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时空格局与收敛趋势 被引量:1
1
作者 甄延临 曹秀婷 +1 位作者 沈铭洋 周梓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0-278,共9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运用熵值法、收敛性分析等方法,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与空间环境维度构建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测度评价体系,分析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时... 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运用熵值法、收敛性分析等方法,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与空间环境维度构建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测度评价体系,分析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与收敛趋势。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水平阶段,在上海、苏南与浙东形成高值聚集区;城乡经济融合略低于社会生活与空间环境融合程度,呈现以上海为核心、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的圈层式空间分布格局;社会生活融合以各省省会为核心形成高值聚集区;空间环境融合沿长江干流存在高值聚集带;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未显现σ收敛趋势,自然本底条件存在区域差异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绝对及条件β收敛趋势,表明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在城乡、区域协调政策等社会经济“外部力量”的调控下可发生“追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时空格局 收敛性分析 演化机制 城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度政治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治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瞿嗣澄 曹秀婷 周子航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48-2262,共15页
中国快速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增长对国家空间治理水平提升提出理论与实践的新要求。然而,现有科层制、条块政治、法团主义等政治学理论虽然扎根本土语境,但空间性讨论不足;基于行政区经济、产业功能区等地理学理论主要围绕西方新区域主... 中国快速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增长对国家空间治理水平提升提出理论与实践的新要求。然而,现有科层制、条块政治、法团主义等政治学理论虽然扎根本土语境,但空间性讨论不足;基于行政区经济、产业功能区等地理学理论主要围绕西方新区域主义展开,但缺乏本土性建构。因此,借助尺度政治视角,结合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理论及“国家空间性”相关理论,通过阐释空间治理中的表现性与话语性特征,引申至各主体之间关系是尺度政治的三重抽象,构建空间治理机制的解释理论。通过建立“现象-话语-关系”研究框架,文章旨在回答空间治理表象、举措与内在原因间的关联机制,并结合框架开展落马洲河套地区及香港科学园、珠三角城际铁路、深汕特别合作区、广德园等4个项目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治理中既有基于区域统筹的中心化趋势,也有基于城市发展的本地化趋势,两者高度结合并动态转化。2)区域一体化或碎片化空间策略分别是权力中心化、本地化的空间表征,体现多层级政府贴合当下社会经济效益做出的战略性选择。3)区域不平等发展地位与竞争合作关系决定尺度政治的演化方向。最后,文章强调中国空间治理与西方“竞争性城市-区域主义”谋求发展利益最大化的本质不同,是秉承公平与效率的兼顾,这一价值理念体现在国家及省级政府的监管和斡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政治 现象-话语-关系 区域治理 粤港澳大湾区 区域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保护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王迎英 张刘臻 +4 位作者 甄延临 张从果 董佳琦 卢学鹤 张秀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1,共7页
基于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和IBIS(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模型模拟农田、林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碳汇通量,进而评估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新增耕地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 基于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和IBIS(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模型模拟农田、林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碳汇通量,进而评估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新增耕地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林地、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均承担碳汇功能,总碳汇平均值为4439.56±3257.83 kg C hm^(-2)·a^(-1),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②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新增建设用地13702.09 km^(2),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损失8.21 Tg C,若不考虑碳汇的空间异质性,则碳汇损失7.87 Tg C;③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新增耕地1236.58 km^(2)(27.42%和25.85%转入源分别为林地和草地),导致碳汇增加0.28 Tg C;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且其碳汇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耕地保护政策降低了建设用地扩张引起的碳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汇 建设用地扩张 耕地保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模式驱动的区域一体化经验与启示:浙江嘉善产业园的政企合作与协同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甄延临 瞿嗣澄 +2 位作者 张衔春 宋阳 周子航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9-1459,共11页
立足于政府主导下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讨论在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发展资源要素加速流动的时代背景下,市场主体与PPP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常译为“公私合作”)在区域一体化中起到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比城市尺度与区域尺度PP... 立足于政府主导下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讨论在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发展资源要素加速流动的时代背景下,市场主体与PPP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常译为“公私合作”)在区域一体化中起到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比城市尺度与区域尺度PPP模式的路径差异,认为影响区域一体化PPP项目的要素在于股权结构、职能分工、合作模式。通过建立区域PPP项目的分析框架,以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作为实证案例,分析在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倡议下,公共部门(嘉善县政府)与私营部门(中新集团)如何通过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产业园的发展建设。结果发现,谋求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阶段性目标的一致是政企合作的核心价值;依据公共部门的公益性和私营部门的盈利性,并以此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方向与提升项目运营效率,是PPP模式驱动的区域一体化的合作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PPP模式 长三角一体化 多元合作 浙江嘉善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区域主义背景下的区域竞争与合作机制研究——以张江平湖科技园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迎英 马惠玲 +1 位作者 周子航 曹秀婷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92-2201,共10页
文章从城市区域主义的理论背景出发,总结不同学术视角对区域化以及区域内部关系的解释,提出竞争与合作是影响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关系对。通过结合既有研究“地域-制度”结构的分析框架,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制度下的城市治理特征,提出... 文章从城市区域主义的理论背景出发,总结不同学术视角对区域化以及区域内部关系的解释,提出竞争与合作是影响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关系对。通过结合既有研究“地域-制度”结构的分析框架,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制度下的城市治理特征,提出了关系循环作为解释区域中竞争与合作关系转化的分析框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开展,通过对张江平湖科技园的案例分析,讨论飞地产业园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多主体间构成的竞争与合作动态。文章认为,区域合作通过建立城市间联系渠道,以降低各类生产成本与公共服务支出,在提升区域发展的均衡性的同时牺牲了部分城市的本地利益;区域竞争加速了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资本与劳动力通过市场机制再分配区域资源,但市场配置导致区域发展的不平等。因此,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制度下,竞争与合作关系反映城市区域发展的阶段性需求,两者随区域一体化进程发生动态转换,城市间竞争有利于提升产业盈利效率,区域合作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福利性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竞争与合作 城市区域主义 跨界协同 飞地产业园 张江平湖科技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的本质与规划的要义:新时代的元思考
6
作者 刘贤腾 张从果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7,共7页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对城市规划学科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故需对城市规划学科进行元思考。直观认知上,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而其实质则是人类展开大规模社会协作网络的载体,是人们根据生存繁衍需求而生产出来的主客体统一的“第三...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对城市规划学科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故需对城市规划学科进行元思考。直观认知上,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而其实质则是人类展开大规模社会协作网络的载体,是人们根据生存繁衍需求而生产出来的主客体统一的“第三空间”。规划是具有高级意识活动的人类规范种群自发自组织行为来趋利避害的行为,是根据群体共预期建立起来的秩序。规划需以法治为基础,为实现群体共预期的秩序而施行干预行为;城市规划是为了回应城市问题而从空间角度提出的解决方案和控制机制,是建构空间秩序的理性行动。新时代中国城市规划学科研究仍应固本守元,科学理性地编制城市规划成果,以指导、规范和调整当前的土地开发使用活动,并主动减少因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对高质量生产生活带来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本质 规划实质 中国城市规划研究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区三线”为核心的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 被引量:105
7
作者 岳文泽 王田雨 甄延临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59,68,共9页
研究目的: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厘清“三区三线”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的逻辑关系,并提出管制分区的创新思路,推进以“三区三线”为核心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建设。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三区三线”以“双... 研究目的: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厘清“三区三线”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的逻辑关系,并提出管制分区的创新思路,推进以“三区三线”为核心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建设。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三区三线”以“双评价”为科学基点,是整合空间类规划分区的核心举措,是用途管制的重要抓手。(2)“三线”与“三区”的区别在于,“三线”兼具“功能区”和“管制区”的双重属性,而“三区”则侧重于“功能区”,因此需要在“三区”基础上,结合“三线”,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体系。(3)以“三区三线”为核心的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首先,需要建立与空间规划体系相适应的、科学的“双评价”范式;其次,构建“适宜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三区”格局优化模型;最后,依据“划管结合”原则,综合考虑功能和管控的双重要求,提出功能区与管制区融合的分区思路。(4)分区管制策略重点回答“不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可以怎么做”等问题。研究结论:划定“三区三线”是为了建立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相协调的时空秩序,规范人类对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各种行为。今后在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的基础上,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可落地、易管理的空间用途管控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区三线” “双评价” 分区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部发达地区农业空间高质量优化的思考 被引量:23
8
作者 岳文泽 张晓雯 +2 位作者 甄延临 吴桐 王田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36-242,共7页
当下实施的以耕地数量管控为主的农业空间管理模式,与不同地区差异化的现实诉求存在脱节,亟待建设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农业空间优化政策体系。该研究针对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界定了农业空间的概念,并总结了社会基础性、需求人... 当下实施的以耕地数量管控为主的农业空间管理模式,与不同地区差异化的现实诉求存在脱节,亟待建设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农业空间优化政策体系。该研究针对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界定了农业空间的概念,并总结了社会基础性、需求人本性和功能多样性三方面内涵。指出农业空间优化中存在对农业空间统筹不足、对需求转变认识不深、对市场机制重视不够三方面问题。展望未来,农业空间优化应以安全为底线、以效益为中心、以品质为突破。基于此,提出了东部发达地区农业空间优化的策略:供给侧统筹农业空间资源,需求侧锁定农业需求转变,并通过市场机制关联供需两端,划分保障型、提升型、融合型三种农业空间类型,实行精细化管理,并制定相应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优化 市场 空间 东部发达地区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城乡统筹走向城乡融合:缘起与实践 被引量:47
9
作者 岳文泽 钟鹏宇 +2 位作者 甄延临 曹秀婷 王迎英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61,共10页
城乡融合是指城市和乡村两个具有不同功能系统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进化的新发展形态,其涵盖空间融合、产业融合、要素融合、治理融合等四个维度。我国城乡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对立到碰撞,并最终走向融合过程。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 城乡融合是指城市和乡村两个具有不同功能系统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进化的新发展形态,其涵盖空间融合、产业融合、要素融合、治理融合等四个维度。我国城乡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对立到碰撞,并最终走向融合过程。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嘉兴在推进城乡关系改革中率先摸索出以城镇化为核心的“两分两换”模式,并在其基础上从城乡风貌、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市场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形成了“人—地—业—权”四同联动新城乡融合模式。新时期,应重点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体系、深化城乡一二三产融合,培育多元生产联合体、建立城乡要素互动机制、构建城乡多层级治理网络,共促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长三角地区 制度体系 城乡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