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十一刺栗壳蟹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玉蟹科系统发育分析
1
作者 汪凯欣 张楠楠 +3 位作者 吴文超 吕文拯 杨翼菲 龚理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0-28,共9页
以圆十一刺栗壳蟹为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首次组装了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其全长为15713 bp,共编码37个基因,以及1段长984 bp的非编码控制区;总碱基组成具有明显的AT偏向性(71.0%)。所有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N,终止密码子则包... 以圆十一刺栗壳蟹为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首次组装了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其全长为15713 bp,共编码37个基因,以及1段长984 bp的非编码控制区;总碱基组成具有明显的AT偏向性(71.0%)。所有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N,终止密码子则包括TAA及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与其他后生动物一样,除了tRNA-Ser_(1)缺失二氢尿嘧啶臂(DHU臂),其他tRNA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为了厘定玉蟹科的进化地位,研究基于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短尾次目系统发育树,2种方法均显示玉蟹科与黎明蟹科形成姐妹群关系后再与馒头蟹科聚为一支,支持玉蟹科与黎明蟹科共享更近的亲缘关系。此外,系统发育树也支持了扇蟹科及馒头蟹总科、酋妇蟹总科、方蟹总科和沙蟹总科的非单系性。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玉蟹科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为玉蟹科分类及系统发育提供了更多分子数据,同时为更好地理解短尾次目起源演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尾次目 玉蟹科 线粒体基因组 非单系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FMRFamide 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定位研究
2
作者 郭祖霆 朱阳 +4 位作者 曹慧敏 李双 周旭 迟长凤 苗增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48-1557,共10页
以FMRFamide为典型代表的FMRFamide相关肽,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神经肽家族。FMRFamide广泛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包括摄食、心跳、渗透平衡、变态、防御和免疫等。采用同源克隆法与RACE技术获得了虎斑乌贼FMRFamide的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cDNA... 以FMRFamide为典型代表的FMRFamide相关肽,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神经肽家族。FMRFamide广泛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包括摄食、心跳、渗透平衡、变态、防御和免疫等。采用同源克隆法与RACE技术获得了虎斑乌贼FMRFamide的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SpFaGPCR,OL765295),SpFaGPCR cDNA全长1514 bp,包括222 bp的5′-非编码区(5′-UTR)、35 bp的3′-UTR以及125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418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量(MW)为49.8 kDa,等电点(pI)为9.76,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糖基化位点7个、磷酸化位点36个。同源序列比对分析表明,SpFaGPCR与曼氏无针乌贼的FaGPCR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达98%。系统发育分析显示SpFaGPCR与双壳纲的FaGPCR聚为姐妹支。荧光定量结果显示SpFaGPCR在视叶、视腺、脑、缠卵腺中表达量相对较高(P<0.05)。进一步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到虎斑乌贼视叶的髓质区、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和缠卵腺的瓣叶外层具有明显的阳性杂交信号。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FMRFamide通过FaGPCR的介导参与虎斑乌贼生理代谢功能奠定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头足类 FMRFAMIDE G蛋白偶联受体 表达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在不同盐度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和组织学响应特征分析
3
作者 郝晴 崔闻博 +3 位作者 谷敏 李双 周旭 迟长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959,共9页
盐度是影响海洋生物代谢和渗透调节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它的变化会影响头足类动物的能量收支、胚胎发育、个体生长、免疫能力、繁殖能力等多个方面,还会直接影响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抗氧化能力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探究盐度胁迫对... 盐度是影响海洋生物代谢和渗透调节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它的变化会影响头足类动物的能量收支、胚胎发育、个体生长、免疫能力、繁殖能力等多个方面,还会直接影响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抗氧化能力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探究盐度胁迫对成体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生理生化和组织学的影响,分别利用高盐(32)和低盐(18)对乌贼进行胁迫处理。结果显示,低盐胁迫6、12和24 h后,乌贼血淋巴中的Na^(+)、Cl^(-)、K^(+)、Ca^(2+)浓度相较于正常盐度组均显著性下降。高盐胁迫12和24 h后,血淋巴中的Na+浓度相较于正常盐度组显著性上升;Ca^(2+)浓度在12 h后显著性上升。肝脏中SOD活力和CAT的表达量在盐度胁迫6 h后显著下降。鳃中Na^(+)/K^(+)-ATP酶α亚基和Ca^(2+)-ATP酶的表达量在低盐胁迫24 h后显著下降。此外,H.E染色显示,低盐胁迫会造成乌贼鳃和肾组织核质比降低以及肝脏的病理性损伤,而在高盐胁迫后无变化。研究结果从生理生化水平和组织学水平解析曼氏无针乌贼成体在不同盐度胁迫下的响应特征,为曼氏无针乌贼和头足类的盐度响应研究提供了形态学支撑和理论依据,也对乌贼养殖过程中应对盐度波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盐度胁迫 生理生化特征 酶活性 组织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斑乌贼FMRFamide的表达定位及其Na^(+)通道受体基因的克隆鉴定、表达分析
4
作者 曹慧敏 朱阳 +4 位作者 郭祖霆 李双 周旭 迟长凤 郑利兵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245,共13页
FMRFamide是神经肽家族的一类重要代表成员,参与无脊椎动物的多种生理调控过程。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了虎斑乌贼神经肽FMRFamide的Na^(+)通道受体(Sp FaNaC)的cDNA全长共2090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782 bp,编... FMRFamide是神经肽家族的一类重要代表成员,参与无脊椎动物的多种生理调控过程。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了虎斑乌贼神经肽FMRFamide的Na^(+)通道受体(Sp FaNaC)的cDNA全长共2090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782 bp,编码一个由59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N端无信号肽,具有2个跨膜区;序列分析显示其与头足纲、腹足纲和双壳纲相似性较高,聚类为姐妹支。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到SpFaNaC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视叶、脑,其次是心脏和副缠卵腺。SpFaNaC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其阳性信号存在于视网膜感光细胞的细胞体、视叶深层视网膜的内颗粒细胞层和外细胞颗粒层、食道上神经团的各亚叶,尤以交界区最为集中。同时,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观察到神经肽FMRFamide主要分布在视叶的中央髓质区、边缘髓质区、内细胞颗粒层和外细胞颗粒层;食道上神经团的阳性信号较少,主要集中为亚叶交界处。实验结果为研究虎斑乌贼FMRFamide及Sp FaNaC的生理功能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FMRFAMIDE FaNaC 表达定位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