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位素内标-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海洋动物体中多溴联苯醚
1
作者 唐莉 孙秀梅 +5 位作者 金衍健 宋素平 郝青 朱剑 李铁军 郭远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868,共10页
为同时测定海洋动物体中13种多溴联苯醚(PBDEs),本研究建立了同位素内标-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方法。取2 g动物样品与13C12标记的8种同位素混合内标溶液混合,用正己烷-二氯甲烷(3∶1,V/V)混合溶剂进行超声提取,提取液酸化处理后经复合... 为同时测定海洋动物体中13种多溴联苯醚(PBDEs),本研究建立了同位素内标-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方法。取2 g动物样品与13C12标记的8种同位素混合内标溶液混合,用正己烷-二氯甲烷(3∶1,V/V)混合溶剂进行超声提取,提取液酸化处理后经复合层析柱净化及正己烷-二氯甲烷(3∶1,V/V)混合溶剂洗脱,利用GC-NCI/MS的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分析测定13种PBDEs。结果表明13种PBDEs在0.1~2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5(除BDE-206的r^(2)>0.98外),方法检出限(S/N=3)为0.01~0.46μg·kg^(-1),定量限(S/N=10)为0.02~1.52μg·kg^(-1)。应用该方法对采集的海洋动物样本进行分析检测,结果显示13种PBDE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浓度范围为2.95~10.03μg·kg^(-1),中低溴代PBDEs含量较高。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对海洋动物样品中包括BDE-209在内的13种PBDEs的准确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 多溴联苯醚 海洋动物体 同位素内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丁伟康 梁君 +3 位作者 张亚洲 吴昊 周永东 吴天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558-568,582,共12页
海洋渔业资源关乎人类的优质蛋白获取量,实施渔业资源评估是摸清“家底”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有效开展渔业资源评估的种类仅占所有渔业的10%,且部分是在数据有限或缺乏的情况下进行的。随着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不断加强,渔业资源评估模... 海洋渔业资源关乎人类的优质蛋白获取量,实施渔业资源评估是摸清“家底”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有效开展渔业资源评估的种类仅占所有渔业的10%,且部分是在数据有限或缺乏的情况下进行的。随着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不断加强,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也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模型繁多和系统性不强等问题。本研究按时间发展顺序,阐述了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脉络,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模型对输入数据与输出结果的优点和不足、应用对象与使用区域等。参考主流分类方法将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系统分为单物种、多物种和生态系统三大类,整理了不同模型的应用场景,概述了对目标种群进行评估的最佳适配模型,为将来渔业资源进行精准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评估 模型 种群动态 生态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藻共生生物膜在养殖尾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则伍各 李铁军 +3 位作者 乔玲 袁涛 郭远明 任成喆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7-340,共14页
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1],2022年,我国水产品总量为6.87×10^(7)t,其中人工养殖水产品产量为5.57×10^(7)t,占全年水产品总产量的81%以上[2]。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 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1],2022年,我国水产品总量为6.87×10^(7)t,其中人工养殖水产品产量为5.57×10^(7)t,占全年水产品总产量的81%以上[2]。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养殖人员会向养殖水域中投入外源性饵料,但投入的饵料只有少部分会被吸收利用,大约75%的饵料则以氮和磷的形式残留在养殖水体中[3-4],从而导致养殖水质恶化[5],不仅会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养殖尾水直接排放还会破坏邻近海域的生态平衡,威胁水体生物的多样性[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共生 水产养殖 尾水处理 生态修复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近海多钩钩腕乌贼栖息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
作者 李建雄 陈峰 +5 位作者 戴乾 蒋日进 徐开达 周永东 梁君 朱凯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30,共10页
为探究春秋季多钩钩腕乌贼(Abralia multihamata)栖息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采用2018—2023年春秋季浙江近海拖网调查资料及海洋环境数据,以扫海面积法估算多钩钩腕乌贼生物量,使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 为探究春秋季多钩钩腕乌贼(Abralia multihamata)栖息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采用2018—2023年春秋季浙江近海拖网调查资料及海洋环境数据,以扫海面积法估算多钩钩腕乌贼生物量,使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近海多钩钩腕乌贼平均生物量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其在浙江近海南部主要分布于27°—29°N,122°—124°E,水深为40—70 m的海域。影响多钩钩腕乌贼生物量的因子为经纬度、深度、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和溶解氧浓度(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DO),春季和秋季最适SST分别为14—18℃和18—22℃,春季SSS和DO作用不显著,秋季最适SSS为27‰—35‰,秋季DO最适浓度为7—11 mg/L。研究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浙江近海头足类资源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加性模型 栖息分布 环境因子 浙江近海 多钩钩腕乌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沿海水域石首鱼科资源量估算分析
5
作者 金梓慧 徐开达 +5 位作者 张洪亮 周永东 龙翔宇 詹炜 马文静 徐菲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为了解该海域石首鱼科资源量状况,根据2019-2021年每年春季(4月)、秋季(11月)浙江近岸水域(27°00′~31°00′N,120°30′~123°45′E)底拖网调查资料,采用扫海面积法等方法得到其优势度、生物量密度、尾数密度和现存... 为了解该海域石首鱼科资源量状况,根据2019-2021年每年春季(4月)、秋季(11月)浙江近岸水域(27°00′~31°00′N,120°30′~123°45′E)底拖网调查资料,采用扫海面积法等方法得到其优势度、生物量密度、尾数密度和现存资源量,研究了调查海区主要经济石首鱼科的季节和空间数量分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浙江近岸石首鱼科3年平均生物量密度为140.7 kg/km^(2),秋季均高于春季,且南部区域最高;调查年份现存资源量从高到低的鱼种分别为鮸(Miichthys miiuy)、银姑鱼(Pennahia argentata)和小黄鱼(Larimichthy polyactis);与历史资料相比,资源量整体逐渐好转。本研究结果可为浙江近海渔业资源的养护技术研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评估 石首鱼科 浙江沿海渔业 扫海面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印度洋雌性鸢乌贼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6
作者 赵艺翔 朱凯 +3 位作者 王孟佳 王嘉浩 陈峰 朱文斌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82,共10页
为了解西北印度洋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补充量和种群变动规律,对雌性鸢乌贼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样品采集时间为2021年11—12月、2022年3—5月,采集海域为14°33′~18°55′N、61°21′~63°57′E... 为了解西北印度洋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补充量和种群变动规律,对雌性鸢乌贼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样品采集时间为2021年11—12月、2022年3—5月,采集海域为14°33′~18°55′N、61°21′~63°57′E,测定样本的胴长、体质量、性腺成熟度,III期以上的样本对其性腺质量、缠卵腺质量、输卵管质量进行测定,性腺与输卵管中卵子进行计数并选取30~50粒测量卵径。结果显示,西北印度洋雌性鸢乌贼胴长分布范围为128~512 mm,体质量分布范围为77.1~4311.5 g;性腺指数为0.03%~5.76%,缠卵腺指数为5.00%~55.27%;个体繁殖力范围为2019~1002927粒,批次排卵量为90691~526809粒;胴长相对繁殖力范围为7.8~2550.6粒·mm^(-1),体质量相对繁殖力范围为3.2~453.7粒·g^(-1);卵巢卵母细胞长径0.095~1.714 mm,短径0.038~1.135 mm;输卵管卵子长径0.483~1.461 mm,短径0.280~0.900 mm。结果表明,缠卵腺指数与性腺指数均随性腺发育而增大,繁殖力随着胴长与体质量增大而增大。卵巢卵母细胞卵径随性腺发育成熟而增大,卵径与性腺重量呈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资源评估和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潜在繁殖力 繁殖生物学 西北印度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春、秋季群体形态比较分析
7
作者 刘姝含 徐开达 +2 位作者 刘连为 隋宥珍 吴天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
2022年春季(3月—4月)和秋季(10月—11月)在浙江近海禁渔区线以西海域(27°0′~31°0′N,120°0′~124°0′E)设115个调查站位,采用4个航次底拖网采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样本,近海张网、拖虾作业补充取样... 2022年春季(3月—4月)和秋季(10月—11月)在浙江近海禁渔区线以西海域(27°0′~31°0′N,120°0′~124°0′E)设115个调查站位,采用4个航次底拖网采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样本,近海张网、拖虾作业补充取样,测量全长、胴长、胴宽、头长、眼径、眼间距、腕足(1~4)、触腕长,及触穗长12个长度形态指标,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研究该海域曼氏无针乌贼春季、秋季群体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春季、秋季群体胴长/全长差异显著,胴宽/全长、头长/全长、触腕长/全长和触穗长/全长差异极显著;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反映形态特征的主成分,主成分1主要体现在眼部和胴长的差异,主成分2主要体现在腕足和头部差异。11个形态指标在判别分析中的综合判别正确率为81.3%,经交叉验证判别率为80.7%。研究表明,曼氏无针乌贼春季、秋季群体存在一定差异,秋季群体腕足指标接近于人工养殖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春季、秋季群体 形态差异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海洋微藻对石油烃的降解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玉荣 徐丹 李子孟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53-256,273,共5页
为了筛选出可以降解石油类的海洋微藻,将微绿球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在不同浓度的石油烃溶液中培养后测定细胞密度,叶绿素a和SOD酶变化以及结束石油烃的剩余量,结果表明微绿球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在低于2 mg/... 为了筛选出可以降解石油类的海洋微藻,将微绿球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在不同浓度的石油烃溶液中培养后测定细胞密度,叶绿素a和SOD酶变化以及结束石油烃的剩余量,结果表明微绿球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在低于2 mg/L的石油烃中能够较好的生长,可以用来利用降解一定含有一定浓度石油烃的污染海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海洋微藻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生态养护型海洋牧场建设现状、问题与未来 被引量:7
9
作者 胡扬杰 梁君 +4 位作者 徐汉祥 方佩儿 郭爱 赵瑞 周永东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373-381,共9页
海洋牧场作为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被称为“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的雏形。浙江省海洋牧场建设以生态养护型为主,在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及修复渔业资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浙江省生态养护型海洋牧场的现状,总结凝练了... 海洋牧场作为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被称为“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的雏形。浙江省海洋牧场建设以生态养护型为主,在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及修复渔业资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浙江省生态养护型海洋牧场的现状,总结凝练了4个鲜明特点,分析了海洋牧场建设中在项目管理、经济效益、资金投入和科技发展等方面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借鉴我国沿海其他省市海洋牧场建设的成功经验,以生态修复、渔业改革、转型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等角度为出发点提出科学建议,以期为推进我国养护型海洋牧场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生态养护型 海洋牧场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碳汇能力评估
10
作者 吴昊 张亚洲 梁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55-58,64,共5页
利用《全国渔业统计年鉴》中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产量数据,估算2002—2022年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的碳汇物质量及碳汇经济价值,对主要养殖贝藻类碳汇能力进行评估并对浙江省发展碳汇渔业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2002—2022年浙... 利用《全国渔业统计年鉴》中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产量数据,估算2002—2022年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的碳汇物质量及碳汇经济价值,对主要养殖贝藻类碳汇能力进行评估并对浙江省发展碳汇渔业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2002—2022年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碳汇物质量为182.51万t,相当于减排669.81万t CO_(2),折合经济价值10.05亿~40.19亿美元。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具有显著的CO_(2)减排效果,浙江省发展碳汇渔业的潜力巨大。在当前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浙江省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海水养殖,加强政府主导发展碳汇渔业,规范“蓝碳”交易市场,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双碳”战略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渔业 贝藻类 评估 海水养殖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层析柱净化-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婧妍 宋素平 +4 位作者 孙秀梅 金衍健 郝青 朱剑 李铁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5-542,共8页
采用去活硅胶-酸化硅胶-去活硅胶-弗罗里硅土-无水硫酸钠填装的复合层析柱,结合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GC-NCI/MS)对海洋沉积物样品中的13种多溴联苯醚(PBDEs)进行分析检测。样品用正己烷-二氯甲烷(3∶1,v/v)混合溶剂进行超声提取,提... 采用去活硅胶-酸化硅胶-去活硅胶-弗罗里硅土-无水硫酸钠填装的复合层析柱,结合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GC-NCI/MS)对海洋沉积物样品中的13种多溴联苯醚(PBDEs)进行分析检测。样品用正己烷-二氯甲烷(3∶1,v/v)混合溶剂进行超声提取,提取液经复合层析柱净化及正己烷-二氯甲烷(3∶1,v/v)混合溶剂洗脱后,利用GC-NCI/MS的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分析测定13种PBDEs。对比分析了复合层析柱中不同填料、不同洗脱剂以及不同洗脱体积对PBDEs净化效果的影响,并对GC-NCI/MS分析条件进行优化处理。最终13种PBDEs在0.1~20μg/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5(BED-209,r^(2)>0.99),定量限(S/N=10)为0.002~0.126μg/kg。以海洋沉积物样品为基质,13种PBDEs在0.2、1.0、4.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3%~101.3%、84.8%~113.6%、86.3%~94.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4%~14.0%、0.4%~4.9%、1.9%~6.6%。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精密度良好。应用本方法对所采集的海洋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检测,结果显示13种PBDEs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BDE-209含量较高,最高达60.49μg/kg。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适用于海洋沉积物样品中PBDEs的准确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 多溴联苯醚 沉积物 复合层析柱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测定海洋沉积物中8种除草剂的含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戴娟 郝青 +4 位作者 郭远明 缪诗超 孙秀梅 李铁军 金衍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8期204-206,221,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固相萃取小柱对除草剂的净化效果,建立8种除草剂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依次经15 mL正己烷和15 mL乙酸乙酯超声波萃取,再经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1 g,6 mL)净化,用DB-35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质谱检...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固相萃取小柱对除草剂的净化效果,建立8种除草剂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依次经15 mL正己烷和15 mL乙酸乙酯超声波萃取,再经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1 g,6 mL)净化,用DB-35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结果]8种除草剂的质量浓度在5~500 μg/L与相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3%~112%。[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于海洋沉积物中8种除草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除草剂 沉积物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气候事件对浙江近海底层鱼类时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春丽 陈峰 +3 位作者 蒋日进 张洪亮 朱文斌 朱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31-4243,共13页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作为海洋生物中的主体,鱼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是探索典型气候事件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根据2013—2022年浙江近海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结合尼诺指数(Ocean Nino Index,ONI)、...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作为海洋生物中的主体,鱼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是探索典型气候事件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根据2013—2022年浙江近海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结合尼诺指数(Ocean Nino Index,ONI)、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温度距平(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 a,Chl-a)等海洋环境数据,采用小波函数、相关性分析等探究典型气候事件厄尔尼诺、拉尼娜对浙江近海底层鱼类生物量及其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近海底层鱼类生物量与SST及Chl-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发生时期春、秋季生物量均小于正常年份,正常年份及拉尼娜事件期间春季生物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年份及厄尔尼诺事件期间秋季生物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ONI与海洋环境因子指数进行交叉小波发现,浙江近海SST、Chl-a对于典型气候事件均存在不同的频域同步及相关性:ONI与SST在时间局部存在2—3.9个月频域同步,SST滞后ONI3个月;ONI与Chl-a存在1.7—3个月频域同步,Chl-a与ONI呈正相关;ONI与生物量存在3—3.6个月频域同步,生物量滞后于ONI3个月;ONI与SSTA在研究期间不存在明显的频域同步。春季,相较于正常年份,厄尔尼诺期间鱼类整体分布偏北;秋季厄尔尼诺发生期间鱼类整体向南移动,拉尼娜期间则向北移动。厄尔尼诺及拉尼娜事件不仅对鱼类群落在纬度上的分布产生影响,还会对鱼类向近岸洄游的快慢产生影响。两种典型气候事件通过影响浙江近海SST等环境进而对浙江近海底层鱼类时空分布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尼诺指数 浙江省 生物量 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测定近岸海洋环境中的甲氧基多溴联苯醚
14
作者 郜文 孙秀梅 +5 位作者 金衍健 郝青 傅宇 叶茂盛 杨承虎 郭远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4-353,共10页
甲氧基多溴联苯醚(methoxy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MeO-PBDEs)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和海洋环境。以象山海域的生物体和沉积物为样本,采用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检测了6种MeO-PBDEs,结果显示,当目标分析物浓度为0.1~... 甲氧基多溴联苯醚(methoxy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MeO-PBDEs)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和海洋环境。以象山海域的生物体和沉积物为样本,采用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检测了6种MeO-PBDEs,结果显示,当目标分析物浓度为0.1~20.0μg·L^(−1)时,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检出限为0.13~0.22μg·kg^(−1),定量限为0.42~0.72μg·kg^(−1),实际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71.2%~116.2%。MeO-PBDEs的分布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藻类样品中仅检出6-MeO-BDE-47,且浓度较低,其他生物体中检出3种MeO-PBDEs,检出率为31.3%,浓度为0.21~2.72μg·kg^(−1)。沉积物中无MeO-PBDEs被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多溴联苯醚 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 固相萃取净化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枸杞岛海域铜藻的再生能力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起帆 王惠杰 +4 位作者 朱伟栋 苗航 刘峰宇 毕远新 贺舟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274-9284,共11页
铜藻(Sargassum horneri)对当地海洋生态系统形成和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是重建海藻场和实施海洋生态修复的重要物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加剧的双重影响,铜藻场退化严重。然而大型海藻的再生是抵御多种干扰影响... 铜藻(Sargassum horneri)对当地海洋生态系统形成和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是重建海藻场和实施海洋生态修复的重要物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加剧的双重影响,铜藻场退化严重。然而大型海藻的再生是抵御多种干扰影响,并保持种群延续的固有特性,影响着海藻种群的分布与扩散。为查清铜藻固着器和残余基部主枝能否度夏后营养繁殖出新的植株,即铜藻是否为多年生;以及探明铜藻主枝断裂和断枝漂浮后是否可以继续营养生长的问题。研究以浙江枸杞岛贻贝养殖区固着铜藻为研究对象,根据定点观察铜藻形态特征变化,结合全年水温数据,研究其营养繁殖的再生能力和营养生长的再生能力。结果显示:(1)铜藻的株高和主干粗度、固着器附着面积呈明显的季节变动(P<0.01)。海水温度影响铜藻固着器的留存,水温25℃左右是铜藻固着器破损腐烂的节点温度,当水温高于25℃并持续一段时间后,铜藻固着器会脱落流失,无法度夏进行营养繁殖,因此浙江枸杞岛贻贝养殖区铜藻为一年生。(2)铜藻具有“顶端优势”现象,遭到破坏的铜藻,其侧枝会迅速生长,距离切割或破坏的地方越近,侧枝再生潜力越大,“顶端优势”现象越明显。(3)断枝在自由漂浮状态下具有营养生长的再生能力,三个月内平均株高最大可从23.08 cm增长至180.07 cm,平均湿重从12.11 g增长至644.59 g。以上研究结果为解析铜藻种群的繁衍、扩散和竞争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舟山海域“金潮”来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再生能力 固着器 多年生 营养繁殖 营养生长 顶端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测定海洋沉积物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露 胡红美 +5 位作者 刘奇鹰 李铁军 孙秀梅 郭远明 郝青 金衍健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6,共7页
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方法。样品依次经正己烷:二氯甲烷(v/v,1:1)、正己烷:乙酸乙酯(v/v,1:1)超声波萃取,再经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1 g,6 m L)净化,用DB-35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质谱检测器... 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方法。样品依次经正己烷:二氯甲烷(v/v,1:1)、正己烷:乙酸乙酯(v/v,1:1)超声波萃取,再经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1 g,6 m L)净化,用DB-35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1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质量浓度在1~1 000μg/L范围内与相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 S/N)在0.1~0.25μg/kg之间。在5.00,50.0,250μg/kg 3个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79%~118%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5%~6.3%之间。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宁波杭州湾(北仑区沿岸、镇海区沿岸)和舟山东极海域采集的海洋沉积物样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萃取 固相萃取净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沉积物 邻苯二甲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街山列岛海洋牧场大黄鱼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印瑞 周永东 +7 位作者 梁君 蒋日进 徐开达 李振华 徐国强 孙浩奇 王雅丽 于春梅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483-489,共7页
为了解中街山列岛海洋牧场建成后大黄鱼的资源分布情况,2021年4月—2022年1月在中街山海域进行了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运用扫海面积法和广义相加模型(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分析该海域大黄鱼的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以... 为了解中街山列岛海洋牧场建成后大黄鱼的资源分布情况,2021年4月—2022年1月在中街山海域进行了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运用扫海面积法和广义相加模型(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分析该海域大黄鱼的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大黄鱼多分布在海洋牧场附近海域,资源密度季节变化明显,秋季资源密度最高,春季资源密度最低。影响该海域大黄鱼资源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水深和底盐,大黄鱼主要分布于水深30~45 m、盐度24~29的海域。随着水深或底盐的增加,大黄鱼资源密度均呈先下降再上升又下降的趋势。在45 m水深附近、盐度29时大黄鱼的资源密度最高。本研究表明中街山列岛海域的水深及底层盐度的季节变化对大黄鱼资源密度分布的影响较大,海洋牧场的建设对大黄鱼的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聚集作用,给大黄鱼提供了适宜的产卵场和索饵场。本研究结果为了解大黄鱼的生态习性,为科学地建设海洋牧场和恢复大黄鱼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街山列岛 海洋牧场 大黄鱼 资源时空分布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方法精密度的表达与确定——以HPLC-MS检测海洋沉积物中六溴环十二烷方法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冉丽红 郭远明 +2 位作者 孙秀梅 张帅 陈雪昌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540-545,556,共7页
运用7家实验室的平行试验结果,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HBCD的方法精密度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方法的重复性标准差、再现性标准差、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海洋沉积物中α-HBCD的重复性标准差不... 运用7家实验室的平行试验结果,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HBCD的方法精密度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方法的重复性标准差、再现性标准差、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海洋沉积物中α-HBCD的重复性标准差不大于2.67×10-9,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0%;再现性标准差不大于3.68×10-9,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9.4%。海洋沉积物中β-HBCD的重复性标准差不大于2.25×10-9,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4.9%;再现性标准差不大于2.70×10-9,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3%。海洋沉积物中γ-HBCD的重复性标准差不大于2.27×10-9,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7%;再现性标准差不大于3.00×10-9,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4%。对方法在海洋沉积物测定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确认方法的精密度能够满足海洋环境中沉积物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六溴环十二烷 精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M模型的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晓萱 谢玉 +6 位作者 刘姝含 周永东 刘连为 隋宥珍 张洪亮 徐开达 孙浩奇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400-407,共8页
曼氏无针乌贼是东海头足类中的重要经济种,具有寿命短、生长快的特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14-2021年浙江近海底拖网调查资料和环境观测数据,并利用GAM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对该海域曼氏无针乌贼资源时空... 曼氏无针乌贼是东海头足类中的重要经济种,具有寿命短、生长快的特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14-2021年浙江近海底拖网调查资料和环境观测数据,并利用GAM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对该海域曼氏无针乌贼资源时空分布及其与年份、月份、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曼氏无针乌贼的资源密度具有明显差异,且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春季资源密度高,主要集中在浙江沿岸岛礁水域集群产卵;秋季资源密度低,在禁区线附近资源密度较高,与从沿岸向外海进行越冬洄游有关。GAM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是影响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变动的重要环境因子,水温在19~21℃范围内,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密度随底层水温升高而增加,底层水温在21℃附近其资源密度较大;底层盐度在30~35范围内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密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浙江近海 GAM模型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中部近海鱼类多样性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江楠 许永久 +3 位作者 张洪亮 朱文斌 何舟洋 陈雯雯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283-288,共6页
根据2016年秋季,在浙江中部近海(28.5°-29.5°N,121.5°-123.1°E)进行渔业资源综合调查,分析了浙江中部近海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度、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9目20科30种... 根据2016年秋季,在浙江中部近海(28.5°-29.5°N,121.5°-123.1°E)进行渔业资源综合调查,分析了浙江中部近海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度、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9目20科30种。秋季浙江中部及其邻近海域优势种有矛尾虾虎鱼、龙头鱼、红鳗虾虎鱼以及细条天竺鲷,鱼类生物量呈近海低外海高的变化趋势。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种类丰富度指数(D)值在0.45~1.56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w)值在1.16~2.61之间,种类均匀度指数(J'w)值在0.60~0.87之间。根据底温底盐,利用聚类分析得到3个水团,并且发现不同水团中的鱼类生物量具有显著差异(P<0.01),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w)和种类均匀度指数(J'w)没有显著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中部近海 鱼类多样性 环境因子 水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