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和电子舌技术分析鱿鱼须烤制过程中风味轮廓变化
1
作者 许丹 陈云云 +3 位作者 沈虹力 范霞 张小军 邓尚贵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73-280,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和电子舌技术分析鱿鱼须烤制过程中风味物质差异和变化,旨在研究鱿鱼须烤制过程中风味轮廓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鱿鱼须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变化不大,主要影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进而影响鱿鱼须的...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和电子舌技术分析鱿鱼须烤制过程中风味物质差异和变化,旨在研究鱿鱼须烤制过程中风味轮廓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鱿鱼须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变化不大,主要影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进而影响鱿鱼须的品质和风味;鱿鱼须烤制过程中滋味存在明显差异,酸味基本保持不变,鲜味、咸味和鲜味丰富度呈现增强趋势,无明显苦涩味;在五种不同烘烤时间的样品中,检测到29种风味物质,包括14种醛类、3种酮类、5种醇类、3种酯类、2种酸类和2种烯烃类。其中,醛类物质在鱿鱼触须的整体风味中占主导地位,并随着烘烤时间的延长呈现增加趋势,这与酯类物质的趋势一致,但酸类物质含量呈现相反趋势,酮类和醇类物质含量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烯烃类含量较少且对风味贡献较小。烤制过程中鱿鱼须的风味物质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理解鱿鱼须烤制过程中风味轮廓的变化,并为优化鱿鱼须烤制工艺和提升产品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电子舌 鱿鱼须 风味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沿海海产品无机砷污染调查及食用风险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梅光明 严国 +2 位作者 常家琪 孟春英 顾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8-223,229,共7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对浙江沿海地区采集的38个品种共679个海产品样本中的总砷及砷形态污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在掌握浙江省主要海产品砷污染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居民水产品消费数据对因海产品或总膳食消费带来的无机砷摄入风险进...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对浙江沿海地区采集的38个品种共679个海产品样本中的总砷及砷形态污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在掌握浙江省主要海产品砷污染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居民水产品消费数据对因海产品或总膳食消费带来的无机砷摄入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海产品中总砷平均含量为0.36~35.91 mg/kg,但主要以低毒或无毒的砷甜菜碱或砷糖等有机砷形态存在,有机砷占总砷含量的90%以上;66.4%的样品有无机砷检出,检出值范围为0.012~0.380 mg/kg,中位值为0.024 mg/kg,第95百分位数值为0.14 mg/kg,均低于GB 2762-2017中对水产品的无机砷限量值要求;风险分析结果显示浙江沿海居民食用一般海产品引起的无机砷安全风险较低,每周因水产品或总膳食消费引起的无机砷摄入值均低于JECFA推荐的人体无机砷每周可摄入值,但长期过多食用无机砷相对含量较高的海产品(如海藻、贝类)时,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沿海 海产品 无机砷 污染调查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蟹风味香肠的工艺优化与品质分析
3
作者 朱媛媛 韩延超 +5 位作者 刘瑞玲 邓尚贵 陈慧芝 房祥军 吴伟杰 郜海燕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0-933,共14页
为提高蟹副产物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丰富人体钙摄入的来源,在香肠制作工艺中添加蟹壳粉。首先利用单因素试验,探究白胡椒粉添加质量分数、蟹壳粉添加质量分数、玉米淀粉添加质量分数、食盐添加质量分数对香肠感官评分的影响;然后利... 为提高蟹副产物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丰富人体钙摄入的来源,在香肠制作工艺中添加蟹壳粉。首先利用单因素试验,探究白胡椒粉添加质量分数、蟹壳粉添加质量分数、玉米淀粉添加质量分数、食盐添加质量分数对香肠感官评分的影响;然后利用响应面试验确定蟹风味香肠的最佳配方;最后从感官评分、质地、色泽、水分、蛋白质、脂肪、钙、风味(气味、滋味)、消化率方面,探究添加蟹壳粉香肠和未添加蟹壳粉香肠的品质区别。研究结果显示,白胡椒粉添加质量分数为0.5%、蟹壳粉添加质量分数为2.1%、玉米淀粉添加质量分数为5.8%、食盐添加质量分数为1.7%时,蟹风味香肠的感官品质最佳。添加蟹壳粉后,香肠的a^(*)值(红度)、b^(*)值(黄度)升高,硬度、咀嚼性增加,说明添加蟹壳粉能有效改善香肠的色泽和质地;钙含量、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率分别是未添加蟹壳粉香肠的4.99倍、2.14倍、1.78倍、1.86倍,说明添加蟹壳粉能有效增强香肠的钙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电子鼻和电子舌试验表明,蟹壳粉可以赋予香肠独特的气味和滋味。胃和小肠的消化模拟试验表明,添加蟹壳粉后对消化率无明显影响。综上,该款蟹风味香肠的感官和营养价值提高了,具有独特的风味,同时提高了蟹副产物的利用率,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壳粉 香肠 工艺优化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捕红虾调理食品生产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桂芬 何鑫 +1 位作者 谢超 李海波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30-136,共7页
以海捕虾为研究对象进行调味配方研究。通过调味配方单因素与优化实验,确定了最佳调味配方为:白砂糖的添加量为6.0%,料酒的添加量为6%,生抽的添加量为2%,味精的添加量为0.2%。影响海捕虾品质的四个因素的影响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白砂糖添加... 以海捕虾为研究对象进行调味配方研究。通过调味配方单因素与优化实验,确定了最佳调味配方为:白砂糖的添加量为6.0%,料酒的添加量为6%,生抽的添加量为2%,味精的添加量为0.2%。影响海捕虾品质的四个因素的影响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白砂糖添加量>料酒添加量>味精添加量>生抽添加量,对海捕虾感官评定的影响最大的是白砂糖添加量。为使虾仁获得更加的口感,确定蒸煮时间为4 min时,虾仁富有弹性,感官评分达到最高。并选取海捕虾仁的干燥温度为55℃,干燥1.5 h或60℃下干燥1 h。将包装好的海捕虾仁进行杀菌处理,最终选择115℃下灭菌20 min,测定细菌总量小于10,且感官评分超过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捕红虾 调味工艺 感官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架栽培对草莓果实营养及功能成分的影响
5
作者 张志明 陈诗瑜 +2 位作者 凡改恩 张国芳 袁高峰 《长江蔬菜》 2025年第10期44-48,共5页
为了解高架栽培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草莓章姬和梦晶为试材,土壤栽培为对照,分析了两种栽培条件下草莓果实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架栽培的草莓果实可滴定酸和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VC、总酚含量... 为了解高架栽培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草莓章姬和梦晶为试材,土壤栽培为对照,分析了两种栽培条件下草莓果实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架栽培的草莓果实可滴定酸和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VC、总酚含量及糖酸比、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提高;高架栽培的章姬和梦晶糖酸比分别提高20.53%和63.64%,VC含量分别提高16.31%和66.33%,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25.56%和36.26%。高架栽培可提高草莓的营养和功能品质,梦晶较章姬更适于宁波地区作高架栽培旅游观光采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营养品质 抗氧化 高架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鲣鱼软罐头食品的加工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吕倩倩 白冬 +3 位作者 王婷 王欢 李海波 谢超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403-409,共7页
以冻藏鲣鱼为研究对象,对鲣鱼软罐头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麻辣鲣鱼罐头品质的四个主要因素的强弱顺序为:辣椒粉>红油>食盐>花椒粉,麻辣鲣鱼罐头的最优配方组合为:花椒粉的添加量为2.0%,辣椒粉的添加量为3%,红... 以冻藏鲣鱼为研究对象,对鲣鱼软罐头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麻辣鲣鱼罐头品质的四个主要因素的强弱顺序为:辣椒粉>红油>食盐>花椒粉,麻辣鲣鱼罐头的最优配方组合为:花椒粉的添加量为2.0%,辣椒粉的添加量为3%,红油的添加量为2%,食盐的添加量为2.5%。影响糖醋鲣鱼罐头的四个主要因素的强弱顺序为:番茄酱>白醋>白砂糖>食盐,糖醋鲣鱼的最优配方组合为:番茄酱的添加量为35%,白醋的添加量为1.5%,白砂糖的添加量为5.5%,食盐的添加量为1.5%,通过该工艺技术获得的鲣鱼产品各项品质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鲣鱼 软罐头 工艺技术 调味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腹褐虾方便食品在常温贮藏中的货架期预测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林恒欣 裘晓华 +4 位作者 王欢 白冬 李桂芬 俞群娣 谢超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417-424,共8页
通过测定脊腹褐虾调理食品在不同温度保藏中的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 H值及感官评价等参数,以TVB-N作为该产品质量变化和推测货架期时长的关键指标。将各温度下测定的TVB-N值代入线性方程组计算出反应活化能Ea为55.21 k J/... 通过测定脊腹褐虾调理食品在不同温度保藏中的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 H值及感官评价等参数,以TVB-N作为该产品质量变化和推测货架期时长的关键指标。将各温度下测定的TVB-N值代入线性方程组计算出反应活化能Ea为55.21 k J/mol,指前因子k0为1.08×109。利用Arrhenius方程外推法计算得出在k20℃=0.140 5和k25℃=0.238 6。进一步求得该条件下保藏的对虾即食产品的理论货架寿命分别为153.6 d和92.1 d。经质构仪分析发现脊腹褐虾虾仁的硬度与弹性变化。综合感官评定结果,考虑细菌总数与TVB-N值测定值,明确海捕脊腹褐虾产品在常温贮藏中的货架期为3个月左右。本实验的研究为常温下脊腹褐虾调理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捕脊腹褐虾 调理食品 货架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捕大管鞭虾(Solenocera melantho)调理食品在常温保藏中的货架期预测及产品质量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欢 白冬 +4 位作者 谢超 林琳 黄菊 梁佳 王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7-454,共8页
本文测定了海捕大管鞭虾(Solenocera melantho)(又称红虾)调理食品在不同温度保藏中的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值及感官评价等参数。通过对虾肉色泽、组织质构、风味和外形四个方面的检测,综合各项指标决定将TVB-N作... 本文测定了海捕大管鞭虾(Solenocera melantho)(又称红虾)调理食品在不同温度保藏中的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值及感官评价等参数。通过对虾肉色泽、组织质构、风味和外形四个方面的检测,综合各项指标决定将TVB-N作为该产品质量变化和推测货架期时长的关键指标。将各温度下测定的TVB-N值代入线性方程组计算出反应活化能Ea为55.21 k J/mol,指前因子k0为1.08×10^9。利用Arrhenius方程外推法计算得出在20°C和25°C温度下TVB-N值变化速率常数分别为k20°C=0.1405和k25°C=0.2386,从而进一步确定该条件下保藏的理论货架期分别为153.6d和92.1d。经质构仪分析红虾虾仁的硬度与弹性变化,综合感官评定结果和其它测定值,确定海捕红虾产品在常温贮藏中的货架期为3个月。本研究为常温下红虾调理食品的保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管鞭虾(红虾) 货架期预测 海鲜产品保藏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管鞭虾调理食品动力学预测产品货架期 被引量:4
9
作者 毛鹏权 俞群娣 +1 位作者 郑霖波 谢超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2-428,共7页
为预测中华管鞭虾高水分调理食品的货架期,测定25t、30t、35t温度条件贮藏的海捕红虾高水分调理食品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过氧化值3个指标,通过指标的变化分别建立一级化学动力学模型,以此预测中华管鞭虾高水分调理食品的货架期... 为预测中华管鞭虾高水分调理食品的货架期,测定25t、30t、35t温度条件贮藏的海捕红虾高水分调理食品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过氧化值3个指标,通过指标的变化分别建立一级化学动力学模型,以此预测中华管鞭虾高水分调理食品的货架期。通过计算得,菌落总数预测模型中的活化能Ea为34.4 kJ·mol^-1,指前因子k0为8.372×10^3;挥发性盐基氮预测模型中的活化能Ea为27.39 kJ·mol^-1,指前因子k0为259.6;过氧化值预测模型中的活化能Ea为51.46 kJ·mol^-1,指前因子k0为9.15×10^6。在32℃和37℃条件下验证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相对误差分别为-6.34%和-6.03%,表明精确度较高。通过验证得出的货架期预测模型计算得出,在17℃和22℃常温下贮藏中华管鞭高水分虾调理食品,产品的货架期为221 d和188 d.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水产品货架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动力学模型 常温保藏 货架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洋生物中牛磺酸的含量 被引量:10
10
作者 柳小英 毛丽沙 +2 位作者 鲍敏洁 周瑾 金火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1期1-3,11,共4页
[目的]建立牛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通过该方法测定不同海洋生物中牛磺酸的含量。[方法]应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法,研究流动相比例、流速、衍生剂比例、衍生时间等因素对牛磺酸检测的影响。[结果]当牛磺酸∶OPA=1∶2,衍生... [目的]建立牛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通过该方法测定不同海洋生物中牛磺酸的含量。[方法]应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法,研究流动相比例、流速、衍生剂比例、衍生时间等因素对牛磺酸检测的影响。[结果]当牛磺酸∶OPA=1∶2,衍生时间2 min,流动相乙腈∶水=15∶85,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时,牛磺酸浓度为10~400μg/m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平行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7.4%。利用该方法检测不同海产品中牛磺酸的含量,所选择的海洋贝类、甲壳类、鱼类中均含有牛磺酸,其中海瓜子中含量最高,达11.2 mg/g。不同组织比较,鱼肉中牛磺酸含量较高,而鳃中较低。[结论]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海洋生物中牛磺酸含量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牛磺酸在不同组织中的合成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产品 高效液相色谱 牛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提取物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蕾 王佳佳 +2 位作者 叶盛旺 杨里展 杨最素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177,共6页
免疫系统是人体进行自我防卫的重要系统,免疫调节能识别、阻挡及消灭有害病菌,维护体内大环境的稳定。从海洋生物体中获取低毒、高效的免疫活性物质,作为天然的免疫调节剂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已从海洋鱼类、海洋贝类、海洋藻类、海洋... 免疫系统是人体进行自我防卫的重要系统,免疫调节能识别、阻挡及消灭有害病菌,维护体内大环境的稳定。从海洋生物体中获取低毒、高效的免疫活性物质,作为天然的免疫调节剂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已从海洋鱼类、海洋贝类、海洋藻类、海洋甲壳类动物等海洋生物中提取了多种具有免疫调节的物质,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免疫调节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评价海洋生物中半胱亚磺酸脱羧酶活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千伟 徐红萍 +1 位作者 毛丽沙 金火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212-215,共4页
[目的]建立磺基丙氨酸(CA)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并以CA为底物,评价不同海洋生物组织中半胱亚磺酸脱羧酶(CSD)的活性。[方法]以Agilent Eclipse XDB-C_(18)为色谱柱,采用邻苯二甲醛(OPA)进行柱前衍生,检测波长为315 nm,对衍生化过程及... [目的]建立磺基丙氨酸(CA)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并以CA为底物,评价不同海洋生物组织中半胱亚磺酸脱羧酶(CSD)的活性。[方法]以Agilent Eclipse XDB-C_(18)为色谱柱,采用邻苯二甲醛(OPA)进行柱前衍生,检测波长为315 nm,对衍生化过程及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当CA∶OPA(物质的摩尔比)=1∶2、衍生时间2 min、流动相甲醇∶乙酸钠=65∶35(V/V)、流速1 m L/min时,CA具有最优的检测效果。在该条件下,CA浓度在10~500μg/m 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平行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9%~8.6%,保留时间为1.4~1.5 min。不同海洋生物组织中CSD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在所选择的海洋贝类、头足类、鱼类中,贻贝、疣荔枝螺和大黄鱼均未检测到CSD活性;蛏子、血蛤、芝麻螺和鱿鱼中CSD活性较低。不同组织比较,海鲈鱼肝脏中CSD活性最高,达21.8 U/mg,而肉和鳃中则未检测到CSD活性。[结论]不同海洋生物体内牛磺酸的合成途径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半胱亚磺酸脱羧酶 磺基丙氨酸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学模型预测深海鲣鱼(Katsuwonus pelamis)调理食品常温下的货架期
13
作者 白冬 王欢 +4 位作者 谢超 林琳 黄菊 梁佳 王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1-226,共6页
为了预测鲣鱼(Katsuwonus pelamis)调理食品的货架期,将鲣鱼调理食品贮藏在25°C、30°C、35°C温度条件下,通过测定在贮藏期间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过氧化值三个指标的变化,分别对这三个指标与贮藏时间、温度建立一级... 为了预测鲣鱼(Katsuwonus pelamis)调理食品的货架期,将鲣鱼调理食品贮藏在25°C、30°C、35°C温度条件下,通过测定在贮藏期间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过氧化值三个指标的变化,分别对这三个指标与贮藏时间、温度建立一级动力学模型,来预测鲣鱼调理食品的货架期。经计算得出,菌落总数预测模型中的活化能(Ea)及指前因子(k0)分别为30.96 k J/mol和2.06×103,挥发性盐基氮预测模型中的的活化能及指前因子分别为24.35 k J/mol和75.1,过氧化值预测模型中的活化能及指前因子分别为48.75 k J/mol和2.92×106。在32°C和37°C条件下验证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相对误差分别为–5.52%和–6.45%,准确性较好。进一步推算得出,在18°C和23°C常温下贮藏鲣鱼调理食品,产品的货架期为209d和17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鲣鱼调理食品 动力学模型 常温保藏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评价海洋生物中半胱氨酸双加氧酶活性
14
作者 范子瑞 胡佳妃 +2 位作者 江瑞妮 杨星玲 金火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4-178,共5页
建立半胱亚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测定不同海洋生物组织中半胱氨酸双加氧酶的活性。应用邻苯二甲醛(o-phthalaldehyde,OPA)为衍生试剂进行柱前衍生,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_(18)。结果发现,当检测波长为315 n... 建立半胱亚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测定不同海洋生物组织中半胱氨酸双加氧酶的活性。应用邻苯二甲醛(o-phthalaldehyde,OPA)为衍生试剂进行柱前衍生,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_(18)。结果发现,当检测波长为315 nm、半胱亚磺酸与OPA物质的量比1∶2、衍生时间3 min、流动相甲醇-乙酸钠(8∶2,V/V)、流速1 m L/min时,半胱亚磺酸在10~400μ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平行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9%~6.4%,保留时间为1.46 min。以此方法为基础,对不同海产品组织中半胱氨酸双加氧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选择的海洋贝类、蟹类、虾类、鱼类中均检测到半胱氨酸双加氧酶活性,其中南美白对虾中活性最高。不同组织比较,鱼体肝脏中半胱氨酸双加氧酶活性最高,而鳃中活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产品 半胱氨酸双加氧酶 半胱亚磺酸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制品腥味产生机制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吴静 黄卉 +4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郝淑贤 魏涯 李春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54-261,共8页
鱼制品肉质鲜美,风味独具,营养价值高,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长久以来,腥味一直是限制鱼制品的开发与推广的主要问题之一。全面地了解腥味的来源及调控措施对高品质鱼制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该文对腥味物质的产生机制及调... 鱼制品肉质鲜美,风味独具,营养价值高,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长久以来,腥味一直是限制鱼制品的开发与推广的主要问题之一。全面地了解腥味的来源及调控措施对高品质鱼制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该文对腥味物质的产生机制及调控措施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这些措施通过降解腥味物质、抑制生化反应、杀死微生物、破坏腥味物质与蛋白的交联作用等方式以去除腥味或抑制腥味形成的可能机理,旨在为提高鱼制品风味及开发高品质鱼制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制品 腥味 机制 调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亲和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鱼虾中3-甲基-喹噁啉-2-羧酸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佩佩 张小军 +4 位作者 严忠雍 陈思 伦丽丽 高学慧 刘文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57-261,共5页
将特异性强的免疫亲和柱应用到3-甲基-喹噁啉-2-羧酸(methyl-3-quinoxaline-2-carboxylic acid,MQCA)的净化中,建立鱼虾中MQCA的免疫亲和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快速分析方法。匀质好的样品经2 mol/L盐酸溶液酸解后,将提取液p... 将特异性强的免疫亲和柱应用到3-甲基-喹噁啉-2-羧酸(methyl-3-quinoxaline-2-carboxylic acid,MQCA)的净化中,建立鱼虾中MQCA的免疫亲和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快速分析方法。匀质好的样品经2 mol/L盐酸溶液酸解后,将提取液pH值调节至7~8,经过免疫亲和柱富集和净化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监测。结果显示,水产品中MQCA在1.0~5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5,定量限为1.0μg/kg。MQCA在1.0、5.0μg/kg和20.0μg/kg3种添加水平条件下的加标回收率为74.2%~86.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结果表明本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适合水产品中MQCA的实际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亲和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鱼虾 3-甲基-喹噁啉-2-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对小鼠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南南 李兰兰 +2 位作者 张晓昀 闻正顺 邹晓庭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38-1546,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灌胃不同剂量壳寡糖(COS)对小鼠生长性能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细胞因子水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60只5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1个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每组10只。5个试验组小鼠分别按... 本试验旨在研究灌胃不同剂量壳寡糖(COS)对小鼠生长性能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细胞因子水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60只5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1个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每组10只。5个试验组小鼠分别按照0.2、0.4、0.6、0.8和1.0 g/kg BW的剂量灌胃COS(溶解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灌胃不同剂量COS对小鼠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2)灌胃0.6 g/kg BW COS可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P<0.05),较对照组提高了32.87%。3)灌胃0.6 g/kg BW COS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14%和20.69%。4)灌胃不同剂量COS对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05)。5)灌胃0.6 g/kg BW COS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P<0.05),较对照组提高了27.61%;灌胃0.8 g/kg BW COS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较对照组提高了45.08%。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COS可促进小鼠免疫器官发育并具有调节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ICR小鼠 生长性能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步水解法制备三疣梭子蟹调味品的酶解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瑜 马剑锋 +2 位作者 许丹 张小军 何鹏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1-335,共1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以三疣梭子蟹蒸煮液为原料制备调味品的最佳酶解工艺。以鲜味氨基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确定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依次水解的两步酶解工艺,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 本研究旨在建立以三疣梭子蟹蒸煮液为原料制备调味品的最佳酶解工艺。以鲜味氨基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确定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依次水解的两步酶解工艺,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三疣梭子蟹二次酶解后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一次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6825 U/g、初始水解pH 8.45、水解时间2.50 h,得到的酶解液中鲜味氨基酸质量浓度为(7.18±0.09)mg/mL;二次酶解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风味蛋白酶添加量3750 U/g、初始水解pH 6.81、水解时间3.33 h,得到的酶解液中鲜味氨基酸质量浓度为(10.49±0.12)mg/mL,两步酶解优化后酶解液中鲜味氨基酸含量比梭子蟹蒸煮液提高了135.2%。二次酶解液中共定性检测到62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己醛、苯甲醛和不饱和醇为挥发性风味主要贡献物质。本研究结果为研发蒸煮液调味产品和三疣梭子蟹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蒸煮液 两步水解 鲜味氨基酸 响应面分析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鲣鱼(Katsuwonus pelamis)内脏鱼油酶法提取工艺 被引量:8
19
作者 何定芬 谢超 +3 位作者 李桂芬 李海波 梁瑞萍 骆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9-184,共6页
为优化蛋白酶酶解鲣鱼内脏条件,提高鲣鱼加工利用率,以鲣鱼内脏为原料,以鱼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生物酶解技术提取鲣鱼内脏鱼油,首先对酶进行筛选,其次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确定p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液固比、酶添加量等对鲣鱼... 为优化蛋白酶酶解鲣鱼内脏条件,提高鲣鱼加工利用率,以鲣鱼内脏为原料,以鱼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生物酶解技术提取鲣鱼内脏鱼油,首先对酶进行筛选,其次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确定p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液固比、酶添加量等对鲣鱼鱼油提取率的影响,并优化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等五种蛋白酶对鲣鱼内脏中鱼油的提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采用碱性蛋白酶处理的内脏鱼油提取率效果最佳,达到57.46%。此外,鲣鱼内脏中鱼油在pH8.40,酶解时间5.5 h,酶解温度55℃,液固比1∶1,酶添加量2.0%的条件下鱼油提取率最高,达到58.49%±0.45%。该研究为鲣鱼下脚料的进一步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鲣鱼内脏 鱼油 酶解 碱性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亲和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严忠雍 张小军 +4 位作者 李奇富 陈思 李佩佩 祝银 刘文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04-309,共6页
建立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免疫亲和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采用80%甲醇溶液提取,选择磷酸盐缓冲液与提取液(4∶1,V/V)混合稀释后,免疫亲和选择专一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根据腹泻性免疫亲和柱的使用特性,对上样... 建立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免疫亲和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采用80%甲醇溶液提取,选择磷酸盐缓冲液与提取液(4∶1,V/V)混合稀释后,免疫亲和选择专一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根据腹泻性免疫亲和柱的使用特性,对上样液、淋洗液、洗脱液等参数进行优化。质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3种分析物在1.0~1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对应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均为0.3μg/kg和1.0μg/kg,平均回收率为82.7%~94.3%,相对标准偏差为0.70%~7.61%。本方法基质干扰小、净化效果强、灵敏度高,适合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亲和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腹泻性贝类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