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浙江海洋文化发展轨迹及特点 被引量:14
1
作者 柳和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26,共5页
浙江有着独特的海洋自然条件、优厚的海洋资源和悠久的地域文化传统。它影响着浙江海洋文化特色的形成。浙江海洋文化在战国以前为初创期,为浙江海洋文化发展和特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秦汉至隋唐为初盛期,精致创造等特点趋于形成;宋元... 浙江有着独特的海洋自然条件、优厚的海洋资源和悠久的地域文化传统。它影响着浙江海洋文化特色的形成。浙江海洋文化在战国以前为初创期,为浙江海洋文化发展和特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秦汉至隋唐为初盛期,精致创造等特点趋于形成;宋元两代达于鼎盛,基本特点得到确定和定型;明清渐趋式微。浙江海洋文化特点精神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新的呈现。浙江海洋文化具有灵动进取性特点,并具体表现在精致创造的物质性海洋文化,协作团队性的海洋行为文化,较强的海洋商贸精神,以及粗犷与柔和相济的海洋审美文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化 浙江 发展轨迹 简论 自然条件 文化传统 海洋资源 文化特色 文化发展 基本特点 文化特点 具体表现 行为文化 审美文化 初创期 进取性 物质性 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海洋民间信仰中的“游母”石信仰考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倪浓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1-154,160,共4页
舟山本岛西面的岑港镇紫窟村的一座小庙,供奉一块名号为"游母"的石头。本文重点考析这尊游母石的属性及其与中国东南大陆上具有漫长历史的"石头信仰"的关联,并探讨其在海洋民间宗教信仰体系中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游母”石 石崇拜 海洋 民间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的云雨意象 被引量:9
3
作者 瞿明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93,共6页
云雨意象是中国文学性爱主题最经典的隐语,产生于原始思维基础上的天人合一观念。上古的求雨仪式是"交感巫术"的生动展现。殷周时期祈雨仪式上人们用自身的交媾来影响天上的云雨,为"云雨"的性蕴含奠定了基石。《诗... 云雨意象是中国文学性爱主题最经典的隐语,产生于原始思维基础上的天人合一观念。上古的求雨仪式是"交感巫术"的生动展现。殷周时期祈雨仪式上人们用自身的交媾来影响天上的云雨,为"云雨"的性蕴含奠定了基石。《诗经》里的"云雨"是云雨原型的过渡,蕴含着繁衍人类的生殖意义,同时开始初步具备色情意味。"云雨"在《周易》里是男性化的原型,在《诗经》、《高唐赋》和《神女赋》里却是女性化的原型,而在宋玉之后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明清小说里却成了男女交合的隐语。此外,"云雨"还有离散和恩泽的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雨 宋玉 意象 原型 原始思维 交感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观音信仰的海洋文化特色 被引量:14
4
作者 柳和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7,共5页
舟山群岛的观音信仰历史悠久,并具有浓厚的海洋文化特色。在观音信仰的物态文化层面上,观音信仰环境、观音塑像及佛教性自然名胜上都与海洋有关;在观音信仰的制度行为文化层面上,特有的盛大香会期及一些信众行为,表现出海岛文化特点;在... 舟山群岛的观音信仰历史悠久,并具有浓厚的海洋文化特色。在观音信仰的物态文化层面上,观音信仰环境、观音塑像及佛教性自然名胜上都与海洋有关;在观音信仰的制度行为文化层面上,特有的盛大香会期及一些信众行为,表现出海岛文化特点;在观音信仰的精神心理文化层面上,有关观音的审美性文化、信仰心理情结等,都体现了深厚的海洋文化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群岛 观音信仰 海洋文化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县直辖与市制创新改革方向探索——以浙江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蒋荣 杨华丽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3期79-83,共5页
在当前中国行政区划体制存在管理层次过多、市管县弊端明显、市制不灵活等问题的情况下,适时推进省县直辖与市制创新将是中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浙江作为一个行政辖区较小、辖县数量不多、县域经济发达、小城镇发展较好的省份... 在当前中国行政区划体制存在管理层次过多、市管县弊端明显、市制不灵活等问题的情况下,适时推进省县直辖与市制创新将是中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浙江作为一个行政辖区较小、辖县数量不多、县域经济发达、小城镇发展较好的省份,将是我国可以率先推进省县直辖并在省县直辖的基础上实现市制创新的地区。而建立灵活的省管县体制、减少行政管理层次、适度重整县市区划、开拓市制范畴,将是中国省县直辖与市制创新的改革方向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县直辖 市制创新 浙江 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时间悲情的哲学背景 被引量:2
6
作者 瞿明刚 《江淮论坛》 CSSCI 2004年第4期143-147,共5页
中国哲学的阴阳五行观念建构了涵容天———地———人系统的宇宙图式。宇宙图式是中国人对自然事物与人类生命的体验的哲学表达,中国文学的时间悲情则是中国人对自然事物与人类生命的审美体验的文学表达。宇宙图式是时间悲情的哲学背景... 中国哲学的阴阳五行观念建构了涵容天———地———人系统的宇宙图式。宇宙图式是中国人对自然事物与人类生命的体验的哲学表达,中国文学的时间悲情则是中国人对自然事物与人类生命的审美体验的文学表达。宇宙图式是时间悲情的哲学背景,时间悲情是宇宙图式的美学翻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图式 时间悲情 阴阳五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新文学“闲适”散文的成因与流变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岚 《学术界》 CSSCI 1998年第6期78-83,共6页
关键词 周作人 散文创作 中国新文学 小品文 三十年代 林语堂 梁实秋 作家 传统文化 民族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洋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光熙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8-100,共3页
虽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要是内陆文明的产物,但海洋对中国哲学还是产生了一定影响:第一,海洋是中国古代宇宙论构建的一大要素,多家宇宙论都以海洋为核心或以海洋为重要元素来设计和结构其宇宙观,神话宇宙观也不例外;第二,古代科学家和... 虽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要是内陆文明的产物,但海洋对中国哲学还是产生了一定影响:第一,海洋是中国古代宇宙论构建的一大要素,多家宇宙论都以海洋为核心或以海洋为重要元素来设计和结构其宇宙观,神话宇宙观也不例外;第二,古代科学家和思想家关于海潮产生原因的解释,有的丰富了中国古代辩证法,有的影响和支持了气本论;第三,古代思想家从海洋满而不溢这一经验事实抽象出天之道满而不溢这一辩证法则;第四,海洋影响了中国哲学命题论证方式,使中国哲学思想的话语表达增添了一些浪漫的色彩,也丰富了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生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中国哲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横店、桃花岛、象山和西塘影视基地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施超男 袁权锋 +1 位作者 苏慧静 秦良杰 《电影评介》 2011年第3期69-71,共3页
浙江影视基地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场景内容单调,层次不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条件较差,地区接待能力弱,难以吸引片商和影视旅游者。从横店、桃花岛、西塘、象山滨海影视城的盈利模式与制约其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可以看出,影视基地发展必须... 浙江影视基地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场景内容单调,层次不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条件较差,地区接待能力弱,难以吸引片商和影视旅游者。从横店、桃花岛、西塘、象山滨海影视城的盈利模式与制约其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可以看出,影视基地发展必须加强人文特色建设,利用集群效应和大投资促进强强合作、以弱带强以改变部分影视基地裹足不前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基地 盈利模式 影视旅游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发展轨迹及其审美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倪浓水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21-25,共5页
以中国古代海洋小说为考察对象,探寻其发展存在的"植物"、"万花筒"、"白天黑夜"三大模式和遥望性、寓言性、笔记性、程式性四种审美特征,认为它们是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独特的文学品质。
关键词 古代海洋小说 发展模式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滩浒岛现象看海洋民间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及功利性选择
11
作者 倪浓水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0-194,共5页
滩浒岛是东海舟山群岛1000多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却有一个特异的宗教信仰现象,那就是整个滩浒岛从最初的多神信仰,发展到后来只信奉一种信仰。本文试图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族因素等方面对滩浒岛的这种单一性信仰现象予以分析,并进... 滩浒岛是东海舟山群岛1000多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却有一个特异的宗教信仰现象,那就是整个滩浒岛从最初的多神信仰,发展到后来只信奉一种信仰。本文试图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族因素等方面对滩浒岛的这种单一性信仰现象予以分析,并进而判别海洋民间宗教信仰中的功利性选择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浒岛信仰现象 海洋民间宗教 功利性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屿港命运与东西方历史的分野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颖 冯定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76,共6页
明嘉靖年间,以葡萄牙人为代表的海商,在浙东沿海进行国际自由贸易,逐渐形成了当时东亚最大、最繁华的国际自由贸易港——双屿港。但是,双屿港在明政府的剿灭下,最终被"筑塞"。从此,明代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在东海海域结束了... 明嘉靖年间,以葡萄牙人为代表的海商,在浙东沿海进行国际自由贸易,逐渐形成了当时东亚最大、最繁华的国际自由贸易港——双屿港。但是,双屿港在明政府的剿灭下,最终被"筑塞"。从此,明代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在东海海域结束了。本文从双屿港的背景与兴起、葡萄牙的海外"理想"的拓展以及明政府海禁政策下的双屿港覆灭的认识和分析清晰地看到从那时起,中西方历史开始了分野,这种分野不仅是体现在它们的政策上,更重要地是体现观念这一时期双方的观念上,它们各自的政策和观念也分别代表了同一时期东西国家的政策和观念走向,这种分野最终导致了西方优势地位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屿港 历史 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兵学对于先秦哲学思想的贡献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31,共7页
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春秋兵学对于先秦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它在军事实践中重视特殊性的对象、时空条件、目标意义和组织形式,揭示了对立统一和控制反控制的本质关系,奠定了汉民族的功利理性精神。其中有关军队组织... 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春秋兵学对于先秦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它在军事实践中重视特殊性的对象、时空条件、目标意义和组织形式,揭示了对立统一和控制反控制的本质关系,奠定了汉民族的功利理性精神。其中有关军队组织建设的思想和实践直接开启了先秦法家的政治路线,有关作战谋略的认识又是先秦术家的思想渊源。《孙子兵法》对于战争性质、形式等的界定和阐述,还是先秦思辨哲学的初阶。它的军事理性与墨家重视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生活理性,《周易》重视发展变易的历史理性各有特点。它的功利精神与孔子继承传统而来的道德信仰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两大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哲学 春秋兵学 功利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马道路与帝国统治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定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7-81,共5页
罗马帝国时代的道路建设对帝国统治具有重要意义。帝国时代,道路建设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外扩张的需要。这一时期的道路建设不仅在意大利本土进行,更多地是在各行省特别是边疆地区展开。帝国的道路建设具有鲜明特点,它不仅是罗马统治者加... 罗马帝国时代的道路建设对帝国统治具有重要意义。帝国时代,道路建设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外扩张的需要。这一时期的道路建设不仅在意大利本土进行,更多地是在各行省特别是边疆地区展开。帝国的道路建设具有鲜明特点,它不仅是罗马统治者加强统治的有力工具,也是罗马统治的一张晴雨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帝国 道路建设 主要特点 帝国统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道”的依附性与原始巫术思维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106,共6页
《老子》每一章都隐蔽有阅读的对象,大略可分“士”、“侯王”、“圣人”三类。“道”依附在这三 类社会对象的活动表现和要求上,各具特殊意义,相互叠合构成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探析其原因,是受原始 巫术思维影响的结果。《老子》的... 《老子》每一章都隐蔽有阅读的对象,大略可分“士”、“侯王”、“圣人”三类。“道”依附在这三 类社会对象的活动表现和要求上,各具特殊意义,相互叠合构成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探析其原因,是受原始 巫术思维影响的结果。《老子》的“道”是巫术活动的符号记录,相似性和相关性的思维方式、最大目的律和间 接手段律的思维原则与原始巫术思维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依附性 原始巫术思维 “道” 思维方式 思维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式三、黄以周与浙东学派的关系及其传衍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继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3-89,共7页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是清代后期浙东学派的殿军人物。他们既对黄宗羲确立的浙东学派传统有所继承,又对浙东学派固有的研究范围、成就有所拓展与光大,更对浙东学派在区域外的播迁与发展有所建树。他们倡导的"实事求是,莫作调人"...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是清代后期浙东学派的殿军人物。他们既对黄宗羲确立的浙东学派传统有所继承,又对浙东学派固有的研究范围、成就有所拓展与光大,更对浙东学派在区域外的播迁与发展有所建树。他们倡导的"实事求是,莫作调人"的学风,对晚清和民国学人产生了深刻影响。当代江南礼学有一支发脉于黄以周的重要研究力量,遂使浙东学派学统不坠,延续至今,仍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式三 黄以周 浙东学派 传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观音信仰的中国文化底蕴 被引量:5
17
作者 柳和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8-182,共5页
观音文化是一种民间信仰文化,经过长期的社会传承,其核心内涵底蕴深厚,它蕴含着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精神的初原性文化内涵,有着人类共通的生命性心理意识,并已成为集体性表象,具有较大的拓展生成力。
关键词 观音文化 初原性文化内涵 生命性心理意识 集体性表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抃与曾巩交游事实略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詹亚园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6-170,共5页
赵抃与曾巩的交谊,前人很少言及。本文就赵与曾巩的现存诗文,对他们之间的交游作了大略考察,从而大致勾勒出了赵、曾交游的基本轮廓:赵初知杭州、赵抃知青州、赵致仕之际这三个阶段是赵、曾交往较多的时期;他们交往的基础,是在于... 赵抃与曾巩的交谊,前人很少言及。本文就赵与曾巩的现存诗文,对他们之间的交游作了大略考察,从而大致勾勒出了赵、曾交游的基本轮廓:赵初知杭州、赵抃知青州、赵致仕之际这三个阶段是赵、曾交往较多的时期;他们交往的基础,是在于政治与文学上的同气相求;而他们交游的主导方面,乃是赵抃在品行与政术上对曾巩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抃 曾巩 交游 考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法返回的“寂寞的国”——萧红生命经验与小说叙述的对应阅读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岚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5-57,共3页
“寂寞”是阐释萧红生命状态和写作文本的一个共名话语。本文从萧红个体生命经验与小说叙述的对应阅读入手,认为极度单纯的内在诗人气质和纷繁的“他性”世界之间的深刻冲突,造成萧红短暂一生中的寂寞心境以及游移于文学史上的边缘状态... “寂寞”是阐释萧红生命状态和写作文本的一个共名话语。本文从萧红个体生命经验与小说叙述的对应阅读入手,认为极度单纯的内在诗人气质和纷繁的“他性”世界之间的深刻冲突,造成萧红短暂一生中的寂寞心境以及游移于文学史上的边缘状态。萧红从个体生命经验和人道主义开始,赋予“寂寞”一种坚实的“为人生”的质地,实现了她相对闭抑的个人经历与开放的叙述结构的统一并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寂寞 生命经验 内在冲突 边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西游记》中救赎主题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光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3-97,117,共6页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诗话》)、《西游记杂剧》(以下简称《杂剧》)、《西游记》前后相沿叙述三藏法师西行取经故事。三部作品在以取经作为核心主题的同时,均将取经团队成员通过经历取经获得救赎、求得正果作为副部主题。《...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诗话》)、《西游记杂剧》(以下简称《杂剧》)、《西游记》前后相沿叙述三藏法师西行取经故事。三部作品在以取经作为核心主题的同时,均将取经团队成员通过经历取经获得救赎、求得正果作为副部主题。《诗话》中救赎主题已出现,由于《诗话》是一部简陋的面向世人的"俗讲",其简陋与不成熟使救赎主题没有能够覆盖取经团队全部人物,面向世俗的特点则使救赎的实现形式表现出明显的世俗性。《杂剧》出自名家,对救赎主题有了很大的发展与丰富,很多方面也反映出受了度脱剧的影响。《西游记》中救赎主题最终统帅取经团队所有人物,救赎主题完全确立。明代"心学"影响巨大,佛教世俗化程度加深,这些都对《西游记》救赎主题产生了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西游记杂剧》 《西游记》 救赎主题 发展与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