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风险的离岛型石化园区关键安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健 叶继红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4,共4页
依托远离海岸的岩基岛屿,通过填海造地建设石化园区,有助于缓解新建石化项目面临的环保、土地、舆论等诸多压力,是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石化产业的好选择;但是石化产业的本身的固有危险性和海岛频发的极端气象条件以及高盐高湿的环境条件相... 依托远离海岸的岩基岛屿,通过填海造地建设石化园区,有助于缓解新建石化项目面临的环保、土地、舆论等诸多压力,是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石化产业的好选择;但是石化产业的本身的固有危险性和海岛频发的极端气象条件以及高盐高湿的环境条件相互迭加,必然会提高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本文从事故风险认知的视角,对离岛型石化园区的关键安全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离岛型石化园区 事故致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差激活密封剂的制备、密封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幸雪松 许林 +3 位作者 冯桓榰 刘书杰 许明标 陈侃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9-794,共6页
压差激活密封剂是一种具有自适应密封、施工简单、费用低等特点的新型密封体系,对于油气井管柱完整性的快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羧基丁腈胶乳(XNBRL)、MgCl2、OP-10、VIS-B为原料,设计四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考察了胶乳浓度、激活... 压差激活密封剂是一种具有自适应密封、施工简单、费用低等特点的新型密封体系,对于油气井管柱完整性的快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羧基丁腈胶乳(XNBRL)、MgCl2、OP-10、VIS-B为原料,设计四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考察了胶乳浓度、激活剂浓度、剪切速率、停搅时间对压差激活剂固相颗粒生长及微结构的影响,评价了压差激活剂的动态密封性能,分析了压差激活密封机理。结果表明,压差激活密封剂固相颗粒形貌规则,具有层级体型结构,粒径小于400μm;粒径生长影响顺序为:停搅时间>胶乳浓度>激活剂浓度>剪切速率;制备密封剂可在50℃、7.5 MPa压差下对0.5 mm×0.8 mm×10 mm微缺陷成功实施封堵;根据微粒形貌、分子聚集态结构及其射流场剪切形变行为,提出了密封流体在微缺陷压差作用下的液固转化力学-化学耦合构效模型,初步揭示了压差激活密封剂的自适应修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差激活密封剂 正交实验 微观分析 动态密封测试 自适应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恒流变钻井液流型调节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孟 许林 +3 位作者 许洁 高涵 由福昌 刘卫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1-196,202,共7页
流型调节剂是实现水基钻井液恒流变特性的关键处理剂。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微乳液方法合成了一种流型调节剂,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分子形貌、热稳定性等,比较了流型调节... 流型调节剂是实现水基钻井液恒流变特性的关键处理剂。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微乳液方法合成了一种流型调节剂,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分子形貌、热稳定性等,比较了流型调节剂与传统处理剂对水基钻井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结合流型调节剂的分子聚集态结构分析了恒流变机理。结果表明,流型调节剂黏均分子量约7.5×106,平均粒径为258.7 nm,抗温可达260℃。在水基钻井液中,流型调节剂具有良好的流变控制能力,可显著降低温度变化(4数65℃)对关键流变参数的影响。流型调节剂分子的核-壳结构提高了分子刚性和稳定性,其亲水基团在壳层的层级分布可补偿基团损耗,从而维持有效基团数量,确保与黏土片层的缔合作用,维持水基钻井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恒流变钻井液 流型调节剂 球形聚合物 性能评价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时间对聚偏氟乙烯/SiO_2平板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清涛 王北福 +1 位作者 姜洪涛 聂立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8-33,共6页
为得到性能稳定的平板膜,将纳米粒子SiO_2填充到聚偏氟乙烯(PVDF)中,添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含有纳米SiO_2的乳液进行超声波分散,利用超声空化作用使得纳米粒子分散均匀,通过相转化法制备出PVDF超滤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X... 为得到性能稳定的平板膜,将纳米粒子SiO_2填充到聚偏氟乙烯(PVDF)中,添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含有纳米SiO_2的乳液进行超声波分散,利用超声空化作用使得纳米粒子分散均匀,通过相转化法制备出PVDF超滤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分析不同超声时间对膜结晶度的影响,采用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考察膜的官能团结构有无变化,并对膜的表面和截面形貌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不同超声时间并没有改变膜的结晶度,但是微观结构不同。测试了膜的亲水性、力学性能和渗透性能,结果表明,亲水性、力学性能、纯水通量均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先达到最佳值随后开始减弱,超声时间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截留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SiO2平板膜 表面活性剂 超声空化 纳米粒子 晶体结构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压差激活密封剂的设计及其封堵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许林 蒋孟晨 +3 位作者 许洁 许明标 孟双 王东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7-114,共8页
压差激活密封剂是一种新型密封流体,可在漏点压差作用下对丝扣、管线等静密封的微缺陷损伤实施快速、自适应修复,但其密封性受漏点尺寸影响较大,因而在油气井生产及井筒完整性恢复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提高压差激活密封剂的... 压差激活密封剂是一种新型密封流体,可在漏点压差作用下对丝扣、管线等静密封的微缺陷损伤实施快速、自适应修复,但其密封性受漏点尺寸影响较大,因而在油气井生产及井筒完整性恢复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提高压差激活密封剂的适用性,基于密封流体在压差作用下的相态转变及密封行为特点,提出了固-液态密封材料协同增效强化大孔隙封堵的复合修复技术,通过两类固体密封材料("桥堵"刚性粒子与"拉筋"纤维)的联用,改变泄漏孔隙几何结构和流体迁移路径,促使压差激活密封剂形成有效固体屏障,充填大孔隙完成密封修复。室内实验结果表明:①制备的压差激活密封剂是一种多分散体系,其核心颗粒形状较规则,粒径集中分布于300~400 mm;②在评估压力范围内,海泡石纤维作为结构形成剂,提高了形成密封固体的完整性;③贻贝粉体作为孔隙结构修饰剂,改善了密封流体在泄漏受限空间的驻留能力,二者协同改善了形成固体屏障的结构,极大增强了复合压差激活密封剂的大孔隙封堵效果。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油气井新型多功能密封剂体系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压差激活密封剂 密封材料 协同作用 液-固转化 结构形成剂 自适应密封 管柱泄漏 封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餐厨废弃油脂磺化合成的生物油磺酸盐界面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龙运前 张世明 +3 位作者 于金彪 于晓明 宋付权 朱维耀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92,共7页
为了扩大油田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来源,利用餐厨废弃油脂经磺化反应合成了生物油磺酸盐,分析了生物油磺酸盐质量分数、氯化钠质量浓度、钙镁离子总质量浓度和温度对生物油磺酸盐溶液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油磺酸盐... 为了扩大油田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来源,利用餐厨废弃油脂经磺化反应合成了生物油磺酸盐,分析了生物油磺酸盐质量分数、氯化钠质量浓度、钙镁离子总质量浓度和温度对生物油磺酸盐溶液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油磺酸盐质量分数的增加,生物油磺酸盐溶液与原油间最低界面张力减小,当生物油磺酸盐质量分数增至0.15%时,最低界面张力能够降至超低水平。当氯化钠质量浓度小于80 g/L时,随着氯化钠质量浓度的增大,生物油磺酸盐溶液与原油间最低界面张力保持在超低水平。当钙镁离子总质量浓度小于400 mg/L时,随着钙镁离子总质量浓度的增加,生物油磺酸盐溶液与原油间最低界面张力也保持在超低水平。随着温度的升高,生物油磺酸盐溶液与原油间最低界面张力呈现先减小后递增的趋势,当温度升至70℃时,最低界面张力仍保持在超低水平。与大庆油田某厂使用的石油磺酸盐相比,生物油磺酸盐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耐盐及抗高温和钙镁离子性能方面均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废弃 油脂 生物油磺酸盐 磺化反应 界面性能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膜铸膜液的流变性及其对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北福 吴清涛 姜洪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33,47,共7页
实验分别制备了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及添加不同聚偏氟乙烯(PVDF)固含量的含有纳米SiO_2的铸膜液,从表面活性剂、温度、剪切速率及PVDF固含量等不同方面考察铸膜液的流变性.结果表明,铸膜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能得到较好的流变曲线,随着温... 实验分别制备了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及添加不同聚偏氟乙烯(PVDF)固含量的含有纳米SiO_2的铸膜液,从表面活性剂、温度、剪切速率及PVDF固含量等不同方面考察铸膜液的流变性.结果表明,铸膜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能得到较好的流变曲线,随着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增加,铸膜液的剪切黏度均下降,而且,存在临界剪切速率值;PVDF的添加量对铸膜液的流变性及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测试部分不同铸膜液制备的膜的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不同铸膜液的膜性能和结构均有着一定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流变学 非牛顿流体 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滑脱效应的致密砂岩储层应力敏感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永政 张嵘 宋付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21-226,共6页
室内评价储层岩石应力敏感程度多采用气体渗透率作为评价参数,而致密砂岩储层岩性致密,孔喉细小,受气体滑脱效应的影响,所测气体渗透率偏高,导致致密砂岩储层应力敏感程度被低估。针对常规方法导致致密砂岩储层应力敏感程度被低估的问题... 室内评价储层岩石应力敏感程度多采用气体渗透率作为评价参数,而致密砂岩储层岩性致密,孔喉细小,受气体滑脱效应的影响,所测气体渗透率偏高,导致致密砂岩储层应力敏感程度被低估。针对常规方法导致致密砂岩储层应力敏感程度被低估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镇泾油田长8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采用等价液测渗透率作为评价储层应力敏感的参数,消除了气体滑脱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结合平面径向流理论,分析了应力敏感对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气测渗透率低估了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应力敏感的程度;并且岩心渗透率越低、有效应力越大、低估程度越严重;随有效应力的增加,致密砂岩岩心的气测渗透率、等价液测渗透率均呈先快速降低后缓慢降低的趋势,渗透率变化率与有效应力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应力敏感现象导致生产井井底附近存在"渗透率漏斗";并且储层渗透率越低、生产井井底压力越低,"渗透率漏斗"越深,延伸的范围越广,应力敏感对产能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效应 克氏渗透率 致密 应力敏感 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AgBr-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9
9
作者 龚久炎 宋文东 +3 位作者 陈嘉琳 李世杰 蔡璐 纪丽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309-3315,共7页
采用沉积-沉淀-光还原法制备了Ag/Ag Br-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Ag/Ag Br-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λ>420nm)... 采用沉积-沉淀-光还原法制备了Ag/Ag Br-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Ag/Ag Br-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λ>420nm)对罗丹明B(Rh 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基于自由基捕获实验探讨了Ag/Ag Br-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催化降解Rh B过程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以及光催化降解Rh B的机理。结果表明,当Ag/Ag Br与硅藻土质量比为4∶1时,Ag/Ag Br-硅藻土复合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光照60min后,Rh B的降解效率高达83.1%。机理研究表明h^+和·O_2~–在降解Rh B过程中为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银 硅藻土 可见光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阵列中气体驱替液体的流动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付权 胡箫 +1 位作者 朱根民 朱维耀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3-560,共8页
纳米尺度下气体驱动液体流动特征在纳流控芯片及页岩气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管径规格为292.8 nm,206.2 nm,89.2 nm,67.0 nm,26.1 nm的氧化铝膜为纳米阵列,进行气驱水实验和单相气体流动实验,分析纳米尺度下气驱水流动特征.实... 纳米尺度下气体驱动液体流动特征在纳流控芯片及页岩气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管径规格为292.8 nm,206.2 nm,89.2 nm,67.0 nm,26.1 nm的氧化铝膜为纳米阵列,进行气驱水实验和单相气体流动实验,分析纳米尺度下气驱水流动特征.实验表明,纳米阵列中气驱水时气体流量随驱动压力变化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流量缓慢增大,且比单相气体流量降低约一个数量级;第二阶段纳米阵列中的水被大量驱替出,流量迅速增大;第三阶段纳米阵列中的水全部被驱替出,流动特征与单相气体流动保持一致.分析表明,气驱水第一阶段存在气液界面毛细管力的"钉扎"作用及固液界面相互作用力的影响,是产生非线性流动的主要原因;而一旦"钉扎"作用破坏,气体进入管道推动界面运动,气柱与液柱之间的毛细曲面曲率变化,毛细管力减小,气体流量急剧增大,其中毛细管力随驱替压力增大急剧变化,是造成第二阶段气体流量突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阵列 气驱水流动 微纳米流动 毛细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藏分形特征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适用条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任一 李江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47,共7页
利用成藏动力学与非平衡态热力学相结合方法,对油气藏分形特征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适用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弱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力作用下,油气藏分布具有分形特征;而强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力作用下,油气藏分布则不具有分形特征。油气... 利用成藏动力学与非平衡态热力学相结合方法,对油气藏分形特征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适用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弱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力作用下,油气藏分布具有分形特征;而强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力作用下,油气藏分布则不具有分形特征。油气藏储量分布的分形维数D值,近似反映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功率。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功率越大,分形维数D就越大,而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功率越小,分形维数D也越小。基于弱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力作用下的油气运移最小能耗率原理,是盆地油气藏分形特征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储量 幂函数 分形维数 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功率 最小能耗率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废弃油脂合成的生物油磺酸盐与碱复配的界面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龙运前 黄小荷 +3 位作者 王永政 汪勇 宋兴兴 宋付权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6-271,共6页
利用餐厨废弃油脂经磺化反应合成了生物油磺酸盐,并与碳酸钠进行复配,测定了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动态界面张力、界面张力稳定性和分配性能。结果表明,生物油磺酸盐的平均分子量为393,属于水溶性;生物油磺酸盐与碳酸钠的复配体系具有较... 利用餐厨废弃油脂经磺化反应合成了生物油磺酸盐,并与碳酸钠进行复配,测定了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动态界面张力、界面张力稳定性和分配性能。结果表明,生物油磺酸盐的平均分子量为393,属于水溶性;生物油磺酸盐与碳酸钠的复配体系具有较宽的界面活性范围和较好的界面张力稳定性。在碳酸钠质量分数为0.4%~0.8%范围内,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10^(-3)m N/m。随着碳酸钠质量分数增加,复配体系与原油的最低界面张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碳酸钠最佳质量分数为0.6%。放置90 d后,最低界面张力基本上保持在10^(-3)m N/m。碳酸钠质量分数一定时,随着生物油磺酸盐质量分数增加,生物油磺酸盐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降低,当质量分数大于0.25%后,分配系数降幅变小。生物油磺酸盐质量分数一定时,随着碳酸钠质量分数增加,生物油磺酸盐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增大,增幅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磺酸盐 餐厨废弃油脂 界面性能 分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固耦合影响的页岩力学性质和渗流规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宋付权 胡箫 +1 位作者 纪凯 黄小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9-75,共7页
为了研究页岩气藏在生产过程中外来水对页岩力学和渗流规律的影响,以四川盆地宜宾地区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露头及页岩岩心为样本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VHX-5000超景深显微镜观察了饱和水后岩心裂缝的发育情况;其次,通过单轴压力... 为了研究页岩气藏在生产过程中外来水对页岩力学和渗流规律的影响,以四川盆地宜宾地区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露头及页岩岩心为样本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VHX-5000超景深显微镜观察了饱和水后岩心裂缝的发育情况;其次,通过单轴压力试验机、应变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水、地层水及滑溜水与饱和水岩心、未饱和水岩心压裂后的破坏形式和抗压强度的变化;最后,通过DYQ-1型多功能驱替装置,研究不同含水条件下流固耦合对页岩气渗流特征影响。岩心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脆性矿物含量高,属于可压性较高的储层,有利于压裂改造。页岩抗压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去离子水、地层水和滑溜水对页岩的作用效果不同,导致页岩饱和前后的抗压强度差距较大,水的存在会降低页岩的抗压强度,更容易被压裂,产生更多的裂缝,从而提高页岩的渗流能力。含水条件对页岩气渗流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流固耦合条件下,含水饱和度越大,页岩微裂缝在压力作用下,扩展发育效果和渗流能力越好,水的存在有助于页岩气藏压裂改造,达到了增加产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岩心 流固耦合 抗压强度 渗透能力 渗流特征 四川盆地 宜宾地区 早志留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的井间储层连通性识别方法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任一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3-450,共8页
井间储层连通性认识是注水开发油田最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而目前常用的油藏工程法、数值模拟法和地球化学法,对认识结论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尤其对地质资料依赖性较大,且周期长成本高。由注水井、采油井和油水井井间储层组成了一个... 井间储层连通性认识是注水开发油田最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而目前常用的油藏工程法、数值模拟法和地球化学法,对认识结论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尤其对地质资料依赖性较大,且周期长成本高。由注水井、采油井和油水井井间储层组成了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注采系统,反映该系统某一侧面的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中,隐含着油水井井间储层连通性信息。利用油水井多变量生产动态数据,基于多变量相空间重构方法,可重构这一注采系统动力学特征,通过求取重构注采系统吸引子的关联维,就有可能提取出井间储层连通性信息。使用该方法工作量小,在WR油田应用效果好,得出结论与实际生产相符,且理论清晰算法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地质静态模型参数,并可以实现定量解释,为井间储层连通性认识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连通性 生产数据 相空间重构 关联维 定量解释 储层 油田注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化银/硅藻土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久炎 陈嘉琳 +4 位作者 张鑫 李世杰 蔡璐 纪丽丽 宋文东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3,共5页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碘化银/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碘化银/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对罗丹明B(RhB)的降解性...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碘化银/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碘化银/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对罗丹明B(RhB)的降解性能。通过循环使用考察了碘化银/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比于碘化银和硅藻土,碘化银/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显著提高,当碘化银与硅藻土质量比为5%时,其催化效率最高,约为79.19%。机理研究表明,h^+和·O_2^-在降解罗丹明B过程中为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 硅藻土 可见光 光催化 RH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园区安全环保一体化管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晓敏 王玉华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3-376,共4页
从化工园区的特点分析了安全、环保、职业卫生的管理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阐述了化工园区内安全环保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以风险管理作为安全环保一体化管理的手段;并从风险管控的角度出发,在统一平台和标准的基础上,通过风... 从化工园区的特点分析了安全、环保、职业卫生的管理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阐述了化工园区内安全环保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以风险管理作为安全环保一体化管理的手段;并从风险管控的角度出发,在统一平台和标准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程序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为绿色化工园区的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化工园区 安全 环保 一体化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化铁离子液体催化异丁烯的齐聚反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淑清 郑贤敏 +2 位作者 王路辉 张仁坤 王东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76-282,共7页
离子液体(C_2H_5)_3NHCl-xFeCl_3(FeCl_3摩尔分率x≥0.55)对异丁烯齐聚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0min,酸烃比为1.2∶1的条件下,异丁烯齐聚转化率达到85%,液相产物中二聚物和三聚物的含量之和达到80%以上。在离... 离子液体(C_2H_5)_3NHCl-xFeCl_3(FeCl_3摩尔分率x≥0.55)对异丁烯齐聚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0min,酸烃比为1.2∶1的条件下,异丁烯齐聚转化率达到85%,液相产物中二聚物和三聚物的含量之和达到80%以上。在离子液体中引入适量CuCl可以提高异丁烯的转化率。当CuCl/[(C_2H_5)3NH]Cl-0.6FeCl_3的摩尔比为0.25时,异丁烯的转化率达到98%,液相产物中二聚物和三聚物的含量之和高达9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聚 离子液体 三氯化铁 异丁烯 氯化亚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铜基体低表面能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顾强 陈英 +3 位作者 陈东 张泽霆 李小江 刘皓然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0-228,共9页
目的研究混合修饰构筑白铜超疏水表面的可行性及防腐性能。方法以白铜为基体,采用简单的化学刻蚀法,以硝酸银溶液作为刻蚀液,经肉豆蔻酸和十二硫醇的混合乙醇溶液修饰来制备超疏水白铜。采用接触角测量仪、XRD、FTIR、SEM、EDS对超疏水... 目的研究混合修饰构筑白铜超疏水表面的可行性及防腐性能。方法以白铜为基体,采用简单的化学刻蚀法,以硝酸银溶液作为刻蚀液,经肉豆蔻酸和十二硫醇的混合乙醇溶液修饰来制备超疏水白铜。采用接触角测量仪、XRD、FTIR、SEM、EDS对超疏水白铜表面性能和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并利用Tafel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低表面能复合膜的耐蚀性能。结果肉豆蔻酸和十二硫醇的疏水长链都组装到薄银层表面,其中肉豆蔻酸和薄银层的键合形式为双齿桥式复合模式,超疏水白铜表面形貌由微米级枝晶和纳米级乳突状结构组成,同时材料表面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57.4°,表现出超疏水水平。此外,制备的超疏水白铜表面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在水、有机溶液、3.5%Na Cl溶液中分别浸泡2 d,所有样品表面仍表现为超疏水水平。由Tafel极化曲线拟合参数计算可知,其缓蚀效率达到83.9%。结论以两种低表面能物质混合修饰来制备超疏水白铜表面的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且该复合膜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修饰 白铜 刻蚀 超疏水 复合膜 耐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钠表面改性复合阻燃材料及在PE-LD上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嘉琳 张鑫 +3 位作者 李世杰 纪丽丽 宋文东 应知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125,共6页
以废弃的浓海水为原料,通过一步沉淀法制备无机复合阻燃材料。采用改性剂硬脂酸钠对无机复合阻燃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考察了改性剂的用量、改性时间和改性温度对其分散性的影响,同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以废弃的浓海水为原料,通过一步沉淀法制备无机复合阻燃材料。采用改性剂硬脂酸钠对无机复合阻燃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考察了改性剂的用量、改性时间和改性温度对其分散性的影响,同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线(XRD)、比表面积(BET)测试、热重(TG)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对改性后的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改性剂用量为0.04 g,改性时间为6 h,改性温度为160℃时,改性后的无机复合阻燃材料分散性最佳,与有机材料的相容性最好。将改性后的无机复合阻燃材料填充到低密度聚乙烯(PELD)中进行了应用研究。通过DSC结果表明,添加了改性无机复合阻燃材料的PE-LD与纯PE-LD相比,最大分解温度推迟10℃左右,说明在提高了PE-LD的热稳定性的同时可增加其阻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复合阻燃材料 氢氧化镁 氢氧化钙 硬脂酸钠 表面改性 表征 低密度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紫贻贝壳粉的制备及其对恶霉灵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应知伟 纪丽丽 +5 位作者 张鑫 郭健 王亚宁 王雅颖 陈嘉琳 宋文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62-1266,共5页
废弃贻贝壳洗净、去杂,粉碎、过筛、煅烧,得到高比表面积紫贻贝壳粉用于吸附恶霉灵。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紫贻贝壳粉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颗粒粒径为80目,煅烧温度为1 000℃,煅烧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紫贻贝壳粉的比表面积为7.265 1 m... 废弃贻贝壳洗净、去杂,粉碎、过筛、煅烧,得到高比表面积紫贻贝壳粉用于吸附恶霉灵。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紫贻贝壳粉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颗粒粒径为80目,煅烧温度为1 000℃,煅烧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紫贻贝壳粉的比表面积为7.265 1 m^2/g,对恶霉灵的最大吸附容量为46 mg/g。可开发成一种天然的脱农药果蔬洗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贻贝壳粉 高比表面积 恶霉灵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