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舟山沿海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与毒力基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慧慧 薛超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6,共4页
为了解舟山沿海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我们于2008年3个不同季节,从不同的农贸市场采集贝类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和常规培养方法,对舟山沿海贝类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检测,同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学分... 为了解舟山沿海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我们于2008年3个不同季节,从不同的农贸市场采集贝类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和常规培养方法,对舟山沿海贝类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检测,同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60份贝类产品中,采用常规的分离培养方法,阳性率为83.33%,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全部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对分离到的50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耐热溶血素(tdh)基因检测,结果4株tdh阳性。监测结果表明舟山贝类海产品中携带副溶血性弧菌情况比较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贝类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弧菌注射对栉孔扇贝免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樊甄姣 杨爱国 +1 位作者 吕振明 刘志鸿 《南方水产》 2007年第6期52-55,共4页
测定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注射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射后5、24、48和72h各免疫指标都有明显变化;胞内ROS含量在24、4... 测定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注射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射后5、24、48和72h各免疫指标都有明显变化;胞内ROS含量在24、48和72h明显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形成抛物线趋势,在48h达到最高;血清中CAT活性均有升高趋势;肝脏中ACP活性在24、48和72h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升高;栉孔扇贝体内ALP活性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且在注射后24h活性达到最高,而后有所下降。结果表明,鳗弧菌对栉孔扇贝免疫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鳗弧菌 活性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鲷耗氧率昼夜变化及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爱意 谢佳彦 章韶兵 《南方水产》 2007年第6期63-66,共4页
研究了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鲷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随个体的增大而降低;23:00耗氧率最高,为3.16±0.26μg·(g·min)-1,07:00左右耗氧率最低,为0.74... 研究了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鲷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随个体的增大而降低;23:00耗氧率最高,为3.16±0.26μg·(g·min)-1,07:00左右耗氧率最低,为0.74±0.59μg·(g·min)-1。黑鲷白天的平均耗氧率为1.98±0.84μg·(g·min)-1,夜间的平均耗氧率为1.96±0.63μg·(g·min)-1,其代谢水平的昼夜变化不明显(n=10,t=0.034<t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耗氧率 体重 水温 昼夜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盐度、pH对角蝾螺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樊甄姣 吴常文 皇甫淑燕 《渔业现代化》 2007年第3期10-12,共3页
实验以角蝾螺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在不同温度(13.0,18.0,22.7,27.4,31.8℃)、盐度(16,22,28,34,38)以及pH(3.5,5.5,7.5,9.0,10.5)胁迫下角蝾螺的排氨率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3.0~27.4oC条件下,排... 实验以角蝾螺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在不同温度(13.0,18.0,22.7,27.4,31.8℃)、盐度(16,22,28,34,38)以及pH(3.5,5.5,7.5,9.0,10.5)胁迫下角蝾螺的排氨率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3.0~27.4oC条件下,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到31.8℃时,排氨率则有所下降;盐度对角蝾螺排氨率的影响表现为抛物线形式,在盐度28时达到最大值;在实验范围内pH变化对角蝾螺的排氨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当pH为7.5时达到最大值。温度、盐度、pH环境因子对角蝾螺的代谢水平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蝾螺 温度 盐度 PH 排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氏无针乌贼血细胞形态观察及吞噬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建设 吴常文 +1 位作者 常抗美 苏永全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1-66,共6页
用组织学和免疫学方法对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的血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和免疫活性研究。根据血细胞大小和美兰染色结果,将曼氏无针乌贼的血细胞分为2类:较小的血细胞圆形,直径7.65—8.28μm,细胞核卵圆形,核质比约0... 用组织学和免疫学方法对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的血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和免疫活性研究。根据血细胞大小和美兰染色结果,将曼氏无针乌贼的血细胞分为2类:较小的血细胞圆形,直径7.65—8.28μm,细胞核卵圆形,核质比约0.66,约占细胞总数的45.3%;较大的血细胞圆形,直径9.58~10.42μm,细胞核肾形,核质比约0.40,有些细胞具双核,约占细胞总数的54.7%。饥饿乌贼血细胞数量较正常乌贼有明显下降(t-检验,P〈0.05),较大血细胞的比例有所上升,可达70%。细菌吞噬试验结果表明,较小血细胞对细菌无吞噬能力,而较大血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菌吞噬能力。饥饿组曼氏无针乌贼血细胞吞噬活力稍低,但并无显著差别(t-检验,P〉0.05)。对曼氏无针乌贼血细胞形态和功能的研究,为探索曼氏无针乌贼免疫防御机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血细胞 形态观察 吞噬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体重对养殖大黄鱼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小敏 吴常文 张元兴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91-296,共6页
主要分4个温度级、5个体重级研究了温度和体重对养殖大黄鱼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鱼的代谢能(R)及排泄能(U)与温度成指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R=107e0.0288T,U=38.6e0.0171(T15℃≤T≤30℃);大黄鱼代谢能和排泄能与体重呈负相关的... 主要分4个温度级、5个体重级研究了温度和体重对养殖大黄鱼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鱼的代谢能(R)及排泄能(U)与温度成指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R=107e0.0288T,U=38.6e0.0171(T15℃≤T≤30℃);大黄鱼代谢能和排泄能与体重呈负相关的幂指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R=228W-0.150,U=61.5W-0.199,均符合Y=aWb模式。温度和体重对代谢能(R)和排粪能(F)所占摄食能(C)比例均有显著差异(P<0.05),生长能(G)所占比例随着温度上升和体重增加而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能量收支 温度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重金属离子对黄口荔枝螺的毒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吕振明 樊甄姣 +1 位作者 吴常文 顾少俊 《渔业现代化》 2007年第6期35-38,共4页
研究重金属Gu2+和Cd2+对黄口荔枝螺(Thais luteostoma)的毒性作用,并研究海水温度和螺的规格对毒性作用的影响。在预试验基础上,采用急性攻毒和联合攻毒方法。试验结果:Cu2+在72 h和96 h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94 mg/L和0.17 mg/L,而Cd2... 研究重金属Gu2+和Cd2+对黄口荔枝螺(Thais luteostoma)的毒性作用,并研究海水温度和螺的规格对毒性作用的影响。在预试验基础上,采用急性攻毒和联合攻毒方法。试验结果:Cu2+在72 h和96 h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94 mg/L和0.17 mg/L,而Cd2+在72 h和96 h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00 mg/L和1.10 mg/L。等浓度联合毒性试验表明:在72 h和96 h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86 mg/L和0.16 mg/L,在72 h和96 h的S值分别为1.33和1.07,AI值分别为-0.03和-0.07。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随温度升高毒性增强;螺的规格对Cu2+的毒性作用影响不大。结论:Cu2+的毒性比Cd2+强,联合毒性表现为拮抗作用;温度对重金属的毒性有明显影响,而螺的规格对毒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口荔枝螺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耗氧率和排氨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夏灵敏 樊甄姣 +2 位作者 吴常文 吕振明 许逸天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45,共4页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maindroni)幼体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海水(温度20℃,盐度25)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耗氧率昼夜变化范围为0.52~0.67mg/(...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maindroni)幼体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海水(温度20℃,盐度25)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耗氧率昼夜变化范围为0.52~0.67mg/(g·h),排氨率的昼夜变化范围为0.062~0.071mg/(g·h)。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受昼夜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其代谢高峰出现在早8:00。温度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耗氧率与排氨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16—28℃,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海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8℃时达到最高值,但在32℃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耗氧率 排氨率 昼夜变化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素对铅(Ⅱ)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施林妹 王惠君 高伟彪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6-339,共4页
进行了铅离子在甲壳素上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pH=4.46时吸附最佳。测得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478mg.g-1(树脂);用0.5mol.L-1HCl可洗脱,洗脱率达98.8%;测得表观速率常数k298=8.53×10-5s-1;表观活化能Ea=16.54kJ.mol-1;等温吸附服... 进行了铅离子在甲壳素上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pH=4.46时吸附最佳。测得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478mg.g-1(树脂);用0.5mol.L-1HCl可洗脱,洗脱率达98.8%;测得表观速率常数k298=8.53×10-5s-1;表观活化能Ea=16.54kJ.mol-1;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吸附热力学参数△H=8.70kJ.mol-1,△S=41.7J.mol-1.K-1,△G=-3.71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铅(Ⅱ)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氮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急性毒性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樊甄姣 夏灵敏 +1 位作者 吴常文 徐佳晶 《河北渔业》 2009年第7期8-11,共4页
研究采用常规生物毒性实验方法,进行了亚硝酸氮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急性毒性实验,测定了在不同浓度亚硝酸氮急性毒性胁迫下,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酶活性(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并对其... 研究采用常规生物毒性实验方法,进行了亚硝酸氮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急性毒性实验,测定了在不同浓度亚硝酸氮急性毒性胁迫下,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酶活性(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并对其致死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96 h的急性毒性实验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存活和免疫系统的活性有明显影响。在亚硝酸氮胁迫下,ACP活性在0.03 mg/L时急剧上升到最高,随胁迫浓度的增高,活性逐渐下降,在3.34 mg/L时低于对照组,在最高浓度胁迫下活性降到最低;ALP活性随亚硝酸氮胁迫浓度的增高也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SOD活性在亚硝酸氮胁迫下逐渐升高,在0.03 mg/L时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但直到6.67 mg/L时才低于对照组;CAT活性也在0.03mg/L时即达到最高,但在0.67 mg/L时即低于对照组,并在最高浓度时降到最低。本实验还得出,亚硝酸氮的LC50(mg/L)为3.71 mg/L,安全浓度(mg/L)为0.013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氮 曼氏无针乌贼 急性毒性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箱养殖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
11
作者 汤云峰 黄照花 《黑龙江水产》 2007年第4期28-30,共3页
网箱养殖需要随时了解网箱的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等养殖要素,因此设计了一种网箱养殖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从机与主机构成,主机由PC机实现,从机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可实现网箱养殖要素的实时监测、采集、显示、存储、查询、... 网箱养殖需要随时了解网箱的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等养殖要素,因此设计了一种网箱养殖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从机与主机构成,主机由PC机实现,从机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可实现网箱养殖要素的实时监测、采集、显示、存储、查询、打印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 单片机 实时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