》 2024年第6期97-103,共7页
在水温为(21.85±0.13)℃,将体质量(6.38±0.31)g的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幼鱼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在200 L循环水缸中,每缸40尾。S0组持续投喂28 d;S1/6、S2/5组分别饥饿1 d、2 d,投喂6 d、5 d,循环4周;S4/24、S8/2... 在水温为(21.85±0.13)℃,将体质量(6.38±0.31)g的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幼鱼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在200 L循环水缸中,每缸40尾。S0组持续投喂28 d;S1/6、S2/5组分别饥饿1 d、2 d,投喂6 d、5 d,循环4周;S4/24、S8/20组分别饥饿4 d、8 d,投喂24 d、20 d,持续4周,研究不同投喂策略对马口鱼幼鱼生长、消化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S1/6组和S2/5组马口鱼幼鱼特定生长率与S0组幼鱼无显著性差异(P>0.05),S4/24组和S8/20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S0组(P<0.05),能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实现超补偿生长。饥饿处理后,各试验组马口鱼幼鱼的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除S1/6组)均显著下降(P<0.05),但单期饥饿投喂组(S4/24、S8/20组)的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组马口鱼幼鱼的SOD、CAT、LDH、ALT、AKP活性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鱼体抗氧化能力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果表明,马口鱼幼鱼饥饿一定时间后再投饲,可实现补偿生长。并能根据不同饥饿投喂策略调整消化酶活性,满足自身对能量的要求,饥饿1 d后投喂6 d的投喂策略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加养殖效益。该投食策略可为马口鱼人工养殖的科学投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 饥饿投喂策略 补偿生长 消化酶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穗鱼人工繁育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史文竞 王怡 +2 位作者 曾妮 翁旭东 叶霆 《科学养鱼》 2024年第7期17-18,共2页
麦穗鱼又名罗汉鱼,属鲤科、麦穗鱼属,是一种小型鱼类,其广泛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朝鲜及日本南部地区。常栖息于水浅、流速缓慢水体的中底层,尤其是水生植物丛生、富含有机质的池塘、湖泊沿岸带等水域,主要食物为水生昆虫幼虫(以摇蚊幼... 麦穗鱼又名罗汉鱼,属鲤科、麦穗鱼属,是一种小型鱼类,其广泛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朝鲜及日本南部地区。常栖息于水浅、流速缓慢水体的中底层,尤其是水生植物丛生、富含有机质的池塘、湖泊沿岸带等水域,主要食物为水生昆虫幼虫(以摇蚊幼虫为主)、甲壳类(枝角类为主)和植物碎屑。麦穗鱼虽然个体较小,但长速较快,养殖周期较短,当年即可达到上市规格。近年来,随着原生鱼、溪流性鱼类产业的兴起,麦穗鱼的需求也日渐增加,其市场售价约40元/千克,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养殖前景。本文现将麦穗鱼人工繁育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植物碎屑 养殖周期 小型鱼类 养殖前景 水生昆虫 摇蚊幼虫 上市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分析壳聚糖与没食子酸复配对冰温大黄鱼品质影响
6
作者 陈仪 高元沛 +7 位作者 杨菁 杨超 赵钰莹 徐艺 邓尚贵 陈云云 池学鑫 吕梅娣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07-214,233,共9页
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壳聚糖、没食子酸复配对大黄鱼冰温保鲜效果的影响。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与菌落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响应面设计优化。所得最佳保鲜工艺为:壳聚糖添加量0.78%,没食子食添加量0.77%,... 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壳聚糖、没食子酸复配对大黄鱼冰温保鲜效果的影响。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与菌落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响应面设计优化。所得最佳保鲜工艺为:壳聚糖添加量0.78%,没食子食添加量0.77%,浸泡时间18.27 min。将样品于冰温条件下(0、-3、-5℃)冷藏,通过对大黄鱼肉质构、HE染色观察和菌落总数检测指标观察,结果表明壳聚糖与没食子酸复配能较好的抑制微生物生长,保持肌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响应面法 冰温保鲜 HE染色观察 菌落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口鱼人工养殖关键技术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郑善坚 于瑾 翁旭东 《科学养鱼》 2021年第12期45-46,共2页
马口鱼肉质肥嫩、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高达80元/千克。其雄鱼体色艳丽,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马口鱼不仅可以进行池塘养殖,也可以在网箱、帆布桶及室内工厂化养殖,但养殖过程中也出现了苗种培育成活率低、人工养殖产量... 马口鱼肉质肥嫩、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高达80元/千克。其雄鱼体色艳丽,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马口鱼不仅可以进行池塘养殖,也可以在网箱、帆布桶及室内工厂化养殖,但养殖过程中也出现了苗种培育成活率低、人工养殖产量不高等问题。本文就课题组3年来在马口鱼人工养殖中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探讨,供业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养殖 工厂化养殖 池塘养殖 苗种培育 关键技术探讨 体色艳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口鱼全基因组简单重复序列特征分析与多态性标记开发 被引量:1
8
作者 葛健辉 关文志 +7 位作者 任晋东 牛宝龙 胡金春 王伟 翁旭东 楼宝 于瑾 许晓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84-2593,共10页
为开发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多态性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利用微卫星识别工具(microsatellite identification tool,MISA)搜索统计马口鱼全基因组SSR,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选... 为开发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多态性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利用微卫星识别工具(microsatellite identification tool,MISA)搜索统计马口鱼全基因组SSR,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选取39个三核苷酸SSR位点设计引物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马口鱼全基因组中SSR总数量为304870个,占全基因组长度的0.10%;二核苷酸SSR为马口鱼基因组中的主要重复类型。5种重复类型SSR数量为二核苷酸SSR>四核苷酸SSR>三核苷酸SSR>六核苷酸SSR>五核苷酸SSR。内含子区SSR数量最多,为93380个;5′非翻译区SSR数量最少,为622个。各区域SSR数量分布情况为内含子区>基因间隔区>启动子区>3′非翻译区>编码区>5′非翻译区。编码区数量最多的是三核苷酸SSR,而其他5个区域最多的是二核苷酸SSR。各重复类型拷贝数分布范围为5~350,主要集中在5~30。通过筛选得到15对多态性引物,在野生群体马口鱼中共检测到106个等位基因,观测杂合度为0.125~0.813,期望杂合度为0.359~0.86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39~0.830,其中12对引物具有高度多态性(PIC>0.5)。这些微卫星标记为马口鱼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鉴定等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 全基因组 简单重复序列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口鱼内脏油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余林 翁旭东 +3 位作者 傅晓靖 于瑾 应晓国 叶霆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516-523,共8页
以马口鱼加工副产物内脏为原料提取油脂并研究其品质及挥发性成分。采用索氏抽提法对马口鱼内脏油提取,对其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马口鱼内脏提油率为11.45%±0.83%,酸价(KOH)为(9.15±0.23)... 以马口鱼加工副产物内脏为原料提取油脂并研究其品质及挥发性成分。采用索氏抽提法对马口鱼内脏油提取,对其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马口鱼内脏提油率为11.45%±0.83%,酸价(KOH)为(9.15±0.23)mg·g^(-1),过氧化值为(6.92±1.40)meq·kg^(-1),茴香胺值为0.079±0.001,油脂紫外吸光度K232和K270分别为3.63±0.14和0.54±0.02;检测出18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比高达69.32%±0.80%;检测出44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烷烃类15种占33.28%±1.42%,醛类12种占12.72%±0.60%,芳香类8种占40.65%±2.83%;关键性风味物质为反-2-辛烯醛、2,4-癸二烯醛等。该法提取的马口鱼内脏油,基本达到了SC/T 3502-2016粗鱼油一级标准,脂肪酸营养丰富,为马口鱼内脏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 内脏鱼油 理化性质 脂肪酸组成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胸蛙歪头病的病原分离鉴定与防治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晓云 翁旭东 郑善坚 《科学养鱼》 2020年第10期55-56,共2页
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俗称石蛙、石鸡等,属蛙科、棘蛙属,其栖息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的密林溪涧中。棘胸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同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自然资源量的下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 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俗称石蛙、石鸡等,属蛙科、棘蛙属,其栖息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的密林溪涧中。棘胸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同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自然资源量的下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VU)保护等级,是浙江省的重点陆生野生保护动物。人工养殖是促进棘胸蛙资源恢复和保护的重要举措,2020年国家出台政策将棘胸蛙划归渔业部门按水生动物管理,其人工养殖也将会进入快速发展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保护动物 人工养殖 保护等级 棘胸蛙 渔业部门 自然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鳍鱲苗种人工繁育技术初探
11
作者 史文竞 翁旭东 +3 位作者 汪明雨 叶霆 王怡 郑善坚 《科学养鱼》 2023年第12期25-25,共1页
宽鳍鱲(Zacco platypu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鱲属,是中国、朝鲜、日本以及东亚国家常见的一种急流性鱼,多栖息于江河支流水流湍急的沙石浅滩中,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体色艳丽,是丘陵山区重要的水产养殖开发品种。本研究开展了宽鳍鱲苗... 宽鳍鱲(Zacco platypu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鱲属,是中国、朝鲜、日本以及东亚国家常见的一种急流性鱼,多栖息于江河支流水流湍急的沙石浅滩中,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体色艳丽,是丘陵山区重要的水产养殖开发品种。本研究开展了宽鳍鱲苗种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旨在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丘陵山区 人工繁育技术 东亚国家 提供支撑 营养丰富 规模化生产 体色艳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