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激光传感器阵列的PVC地板锁扣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光健 唐星宇 +2 位作者 邢同振 邹武林 朱海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428,共11页
针对PVC地板加工过程中锁扣轮廓测量存在有损、耗时高及数字化低的问题,研制了一套基于线激光传感器阵列的PVC地板锁扣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多角度的线激光传感器阵列实现对PVC地板锁扣的完整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标定块的全局标定方... 针对PVC地板加工过程中锁扣轮廓测量存在有损、耗时高及数字化低的问题,研制了一套基于线激光传感器阵列的PVC地板锁扣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多角度的线激光传感器阵列实现对PVC地板锁扣的完整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标定块的全局标定方法,利用曲率特征提取各传感器获取的标定块数据,通过刚性变换进行粗配准,并采用双向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dual closest point,DCP)算法进行精确配准,以实现线激光传感器阵列的全局标定,以此来提高系统测量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对标准量块测量的最大偏差为0.012 mm.对于合格的锁扣,其测量轮廓与参考轮廓配准的均方根误差为0.018 mm,最大偏差为0.051 mm,满足PVC地板高精度测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激光 光学测量 标定 点云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网格技术的沙疗床优化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琰 居来提·买提肉孜 魏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12,共6页
市面上沙疗床存在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对其进行传热优化,增加搅拌功能,增强沙子的热对流效果。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动网格技术,建立搅拌传热的抽象模型,分析出不同加热条件下,沙子流场和温度场的具体情况,探究沙体温度变化规律和热对... 市面上沙疗床存在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对其进行传热优化,增加搅拌功能,增强沙子的热对流效果。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动网格技术,建立搅拌传热的抽象模型,分析出不同加热条件下,沙子流场和温度场的具体情况,探究沙体温度变化规律和热对流效果。为验证模拟计算的温度场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并搭建实验平台和传动系统,完成不同加热条件的实验。结果表明:搅拌传热可以增强热对流效果,减少局部热量堆积;搅拌轴在沙体的中间层安装得越密集,对沙子传热的热对流增强效果越好,加热后得到的温度场分布越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 计算流体力学 动网格 优化设计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硫电池用杂原子掺杂碳纳米管/硫复合柔性自支撑正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奇 李亚利 +1 位作者 邱昀淙 宋远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8-212,共5页
碳纳米管膜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大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及优异的柔性,可通过负载硫形成柔性碳纳米管/硫复合膜,用于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为了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抑制“穿梭效应”,通过浮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FCCVD)分别制备了氮掺... 碳纳米管膜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大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及优异的柔性,可通过负载硫形成柔性碳纳米管/硫复合膜,用于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为了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抑制“穿梭效应”,通过浮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FCCVD)分别制备了氮掺杂和硼掺杂的碳纳米管膜(N-CNT膜和B-CNT膜),然后通过浸渍工艺负载硫后得到掺杂型碳纳米管/硫复合柔性自支撑正极膜。微观表征显示:复合膜中硫和碳纳米管在纳米尺度复合均匀。复合膜均具有良好导电性:CNT正极电导率为4.62S/m,N-CNT正极电导率为0.86S/m,B-CNT正极电导率为1.29S/m。作为锂硫电池正极,B-CNT正极表现出最佳性能:在0.2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197.3mAh/g,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在950.2mAh/g,1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仍旧保持在615.5mAh/g。分析认为:碳纳米管良好的导电性和丰富的孔结构同时提供了高效的电子和离子传输通道;硼原子掺杂向碳纳米管引入极性,增强了碳纳米管网络对聚硫离子的吸附作用,抑制了“穿梭效应”。可为高比容、高循环稳定性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研发提供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 掺杂碳纳米管膜 锂硫电池 穿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传感膜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4
作者 杨达 张凯恒 +1 位作者 屈哲 鲁思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0,177,共6页
将聚丙烯微孔过滤膜浸渍到不同比例荧光指示剂(四(五氟苯基)卟啉铂(PtTFPP)和聚合物基质(乙基纤维素)的混合溶液中,制备了一系列氧传感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表征了氧传感膜的形貌和光学性质,并得... 将聚丙烯微孔过滤膜浸渍到不同比例荧光指示剂(四(五氟苯基)卟啉铂(PtTFPP)和聚合物基质(乙基纤维素)的混合溶液中,制备了一系列氧传感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表征了氧传感膜的形貌和光学性质,并得到最佳配比的氧传感膜。连续监测14d后,氧传感膜的真空相位降低了7.69%,使用特定的发光二极管(LED)光照老化装置对氧传感膜进行连续光照老化实验。结果表明,老化10h后氧传感膜的真空相位下降速率降低。测试了老化10h后氧传感膜的稳定性,发现紫外光和绿光老化的氧传感膜真空相位下降幅度分别为1.35%和2.40%,明显小于未老化的氧传感膜。光老化法可以提高氧传感膜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传感膜 相位 光照老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超薄硅晶圆精密磨削工艺的内部残余应力分析
5
作者 熊正权 窦筠雯 +4 位作者 陈颖 高能 黄银 朱旻昊 冯雪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72,共12页
目的硅基集成电路的超薄化(通常厚度≤50μm)是高性能集成器件实现柔性化的关键,同时也满足了器件先进封装的需求。背面精密磨削是低成本、大规模制造超薄硅基集成电路的重要技术路径。然而,随着厚度的降低,本征硬脆的硅基器件的机械强... 目的硅基集成电路的超薄化(通常厚度≤50μm)是高性能集成器件实现柔性化的关键,同时也满足了器件先进封装的需求。背面精密磨削是低成本、大规模制造超薄硅基集成电路的重要技术路径。然而,随着厚度的降低,本征硬脆的硅基器件的机械强度急剧下降,磨削的难度也极大增加。此外,当器件的厚度接近甚至低于有源层厚度(约为15μm)时,磨削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和内部残余应力将严重影响超薄器件的性能和良品率。因此,控制磨削过程的缺陷和内部残余应力是突破超薄柔性硅基集成电路制备技术的关键,非常有必要深入分析超薄硅晶圆精密磨削产生的内部残余应力,建立起工艺参数与内部残余应力之间的定量关系。方法针对精密磨削工艺,基于磨轮与硅晶圆的几何运动学关系,将磨轮进给率对磨削过程的影响转变为对等效磨削深度的影响,建立了硅晶圆在单颗磨粒单次和多颗磨粒多次磨削下的有限元局部模型,探讨了工艺参数(磨轮转速、磨轮进给率、磨粒尺寸)、磨粒数量和磨削次数对磨削后的表面质量和内部残余应力的影响,开展了12英寸硅晶圆的自旋转精密磨削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硅晶圆精密磨削后的内部残余应力主要集中于距离硅片表面约50nm处,并沿深度方向快速减小。降低磨轮进给率和减小磨粒尺寸可以有效降低内部残余应力,提高表面质量。使硅片磨削后的表面及内部区域近似处于等双轴压缩应力状态,当磨轮进给率为0.5、0.35和0.2μm/s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测得残余应力分别为(-185±33)、(-216±25)和(283±41)MPa,多颗磨粒多次磨削有限元仿真获得的残余应力分别为(-127±32)、(-171±43)和(-221±55)MPa,二者吻合较好。结论将磨轮进给率转变为等效磨削深度后,建立的多颗磨粒多次精密磨削有限元模型可以有效预测硅晶圆自旋转精密磨削的内部残余应力,为硅基集成电路薄化工艺的开发和优化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晶圆 超薄 精密磨削 内部残余应力 有限元仿真 显微拉曼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双速双分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6
作者 龚子璇 赵家业 +3 位作者 朱海斌 李袀豪 李博达 马少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3-757,共15页
由于内存、带宽限制,常规高速相机难以同时满足高帧率和高分辨的测试需求.在需要高速图像采集的动态加载测试中(例如爆炸、冲击试验),限制图像分辨率会导致DIC算法的位移场解析精度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 由于内存、带宽限制,常规高速相机难以同时满足高帧率和高分辨的测试需求.在需要高速图像采集的动态加载测试中(例如爆炸、冲击试验),限制图像分辨率会导致DIC算法的位移场解析精度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双速双分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PINN-DSDR-DIC).该方法利用分光光路实现双速双分辨稀疏图像采集,并利用算法实现高速高分辨位移场的高精度解析.算法将位移的时空间连续性以及灰度一致性融入PINN中,通过网络参数优化求解高速高分辨高精度的位移场.通过数值实验证明了PINN-DSDRDIC算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影响算法精度的因素.最后,搭建了分光光路系统,并通过带凹槽核石墨的四点弯实验对PINN-DSDR-DIC方法进行应用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双速双分辨图像 变形解析 动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摆式多方向压电振动俘能器的研究
7
作者 阚君武 吴亚奇 +2 位作者 张忠华 何恒钱 孟凡许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0-445,共6页
为实现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提出了一种扭摆式多方向压电振动俘能器,并从有限元仿真与试验两方面对其输出电压特性进行研究,获得了不同激励角(激励方向与X轴在XOY面内的夹角为激励角)时的谐振频率及其所对应幅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为实现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提出了一种扭摆式多方向压电振动俘能器,并从有限元仿真与试验两方面对其输出电压特性进行研究,获得了不同激励角(激励方向与X轴在XOY面内的夹角为激励角)时的谐振频率及其所对应幅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激励角变化对两阶谐振频率影响均较小,但对输出电压的影响较大且影响规律不同;激励角从0°增加到90°时,一阶谐振电压减小、二阶谐振电压增大,激励角为44°时两阶谐振电压相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电容充电特性及输出功率特性的试验研究。沿X轴和Y轴方向激励时,电容的存储能速度分别达0.58 mJ/s和0.54 mJ/s;沿X轴和Y轴方向激励时,均存在两个最佳电阻使输出功率最大,即沿X轴方向激励时的最佳负载和最大功率分别为(17,81)kΩ和(4.56,3.4)mW,沿Y轴方向激励时的最佳负载和最大功率分别为(17,61)kΩ和(3.96,3.89)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 俘能器 多方向 间接激励 扭摆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VOF喷涂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在模拟海水钻井液中的腐蚀和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周永宽 康嘉杰 +3 位作者 付志强 朱丽娜 佘丁顺 梁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8-157,共10页
目的提高钻具关键易损零部件在海洋钻探实际应用中的耐腐蚀和磨损性能。方法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HVOF)制备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涂层和35CrMo钢基体(常用的钻具材料)进行电化学测试,电化学测试包括动电位极... 目的提高钻具关键易损零部件在海洋钻探实际应用中的耐腐蚀和磨损性能。方法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HVOF)制备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涂层和35CrMo钢基体(常用的钻具材料)进行电化学测试,电化学测试包括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在模拟海水钻井液中不同载荷和不同滑动速度下的磨损行为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对磨痕表面微观形貌及成分进行分析,利用三维白光干涉形貌仪测量涂层的磨痕三维形貌及磨损体积。结果HVOF喷涂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在模拟海水钻井液中的耐腐蚀性优于35CrMo钢基体,可以起到有效的腐蚀防护作用。相同条件下,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的耐磨性优于35CrMo钢基体。在滑动摩擦磨损过程中,随着载荷及滑动速度的增大,涂层的平均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增大,且涂层的磨粒磨损程度加重。当载荷为6 N时,涂层发生疲劳磨损;当滑动速度为0.15 m/s时,涂层出现粘着磨损。模拟海水钻井液对涂层磨损性能的影响可以分为2个方面。一方面可以起到润滑作用,模拟海水钻井液显著改善了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降低了涂层的平均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另一方面是腐蚀作用,涂层被腐蚀形成点蚀坑,点蚀现象会加剧涂层的磨损。结论HVOF喷涂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在模拟海水钻井液中具有优异的耐磨耐腐蚀性能,可以有效减轻工件在模拟海水钻井液中的腐蚀和磨损,有望应用于钻具关键易损零部件在海洋钻探实际应用中的表面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OF AlCoCrFeNi 高熵合金涂层 耐磨性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激光制备Fe基非晶合金涂层表面织构的疏水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许骏杰 康嘉杰 +4 位作者 岳文 周永宽 朱丽娜 付志强 佘丁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102,共6页
利用冷喷涂技术在35CrMo钢基体上制备了Fe-Cr-Mo-C-B-Y体系非晶涂层,通过纳秒脉冲激光构造了规则排布的乳突、点阵和凹槽结构。结果表明:涂层的表面特征随激光织构的结构及间距的变化而变化。高通量脉冲激光作用下,涂层表面沿激光路径... 利用冷喷涂技术在35CrMo钢基体上制备了Fe-Cr-Mo-C-B-Y体系非晶涂层,通过纳秒脉冲激光构造了规则排布的乳突、点阵和凹槽结构。结果表明:涂层的表面特征随激光织构的结构及间距的变化而变化。高通量脉冲激光作用下,涂层表面沿激光路径产生更大的凸起物,同时在凸起物上覆盖着由熔融粒子飞溅形成的颗粒物。织构表面同时存在织构、颗粒物、抛光表面三种结构。经过激光加工处理后的涂层表面具有优异的疏水性,与去离子水和钻井液的接触角分别提升至(151.6±0.3)°和(145.9±0.4)°。随着点阵及凹槽织构间距的增加,涂层表面的润湿性从超疏水转向疏水,在间距最大时转变为亲水;乳突织构的间距变化对疏水性影响较小,即使间距增大到300μm时涂层表面依旧能保持疏水性;同时涂层表面表现出疏水稳定性及低粘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Fe-Cr-Mo-C-B-Y非晶涂层 表面织构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流原理的核心温度传感器在膝关节深部测温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陶杰 居来提·买提肉孜 +2 位作者 郭图聖 魏鹏 汪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6-703,共8页
人体膝关节处深部体温的监测对于关节患者治疗与康复十分重要。为了能够为热疗中的关节炎患者持续测量皮肤组织不同深部的体温。本文基于传热学原理,通过对核心温度测量技术的改进,创新性的提出了膝关节深部测温的方法。根据膝关节的特... 人体膝关节处深部体温的监测对于关节患者治疗与康复十分重要。为了能够为热疗中的关节炎患者持续测量皮肤组织不同深部的体温。本文基于传热学原理,通过对核心温度测量技术的改进,创新性的提出了膝关节深部测温的方法。根据膝关节的特点将其划分为6个区域并布置12个位置的传感器探头,基于生物传热模型模拟了人体膝关节和传感器探头的传热实验;首先通过设置膝关节核心温度38℃不变,在稳态条件下根据传感器两侧的温度差,以及膝关节深部不同厚度处的温度,利用传热方程计算对应等厚度层皮肤组织热阻,与等温度层热阻对比分析了不同部位组织深度与热阻得关系。维持核心温度38℃,建立了热疗仿真模型,通过设置点热源,模拟高频热疗仪的深部热疗实验,利用所求热阻计算对应深部的温度与该位置探针显示温度值对比,误差在0.62℃以内。基于仿真实验结果建立膝关节传热理论并进行了热板实验和人体实验。热板实验中传感器热平衡时间约为7.7 min,平均误差为0.15℃,分析了人体实验的误差来源。这种基于仿真实验理论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体温传感器有可能对膝关节患者深部体温进行连续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深部测温 生物传热模型 有限元分析 热流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飞行参数测量系统的自主供电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磊磊 谢树强 +3 位作者 陈占魁 朱海斌 徐杨明 宋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11436-11443,共8页
为完成飞机飞行参数实时测量系统供电,研究了一种由柔性太阳能薄膜、超薄锂电池和电压变化及充放电管理电路组成的自主供电系统,完成了系统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光照充足时,自主供电系统可在296 min内将1800 mAh无电状态超薄锂电池... 为完成飞机飞行参数实时测量系统供电,研究了一种由柔性太阳能薄膜、超薄锂电池和电压变化及充放电管理电路组成的自主供电系统,完成了系统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光照充足时,自主供电系统可在296 min内将1800 mAh无电状态超薄锂电池充电至满电,光照稍弱时则需要386 min;超薄锂电池单独给柔性复合传感测量模块供电时,可使模块满负载工作约625 min;太阳能薄膜+超薄锂电池组合式供电经两个晴天两个阴天测试后锂电池电压由4.15 V降至3.51 V,柔性复合传感测量模块满负载工作1678 min,可见研究的自主供电系统满足飞行参数测量系统长时间稳定供电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复合传感测量模块 柔性太阳能薄膜 自主供电系统 充电时长 供电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_(x)Sr_(1-x)Al_(x)Ti_(1-x)O_(3)陶瓷的结构及微波介电性能研究
12
作者 冯恒恒 杨启航 +3 位作者 余涛 李冬梅 王志建 余洪滔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3,共6页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Sm_(x)Sr_(1-x)Al_(x)Ti_(1-x)O_(3)(0≤x≤0.4)陶瓷,所得陶瓷样品均为单相结构。X射线衍射精修数据证实了Sm_(2)O_(3)和Al_(2)O_(3)的掺入有效地增大了A位和B位阳离子与氧离子之间的键价值,拉曼图谱显示随着共掺...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Sm_(x)Sr_(1-x)Al_(x)Ti_(1-x)O_(3)(0≤x≤0.4)陶瓷,所得陶瓷样品均为单相结构。X射线衍射精修数据证实了Sm_(2)O_(3)和Al_(2)O_(3)的掺入有效地增大了A位和B位阳离子与氧离子之间的键价值,拉曼图谱显示随着共掺量增加,TO_(2)、A_(1g)振动模式增强,A位和B位离子有序度增大。另外Sm_(2)O_(3)和Al_(2)O_(3)优化了陶瓷的微观形貌。结合键价理论和拉曼分析了随x变化[TiO_(6)]八面体等结构演变对其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陶瓷样品的介电常数逐渐下降,品质因子增加,其频率温度系数向正方向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_(x)Sr_(1-x)Al_(x)Ti_(1-x)O_(3) 晶体结构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碳纳米管柔性复合负极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昊 宋远强 +1 位作者 李亚利 赵奇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0-454,共5页
采用浮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FCCVD)法,将纳米硅颗粒(NSi)与碳纳米管(CNT)连续体原位复合,制备纳米硅-CNT复合膜(NSi-CNTf)柔性电极。借助SEM、能量色散谱(EDS)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电极的形貌特征和电化学性能。相较于传统Si/Cu电极,NSi... 采用浮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FCCVD)法,将纳米硅颗粒(NSi)与碳纳米管(CNT)连续体原位复合,制备纳米硅-CNT复合膜(NSi-CNTf)柔性电极。借助SEM、能量色散谱(EDS)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电极的形貌特征和电化学性能。相较于传统Si/Cu电极,NSi-CNTf电极省去了浆料研磨、涂覆工艺,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抗弯折性,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均有提升。FCCVD法制备的NSi-CNTf柔性电极材料,纳米硅均匀分布在CNT薄膜的三维导电结构中,结合紧实,以0.2 A/g在0.01~2.00 V循环200次,比容量保持在790 mAh/g;在4.0 A/g下充放电,比容量保持在509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碳纳米管复合膜(NSi-CNTf) 浮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FCCVD) 柔性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辅助连续制备碳纳米管纤维及其性能研究
14
作者 邱昀淙 宋远强 李亚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6-82,共7页
在浮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FCCVD)法制备碳纳米管连续体的工艺中,一般采用碳源加二茂铁在氢气作用下催化生长碳纳米管连续体。整个工艺过程中需要外部供给大量的氢气,既需要消耗高品质氢能源,又会有较高的安全风险。根据甲醇高温裂解产生... 在浮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FCCVD)法制备碳纳米管连续体的工艺中,一般采用碳源加二茂铁在氢气作用下催化生长碳纳米管连续体。整个工艺过程中需要外部供给大量的氢气,既需要消耗高品质氢能源,又会有较高的安全风险。根据甲醇高温裂解产生氢气的原理,由于甲醇可以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氢气,本研究将甲醇添加到碳源中,以替代FCCVD工艺中的氢气。实验发现:随着甲醇与乙醇体积比的增加,形成碳纳米管连续体的过程中所需氢气量明显减少;当甲醇与乙醇体积比为6∶1时,能够在纯惰性气体氛围中稳定、连续地制备碳纳米管连续体。对得到的碳纳米管连续体采用532 nm激光拉曼进行表征,其I_(G)/I_(D)值为3.24,表明碳纳米管结晶性良好。连续体经过水收集形成碳纳米管纤维,SEM表征显示纤维中的碳纳米管具有一定的取向性,力学拉伸测试其拉伸强度为330 MPa。同时经计算发现:在达到相同效果的前提下,使用甲醇的效率是纯氢气的2.48倍。因此本工作提供了一种节能、安全的碳纳米管连续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碳纳米管纤维 惰性气氛 浮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 替代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变换的转子非平稳信号故障特征识别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少民 夏虹 +2 位作者 尹文哲 王志超 张汲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5-832,共8页
为了提升传统希尔伯特黄变换在处理复杂非平稳信号时的时频分析能力,本文将变分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变换进行结合,提出了一种时频分析方法变分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变换。此外,为了对变分模态分解的模态数进行自动调整,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 为了提升传统希尔伯特黄变换在处理复杂非平稳信号时的时频分析能力,本文将变分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变换进行结合,提出了一种时频分析方法变分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变换。此外,为了对变分模态分解的模态数进行自动调整,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系数的希尔伯特黄变换参数优化方法,有效避免了由于希尔伯特黄变换模态数设置不合理而导致的信号分解不足和分解过剩的问题。利用转子故障信号对变分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变换方法的时频分析能力进行了验证,并且与传统希尔伯特黄变换的对比突出了该方法在处理非平稳信号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 非平稳信号 变分模态分解 希尔伯特黄变换 特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传感采集系统的远距离传输实现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敏 席尚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733-7738,共6页
为了解决分布式采集系统在强磁场、不同密封舱段的机体等特殊应用场景下的传感信号远距离传输问题,通过在测试点位置和主控采集端就近设计对应转换电路,提出了一种分布式传感采集系统采集数据高可靠的有线远距离传输方案。首先,在远离... 为了解决分布式采集系统在强磁场、不同密封舱段的机体等特殊应用场景下的传感信号远距离传输问题,通过在测试点位置和主控采集端就近设计对应转换电路,提出了一种分布式传感采集系统采集数据高可靠的有线远距离传输方案。首先,在远离主控采集的被测点的测量端,数字传感信号直接经IIC/SPI远距离发送端电路输出,而模拟传感信号,先将其转变为数字量后再输出到发送端电路,在主控采集端经IIC/SPI远距离接收端电路解析后接入主控处理器,从而实现只需一个主控采集端即可完成分布式采集系统被测点传感器感知数据的远距离传输。该传输方法对于不同数据类型的传感器和传输协议,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测试与验证,结果显示传感信号传输稳定、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远距离传输 分布式采集 IIC/SPI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自适应注意力检测模型用于皮革织物瑕疵检测
17
作者 李皞 刘义凡 +6 位作者 徐华伟 杨可 康镇 黄梦真 欧啸 赵雨晨 邢同振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45,共10页
在工业皮革织物生产中,缺陷检测是控制工业质量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皮革织物表面的缺陷局部相似程度高,造成不同缺陷类间存在高相似性,导致缺陷检测的效果不佳。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卷积注意力(ACA),并引入骨干网络中增强语义特... 在工业皮革织物生产中,缺陷检测是控制工业质量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皮革织物表面的缺陷局部相似程度高,造成不同缺陷类间存在高相似性,导致缺陷检测的效果不佳。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卷积注意力(ACA),并引入骨干网络中增强语义特征表示能力。其次设计了基于自适应卷积注意力的特征金字塔(AC-FPN)改进多尺度融合,进行更低粒度的皮革缺陷区分。最后将传统检测头替换为侧面感知边界定位(SABL)检测头,聚焦皮革缺陷精确位置,有助于网络区分相似和不同类别的缺陷及更精确的定位。文章在自建皮革数据集对ACA及改进后的各个组件进行消融实验,与目前各种主流检测模型进行对比。其中,AP、AP_(50)和AP_(75)三项评估指标分别达到了83.4、89.7、85.6,并且在AP_(S)、AP_(M)和AP_(L)上分别达到了71.3、89.9、88.9。通过实验证明了可行性,为自动皮革缺陷检测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信息 缺陷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缺陷分类 皮革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体检中纳入心理健康评估项目的专家意见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向群 丁荣晶 +49 位作者 陈冬雪 周婷 程万军 陈宏 董问天 冯斌 葛庆岗 郭江宏 何颖 贾朝霞 姜红岩 姜荣环 李乔 李小钧 李毅 刘东辉 刘慧 刘园园 路岩 罗昊宇 马文林 曲珊 屈正 任艳萍 石慧 司天梅 斯琴高娃 宋荟芬 谭淑平 谭友果 谭云龙 唐世琪 陶贵州 王淑霞 王一波 韦石 魏莹 吴嘉慧 肖娜 徐震雷 闫斌 袁丽霞 岳伟华 张静波 张立晶 赵威 朱宁 常淑莹 李忠艳 李贵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70-576,共7页
本文就健康体检中心理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形成专家意见,认为心理健康评估是健康检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出在健康检查中纳入心理健康评估的具体项目,进行心理健康评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意见对常规体检中规范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工... 本文就健康体检中心理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形成专家意见,认为心理健康评估是健康检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出在健康检查中纳入心理健康评估的具体项目,进行心理健康评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意见对常规体检中规范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评估指标 常规体检 专家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微型阵列式聚偏二氟乙烯压电传感器
19
作者 祁一洲 吴彬彬 +11 位作者 陈颖 叶柳顺 熊永昌 张生林 滕乙超 赵圣浩 张正昕 张春雷 周涛 肖建亮 唐瑞涛 傅棋琪 《计量学报》 2025年第10期1411-1418,共8页
针对可集成在大曲率表面且能够测量多点动态压力的功能需求,研制了一种柔性微型阵列式PVDF(聚偏二氟乙烯)压电传感器。首先,针对PVDF压电薄膜的特性和应用场景设计了传感器结构,确定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然后,建立了具有4个阵列单元的压... 针对可集成在大曲率表面且能够测量多点动态压力的功能需求,研制了一种柔性微型阵列式PVDF(聚偏二氟乙烯)压电传感器。首先,针对PVDF压电薄膜的特性和应用场景设计了传感器结构,确定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然后,建立了具有4个阵列单元的压电传感器的仿真模型,计算了压电传感器的理论测压能力,通过力电耦合仿真验证了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能力和独立的阵列测压能力;最后,利用微加工技术制备了具有4个传感单元的柔性微型PVDF压电传感器,搭建了液体环境下的测压实验平台,实现了压电传感器在液体动态压力下的灵敏度标定,所测传感单元灵敏度为19.67 mV/kPa,阵列测压实验表明传感单元的压电响应趋势与被测压力一致,验证了传感器具备阵列采集动态信号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计量 压电传感器 柔性电子 PVDF压电薄膜 动态压力 阵列测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宽谱、大偏转角近红外光束偏转器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宏 李洪涛 +6 位作者 韩彦军 孙长征 郝智彪 熊兵 汪莱 王健 余佳东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73-1880,共8页
设计了一种适合集成的基于介质超表面的透射式光束偏转器,可在1550 nm附近的红外波段实现大角度偏转,同时具有宽光谱、高效率的优势。根据广义斯涅尔定律设计并优化了光束偏转器的结构,由横截面为梯形的非晶硅纳米柱周期性排列在石英玻... 设计了一种适合集成的基于介质超表面的透射式光束偏转器,可在1550 nm附近的红外波段实现大角度偏转,同时具有宽光谱、高效率的优势。根据广义斯涅尔定律设计并优化了光束偏转器的结构,由横截面为梯形的非晶硅纳米柱周期性排列在石英玻璃衬底上构成,相比于传统超表面采用多个纳米柱实现离散的相位梯度,梯形纳米柱形成的连续相位梯度可以获得更好的偏转特性。利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对光束偏转器的效率、偏转角、宽光谱和入射角度依赖性等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采用电子束光刻等工艺制备加工出上述器件并进行了测试。仿真结果表明偏转器在1350~1650 nm波段均具备良好的偏转特性,平均透射率高于87%,平均偏转率为81%;器件在1550 nm处实现了42.8°的大偏转角,透射率为84%,偏转率为80%,且允许入射角度在-10°~5°变化。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1550 nm波长,光束偏转角度在41°附近,器件透射率约为76%,约35%的入射光偏转到目标角度。上述方案为近红外超表面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实现了效率、偏转角和适用波长的优化,透射式光路更加适合集成,应用潜力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宽光谱、大偏转角 光束偏转器 介质超表面 梯形纳米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