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碳汇能力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昊 张亚洲 梁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55-58,64,共5页
利用《全国渔业统计年鉴》中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产量数据,估算2002—2022年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的碳汇物质量及碳汇经济价值,对主要养殖贝藻类碳汇能力进行评估并对浙江省发展碳汇渔业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2002—2022年浙... 利用《全国渔业统计年鉴》中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产量数据,估算2002—2022年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的碳汇物质量及碳汇经济价值,对主要养殖贝藻类碳汇能力进行评估并对浙江省发展碳汇渔业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2002—2022年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碳汇物质量为182.51万t,相当于减排669.81万t CO_(2),折合经济价值10.05亿~40.19亿美元。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具有显著的CO_(2)减排效果,浙江省发展碳汇渔业的潜力巨大。在当前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浙江省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海水养殖,加强政府主导发展碳汇渔业,规范“蓝碳”交易市场,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双碳”战略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渔业 贝藻类 评估 海水养殖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生态养护型海洋牧场建设现状、问题与未来 被引量:7
2
作者 胡扬杰 梁君 +4 位作者 徐汉祥 方佩儿 郭爱 赵瑞 周永东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373-381,共9页
海洋牧场作为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被称为“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的雏形。浙江省海洋牧场建设以生态养护型为主,在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及修复渔业资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浙江省生态养护型海洋牧场的现状,总结凝练了... 海洋牧场作为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被称为“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的雏形。浙江省海洋牧场建设以生态养护型为主,在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及修复渔业资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浙江省生态养护型海洋牧场的现状,总结凝练了4个鲜明特点,分析了海洋牧场建设中在项目管理、经济效益、资金投入和科技发展等方面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借鉴我国沿海其他省市海洋牧场建设的成功经验,以生态修复、渔业改革、转型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等角度为出发点提出科学建议,以期为推进我国养护型海洋牧场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生态养护型 海洋牧场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丁伟康 梁君 +3 位作者 张亚洲 吴昊 周永东 吴天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558-568,582,共12页
海洋渔业资源关乎人类的优质蛋白获取量,实施渔业资源评估是摸清“家底”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有效开展渔业资源评估的种类仅占所有渔业的10%,且部分是在数据有限或缺乏的情况下进行的。随着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不断加强,渔业资源评估模... 海洋渔业资源关乎人类的优质蛋白获取量,实施渔业资源评估是摸清“家底”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有效开展渔业资源评估的种类仅占所有渔业的10%,且部分是在数据有限或缺乏的情况下进行的。随着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不断加强,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也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模型繁多和系统性不强等问题。本研究按时间发展顺序,阐述了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脉络,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模型对输入数据与输出结果的优点和不足、应用对象与使用区域等。参考主流分类方法将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系统分为单物种、多物种和生态系统三大类,整理了不同模型的应用场景,概述了对目标种群进行评估的最佳适配模型,为将来渔业资源进行精准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评估 模型 种群动态 生态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海洋微藻对石油烃的降解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玉荣 徐丹 李子孟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53-256,273,共5页
为了筛选出可以降解石油类的海洋微藻,将微绿球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在不同浓度的石油烃溶液中培养后测定细胞密度,叶绿素a和SOD酶变化以及结束石油烃的剩余量,结果表明微绿球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在低于2 mg/... 为了筛选出可以降解石油类的海洋微藻,将微绿球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在不同浓度的石油烃溶液中培养后测定细胞密度,叶绿素a和SOD酶变化以及结束石油烃的剩余量,结果表明微绿球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在低于2 mg/L的石油烃中能够较好的生长,可以用来利用降解一定含有一定浓度石油烃的污染海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海洋微藻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M模型的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晓萱 谢玉 +6 位作者 刘姝含 周永东 刘连为 隋宥珍 张洪亮 徐开达 孙浩奇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400-407,共8页
曼氏无针乌贼是东海头足类中的重要经济种,具有寿命短、生长快的特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14-2021年浙江近海底拖网调查资料和环境观测数据,并利用GAM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对该海域曼氏无针乌贼资源时空... 曼氏无针乌贼是东海头足类中的重要经济种,具有寿命短、生长快的特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14-2021年浙江近海底拖网调查资料和环境观测数据,并利用GAM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对该海域曼氏无针乌贼资源时空分布及其与年份、月份、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曼氏无针乌贼的资源密度具有明显差异,且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春季资源密度高,主要集中在浙江沿岸岛礁水域集群产卵;秋季资源密度低,在禁区线附近资源密度较高,与从沿岸向外海进行越冬洄游有关。GAM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是影响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变动的重要环境因子,水温在19~21℃范围内,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密度随底层水温升高而增加,底层水温在21℃附近其资源密度较大;底层盐度在30~35范围内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密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浙江近海 GAM模型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中部近海鱼类多样性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江楠 许永久 +3 位作者 张洪亮 朱文斌 何舟洋 陈雯雯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283-288,共6页
根据2016年秋季,在浙江中部近海(28.5°-29.5°N,121.5°-123.1°E)进行渔业资源综合调查,分析了浙江中部近海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度、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9目20科30种... 根据2016年秋季,在浙江中部近海(28.5°-29.5°N,121.5°-123.1°E)进行渔业资源综合调查,分析了浙江中部近海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度、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9目20科30种。秋季浙江中部及其邻近海域优势种有矛尾虾虎鱼、龙头鱼、红鳗虾虎鱼以及细条天竺鲷,鱼类生物量呈近海低外海高的变化趋势。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种类丰富度指数(D)值在0.45~1.56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w)值在1.16~2.61之间,种类均匀度指数(J'w)值在0.60~0.87之间。根据底温底盐,利用聚类分析得到3个水团,并且发现不同水团中的鱼类生物量具有显著差异(P<0.01),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w)和种类均匀度指数(J'w)没有显著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中部近海 鱼类多样性 环境因子 水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测定海洋沉积物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露 胡红美 +5 位作者 刘奇鹰 李铁军 孙秀梅 郭远明 郝青 金衍健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6,共7页
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方法。样品依次经正己烷:二氯甲烷(v/v,1:1)、正己烷:乙酸乙酯(v/v,1:1)超声波萃取,再经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1 g,6 m L)净化,用DB-35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质谱检测器... 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方法。样品依次经正己烷:二氯甲烷(v/v,1:1)、正己烷:乙酸乙酯(v/v,1:1)超声波萃取,再经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1 g,6 m L)净化,用DB-35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1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质量浓度在1~1 000μg/L范围内与相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 S/N)在0.1~0.25μg/kg之间。在5.00,50.0,250μg/kg 3个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79%~118%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5%~6.3%之间。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宁波杭州湾(北仑区沿岸、镇海区沿岸)和舟山东极海域采集的海洋沉积物样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萃取 固相萃取净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沉积物 邻苯二甲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严国 梅光明 +1 位作者 常家琪 顾捷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5-444,451,共11页
有机锡为含金属化合物,其形态种类较多,理化和毒理性质多样,是人体摄入重金属锡元素的主要来源。水生物易富集各类环境中的有机锡污染物,大量摄入含锡的水产品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选择合适的前处理及检测分析技术对准确识别并... 有机锡为含金属化合物,其形态种类较多,理化和毒理性质多样,是人体摄入重金属锡元素的主要来源。水生物易富集各类环境中的有机锡污染物,大量摄入含锡的水产品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选择合适的前处理及检测分析技术对准确识别并科学研究水产品中有机锡分布特征和监管水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包括样品前处理技术和仪器测定方法,旨在为水产品中有机锡污染水平的监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有机锡 分析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街山列岛海洋牧场大黄鱼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印瑞 周永东 +7 位作者 梁君 蒋日进 徐开达 李振华 徐国强 孙浩奇 王雅丽 于春梅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483-489,共7页
为了解中街山列岛海洋牧场建成后大黄鱼的资源分布情况,2021年4月—2022年1月在中街山海域进行了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运用扫海面积法和广义相加模型(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分析该海域大黄鱼的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以... 为了解中街山列岛海洋牧场建成后大黄鱼的资源分布情况,2021年4月—2022年1月在中街山海域进行了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运用扫海面积法和广义相加模型(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分析该海域大黄鱼的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大黄鱼多分布在海洋牧场附近海域,资源密度季节变化明显,秋季资源密度最高,春季资源密度最低。影响该海域大黄鱼资源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水深和底盐,大黄鱼主要分布于水深30~45 m、盐度24~29的海域。随着水深或底盐的增加,大黄鱼资源密度均呈先下降再上升又下降的趋势。在45 m水深附近、盐度29时大黄鱼的资源密度最高。本研究表明中街山列岛海域的水深及底层盐度的季节变化对大黄鱼资源密度分布的影响较大,海洋牧场的建设对大黄鱼的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聚集作用,给大黄鱼提供了适宜的产卵场和索饵场。本研究结果为了解大黄鱼的生态习性,为科学地建设海洋牧场和恢复大黄鱼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街山列岛 海洋牧场 大黄鱼 资源时空分布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方法精密度的表达与确定——以HPLC-MS检测海洋沉积物中六溴环十二烷方法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冉丽红 郭远明 +2 位作者 孙秀梅 张帅 陈雪昌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540-545,556,共7页
运用7家实验室的平行试验结果,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HBCD的方法精密度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方法的重复性标准差、再现性标准差、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海洋沉积物中α-HBCD的重复性标准差不... 运用7家实验室的平行试验结果,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HBCD的方法精密度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方法的重复性标准差、再现性标准差、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海洋沉积物中α-HBCD的重复性标准差不大于2.67×10-9,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0%;再现性标准差不大于3.68×10-9,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9.4%。海洋沉积物中β-HBCD的重复性标准差不大于2.25×10-9,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4.9%;再现性标准差不大于2.70×10-9,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3%。海洋沉积物中γ-HBCD的重复性标准差不大于2.27×10-9,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7%;再现性标准差不大于3.00×10-9,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4%。对方法在海洋沉积物测定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确认方法的精密度能够满足海洋环境中沉积物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六溴环十二烷 精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我国渔业资源声学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哲 朱文斌 +3 位作者 陈峰 李德伟 刘连为 张洪亮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80-85,92,共7页
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是利用水声学方法对水生生物资源量与种群变动进行调查、评估的重要研究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便捷、对生态环境友好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概述了渔业资源声学评估的基本原理,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内陆、近海和远洋... 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是利用水声学方法对水生生物资源量与种群变动进行调查、评估的重要研究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便捷、对生态环境友好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概述了渔业资源声学评估的基本原理,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内陆、近海和远洋等水域的渔业资源声学研究现状,强调了目标强度研究的重要性,并对今后渔业资源声学评估研究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评估 声学调查 目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礁型海洋牧场聚鱼增殖模式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光杰 周永东 +3 位作者 梁君 徐开达 龙翔宇 刘润泽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岛礁型海洋牧场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和实现聚鱼增殖的新型生态系统,对于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海洋牧场资源增殖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聚鱼生境的协同营造和增殖放流的高效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东海区岛礁型海... 岛礁型海洋牧场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和实现聚鱼增殖的新型生态系统,对于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海洋牧场资源增殖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聚鱼生境的协同营造和增殖放流的高效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东海区岛礁型海洋牧场聚鱼增殖新模式,阐述了各项关键技术的优势、应用现状、协同集成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提供了新的示范,对海洋渔业资源的高效产出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礁型海洋牧场 聚鱼增殖 人工生境 增殖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休闲渔业的演进路径与研究热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志慧 周永东 +2 位作者 王忠明 朱文斌 龙进霞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86-92,共7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休闲渔业作为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服务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均受到极大的冲击。本文基于CitespaceV.5.7 R2软件,以2000-2020年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所收录“中国休闲渔业”研究论文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休闲渔业作为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服务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均受到极大的冲击。本文基于CitespaceV.5.7 R2软件,以2000-2020年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所收录“中国休闲渔业”研究论文为数据源,从聚类可视化图谱、研究热点等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旨在廓清研究发展轨迹和捕捉领域前沿动态,为推动中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借鉴。研究发现,该领域研究起步晚,发展快,研究范围有待拓宽,机构、作者间合作亟待加强,跨学科领域研究成果较少。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区域发展和可持续研究仍是中国休闲渔业研究的热点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渔业 知识图谱 演进路径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黄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楼宝 詹炜 +4 位作者 陈睿毅 刘峰 王立改 徐冬冬 毛国民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361-365,共5页
小黄鱼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随着过度捕捞及环境的变化,捕捞个体逐渐小型化,野生资源量不断减少,因此,开展小黄鱼的人工养殖、良种培育是未来小黄鱼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2016年4至7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轩渔业科技... 小黄鱼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随着过度捕捞及环境的变化,捕捞个体逐渐小型化,野生资源量不断减少,因此,开展小黄鱼的人工养殖、良种培育是未来小黄鱼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2016年4至7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轩渔业科技岛,利用620尾人工繁殖的F1代1龄小黄鱼亲鱼,通过人工促熟和激素诱导,获受精卵36万粒,获得初孵仔鱼17万尾,统计得知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6%和62.1%。在水温15.0-22.0℃,盐度26.28,溶解氧5.0-6.0mg/L的条件下,历经60d的培育,育成平均全长5.71±0.73cm的F2代苗种5.8万尾,育苗成活率34.12%。小黄鱼全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为小黄鱼的增养殖和良种选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全人工 繁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海域商渔与船碰撞事故特征、原因及避碰对策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开达 戴乾 +4 位作者 朱文斌 卢衎尔 王好学 张洪亮 朱增军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533-538,共6页
搜集了2011-2015年近200起发生在浙江及周边海域的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详细资料,从碰撞事故发生的海域、时间、渔船作业类型及渔船运行状态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事故发生的特征和规律,并因此探讨了碰撞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预防碰撞... 搜集了2011-2015年近200起发生在浙江及周边海域的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详细资料,从碰撞事故发生的海域、时间、渔船作业类型及渔船运行状态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事故发生的特征和规律,并因此探讨了碰撞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预防碰撞的针对性措施,旨在为遏制或减少浙江海域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近海 商船与渔船 碰撞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荧光法测定浙江近岸养殖海水中的微量元素硒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敬萍 梅光明 +4 位作者 张小军 金雷 陈瑜 顾蓓乔 李佩佩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28-232,共5页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定养殖海水中硒含量。通过实验条件选择,对消解样品的酸浓度和硒还原方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后的最佳测定方法下,硒测定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0.0μg/L,养殖海水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4.4%-102%,相对标准...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定养殖海水中硒含量。通过实验条件选择,对消解样品的酸浓度和硒还原方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后的最佳测定方法下,硒测定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0.0μg/L,养殖海水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4.4%-102%,相对标准偏差在0.13%-5.27%之间(n=6),方法检出限为0.15μg/L。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灵敏度高、易于普及,适用于养殖海水中硒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海水 原子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刀鲚繁殖群体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志坚 胡忠健 +4 位作者 郭安托 陈坚 柯爱英 蒋日进 李霞芳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442-447,共6页
为探究瓯江刀鲚繁殖群体的生物学特性,该研究于2020年4-5月在瓯江流域温州段采集刀鲚114尾,对其生物学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瓯江刀鲚繁殖群体雌、雄鱼的体长、体重、体长-体重的拟合关系等形态特征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 为探究瓯江刀鲚繁殖群体的生物学特性,该研究于2020年4-5月在瓯江流域温州段采集刀鲚114尾,对其生物学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瓯江刀鲚繁殖群体雌、雄鱼的体长、体重、体长-体重的拟合关系等形态特征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两性异形现象显著。(2)瓯江刀鲚繁殖群体的性腺重量与体长、体重呈一定正相关关系;瓯江刀鲚雌鱼的性腺重、性腺指数、肝重、肝体指数等极显著高于雄鱼(P<0.01),说明两性在营养物质储运和能量利用的策略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瓯江 生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肝肠胞虫(EHP)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及传播途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丁慧昕 施慧 +4 位作者 谢建军 王庚申 汪玮 何杰 许文军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9,共6页
针对近年来在舟山地区养殖户普遍反映的凡纳滨对虾感染虾肝肠胞虫(EHP)情况,本实验室运用巢式PCR检测方法,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水环境中EHP分布情况开展了调查;同时以携带EHP对虾对健康凡纳滨虾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分析EHP在水体中的传播... 针对近年来在舟山地区养殖户普遍反映的凡纳滨对虾感染虾肝肠胞虫(EHP)情况,本实验室运用巢式PCR检测方法,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水环境中EHP分布情况开展了调查;同时以携带EHP对虾对健康凡纳滨虾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分析EHP在水体中的传播途径。实验结果表明,从采集的虾、蟹类和水样本中均扩增出了EHP,经测序比对与GenBank中EHP序列一致;其中虾类样本最高,阳性率达17.6%,而采集的水样中,从对虾携带EHP的养殖塘采集的水样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00%;人工感染试验中,活病虾肝胰腺组织投喂组EHP的阳性检出率是45.8%,投喂冷冻病虾肝胰腺组的阳性检出率是12.5%,健康虾和病虾混合饲养组的阳性检出率是54.2%,对照组未有EHP检出。通过上述研究,初步认为EHP一旦在养殖水环境存在,即可以通过流水分布于养殖环境中,不仅在养殖水体中存在,还可以在其它水生生物体内存活;健康虾可以通过摄食寄生EHP的病死虾或养殖水环境中的孢子体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虾肝肠胞虫 巢式PCR 人工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膜-光生物反应器(MPBR)连续培养微藻去除海水养殖废水中营养盐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崔伟 高锋 +3 位作者 朱凤 徐晶萍 鲍静姣 郭远明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5,共8页
以海水养殖废水为培养基质,在膜-光生物反应器(membrane photobioreactor,MPBR)中进行微藻的连续进出水培养,对微藻的生长情况和废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首先,将小球藻和衣藻接种于海水养殖废水中进行批次培养,两种微藻... 以海水养殖废水为培养基质,在膜-光生物反应器(membrane photobioreactor,MPBR)中进行微藻的连续进出水培养,对微藻的生长情况和废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首先,将小球藻和衣藻接种于海水养殖废水中进行批次培养,两种微藻均表现出对海水养殖废水较好的适应性,实现了较快生长,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29和0.26 d^(-1)。之后,将小球藻和衣藻分别接种到水力停留时间为1.0 d的MPBR中进行为期32 d的连续进出水培养。小球藻和衣藻的生物量生产速率分别为37.9和32.4 mg·L^(-1)·d^(-1),分别是批次培养中微藻指数生长阶段生物量生产速率的3.4倍和3.6倍。同时MPBR也实现了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氮磷营养盐的高效去除,小球藻MPBR和衣藻MPBR在稳定运行阶段对溶解性无机氮(DI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9%和93.6%,其对溶解性无机磷(DI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8.8%和99.0%。可见采用膜法连续培养方法既实现了光生物反应器内微藻的高效培养,同时也实现了对进水中氮磷营养盐的高效去除,另外废水在处理过程中的停留时间相比于传统批次培养得到了极大的缩短,这些都将有利于促进微藻培养方法在水产养殖业的废水处理和循环使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反应器 超滤膜 海水养殖废水 微藻 营养盐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捕三疣梭子蟹的捕捞生产和研究现状 被引量:8
20
作者 郑宽宽 何杰 许文军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1-167,共7页
三疣梭子蟹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捕捞品种,本文介绍了三疣梭子蟹的自然生态习性和捕捞作业方式,同时从形态学、遗传多样性、繁殖性能、营养品质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在海捕三疣梭子蟹上的基础研究进展,将为今后海捕蟹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合理利用... 三疣梭子蟹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捕捞品种,本文介绍了三疣梭子蟹的自然生态习性和捕捞作业方式,同时从形态学、遗传多样性、繁殖性能、营养品质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在海捕三疣梭子蟹上的基础研究进展,将为今后海捕蟹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捕 三疣梭子蟹 生产 研究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